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無法看到完整訊息,請點選此處查看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台灣M&A與PE要聞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世界M&A與PE要聞
 
資訊中心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相關連結
 

網址:
www.mapect.com

聯絡我們:
service@mapect.com

訂閱/取消電子報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2023年度第2期〈併購專業人才培訓課程〉於8/5開課 ,熱烈招生中!

最具系統性的專業併購課程,協助企業運用併購高速成長

國際產經環境驟變,企業轉型需求迫在眉睫但有成本效益憂慮?
想要進入海外市場卻又擔心門檻太高?
沒有併購專業團隊或具經驗的併購人才,不知如何進行國內或跨國併購?
中小型企業「小魚吃大魚」風險如何評量?

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召集國內最頂尖的併購專業人士,辦理併購專業人才培訓課程,提供給有意「擴大公司營運規模」、「推動公司轉型創新」、「提升業界競爭優勢」的有志商務人士,學會運用併購策略,加速公司邁向高速成長及永續經營之路!

本系列課程開辦迄今,已有超過900多名企業領導人、高階管理層及財務、法務、企劃等專業經理人參加,產業類別橫跨金融、光電、半導體、傳產、生技、資通訊、電商、物流、航太及新能源等多元領域,並獲得參與學員一致好評。

2023年度第2期併購課程將於8/5開課,課程熱烈招生中。其中,12/2(六)「併購大師班」特別邀請兩位產業併購界卓越成就獎得主──友嘉集團朱志洋總裁台灣產業創生平台黃日燦創辦人暨董事長親自授課,分享集團的併購策略與投後管理以及面對併購轉型時應具備的心態與思維。授課方式以實務案例為主軸,帶領學員深入了解企業領導人在面對併購投資與策略結盟前的評估,以及併後、投後管理時可能遭遇的機會或挑戰,並與學員進行面對面討論。課程內容寶貴難得,絕對值得一聽!

課程特色
課程兩大核心特色:

  • 併購實戰經驗超過二十年、經手併購案逾百件的專業講師群
  • 課程內容結合:(1)理論 (2)企業講師案例驗證 

學員將透過此課程獲得:

  • 系統性的併購專業知識建立,快速突破公司經營限制及解決公司發展關卡
  • 併購策略流程理論結合分組實戰攻防,有助於累積併購協商經驗,降低併購執行風險
  • 建立跨領域人脈網絡並拓展職涯進路

今年度特別新增:

  • 「併購人資管理課程」:美商韋萊韜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周淑媛總經理            
  • 「併購實例分享課程」: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立善投資長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邱素梅法務長
               復盛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廷儀財務長         
               

 

學員訓後成果分享

 

《課程報名時間》

  • 併購課程:即日起~7/30止
  • 進階課程:即日起~9/3止
  • 併購大師班:即日起~11/26止
  • 案例演練課程:即日起~8/20止

 

《課程表》

        上課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26B4F(松江南京捷運站8號出口旁)

報名方式

  1. 報名前請先來電與課程聯絡人確認名額,再E-Mail報名表,課程聯絡人收到報名表後,將以E-Mail回覆並通知繳費。敬請於報名後5日內完成繳款,如逾時匯款,將不保留上課名額。(課程聯絡人:高小姐,電話:02-2325 8186 ext.11,jamie@mapect.com)。
  2.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開課前5日止,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3. 請務必正確填寫報名表之所有表格內容,以利聯繫與發票開立。

優惠折扣說明

  1. 學員可單獨報名併購課程、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之資格限定請於報名時檢附相關文件。
  2. 各課程優惠折扣說明如下(優惠恕無法併用):
    •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會員及舊生報名單一課程享9折優惠同時報名併購課程、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三課程享8折優惠
    •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會員推薦及舊生推薦的學員報名單一課程享95折優惠同時報名併購課程、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三課程享85折優惠
    • 一般學員同時報名併購課程、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三課程享9折優惠
    • 凡本期報名併購案例演練課程並符合資格,皆可享有9折優惠
    • 上述折扣優惠僅適用於一次性報名,分次報名課程則不享有優惠
    • 若符合會員推薦之優惠折扣務必於報名時確認,繳費後才通知符合優惠折扣而申請退費者,由退費內扣除行政手續費與匯款手續費200元
  3. 報名課程即贈送「企業併購的十堂必修課」或「私募股權基金剖析:從國際到台灣本土」1本(二擇一),並於課程報到當日領取,一期課程中,一位學員僅贈送一本,不重覆贈送。
  4. 上課講義內容有可能與課程當天使用不同,本會保留課程內容及講師調整之權利。
  5. 此系列課程不提供補課,如學員因喪病或其他不可抗拒之因素無法到課,最晚需於課程前一日中午12:00前聯繫課程承辦人並提供相關證明,始得以個案處理,逾時不受理。

