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7-09-11
創會理事長的話:半導體群聚效應 (2)

英派斯

台資健身器材企業英派斯健康科技公司9月15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6日英派斯公告在網上發行最終中簽率為0.02%,發行價人民幣16.05元(約新台幣74.9元)。

新華社旗下中國金融信息網報導,英派斯這次發行價為人民幣16.05元,預計募集資金人民幣4.8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人民幣4,829.46萬元後,預計募集資金淨額為4.33億元(約新台幣20.2億元)。

英派斯1991年成立於山東青島,創辦人朱瑜明是青島台協名譽會長,早期做貼牌生產(OEM)的客戶訂製,2002年英派斯開出首家健身俱樂部,2005年起轉型攻大陸內銷市場。

英派斯招股書顯示,這次募資將用於健身器材生產基地升級建設、研發中心建設、大陸行銷網路升級等專案。

青島晚報報導,目前英派斯在全大陸營運12家直營零售門市,每年以二到三家新門市的節奏遞增。在健身器材連鎖零售專案中,英派斯的具體計畫是未來三年新開設47個位於各級市場主要商業地段的不同等級終端零售門市。

其中三家為體驗店,開設城市為北京、上海和廣州;另外公司還計畫以「租賃」門市方式開設15家旗艦店和29家專賣店,在這一專案上的投資金額為人民幣5,521萬元。

招股書記載,截至目前,以朱瑜明為首的台灣有瑞控股持有英派斯35.32萬股,持股比例為0.39%。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旗下金陵晚報報導, 2011年12月,台灣有瑞將持有的55.55%股權,轉讓給海南江恒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控股權旁落。隨後,台灣有瑞又多次轉讓股權給各路PE,直至2015年6月,這家公司才停止套現的步伐。

投行人士分析,台灣有瑞退出的真正原因,可能是為了謀劃IPO。

根據現行規定,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外商獨資經營企業如果想改制上市,必須在改制階段引入境內非自然人股東。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又一家大陸台商在A股成功上市,未來勢必是大趨勢。

第二、這家公司也是內需概念股,符合中國大陸目前大健康潮流。

第三、10年前我就拜訪過這家企業,這也說明大陸台商要上市真的要等很久。

第四、大陸真的有漸漸放寬台資企業A股上市。 


生技業
基亞、浩鼎新藥臨床解盲失利,IPO市場出現潛規則,在募資困難下,昨日BTC(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中砲聲隆隆;專家表示,目前興櫃有17家、上櫃有3家,未來1年內若沒有資金挹注會很慘,骨牌效應會導致產業崩盤。

BTC昨日下午進行最後一場議題,聚焦資本市場。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鴻仁表示,泡沫化是一個新興創新產業必經的過程,但這幾年幾個生技事件,生醫資本市場一點生氣都沒有了!政府從2009年的勇敢開放,台灣成為各國稱羡的生技籌資市場,轉變成「有效監管」,「扼殺」了好不容易形成的資本市場。

張鴻仁以泰福的競拍失利和主管機關要求大股東鎖股延長期限,甚至公司獲利才能開放為例,指出政府要求申請上市櫃公司一定要有「獲利能見度」、「授權能見度」等措施,實施至今,是否達到當初設定扶持色產業、活絡市場成交量並與國際資本市場交流合作開拓新創業務的目標?

