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無法看到完整訊息,請點選此處查看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台灣M&A與PE要聞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世界M&A與PE要聞
 
活動訊息
MAPECT活動
 
相關連結
 

網址:
www.mapect.com

聯絡我們:
service@mapect.com

訂閱/取消電子報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2023年度第2期〈併購專業人才培訓課程〉於8/5開課 ,熱烈招生中!

最具系統性的專業併購課程,協助企業運用併購高速成長

國際產經環境驟變,企業轉型需求迫在眉睫但有成本效益憂慮?
想要進入海外市場卻又擔心門檻太高?
沒有併購專業團隊或具經驗的併購人才,不知如何進行國內或跨國併購?
中小型企業「小魚吃大魚」風險如何評量?

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召集國內最頂尖的併購專業人士,辦理併購專業人才培訓課程,提供給有意「擴大公司營運規模」、「推動公司轉型創新」、「提升業界競爭優勢」的有志商務人士,學會運用併購策略,加速公司邁向高速成長及永續經營之路!

本系列課程開辦迄今,已有超過900多名企業領導人、高階管理層及財務、法務、企劃等專業經理人參加,產業類別橫跨金融、光電、半導體、傳產、生技、資通訊、電商、物流、航太及新能源等多元領域,並獲得參與學員一致好評。

2023年度第2期併購課程將於8/5開課,課程熱烈招生中。其中,12/2(六)「併購大師班」特別邀請兩位產業併購界卓越成就獎得主──友嘉集團朱志洋總裁台灣產業創生平台黃日燦創辦人暨董事長親自授課,分享集團的併購策略與投後管理以及面對併購轉型時應具備的心態與思維。授課方式以實務案例為主軸,帶領學員深入了解企業領導人在面對併購投資與策略結盟前的評估,以及併後、投後管理時可能遭遇的機會或挑戰,並與學員進行面對面討論。課程內容寶貴難得,絕對值得一聽!

課程特色
課程兩大核心特色:

  • 併購實戰經驗超過二十年、經手併購案逾百件的專業講師群
  • 課程內容結合:(1)理論 (2)企業講師案例驗證 

學員將透過此課程獲得:

  • 系統性的併購專業知識建立,快速突破公司經營限制及解決公司發展關卡
  • 併購策略流程理論結合分組實戰攻防,有助於累積併購協商經驗,降低併購執行風險
  • 建立跨領域人脈網絡並拓展職涯進路

今年度特別新增:

  • 「併購人資管理課程」:美商韋萊韜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周淑媛總經理            
  • 「併購實例分享課程」: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立善投資長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邱素梅法務長
               復盛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廷儀財務長         
               

 

學員訓後成果分享

 

《課程報名時間》

  • 併購課程:即日起~7/30止
  • 進階課程:即日起~9/3止
  • 併購大師班:即日起~11/26止
  • 案例演練課程:即日起~8/20止

 

《課程表》

        上課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26B4F(松江南京捷運站8號出口旁)

報名方式

  1. 報名前請先來電與課程聯絡人確認名額,再E-Mail報名表,課程聯絡人收到報名表後,將以E-Mail回覆並通知繳費。敬請於報名後5日內完成繳款,如逾時匯款,將不保留上課名額。(課程聯絡人:高小姐,電話:02-2325 8186 ext.11,jamie@mapect.com)。
  2.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開課前5日止,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3. 請務必正確填寫報名表之所有表格內容,以利聯繫與發票開立。