繳費方式

  1. 協會帳戶資訊:第一銀行民權分行,帳號:147-10-122322,戶名及支票抬頭: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2. ATM轉帳,轉帳後請記得來電告知帳號後五碼,以利完成對帳。
  3. 如臨櫃匯款或無摺存款,請務必填寫學員名字,以利對帳。
  4. 即期支票(請註明學員姓名及聯絡電話),郵寄至:106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57號4樓之2,高小姐收。
  5. 課程費用不含跨行手續費及其他額外費用,請勿自行扣除,若自行扣除則需補齊差額後,始完成報名。

 

附件下載 》MAPECT 併購學苑 2023 年度第二期-課程簡章.pdf
附件下載 》MAPECT 併購學苑 2023年度第二期-報名表.doc

美中科技戰 盧明光:台灣影響力更大

工商時報/2023-07-06/袁顥庭

圖文:工研院院院士盧明光對美中禁令之下的台灣半導體產業仍感到樂觀。圖/邱立雅

中美晶集團榮譽董事長、工研院院士盧明光,出席工研院院慶會後被問起半導體全球布局、美中半導體互祭禁令對台灣的影響時,他充滿信心地說,台灣可透過此機會,與歐美日等國共同創造發展空間,將全球當成台灣的資源,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反而使台灣對全球影響力更大。

中美禁令持續擴大,盧明光指出,如此將延緩中國半導體業發展與成長腳步,但美中雙方角力也會刺激中國政府投,入更多財力、人力與國力投入產業發展。不過美中禁令持續的過程中,台灣也可透過此機會,與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共同創造更多發展空間,以台灣有限的資源,發展電子半導體業還是有限,把全球當成台灣的資源,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影響力會更大。

先前張汝京提出在美中科技戰之下,中國和台灣半導體各有其優劣,兩岸共同發展半導體會是一加一大於二。對此,盧明光直言,如果他是張汝京花那麼多時間在中國,他也會這樣說,「但如果我是張汝京、是這麼樣的愛台灣,我就不一定會同意」。

至於中美晶、環球晶是否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盧明光說,中美晶集團著眼於開發未來三~五年的技術,會一年比一年更好。而環球晶目前投資 50 億美元在德州的新廠很大,若全數蓋廠並滿載產出,一個月最大產能上看 120 萬片,將是世界上最大的 12 吋先進製程矽晶圓供應廠。

對於台灣缺工、缺料及缺電等問題,盧明光表示,台灣的確有這些限制,但可有不同方法解決,缺工方面,可引進東南亞和印度優秀人才到台灣,只要政策放寬及照顧本國員工,讓那些來台灣求學的好人才,把台灣當成他第二個家園就不會缺工。

缺電方面,很多高耗能產業已移到東南亞或其他地方發展,台灣發展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並且繼續在綠電、風電、太陽能及儲能來加強,政府應該往前規劃,這些問題會減少。缺水方面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製程回收、加大廢水回收率,台積電 2 奈米廠都是使用再生水,也可以投入海水淡化技術。

至於先前有立委質疑,在半導體技術援助立陶宛是掏空台灣,盧明光說,就像生活較富裕的人也會照顧生活需要更好的人,同樣的,台灣在科技上有很好的成果,我們有很多很好的友邦,在有限資源內、做得到的範圍內,若能協助友邦,是很好的事,就像過去我們成功的農業上,以農耕隊在非洲及中南美洲幫忙他發展農業一樣,做出很好的貢獻。

美中科技禁令不斷,盧明光:看到台灣更強大

財經新報/2023-07-05/作者 Atkinson

中美矽晶集團榮譽董事長盧明光指出,美中衝突過程,只看到台灣更好。台灣透過有限的資源發展電子、半導體產業,產生世界級影響力,台灣企業家就是不怕困難,世界各地都是生根立足的地方,使台灣影響力放到最大。