金管會副主任委員鄭貞茂表示,不同的資本階段,審查的條件都不會一樣,絕對不存在所謂潛規則、黑箱作業,泰福事件是業者自己強調3~5年可以獲利,自願被鎖股,在上市櫃申請時,絕對沒有刁難。

益安生醫董事長張有德認為,泰福自願鎖股,並成上市櫃公司掛牌潛規則的害群之馬邏輯不通,如果真是如此,盼泰福自願解除鎖股。

張有德說,目前興櫃及上市櫃的審核辦法,似乎以獲利可能性為標準,然而生技公司卻很難有穩定獲利確切時間點。因此生技公司的因應措施,就是盡量緊壓獲利時間,甚至設法寫出可能達不到的目標,這樣的情況,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說,生技是新創產業,產業特性是研發期需要很多資金挹注,平均每2年就要新的資金活水,但生技股低迷已有3年,如果政府對資本市場還是這樣約束,產業發展會很「緊張」。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表示,目前興櫃有17家、上櫃有3家,未來1年內若沒有資金挹注會很慘。台灣資本市場持續低迷,若導致優質生技公司面臨財務危機,恐怕是政府不樂意看到的!

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建議,美國生技產業IPO時,主要以專利與法規兩點來衡量生技公司的價值,而非獲利營收,有專業的專利律師進行分析查核公司無形價值,承銷券商部分則訂定公定的總承銷量市值比例(5%~8%)作為服務費用,讓股價回歸市場機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生技股過去估值太高,面臨進一步向下修正。

第二、很多生技公司沒有營業額,當初根本不應該上市,最後只是坑殺無知的散戶。

第三、生技股產業會加速整合,未來有許多M&A機會,買方更有可能來自國外。

第四、陸企和外資PE已經開始瞄準台灣生技產業。 


美光
美光決定加碼投資台灣,將台灣據點定位為全球DRAM生產重鎮,有三分之二產能會在台灣生產。美光全球製造資深副總裁Wayne Allan 6日表示,美光在台投資已逾120億美元,未來3~5年將每年再投資20億美元,用來提升製程技術及興建封測廠,未來18個月內還要再召募1,500名員工。

Wayne Allan表示,看好未來2季度的DRAM市況,且將與上季一樣需求強勁且供貨吃緊,美光的DRAM策略是在維持產能不變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來拉高位元成長率,近期內並無興建新晶圓廠擴產計畫。

美光的全球晶圓廠佈局中,NAND Flash產能集中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DRAM產能則集中在台灣及日本,與英特爾合作開發的3D XPoint記憶體生產據點位於美國。至於原本生產NOR Flash的新加坡8吋廠將在18個月後關閉,不過美光位於美國維吉尼亞的12吋廠已經開始量產,會維持NOR Flash產能不變。

美光十分重視台灣DRAM生產鏈的投資,日前在台宣布成立DRAM卓越製造中心,就是要把台中廠(原瑞晶)及桃園廠(原華亞科)的技術及產能進行整合,並且在台中廠對面興建新的封測廠,在台灣打造DRAM完整生產鏈。

台中廠已開始以1x奈米製程量產,桃園廠將在明年跟進,之後還會進行投資升級製程至1y/1z奈米。

由於今年以來DRAM市場持續缺貨,價格一路調漲,Wayne Allan表示,截至上個月底的2017年會計年度第四季是個強勁的季度,營收將達57~61億美元符合原先預期,而整個產業來看,DRAM廠都沒有興建新晶圓廠的計畫,預期未來2個季度的市況將與上季相當。也就是說,DRAM的好光景還可維持到明年。

Wayne Allan表示,由於客戶需求強勁,美光在DRAM產能配置上,會把台中廠及桃園廠內的晶圓測試產能,移至台中廠對面的封測廠廠區,8月底向TPK(宸鴻)買下的大鴻先進的廠區,就會用來建立晶圓測試廠。而將晶圓測試產能移出後,台中廠及桃園廠就還有空間可以增加投片量。美光的策略是在維持產能不變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來拉高位元成長率,並且維持目前市占率。

Wayne Allan表示,美光DRAM生產線已經開始採用智慧製造及大數據,利用在每個機台設備上搭載的感測器來收集資料,進一步分析後提升設備生產效能,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提高位元出貨量,如與一年前相比,整個晶圓廠的前置時間縮短了25%,過去18個月內生產效能已提升20%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半導體群聚效應成形,不可阻擋,美光很明顯以台灣作為大中華基地。

