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1-09-06
創會理事長的話:全球反壟斷趨勢(上)

威騰
華爾街日報報導,儲存設備巨頭威騰公司(Western Digital,WD)正與全球第二大快閃儲存晶片製造商、日本鎧俠(Kioxia)進行合併洽談,收購價碼可能高達200億美元。一旦成功合併,威騰將成為全球最大NAND製造廠商。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消息說,威騰與鎧俠密切磋商合併事宜,可能在9月中旬宣布由威騰以換股交易併購鎧俠,兩公司合併後將由威騰執行長格克勒(David Goeckeler)執掌。原本也有意收購鎧俠的美光興趣下滑,鎧俠近幾個月則與本來就有業務合作的威騰加速談判。

這項消息助攻威騰25日盤中一度大漲15%,公司市值攀抵214.5億美元,不過收盤漲幅收斂至7.8%,26日早盤跌逾3%。握有鎧俠40%股權的日本東芝昨日股價收盤上漲1.7%,投資人看好產業整併後的前景,美國晶片巨頭美光25日也大漲2.9%。

鎧俠的主力商品是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為全球第二大廠商,這種晶片用來製作電腦的快閃硬碟與手機的儲存記憶空間。鎧俠原本是東芝的記憶體子部門,2018年分割出售給貝恩資本公司(Bain)領導的財團,成為獨立公司,2019年更名為鎧俠,總部位於日本東京。

華爾街日報分析,這項併購案可能遭到日本政府的嚴密審查,因為鎧俠是日本重要的晶片製造商。中國大陸也可能從中作梗,以反壟斷為由阻止雙方合併,北京當局先前就阻擋了高通在2018年提出收購恩智浦(NXP)的併購案。而華府則可能樂觀其成,因為這強化了美國的晶片戰略地位。

去年全球NAND晶片製造商共有六家,第一大是南韓三星電子,第二大是鎧俠,第三大是美光,第四是收購新帝(SanDisk)的威騰,第五與第六是南韓SK海力士以及美國英特爾。

由於SK海力士去年已出價90億美元併購英特爾記憶晶片部門,此交易正在進行中;若威騰也能買下鎧俠,全球NAND晶片業務將可整併成四大公司。相較之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生產者早已併購整合成三星、SK海力士與美光這三大廠商。整併可能使NAND廠商的定價能力更為強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半導體產業整合。

第二、中國大陸政府態度關鍵。

第三、合併成功威騰超越三星。

第四、大者恆大、強者恆強。

A股半導體
在外國技術封鎖下,大陸半導體的「國產替代」潮越來越熱,也催生了A股半導體行業的上市潮,今年上半年共有九家半導體公司在科創板掛牌,大多數在今年上半年淨利潤都有暴增現象。

據統計,這九家公司上半年淨利潤漲幅都在100%以上,其中,普冉半導體上半年淨利潤人民幣1.13億元,年增325%;合肥芯碁微電子裝備上半年淨利潤人民幣0.43億元,年增335%。

時代財經報導,和誠諮詢創始人顧成建表示,利潤暴增的這九家有六家晶片設計公司、二家半導體設備公司、一家半導體封測公司。而晶片設計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CMOS影像感測器(CIS)、存儲晶片等領域。

顧成建指出,上半年普遍的利潤暴增,和缺芯(晶片)以及漲價潮有很大關係。在財報中,不少企業在解釋業績預增情況時,都提到終端需求增長和漲價的因素,氣派科技就在上半年財報中表示,「公司所處積體電路行業持續保持高景氣度終端需求旺盛,大部分產品銷售價格有所提高。」

盈利之外,這些公司上市初的股價漲勢也十分瘋狂,艾為電子上市首日股價大漲240%,復旦微電上市兩天股價翻九倍,普冉半導體上市首日漲幅225.79%,報每股人民幣485.1元。

然而,目前半導體上市企業的業績暴漲恐是曇花一現,顧成建指出,與上市初的股價漲勢相比,現在的市值更能反應目前半導體上市企業的真實狀態,在上市的九家企業中,價格最高的格科微也沒達到人民幣千億市值,最低的富信科技26日市值僅人民幣35.54億元。「這種利潤增長並不具有可持續性,各公司今年業績肯定沒問題,明年就不一定了。」

專家分析,半導體市場現在面臨情緒退潮期,很多老股市值開始回落,所以新股發行後,市值都還算理性,能反應企業的真實水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A股半導體公司會越來越多。