盧明光在工研院 50 週年慶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最近美中禁令交鋒,卻看到台灣更好,美禁令會讓中國成長更慢,但也不能輕忽。中國碰到困難時依然還是有非常大財力與國力,還是有機會成長。

台灣可利用這機會跟歐美、日本更密切合作,所以台積電至美國設廠,甚至到日本和德國,台灣的影響力更大。以台灣有限資源發展電子半導體產業雖然可以,但發展有限,如果把全球當成資源後盾,放眼在全球,台灣影響力會更大。

談到中國稀有金屬出口禁令,盧明光表示,中美晶集團依然一季比一季成長、一年比一年成長,就像工研院,不著眼舊技術,開發 3~5 年內技術為主。環球晶在美投資 50 億美元,德州建設新矽晶圓廠,產能每月 120 萬片,全球沒有這麼大的單一廠區,就是台灣之光。台灣企業家不要怕困難,全世界都是生根立足之地,讓台灣影響擴到最大。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對美國總統拜登說工會回來了有點意見。環球晶圓也在美國設廠,盧明光看法是工會會不會回來,或如何回來,相信所有工會成員比以前視野更佳,只要企業、產業、企業注重管理與 ESG、員工福利,工會也會和公司一起成長。

拜登提到的工會,如果是像汽車業或鋼鐵業,顯然無法照顧好員工。既然赴國外設廠,就是要照顧員工,會和工會盡量協調溝通,讓員工知道公司願景,創造更多福利照顧員工,工會也是希望員工更好,這不會成為問題。

對國內缺工缺料缺電,盧明光說缺工可引進東南亞或印度優秀人才,就像優秀人員去美國,只要政策放寬和照顧本國員工,加上讓外國人才喜歡台灣,把台灣當成第二家鄉,就不會缺工了。

缺電方面,台灣有很多高耗能產業,有的已轉到東南亞或其他地方,台灣只留下附加價值更高產業,當然綠能、光電、風電、儲能需繼續加強,政府應向前規劃,問題會漸漸減少。缺水部分,還有許多地方可努力,如製程水回收,甚至台積電 2 奈米新廠全部使用回收水。還有海水淡化技術,雖然成本較高,但促使企業盡量把回收水系統做得更好,或製程水回收利用率增加,都有方法可改進。只要台灣產業價值繼續提高,能源人力成本都會比其他投資低。

會計師:優化揭露品質 3 面向補強

工商時報/2023-07-07/譚淑珍

金管會規劃接軌 IFRS 永續揭露準則,KPMG 安侯建業永續長于紀隆表示,若要強化永續資訊揭露品質,建議能明確聚焦資本市場投資人與債權人為利害關係人,並能考量企業規模差異,以及建立分階段要求第三方確信的機制。

于紀隆表示,我國上市櫃公司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申報永續報告書,申報家數比例在國際上名列前茅,然而,在實務上難免存在永續報告書邊界與財務報告的邊界不一致,導致永續資訊分析困難,以及企業對揭露指標有高度裁量權,導致影響可比較性的情形。

于紀隆因此認為,藉由 ISSB 正式發佈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的機會,主管機關在決定與國際準則趨勢接軌時也可以考慮三點措施,藉此更優化永續報告資訊的揭露品質:

首先是,明確聚焦資本市場投資人與債權人為利害關係人。他建議,參採 ISSB 等國際永續報導準則趨勢,並明訂永續報告書的邊界應與財務報表一致。

二是,考量企業規模差異。于紀隆表示,可針對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依據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目標等四大面向,要求編制永續報告書,並參考新加坡等資本市場,選取投資人及債權人常關注的永續指標作為必要揭露的指標與目標。

針對一定規模以下的企業,于紀隆指出,可以考慮允許以前述永續指標揭露取代整本永續報告書的編制。

三是,輔導企業強化內部對永續資訊揭露的複核機制,並依據上市櫃公司規模大小與永續資訊揭露的重要性,他建議,建立分階段要求第三方確信的機制,強化永續資訊揭露的品質。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台灣循序漸進接軌國際永續揭露準則