第二、這是近年以來較具規模的外人直接投資,值得鼓勵。

第三、台灣的危機是人才大量流失。

第四、中國大陸正加速半導體產業發產的力度,對台灣形成強力競爭。

第五、台灣和中國大陸不能硬碰硬對抗,未來應思考以合作創造雙贏的可能性。 


宏達電
旗艦款智慧機U11出貨高峰已過,加上蘋果新款iPhone將推出,排擠效應重創宏達電(2498)營收!宏達電昨公布8月合併營收僅30億元,和7月的61.94億元相比根本腰斬,創下自2004年9月以來、近13年單月營收新低。

法人指出,由於宏達電的手機與虛擬實境產品動能均不佳,下半年可能要等待Google新款Pixel拉貨潮,才有能讓營運回溫。

宏達電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總共398.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4%。宏達電原本看好新機貢獻營收,帶動全年營收走揚,但在新機推出後,今年僅6~7月單月營收破60億元大關,8月立馬腰斬成30億元。法人說,從8月營收來看,顯見宏達電旗艦款手機買氣已疲,未來僅靠虛擬實境產品支撐,原本該是旺季的下半年,恐怕也無法樂觀。

法人說,由於蘋果iPhone、三星Note 8等高階旗艦款均在下半年推出,蘋果特殊的3D臉部掃描辨識技術、三星智慧筆等軟體功能升級,讓手機市場出現等待的排擠效應,而宏達電旗艦款無法守穩戰場,雖力拱側邊擠壓的特殊功能,卻是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

元大投顧分析師蒲得宇表示,今年U11系列產品生命周期短,而為Google代工的Pixel 2代機款,又傳恐將被韓國LG瓜分訂單。為激勵買氣,宏達電7月初已將高單價,毛利率較佳的Vive虛擬實境產品,調降200美元(台幣約6000元),但今年VR市況不佳,光靠Vive支撐對於整體營收貢獻有限。

蒲得宇進一步指出,宏達電今年產品規模持續縮減,Vive出貨量僅約40萬台,與去年相比僅持平;由於宏達電砍掉不少中低階款,全年出貨量包含為Google代工機款Pixel可能不到1000萬支,僅剩900萬支左右,因此宏達電短期內仍持續面臨轉型困難、行銷持續燒錢的窘境。

科技網站手機王主編張利安分析,宏達電手機產品目前最大問題,就是產品線不完整,有競爭力的中階產品欠缺、VR產品線仍以B2B商業市場為主,一般消費性市場仍未見到買單,「策略錯誤,讓宏達電腹背受敵。」

由於經濟規模無法擴大、虛擬實境轉型仍燒錢,宏達電今年第2季每股虧損2.37元,連續第9季虧損,上半年累計每股虧損4.85元。日系外資及元大投顧預警,現金流有風險,每股淨值已縮水至21元,在VR貢獻有限下,預期2017~2019年仍難逃虧損。

對於宏達電的未來,更悲觀的系外資分析,在U11全力鋪貨的第2季,毛利率卻降了2.5個百分點,在中國品牌競逐與市場競爭激烈下,舊機款平均單價下滑幅度超乎預期,未來要見到宏達電毛利率有效回溫恐有難度,加上VR事業貢獻有限,維持賣出評等,目標價31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達電已錯過最佳出售時機。

第二、宏達電去年就應該分拆VR或手機部門,但很可惜並未採取這樣的作法。

第三、VR業務發展的速度不如大家預期,對宏達電是進一步打擊。

第四、宏達電原來可以將手機事業部和華碩或其他台灣業者合作,共組代表台灣的品牌。

第五、宏達電的失敗不只是王雪紅個人的失敗,而是台灣電子業整體的失敗。

第六、台灣未來的命運和宏達電會很類似,在對的時候沒有採取行動,最後毫無價值和談判籌碼。

(The En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