第二、中美科技大戰加速中國半導體發展。

第三、大陸投一兆美元發展第三代半導體。

第四、對台灣未來形成競爭壓力。

台積電
台積電在日本興建首座晶圓廠有望新增大咖加入投資,繼先前傳出攜手日商索尼(SONY)合資之後,日媒披露,豐田旗下日本汽車零組件大廠Denso,以及老牌企業三菱電機都可能加入合資行列,總投資額預估高達1兆日圓(約新台幣2,600億元),共同做大台積電日本廠規模,同時也能確保後續產能出海口無虞。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先前已公開表示,赴日設廠仍在評估階段,但未透露細節。對於日媒最新報導,台積電昨(26)日不回應相關傳聞。

近期客戶端漲價消息頻傳,加上日本新廠又傳出有新大咖參與投資,激勵台積電昨日股價一度收復600元整數關卡,最高衝上603元,終場以594元作收,上漲9元,外資買超5,778張,連三買,三天來共回補買超1.4萬餘張。台積電ADR周四早盤在平盤附近震盪。

日本媒體先前已披露,台積電與索尼可能以合資方式在熊本縣設晶圓廠。日刊工業新聞26日未引述消息來源報導,Denso擬加入台積電和索尼最快今年內成立晶片合資事業。報導指出,這項合資計畫現在剩下的問題,就是日本政府能否提供如歐美的大規模支援。

日刊工業新聞報導指出,這項合資事業預期最快今年內成立,台積電將持有合資事業50%的股權,其餘則由包括索尼和Denso在內的日本投資者持有。預估包括工廠營建在內的設廠總投資規模達1兆日圓(約新台幣2,600億元),日本政府正考慮透過補助金等方式支援過半以上資金,新廠目標在2024年前投產,生產用於影像感測器、汽車的1X至2X奈米邏輯晶片。

對豐田集團旗下最重要的電子裝置廠商Denso來說,強化半導體供應鏈是當前一大課題。Denso正透過與豐田的合資企業,以及2017年設立的半導體子公司,開發新世代半導體,未來可望有機會利用這座合資工廠生產這些半導體。

此外,報導指出,日本國內最大功率半導體廠商三菱電機也可能加入這項合資計畫,主要目的是委託這座合資工廠代工生產功率半導體。不過,三菱電機6月剛爆出對鐵道車輛空調等設備檢驗造假的醜聞,也可能會以優先處理這項醜聞為由,最終決定不參加計畫。

台積電先前已敲定多項日本投資計畫,包括2月董事會決議新設立100%持股日本子公司,以及設立100%持股子公司用於3DIC材料研發,並在5月由日本官方決議以約370億日圓支持台積電與日商IBIDEN等合作先進材料研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積極布局全球。

第二、和下游廠商合作。

第三、未來不適合全部投資在台灣。

第四、日本是台積電重要市場。


人造肉商
美國近年興起少肉風潮讓「植物基人造肉」(Plant-based meat)大受歡迎,但專家指人造肉是利基市場,要花十多年時間才能跟真肉爭奪市場。人造肉商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表示正積極降低售價搶攻市場。

全球食品協會(GFI)指去年人造肉銷售量成長27%。市調機構歐睿(Euromonitor)預測2024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成長至234億美元。

美國肉品市場一年規模逾1,000億美元,但專家認為妨礙人造肉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主因之一是其售價高於真肉。

像沃爾瑪等零售店面,Beyond Meat兩片裝人造漢堡肉售價5.99美元(約167台幣),但這價錢大概可買2磅牛絞肉,所做的漢堡份量比人造肉更大。

飲食業研究機構CJB總裁巴洛索(Carlos Barroso)說,雖然人造肉需求迅速增加,但在肉品或漢堡的市占率仍極低。即使大家對人造肉感興趣,但往往是偶爾嘗試,不會因此成為素食者。

他指全球供應鏈中斷令植物蛋白等生產原料變貴和生產設備不容易取得,人造肉業者更難增產來爭奪市場。疫前業者蓋新廠只要12個月,現在延長至18個月。

印度糧食顧問集團Thinking Forks創辦人班納吉(Rinka Bannerjee)說,目前僅少數國家生產人造肉來供應全球,生產規模小而難以壓低價格,可能要花15年到20年才能讓其經濟規模跟真肉競爭。

Impossible Foods總裁伍德賽(Dennis Woodside)說公司過去20個月內,兩次調降零售價和餐飲業出貨價,每次降幅15%到20%之間。雖然目前零售價仍比牛肉略貴,但會致力降低售價。

Beyond Meat發言人扎克(Shira Zackai)說公司除了計劃擴大產量外,還要在2024年底前讓至少一項人造肉產品售價低於真肉。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人造肉是未來趨勢。

第二、但現在仍未形成主流。

第三、需求15-20年才能和真肉競爭。

第四、有可能會縮短時程。

(代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