經濟日報/2023-07-04/記者陳美君

圖文:「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今(4)日登場,論壇由國泰金控蔡宏圖董事長開場(左起)、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擔任致詞嘉賓。 記者陳美君/攝影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4)日指出,為建立國際一致適用的永續揭露規範,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近日公布國際永續揭露準則,對於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公布的兩套公報 S1 與 S2 ,金管會近日將會發布相關接軌措施,台灣會和國際同步,並採循序漸進方式推動。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基金會成立的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近日公布國際永續揭露準則第 S1 號「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一般規定」及第 S2 號「氣候相關揭露」。

黃天牧今天透露,ISSB 這兩套公報,為全球訂定了一致性永續揭露標準,增加可比較性和可信賴性,能加速企業轉型、引導永續資金投資,避免「漂綠」,預計在 2024 年生效。他進一步表示,金管會近日將發布相關接軌措施,台灣會和國際同步,並採循序漸進方式推動。

黃天牧今天擔任「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致詞貴賓時表示,金管會在永續金融政策規劃與推動上,以及包含國泰金在內的主要金控,在氣候變遷、永續金融推動上的努力與國際同步。

黃天牧致詞時表示,要面對永續相關問題,確實很棘手,對此,他引用詩經的一句話「道阻且長、其行將至」,道路險阻、艱難且漫長,只要下定決心往前行動,終於會達到目標。

對於台灣在什麼地方、要往哪裡去?黃天牧說,去年 3 月,金管會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產業類別、資本結構進行碳盤查與確信;去年 9 月發布「綠金 3.0 」,今年 3 月發布「上市櫃永續發展行動方案」,為「公司治理 4.0 」,這些方案目的是導引金融業與上市櫃公司發揮影響力,透過資金議和金融商品設計等,驅動客戶推動淨零碳排。

黃天牧表示,金管會現階段承諾決心分成五大面向,首先是「展決心」,金融業與企業需要了解自己碳排放訂定減碳目標策略,決心承諾揭露於永續報告書,讓利害關係人清楚理解。其次是「穩經營」,金融機構要採取行動,透過情境分析、清楚自身風險,且需具體調整營運策略、提高韌性;銀行與保險公司自 5 月起已經要開始報送氣候變遷情境分析結果,未來在壓力測試上,遲早會放在金管會對金融機構的情境分析。

第三是「起作用」,金融業上市櫃公司,透過對話、辦理論壇等,引導企業為永續淨零盡心力,金融業方面,將赤道原則納入銀行公會授信自律規範 ,金管會去年推出永續金融評鑑,未來要推出 ESG 評鑑,以議和做為指標,讓利害關係人一起採取行動。

第四是「真投放」,目前金融業對綠電再生能源放款達 2.5 兆元,保險業投資再生能源電廠為 168 億元,永續相關債券發行 159 檔、金額為 4,530 億元,金融商品方面,國內投信發行 42 檔與 ESG 有關的基金,金額達 3,358 億元。

第五是「串資源」,永續發展牽涉層面非常廣,需要公司們協力、國內外機構一同合作,例如證交所、環保署成立碳權交易所等。

金管會研議金控、銀行大股東干政罰則 三方向調整

經濟日報/2023-07-10/記者廖珮君

金管會修法對大股東不當干政,最重命限期處分家族持股,引金融圈譁然,金管會召開兩次公聽會後,研擬做三方向調整,一、參考公司法對「影子董事」規範,二、刪除「具控制權股東」、「不當干預」等模糊法律用語,改以認定「失格大股東」的處理機制,三、思考實際執行面的挑戰。

金管會將在重新調整金控法與銀行法後,仍希望可以趕在 9 月將修正草案送到行政院。

金管會召開兩次公聽會中,金控業者、法學專家主要有三大疑慮,行政裁量權過寬、課責波及處分家族持股過重、及諸多法律用語的概念模糊,也有學者建議採用公司法中「影子董事」的規範。

