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1-05-03
創會理事長的話:區域型巨人(下)

離岸風電
全球力推乾淨能源,自2020年起至2030年全球離岸風電新裝容量將有「黃金十年」可期,尤其在美國、歐洲、大陸及台灣等離岸風電高額投資下,法人認為,將是帶動永冠(1589)、世紀鋼、東元、台船等業績向上的重要動能。

永冠表示,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今年預估全球離岸風電新裝容量可達8.7 GW,比2020年成長45%,至2025年上看至16.6 GW,對台灣投入離岸風電產業將是一大鼓舞。現今離岸風電還在起步階段,就像電動車產業,極具發展潛力。

以美國市場為例,拜登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新能源政策,歐洲、大陸也都有潔淨能源方案,仰賴離岸風電是主流。

今年台灣離岸風電進入密集工程建設期,離岸風電大廠沃旭能源(Orsted)宣布,900 MW(百萬瓦)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海上施工,今年進行海纜鋪設、海上變電站與水下基礎安裝。陸上變電站統包工程由台灣汽電共生拿下,合約金額逾70億元。

沃旭的離岸風場位於彰化外海35至60公里處,是台灣第一座位於航道外的大規模遠岸風場,預計明年底商轉營運,可提供乾淨能源給100萬台灣家庭。

供應鏈方面,永冠投資52億元的台中港新廠加快步將於明年4月投產,離岸風機用鑄件最大可達15 MW(百萬瓦),主力以8 MW至10 MW為主,提供離岸及陸上風電產業需求,同步做為亞太市場外銷據點,因應客戶對大噸數風機鑄件的接單生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離岸風電市場大。

第二、台灣全力推動再生能源。

第三、再生能源本土化商機大。

第四、政府應該支持本土廠商。

食品農業
食品和農業科技新創公司過去數年來甚受創投業者青睞,如今這類企業開始爭搶上市,尋求公開籌資,希望乘著綠色環保投資浪潮迎來資金,用以拓展業務並滿足消費者變化的口味。

金融時報報導,近幾個月上市的食品農企包括擁有能將灌溉水量減少90%技術的美國高科技溫室公司AppHarvest、由傳奇衝浪名人漢密爾頓(Laird Hamilton)共同出資成立的植物奶精公司Laird Superfood,以及利用芥花油生產可生物分解環保塑料的公司Danimer Scientific。

根據PitchBook和Ag Funder的資料,食品與農業科技新創公司去年上市籌資規模成長近八倍至310億美元,超過創投業者和早期投資者去年對同一領域投入的300億美元資金。由於市場對環保永續投資需求龐大,加上美國掀起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狂熱,相關籌資趨勢今年可望再加速。

食品農業科技創投公司S2G Ventures投資長克里希南說:「旗下投資組合裡的許多公司現在獲得SPAC接洽,這為欠缺資金的食品農企提供融資管道。上市帶來的資金讓私募資金相形見絀。」

然而,這類新創公司上市後,股價初期表現波動劇烈,例如溫室業者AppHarvest的早期投資人在閉鎖期於3月結束後大賣股票,股價幾乎腰斬;植物奶精公司Laird Superfood股價走勢也如雲霄飛車。

AppHarvest在肯塔基州擁有面積相當60個足球場的高科技溫室,能將灌溉用水量減少九成,公司計劃2025年前再建造11座類似溫室,因此尋求籌資。另外,打算收購植物性蛋白食品與飲品企業的Natural Order Acquisition去年底於那斯達克上市。

此外,Eat Beyond去年11月在加拿大證交所上市,該公司的投資對象包括已在新加坡銷售實驗室培育雞肉產品的替代性蛋白新創公司Eat Just,另一家則是尋求讓實驗室生產人造母乳的新創公司TurtleTree Labs。農業數據公司Farmers Edge 3月在加拿大上市,獲脫口秀天后歐普拉入股的瑞典燕麥奶生產商Oatly4月下旬也在美國提交首度公開發行(IPO)申請文件。

雖然股市多頭讓新創公司的股票獲得買盤,但前矽谷創業家、農業科技創投公司Asttyanor經營者阿尚保說,投資人須明白新創公司的本質,一些投資最終會以不利結局收場,就像投資人在1990年底買進科技股一樣,現在市場對食品與農業新創公司「照單全收」,導致了高估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農業生技未來商機大。

第二、特別是和食品有關的領域。

第三、台灣有一定技術優勢。

第四、但缺少這方面商業化的案例,值得企業和新創關注。

人造肉
美國人造素肉新創業者「不可能食品公司」(Impossible Foods)計劃上市,估值目標訂在100億美元,但在華爾街對植物肉產業的興味轉淡之際,一些投資人和分析師質疑上述目標是否野心太大。

路透4月初引述消息來源報導,Impossible Foods計劃12個月內,藉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或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方式上市。有些機構預測到2030年,人造肉市場年規模可達850億美元。

然而,另一家規模、營運都勝過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業者「超越肉類」(Beyond Meat)市值已由高峰的140億美元下滑至85億美元。多家券商認為,該公司自2019年9月上市以來市值膨脹420%,現在看來顯然是「過熱了」。

創投業者Eat Beyond執行長莫里斯說:「在Beyond Meat估值85億美元的情況下,聽到Impossible Foods的100億美元估值數字,第一個反應是,這估值是外太空飛來的嗎?」據悉,Impossible Foods一些現有投資人建議上市估值應該訂在Beyond Meat之下。