優惠折扣說明

  1. 學員可單獨報名併購課程、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之資格限定請於報名時檢附相關文件。
  2. 各課程優惠折扣說明如下(優惠恕無法併用):
    •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會員及舊生報名單一課程享9折優惠同時報名併購課程、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三課程享8折優惠
    •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會員推薦及舊生推薦的學員報名單一課程享95折優惠同時報名併購課程、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三課程享85折優惠
    • 一般學員同時報名併購課程、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三課程享9折優惠
    • 凡本期報名併購案例演練課程並符合資格,皆可享有9折優惠
    • 上述折扣優惠僅適用於一次性報名,分次報名課程則不享有優惠
    • 若符合會員推薦之優惠折扣務必於報名時確認,繳費後才通知符合優惠折扣而申請退費者,由退費內扣除行政手續費與匯款手續費200元
  3. 報名課程即贈送「企業併購的十堂必修課」或「私募股權基金剖析:從國際到台灣本土」1本(二擇一),並於課程報到當日領取,一期課程中,一位學員僅贈送一本,不重覆贈送。
  4. 上課講義內容有可能與課程當天使用不同,本會保留課程內容及講師調整之權利。
  5. 此系列課程不提供補課,如學員因喪病或其他不可抗拒之因素無法到課,最晚需於課程前一日中午12:00前聯繫課程承辦人並提供相關證明,始得以個案處理,逾時不受理。

繳費方式

  1. 協會帳戶資訊:第一銀行民權分行,帳號:147-10-122322,戶名及支票抬頭: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2. ATM轉帳,轉帳後請記得來電告知帳號後五碼,以利完成對帳。
  3. 如臨櫃匯款或無摺存款,請務必填寫學員名字,以利對帳。
  4. 即期支票(請註明學員姓名及聯絡電話),郵寄至:106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57號4樓之2,高小姐收。
  5. 課程費用不含跨行手續費及其他額外費用,請勿自行扣除,若自行扣除則需補齊差額後,始完成報名。

 

附件下載 》MAPECT 併購學苑 2023 年度第二期-課程簡章.pdf
附件下載 》MAPECT 併購學苑 2023年度第二期-報名表.doc

黃顯華籲券商公會研議修法

工商時報/2023-07-27/陳昱光

圖說:福邦證券董事黃顯華批《證券交易法》第 155 條與監視制度,成為惡意檢舉的工具。圖/福邦證券提供

證券商業同業公會 26 日舉行會員大會,福邦證券董事黃顯華提出臨時動議,拋出震撼彈砲轟《證券交易法》第 155 條與監視制度,成為有心人士惡意檢舉的工具,嚴重影響投資人權益;他建議券商公會成立小組研究推動修法,讓資本市場自由化。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隨即裁示,券商公會成立小組積極研究。

黃顯華指出,「監視制度」是證交所與櫃買中心訂定的,連他曾身為金管會委員要去瞭解都沒辦法,他認為監視制度根本就是黑箱作業,執法人員包括檢察官、法官、律師,對於證券交易的實務不了解,造成外行判投資人生死,影響投資人的人權,反觀其他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等,並未將股票交易事項列為刑罰(人身罰)。

黃顯華曾任金管會專任委員,在證券業 40 多年,是資深業內大老,這次提出修法建議,主要是認為目前羈絆市場流動性的主要原因,包括證交法第 155 條的規定及執行、監視制度的僵化。當投資人看好股票,買多一點,就被關切,必須冒被證交法 155 條移送法辦的風險,所以交易的數量就減少了。

黃顯華認為,股票市場本來就應該是交易自由化,台股已經超過 60 年,投資者已經非常成熟;投資人進行股票交易,必須自己保護自己,不能交易輸了,找理由到處告狀,不能因為交易輸了,就用證交法 155 條檢舉炒股,或因為股權爭奪進行檢舉而被判重刑,影響投資者人權,券商也因此增加非常多的經營成本。

黃顯華呼籲,「現在的制度有問題,被檢調濫用,賭輸就亂檢舉,不能再這樣弄!」要維護市場交易秩序,更要建立證券交易市場的自由化;尤其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的內容與監視制度的優化,實在有積極檢討的必要。黃顯華強烈建議,證券公會應該要成立小組研究檢討,並推動修法以配合時代潮流,發揮資本市場在未來台灣經濟及產業發展上的積極功能。

併購潮來襲!KPMG 為新創產業留住資金和人才 打造共榮競合

天下雜誌/2023-08-01/葉亞薇 

全球鉅變下,創投市場面臨嚴峻挑戰,究竟台灣新創企業的新賽道為何?當創新科技及新興商業模式成為全球競爭力評估重點之一,KPMG 綜觀全球趨勢,整合政策法令、加速器與多元投資角色,聚焦重點領域,為新創產業探勘新機會、新商道。

