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最新消息
首頁 > 最新消息 > 國際泛半導體產業投資峰會行業專家乾貨分享(一)
最新消息

Date: 2018-09-25
國際泛半導體產業投資峰會行業專家乾貨分享(一)

EEWORLD/2018-09-25

此次2018年國際泛半導體產業投資峰會上各位行業帶頭人物對半導體行業趨勢發展以及當下的最新技術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小編篩選了精華部分奉獻給大家,一同去瞭解最新、最尖端的科技前沿知識。

盧超群:矽世代4.0 X AI/IoT再造指數型經濟成長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前GSAWSC全球主席,臺灣半導體產業理事長盧超群博士在此次2018年國際泛半導體產業投資峰會的演講將半導體產業的精髓在技術面與應用經濟面做了一個整合,並提出了異質整合技術奧妙。盧超群創立了利基型存儲晶片公司鈺創科技,開創了優良晶粒(Known Good Die)技術發展的先河,致力於推動堆疊整合晶片的發展,並率先提出了異質整合系統IC技術即將來臨的論斷。他提出“類摩爾定律”的異質整合設計系統架構(HIDAS,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Design Architecture System)理念,主張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續命30年。我們可以通過蘋果手機和台積電成功的InFO封裝技術來理解異質整合技術的奧妙:通過半導體知識與系統應用端設計的緊密配合,可將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產值推升至1萬億美元,從而揭開Silicon 4.0時代序幕。

他介紹到過去的半導體在上游經過電子系統,再經電子系統銷售給應用面供應商,經系統使用後到消費者層面,這是一個完整的上游到下游的迴圈,然而這中迴圈已經過時了。現在是半導體創新應用的時代,是互相合作而發生的經濟成長,為什麼半導體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最重要是半導體更系統性應用到每一個行業而不是只有電子系統。

“Silicon Age 1.0”:摩爾定律奠基半導體產業架構

著名的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共同創辦人Gordon Earle Moore在1965年提出,該理論認為每兩年晶圓上的電晶體數量就會增加一倍。如今,摩爾定律更像是一個經濟定律。1974年DRAM發明人Bob Dennard又進一步解釋摩爾定律,如果說摩爾定律是點出半導體技術和經濟效應的指標,那麼Dennard Scaling定律就是清楚點出實現摩爾定律的途徑。如今的半導體產業架構基礎就是由這兩個理論形成。

當今的半導體業界最常探討的議題是,摩爾定律何時終結?現在的半導體發展是否還適用?有人提出在2025年,如今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都是在圍繞摩爾定律前行,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產值高達4,000億美元,2019年將挑戰5,000億美元,摩爾定律依舊在主宰著“矽”產業前途,如果摩爾定律的終結近在眼前,不免讓行業人士憂心。

盧超群分析,根據Dennard Scaling定律,“0.7”是個魔幻數位,其象徵電晶體在水準擺放下,若上下線寬各縮小0.7個面積單位,可在一個晶圓中縮小0.5個面積單位,相當於在同一單位中可放進2顆電晶體,代表面積增加1倍,現在的半導體制程已經從300微米進展到28納米、14納米、10納米、7納米,然而大家好奇的是,為什麼0.7x線寬微縮的鐵律發展到28納米世代卻告終了?

“Silicon Age 4.0”:異質整合內化供應鏈價值

盧超群重點解釋了在4.0的矽時代中,供應鏈的整合顯得尤為重要,摩爾定律在這個時代將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Silicon Age 4.0”時代的特徵是把不是半導體但是用矽製成的Nano System產品,借由技術把周邊MEMS、鏡頭、感測器、生物感測器等都整合進來,不再用線性微縮去創造價值,而是讓終端產品的價值放大,是一種“功能X價值的微縮”概念。

“Silicon 4.0”可以參考蘋果的例子,蘋果是一家系統公司,並非半導體公司,但蘋果非常熟悉IC技術核心技術,具備自己設計處理器、指紋辨識晶片的能力,更傳出蘋果不斷擴大其晶片設計的領域,會跨足到面板驅動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 蘋果是一家具備異質整合設計能力的最佳代表通司,更借由由晶片設計的能力,強化自家產品差異化和競爭力,因為蘋果善用了半導體知識,把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價值都內化為己所用,進而讓終端應用價值放大了8到10倍,是當中奧妙所在。 “Silicon 4.0”世代就是要充分利用異質整合技術,結合半導體和應用系統終端技術,從而實現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產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讓摩爾定律不死,工藝技術走到1納米的更高目標。

