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7-12-04
創會理事長的話:新經濟概念(2)

阿里/以色列

阿里巴巴將斥資3,000萬至5,000萬美元(新台幣9億~15億元),收購以色列初創公司Visualead(視覺碼)並整合到「達摩院」中。

這是阿里在以色列展開的首筆收購,並以Visualead為基礎,在以色列成立研發實驗室,阿里將會利用Visualead的技術拓展在VR、AR領域的商機。

華爾街見聞報報導,知情人士表示,這次收購Visualead的主因是,阿里預測未來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在電商領域很重要,所以想要以此增強相關技術的研發。

Visualead最近開發了一種新的AR產品,可以讓網路平台商家,將產品錄進一個3D影片中,然後放到網站以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公開資料顯示,Visualead是以色列一家O2O與二維碼技術創業公司,在視覺二維碼的技術領域居先鋒地位。該公司目前在以色列海爾茲利亞的辦事處擁有20名員工,預計一旦成為阿里開發中心,將再雇用40名員工。

Visualead已完成75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和16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並於今年11月完成B輪融資。

阿里與Visualead一直有著長期合作關係。2015年1月,阿里在Visualead投資500萬美元,開發一款二維碼解決方案,成為大陸電子商務公司在以色列初創企業首筆投資。今年11月,Visualead宣布完成數百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阿里。

以色列Globes報導,這次收購完成後,Visualead將讓阿里在兩年內,為用戶提供更廣泛的虛擬實境體驗,包括使用3D眼鏡,購物者可以在網站上,像在購物中心裡,測量衣服和鞋子。

今年10月雲棲大會上,阿里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表示,將成立承載「NASA計畫」的實體「阿里巴巴達摩院」。「達摩院」將由全球各地實驗室、跟各大高校合作成立的實驗室、產學研協作網路三個部分組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以色列的新科技企業,正逐漸和中國大陸BAT三雄融合。

第二、很多BAT的核心技術都來自以色列。

第三、上海PE賽領投資以色列無人駕駛公司Mobileye賺了7倍,造成中國大陸一窩蜂追逐以色列新經濟概念股。

第四、台灣和以色列一直沒有連結,其實台灣強項在硬體,以色列在軟體和A I,是最佳組合。 

港交所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交易所最快明年下半年可以接受同股不同權(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上市申請,預料將吸引新經濟企業和一些新創企業,以及赴港做第二上市的公司。

路透報導,港交所今年6月中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諮詢,主要建議為設立創新初板及創新主板,以吸納像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這類採用非傳統管理架構(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惟市場意見分歧。

由陳茂波擔任主席的金融領導委員會28日開會,深入討論有關發展香港成為首次公開招股和第二上市的首選平台,特別針對新創企業及新興企業,包括同股不同權的公司赴香港上市。

陳茂波表示,委員會傾向認為可以在主板《上市規則》裡,加入專章處理新興及創新企業上市,而不需要另設新板;並認為同股不同權公司在香港首次招股上市,或第二上市的基本准入門檻應該是一致的,避免出現套利的情況。

陳茂波稱,港交所下月會將之前諮詢的總結公布,並就今後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這些建議初步估計會在明年3月便可推出,目標是希望盡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內將相關的規則定下來。

他說,最快明年下半年就可能會看到一些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申請上市,這是我們的目標。

香港近年是全球主要的新股集資中心之一,也是大陸企業最熱門上市地點,2016年的IPO(首次公開發售)集資額251億美元,連續兩年位居全球集資中心之首。

我們的看法:
第一、港交所終於看到了新經濟企業的影響力和重要性。

第二、阿里巴巴去美國上市,對港交所是非常大的損失,現在終於喚醒了當局。

第三、香港會逐漸取代台灣,變成擁有最多亞洲新經濟科技企業股票上市的交易所。

第四、台灣資本市場沉醉在台積電的美夢幻影中,對危機沒有感覺。 

銀行
38家本國銀行是家數過多還是剛剛好?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與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不同調。顧立雄日前已表示,38家國銀中有14家銀行資產占比不到1%,獲利能力也不是太高,因此鼓勵自主併購,但施俊吉28日卻公開表示「這是非常好的產業結構」,不獨占、也不過於競爭。

身為金融監理最高主管機關首長的顧立雄已公開表示,台灣的確有OVERBANKING(銀行家數過多)的問題,資產占率逾5%的只有8家銀行,占率不到1%的高達14家,有些可能不具規模經濟。

所以顧立雄說,金管會將營造友善併購的環境,同時會強化公司治理的監理,在內稽內控、洗錢防制、法遵及資安上的要求會越來越嚴格,一些銀行可能會感到負擔沈重,因此他希望各銀行去思考併購的問題,金管會也鼓勵銀行合意併購,達到最適規模。

但行政院負責財金領域的副院長施俊吉昨日卻公開表示,台灣38家銀行,有人認為OVERBANKING,但他卻認為這是非常好的產業結構,若過於獨占,市場就會死氣沈沈,若過於競爭,市場就會不穩定,但台灣是符合「壟斷式競爭市場」。

施俊吉接著表示,即各家銀行在商品上看似相似卻又有些許差異,若政府要貸款,利率可以殺到0.5%,甚至0.3%都可能,這就是有競爭,但各家銀行在商品上又有差異化競爭,各具其利基,也因此一年可賺4,000~5,000億元。

施俊吉是以此表達,因為台灣有38家銀行充份競爭,因此金融科技業者若要發展,台灣會是很大的市場,只要是好的技術或商品,有38家銀行可能搶著買。

但先前顧立雄則是認為,在金融科技新技術上,可能要有足夠規模及銀彈的銀行,才能快速發展及收購,公股銀行及小規模的銀行可能連強化資安系統有會有些吃力,顧立雄曾直言:「如果(銀行)雖然小,但財務健全、公司治理佳、所有法遵做得好,假設若真的都這樣,那我也沒話講。」言外之意,即這種機率並不大。

不過,在施俊吉公開表態後,下午顧立雄即不願正面回應此問題,只表示不管銀行大小,只要公司治理及業務創新能做得好,自然有生存之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2,300萬人口,現在還有近40家的銀行,明顯過多。

第二、全世界都是大著恆大,台灣居然認為銀行多競爭是好事,但問題是小銀行沒有競爭力。

第三、這反映我們的決策者缺乏願景與國際觀。

第四、民進黨兩個高層不同調,非常奇怪,也是鬧笑話。

第五、麥肯錫最近也出版專題分析,表示台灣銀行密度之高世界第一。

第六、世界是不公平的,財富會重分配,民進黨講究公平分配,但結果卻是台灣的價值和財富不斷下滑。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