圖說:KPMG 創新與新創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郭冠纓(右起)、KPMG 私募基金產業主持人張維夫。

隨著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加劇,地緣政治持續挑戰、烏俄戰爭及對全球銀行體系穩定性的隱憂,全球創投投資總額疲軟。KPMG 創新與新創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郭冠纓表示,根據2023 年 KPMG Private Enterprise 第一季發布的《創投脈動》,全球經濟衰退,引發消費力削弱,影響零售產業,加上高利率促使房地產業低迷,衝擊創投市場。替代能源、電動汽車解決方案及生成式人工智慧將成為新創發展的曙光領域,包括無人機科技在國防、物流、農業等多元應用,以及儲能、電池、電動車等,都是台灣新創的優勢。特別是在 OpenAI 發布 ChatGPT 引起轟動後,生成式 AI 受到強烈關注,將吸引較多創投投資的資金,「AI 產業市場龐大、商機無限,除了微軟等大企業的投入,新創聚焦不同領域的落地應用,有利創投資金與資源挹注。」

順應AI的新創契機,2023 第九屆 KPMG Startup Boot Camp 即以「雲端 x AI」為主題,邀請業界專家剖析新創公司成長期的關鍵議題,也讓新創企業有機會在投資人面前實戰演練。郭冠纓表示,營隊中不同產業新創展現 AI 多元應用的可能,像是客服、即時翻譯、法律、遠距醫療等,透過導入 AI 轉型、提升獲利,並協助新創掌握科技知識及資金資源。

圖說:KPMG創新與新創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郭冠纓認為,隨著企併法持續調整,對新創的影響可分為「存續公司」與「消滅公司」兩大構面。

新創存續關鍵:強化營運、打造商業模式

KPMG 安侯建業私募基金產業主持人張維夫表示,隨著全球經濟消退,新創不再享有資金派對、估值暴增的紅利,更要面對通膨與升息的壓力。「如何選擇適當的產業投入,並強化營運架構,建立能長久發展的商業模式,將是多數以技術出身的新創企業創辦人所面臨的挑戰,也是當資金退潮後,新創企業存續的關鍵。」

除了吸引新的投資,創造正向現金流是新創公司生存法門,甚至成為被併購對象而「華麗轉身」。2022 年底施行的「企業併購法修正案」(簡稱企併法),正是為促進新創公司的併購,使併購成為更具可行的選項。郭冠纓認為,隨著企併法持續調整,對新創的影響可分為「存續公司」與「消滅公司」兩大構面。

企併法修正:友善併購租稅,保障股東權益

存續公司部分的兩大重點:

第一,放寬非對稱式併購(即「大併小」)條件:只要交付被併購公司股東之併購公司股份未超過併購公司已發行股份 20%,或支付被併購公司股東之股份、現金等財產價值未超過併購公司淨值之 20%,併購案即可由併購公司董事會特別決議通過後進行,不必再經過股東會,僅須由董事會決議即可併購,大幅增加併購彈性,加速併購效率。

第二,明確化無形資產攤銷項目:過去無形資產攤折是企業併購中常見的爭議議題,由於稅局對無形資產的認定與存續公司的判斷常有不同,導致公司為購買無形資產所支付的價金無法實際反應在存續公司稅務負擔上。修法後,無形資產具可辨認性、可被公司控制、未來經濟效益,以及金額能可靠衡量,像是營業秘密、電腦軟體、積體電路布局權等,得以十年做為攤折,使併購方更容易估計租稅成本。

圖說:KPMG 私募基金產業主持人張維夫提出「企併法」之外的真實觀點,「大企業併購小新創,必須先釐清想獲得什麼?是腦袋還是資源?」

消滅公司部份的兩大重點:

第一、被併購之新創公司個人股東所得緩課:指的是消滅或被分割公司的新創公司個人股東取得併購對價的股份,得選擇全數緩課,提高新創公司股東的併購意願,解決新創公司個人股東因稅制阻礙併購。

第二、保障股東權益,強化資訊揭露:董事揭露利害關係及投票反對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使股東會決議時未放棄表決權而投下反對票的股東也可行使,確保反對股東的議價能力。