盧超群相信在Iintelligence5次方時代即將來臨之際,IC也會變成一個HI×AI×IoT的整合體。

董浩然: 類比電路和功率半導體的國產化突圍 根據IC Insight預計未來5年類比電路銷售將迎來暴增,達到6.6%,由於整體IC市場的增速,類比電路的需求在全世界處於高漲態勢,Yole預測到2020年功率器件將超過6.7%的增速,類比電路在未來幾年市場增速上都將是一個不錯的表現。而中國類比電路的晶片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2500億人民幣,為此,發展國內類比電路產業刻不容緩,但我們應該看到,國內的類比晶片,相對來說非常弱小。以功率器件為例,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17年,國內最大的功率器件供應商為吉林華微電子。翻看該公司的財務報表,2017年,他們的營收為16.35億人民幣,淨利潤為9485萬。
 

但眾所周知,中國功率器件產品本土企業非常少,面對如此具有潛力的市場,本土企業的發展機遇及空間非常廣闊。
 

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浩然日前在2018年國際泛半導體產業投資峰會上的說法,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在產品上我們的產品基本上屬於中低端的產品,我們企業擁有都是中低端的產品,產品線也比較狹窄,在給客戶供應商的管理也帶來困難

第二,在工藝技術上的差距,功率器件需要在設計和工藝的緊耦合,只有雙方充分的交流和耦合才能開發出有特色的產品,這就是功率技術幾乎都集中在國外IDM廠商手中的原因。但國內缺少代工廠的支持,很難出現這樣一個緊耦合的機制

第三,行銷方面,國外公司主要是根據應用需求定義開發新產品,非常瞭解客戶的需求,客戶也能夠向他充分地反映瞭解。但國內公司處於Metoo和部分集成創新的階段,跟隨國外產品的性能,跟著國外跑,國外做成什麼樣就做成什麼樣,很少為客戶定制產品

第四,在人才方面,類比電路相對於數位電路的產品需要更長週期的人才的培養,類比電路很多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相對要很長週期的培養。
 

董浩然表示:“在高端領域,如工業、汽車等等市場佔有率幾乎為零,沒有我們可以用在工業和汽車類的產品,一些關鍵產品,如高精度高速度的ADC,西方對我們國家禁運,我們拿不到很頂尖的ADC轉換的產品,這是我們國內目前模擬積體電路和國際的差距比較。”

國內本土模擬器件公司和國際大廠之間的差距和困境主要表現在哪?董浩然總結了三個主要方面:

第一,國內公司處於Me too和部分集成創新的階段。還只能跟隨國外產品的性能走,國外做成什麼樣,國內本土公司就做成什麼樣,很少有能為客戶定制產品的能力。

第二,本土人才週期不夠。類比電路相對於數位電路的產品,更需要很長週期的人才的培養,類比電路很多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相對要很長週期的培養。董浩然舉例稱:“我們去跟國外交流合作,需要給人家提供一個類比IP,我們看到人家的工程師都是五六十歲,白髮蒼蒼的工程師和我們交流,我們都是二三十歲的毛頭小夥跟人做這種經驗地交流,就是國外的這種工程師能夠一輩子在這兒認認真真踏踏實實鑽研這個技術,在類比電路上尤其需要這樣一種精神。”

第三,我們的基礎研究不夠,很多核心的理論、模型等知識也鑽研不夠。

國產類比晶片如何突圍?——人才是支柱

董浩然認為中國要想在類比晶片自主做大就要向國外現有的模式學習,像現有的IDM的方式去發展,但是這裡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環境基礎:

一是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模擬積體電路,不管模擬還是積體電路,最關鍵的是人,不管怎麼樣創新,最核心的還是人才,最後要把最基礎的技術做出來,才可以以這個為基石,不斷的發明新東西,所以人才才是重中之重。董浩然表示:“當下雖有大量海外人士回國,但往往都是獨立創業,很難馬上形成IDM模式,雖然也有很多海歸的企業已經很成功了,他們現在也要投資,向IDM模式去走,在原來做大的一些類比電路產品之後,開始向這個方向去走。”

二是落實智慧財產權保護:好不容易做起來的大企業專利卻得不到保護,是很遺憾的。所以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從事類比電路功率件的工程師們在一個安全的政策環境下認真踏實的搞研究。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