人造植物肉品市場最近出現警訊,顯示尚未獲消費者青睞。根據NielsenIQ的資料,生鮮與煮熟的植物製替代肉品在零售通路銷售量去年第3季成長率達32.6%,但今年第1季成長率已降至1%。

Beyond Meat去年營收只有4.07億美元,股票本益比卻高達近21倍。相較下,傳統食品大廠家樂氏(Kellogg)去年營收137.8億美元,股票本益比1.6倍;卡夫亨氏(Kraft Heinz)去年營收261.9億美元,本益比1.9倍。

Impossible Foods跟Beyond Meat比,又更不如。業界估計Impossible Foods在人造肉市場市占不到4%,Beyond Meat則有25%。Impossible Foods因為使用基因改造酵母,現在還沒能拿到歐盟與中國大陸的販售許可。

為何Impossible Foods上市估值還能訂這麼高?投資專家說,主要理由是SPAC實在錢太多,投資標的卻很少,加上新創公司上市後往往股價大漲,投資者預期能有可觀獲利,基本面就暫時不是重點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人造肉市場去年很熱。

第二、現在帶動許多新創上市。

第三、SPAC是推動因素之一。

第四、但資金被不合理拉高。

華為沃土
華為持續砸重金招攬開發者、建設生態系。華為Cloud BU總裁、消費者雲服務總裁張平安25日宣布,將在2021年向沃土計畫2.0投入2.2億美元,包括全新發表的沃土雲創計畫,以及鯤鵬眾智計畫、昇騰眾智計畫等,將聚焦華為雲、鯤鵬與昇騰持續推動產業生態發展。

2015年華為首次推動沃土計畫,打造針對開發者夥伴的開發使用平台與聯合創新,並提供開發者的資通訊開放能力,涵蓋雲端運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領域。2020年沃土計畫2.0已投入2億美元,在全球建設120個華為雲創新中心,以及24個鯤鵬、昇騰創新中心,建構海量應用促使當地產業發展。

21世紀經濟報導,華為25日舉行開發者大會,此次主題為雲端運算。

張平安在會中表示,華為雲沃土雲創計畫將投入1億美元,重點賦能SaaS(軟體即服務)和獨立軟體供應商(ISV)夥伴,提供雲端資源、技術賦能與商業推廣支援,涵蓋微服務、SaaS化、大數據、AI、影片、智慧邊緣運算等6大技術領域。

張平安指出,基於鯤鵬系統的產品發貨量已達到2020年總量的52%。聚焦操作系統、數據庫、AI架構等技術,建設openEuler、openGauss和MindSpore三大開源社群,如今已初具規模。

張平安又指,華為雲發展迅速,有自身的差異化優勢,華為專長是硬體基礎設施,連接、運算、儲存技術則有深厚積累,智慧終端異軍突起,這些硬體技術是優勢,同時,華為雲也將整合華為個人消費者經驗,並與IT流程中數位化轉型等經驗相結合,進行能力協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華為雲業務仍在調整中,華為9日在內部宣布,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被任命華為雲董事長,華為消費者BG執行長余承東被任命為華為雲執行長,同時Cloud BU新增兩位副主任,彭中陽和陶景文分別負責企業業務與流程IT。

此前,華為已經取消雲與計算BG,更名為「Cloud BU」,任命張平安為Cloud BU總裁。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積極轉型。

第二、華為在雲端市場有優勢。

第三、華為雲計算應會成為中國第二,僅次於阿里。

第四、華為也在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

華為造車
被美國制裁而手機業務受阻的大陸科技巨頭華為,轉型賣車照樣風生水起,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開售僅兩天,訂單已經突破三千輛,反映出華為強大的品牌效應。

華為與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車汽車品牌賽力斯進行合作,帶動該公司股價狂漲,小康股份19日到23日當周的五個交易日,收4根漲停與1根跌停,話題性十足。

賽力斯在23日晚間公告,截至4月22日24時,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車型2天的訂單累計突破3千輛。華爾街見聞引述業內人士說法稱,該成績突顯出華為跨界電動車的效果,也彰顯華為品牌效應對電動車銷售的幫助。

華為在20日宣布,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入駐華為旗艦店,華為將透過其在大陸的零售通路銷售該車款,二輪傳動定價為人民幣(下同)21.68萬元,四輪傳動定價為24.68萬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華為開創消費電子與新能源車行業新模式,不但幫助車企製造好汽車,也輔助行銷、銷售等領域。

華為之前幾度表態公司不製造汽車,選擇以幫助車企造好汽車的模式,提供智慧駕駛等方案給車企,而如今華為的合作擴及品牌與汽車銷售,讓外界驚訝華為賣車的實力同樣驚人。

市場人士認為,華為不造車主要有金流等面向的考量,在美國制裁下華為有沉重壓力,並不適合切入造車如此重資本的業務。另有分析認為,華為表態不自己造車、不入侵汽車業,讓其他車企更願意接受華為作為其技術供應商,使華為得到更多的合作機會。

21世紀經濟報導分析,從目前華為汽車戰略來看,更多著重快速進入市場宣傳,而非談論大戰略,突顯出華為重視成本、務實的一面,而華為及時縮減手機等業務將資源轉投入汽車,也反映公司快速業務轉移與整合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品牌強,大陸民眾對華為有信賴感,是民族品牌。

第二、華為有智慧生態系。

第三、華為不需要自己造車。

第四、只要發揮品牌和技術優勢,利用微笑曲線的兩端。

(The En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