「企併法」的修正,提供了企業經營者更友善的併購租稅環境,也兼顧股東權益的保障,有助資本市場活絡。張維夫則提出「企併法」之外的真實觀點,「大企業併購小新創,必須先釐清想獲得什麼?是腦袋還是資源?」併購之後,當新創創辦人變成員工,投入事業的心態能否保持一致,或是選擇出售股份、離開公司?如何留才、穩定軍心,考驗併購智慧。同時,買賣雙方對於新創估值的歧見,究竟以現在價值、還是以未來五年的價值來定義?如何兼顧產業未來性與市場不確定性達成共識,仍需修法挹注更多資源。

新創與大型企業的競合關係,如何創造良好的生態系?張維夫認為,大企業和新創有著非常不一樣的企業文化、事業心態、創想自由,新創有了大企業的奧援,更容易獲得外部融資。但同時大企業也須兼顧新創公司的人才與自主性,方能在創業初期的 3F(意指 Family 家人、Friend 朋友、Fool 傻子)投資者之後,提供新創穩健常態的後盾。

加速器媒合大企業與新創,鏈結國際更給力

「由大企業出題目,與加速器垂直合作,協助找到符合題目的新創公司鏈結,透過企業高階主管、策略部門的參與,更能媒合多元合作生態系。」郭冠纓表示,像是緯創與 AppWorks 合作啟動緯創加速器、研華與 StarFab 物聯網加速器,都是鎖定特定領域新創提供輔導、投資等資源。而「KPMG Meet & Match 企業創投媒合會」協助鏈結大企業及新創公司,已舉辦 7 場媒合會主題包括智慧智造、企業軟體數位轉型、智慧醫療、5G、數位科技、長照科技等等,共有超過 25 家大企業及創投參加,參與媒合的新創超過 39 家。「大企業要找特定領域的標的公司,要找富爸爸的新創必須更具敏銳雷達,才能被掃到。」此外,已進行兩屆的 KPMG 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優勝隊伍代表台灣參加 KPMG Global Tech Innovator 及 Web Summit 參展,不僅能與來自全球各地的新創及投資人交流,更有 KPMG 提供輔導諮詢,協助引薦投資人,鏈結國際更給力。

公司行號及有限合夥營業項目代碼表增列「H204010私募股權投資業」及「IH0101

中華民國112年7月 3 日經商字第11204719220號公告
公司行號及有限合夥營業項目代碼表 8.0

打造護國群山 陳揆︰晶片法案下月推出

自由時報/2023-07-29/記者洪友芳、林菁樺

經濟部︰今年有效稅率門檻 12% 爭取明年繼續維持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出席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典禮。他指出,半導體產業是一場研發、製造的速度競爭,需要保持領先,業界要掌握商機、搶訂單,政府將當產業界最大的後盾,不僅是「護國神山」台積電的靠山,也會持續打造「護國群山」;他透露,鼓勵研發投資的產業創新條例第 10 條之 2 修正案(台版晶片法案),施行細則已有共識,將於 8 月推出。

產創條例第 10 條之 2 在今年 1 月 19 日修正公布,經濟部、財政部於 5 月 1 日正式對外預告相關子法,預告期為 30 日,但並未在 6 月上路;經濟部指出,預告期間有收到相關意見,並轉達財政部與其共同討論。經濟部解釋,有關研發費用達 60 億元、研發密度達 6%、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設備支出達 100 億元,且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等條件門檻並未調整;目前在最後確認法規文字,財經兩部會將奉行政院指示共同提出。

產創條例第 10 條之 2 給予的兩大租稅優惠分別是前瞻研發支出 25%、先進製程設備 5%的抵減率,可扣抵當年度營所稅,但有單一項不得超過 30%、合計不超過 50% 的上限。

官員指出,收到的意見中有提出期盼「上限」能取消,但財政部認為應該維持;且產創條例第 10 條研發投資抵減以及第 10 條之 1 的智慧機械投資抵減都是相同的規定,若取消上限,都需要再修法,「工程將會相當浩大」。

另外,今年有效稅率門檻確定為 12%,明年因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全球最低稅負制實行狀況,應調為 15%;但官員指出,考量給予產業界緩衝期,將爭取明年維持 12%,如此其他國家稅率相對還是比台灣高。
 

首頁 / 產經 外資股東檢舉可成違反公司法 金管會:處理中

中央社/2023-07-27/記者謝方娪、劉千綾

可成外資股東向金管會檢舉可成違反公司法的小股東提案權,金管會今天說明,因涉公司法認定,金管會循例洽經濟部意見,並依經濟部意見辦理後續事項,目前此案正依照程序辦理中。

可成與外資股東紛爭持續延燒,2 家外資股東先前提案要求修改公司章程,希望股利決定權改由股東會決議,卻遭可成以依據公司法第 172 條之 1 第 1 項但書規定,提案超過1項者,均不列入股東常會議案討論,外資股東批剝奪權益,可成則聲明並無違背公司治理。

經濟部商業司官員表示,先前召集專家學者會議討論,會議中多數意見認為,根據公司法第 172 條規定,股東提案修改公司章程將現金股利發放回歸股東會決議,此類提案樣態屬於1案;因涉及公發公司部分仍須由金管會處理,商業司已將會議結論提供給金管會參考。

金管會今天舉行例行記者會,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說明,金管會積極推動股東行動主義,充分尊重合法小股東提案權,若外界檢舉公開發行公司違反公司法第 172 條之 1 有關小股東提案權規定,因事涉公司法認定,金管會循例均會先洽主管機關經濟部表示意見,並依經濟部意見辦理後續事項。

張子敏進一步表示,若評估公開發行公司涉違反公司法規定,金管會將請公司陳述意見,並依結果綜合判斷是否依公司法第 172 條之 1 第7項規定予以處分,一旦處分,將在金管會網站公開公告裁罰案件。

根據金管會資料,過往曾因違反股東提案權而遭金管會裁罰的業者為大同公司,當時對大同行為負責人處罰鍰新台幣 24 萬元。

金管會修法 禁保險業總經理同行業兼職

工商時報/2023-07-27/孫彬訓、戴瑞瑤

圖說:金管會指出,目前實務上,沒有任何公司總經理違反利益衝突。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為強化保險業對其負責人資格條件、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之管理,並參酌金管會對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負責人資格條件及兼職限制相關法規規定,已完成研議「保險業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於近期辦理預告。

其中,增訂保險業總經理本人或其關係人同時擔任其他保險業之董(理)事、監察人(監事)或總經理,推定有利益衝突之規定。

金管會指出,目前實務上,沒有任何公司總經理違反利益衝突。

另外,考量實務上有政府直接或間接持有百分之百股份之銀行持有保險業股份,並可能有負責人兼任情形,基於國營金融機構係代表政府利益而應得排除適用利益衝突之立法意旨,增訂保險業董(理)事、監察人(監事)是由政府及其直接、間接持有百分之百股份之銀行擔任及其所指派者,亦得排除適用利益衝突之相關規定。

金管會表示,為廣納多方意見以期修正方向臻於周延,此次修正草案除將於近日刊登行政院公報外,亦將於金管會網站刊登法規草案之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各界如有任何意見,請於公告翌日起 30 日內,至金管會「主管法規查詢系統」網站之「草案預告」網頁內提供意見。

 台灣M&A與PE要聞

市值破 1.3 兆元!資誠:台灣生技業併購將開始反彈

「2023 亞洲生技大會」即日起一連五天舉行,資誠會計師事務所今(26)日下午舉辦論壇並發布《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認為台灣生醫產業上市櫃總市值至今年 5 月底達 1.3 兆元,今年成長達 7%,2021 年併購交易總金額達新台幣 748 億元,也創下近年新高,看好「全球與台灣生醫產業併購活動將開始反彈」。

詳全文

李鍾熙:組國家隊 併購、結盟美生技業

生物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美國生技製藥產業近年遇逆風,股市低迷,募資困難,台灣應該趁此機會建構國家隊前進併購或尋求聯盟機會。

詳全文

保瑞董事長盛保熙:中美關係變化給台灣併購好機會

保瑞董事長盛保熙今天在生技展受訪表示,中美關係的變化加上升息,給台灣生技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業(CDMO)好的併購機會,目前有幾個案子在談,希望不會讓外界失望。

詳全文

台台併恐卡在 momo 林之晨:這種見解「很受傷」

台灣大哥大合併台灣之星恐卡在「家大業大」,公平會日前指出台灣大旗下有 momo,恐藉由併購客戶資料,在異業上產生市場集中度問題。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今天表示,與 momo(富邦媒)都是上市公司,也很努力遵守個資法,若有個資外洩,NCC 早就列入查核告發,公平會的長官有這個見解,讓他們「很受傷」。

詳全文

IC 設計併購大案破局 邁凌終止收購慧榮科技

美國 IC 設計公司邁凌科技(MaxLinear)26 日表示,終止其以 38 億美元併購台灣 NAND Flash 控制 IC 大廠慧榮科技的計畫而令人意外。因為中國主管機關在同一天,才剛批准這項收購計畫。此一消息也讓兩者股價大震動。

詳全文

美商邁凌收購慧榮破局!先傳許可過關股價飆 8 成、盤後變大跌…

類比與混合訊號積體電路的領先供應商美商邁凌科技(MaxLinear)週三宣布取消以近 40 億美元收購台灣慧榮科技公司的交易。

詳全文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收購殲-20 製造商 中航電測 20% 漲停

大陸戰鬥機殲-20 正式登入陸股,中航電測 26 日晚宣布,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向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購買其持有的成都飛機工業 100% 股權,交易總金額約為人民幣(下同)174.42 億元。成都飛機工業因為是殲-20 製造商的身份受到關注。

詳全文

 世界M&A與PE要聞

百健以 65 億美元收購 Reata 增加罕病療法組合

百健 (Biogen)(BIIB-US) 表示將以約 65 億美元收購生物技術公司 Reata Pharmaceuticals (RETA-US),以擴大其罕病藥物市場占比。

詳全文

沙國跨出能源產業 收購巴西淡水河谷 10% 股份

沙烏地阿拉伯礦業公司 Ma'aden 週日(30日)在交易所聲明中表示,已同意收購巴西基本金屬公司淡水河谷(Vale)10% 的股份,作為投資全球礦業戰略的一部分資產。

詳全文

Yuga Labs 收購沉浸式媒體體驗開發商 Roar Studios

BlockBeats 消息,7 月 31 日,據 PR Newswire 報導,Yuga Labs 宣布收購沉浸式媒體體驗開發商 Roar Studios,具體金額暫未披露。

詳全文

開雲業績疲 收購范鐵鐵諾衝成長

相較死對頭 LVMH 集團業績報喜,法國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Kering)卻笑不出來,受累於旗下明星品牌古馳(Gucci)低迷不振,第二季營收遜於市場預期。開雲同時宣布,全現金收購義大利精品范倫鐵諾(Valentino)30% 股權。

詳全文

美國雅寶(ALB.US)將收購加拿大锂礦商 Patriot Battery Metals 約 5% 股份

總部位於加拿大的锂礦開發商 Patriot Battery Metals 周二表示,美國雅寶(ALB.US)將投資 1.09 億加元(合8,260萬美元)收購該公司約 5% 的股份,這推動其在澳大利亞股市的股票上漲近 21%。美國雅寶將以每股 15.29 加元的價格認購約 710 萬股 Patriot 股票,較該股 7 月 31 日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收盤價溢價近 7%。

詳全文

嘉能可(GLNCY.US)斥資 4.75 億美元收購泛美白銀(PAAS.US)所持 Mara 銅業項目

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NCY.US)已同意以 4.75 億美元收購其合作夥伴泛美白銀(PAAS.US)在阿根廷 Mara 銅業項目中 56.25% 的股份。據悉,嘉能可此前已擁有該項目的其餘股份。該公司正尋求增加對銅的敞口。

詳全文

VanMoo f破產有救 這家公司出價收購

在那斯達克上市、來自義大利的電動滑板車製造商 Micromobility.com 於周一表示,已經提交一份非約束力的報價,以不公開的價格收購破產的荷蘭同業 VanMoof。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