依公司法第 8 條第三項,非公司董事但實務上卻執行董事業務、或實質控制公司人事、財業務經營而實質指揮董事執行業務者,與董事同負民刑事、及行政罰的責任。

金管會官員說,會參考公司法中影子董事的規範,對行政罰做更明確規範,例如處分股權、或是解職是否算是行政罰。

其次,學者也質疑,金管會對公司具有控制權股東、不當干預公司決策納入課責對象並明定課責手段,但何謂「控制權股東」?又何謂「不當干預」?法律概念過於模糊。

據了解,金管會內部認定,所謂「控制權股東」是指持股 5% 以上者,當因不當干預被命處分持股時,也需處分超過 5% 以上的持股;但這部分也遭業者挑戰,認為大股東適格性是指持股逾 10% ,才需被核准,就算被命令賣股,也應是賣 10% 以上的持股。

官員坦言,目前大股東適格性是需要被核准,但萬一「失格」了、無法維持大股東適格性時,卻沒有處理手段,因此會改以認定「失格大股東」的處理機制,去解決何謂「控制權股東」等法律概念模糊的問題。

第三則是執行面的挑戰。有業者質疑,命大股東賣股可能會造成外溢效果,如影響股價、市場,又或者挨罰大股東提起訴願又順利撤銷處分時,後續該如何處理;官員坦言,實際執行面上的確有些挑戰,這部分也會再納入重新思考評估。

至於還有金控業者提出,這次修法中也明定,金控挨罰是因金控負責人執行職務或未盡防止義務導致,可最重處 5,000 萬元罰鍰,被認為金控負責人並非大股東,罰鍰不符比例原則,金管會則回應,經理人不會重罰到 5,000 萬元,一定會考慮到比例原則。

 台灣M&A與PE要聞

安永:全球 IPO 持續放緩 籌資額減少 36%

安永發布《 2023 年上半年首次公開募股報告》,今年上半年持續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衝擊影響,全球 IPO 活動持續放緩,全球 IPO 家數預計 615 家、籌資額共計 609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 數量和籌資額分別減少 5% 和 36% 。臺灣上半年共計 17 家公司上市、上櫃,總募資金額新臺幣 82.36 億元。

詳全文

金融業對中曝險 1.49 兆 產險賣股換資金曝險降至零

(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 6 日電)受美中貿易衝突、COVID-19(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等因素影響,金融業對中國曝險走降,截至今年 5 月底止,金融業及境內外基金對中國曝險降至近新台幣 1.49 兆元,年減逾 3000 億元,減幅約 17% 。

詳全文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估今年 IPO 送件十年最多 前景不悲觀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接受彭博資訊專訪表示,證交所預估今年申請首次申請公開發行股票(IPO)的企業家數將比去年成長 50% ,將為台灣資本市場增加不少生力軍,顯示台灣經濟表現不佳,未必就是 IPO 市場的利空。

詳全文

德微併達爾基隆分公司分割之晶圓製造業務 具加乘綜效

二極體廠德微(3675)今(5)日公告,董事會決議通過以現金不高於 8 億元,併購盧森堡商達爾基隆分公司分割之晶圓製造業務、受讓其相關資產及承文其相關負債案,瞄準汽車電子與 AI 伺服器等商機,其併購後綜效對德微具有加乘效果,更將德微產品提升至廣泛國際化與多元化的應用範疇。

詳全文

智齡科技併購雲果資訊 高齡科技品牌聯手完備大長照事業版圖

智齡科技與雲果資訊於 2023 年 7 月 1 日正式簽約,雲果資訊併入智齡科技。本次併購,整合兩家高齡科技領導品牌,累積多年的經驗和優勢,攜手提供長照機構更全面、更完整的服務,建構整合連續性照護的大長照事業。智齡科技服務超過 700 家機構客戶,併入雲果資訊 200 家客戶後,總服務客戶數達到 1000 家。

詳全文

樺漢以 2450 萬歐元收購取得車用 5G 技術

樺漢 ( 6414 ) 近日透過德國子公司 Kontron Europe GmbH ,以 2450 萬歐元收購 Telit Cinterion Deutschland GmbH 汽車數位部門部分資產,取得該公司車載物聯網相關技術。

詳全文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中國今年上半年 IPO 申請數量減少三分之一,但金額仍是全球第一

【財訊快報/陳孟朔】今年上半年,中國首次公開發行 ( IPO ) 申請數量減少三分之一,因為獲利波動、經濟放緩和更嚴格的監管審查使潛在發行方望而卻步。路透引述交易所數據顯示,負責審核 IPO 計劃的中國交易所在此期間受理大約 330 份新申請,遠低於一年前的 500 多份。

詳全文

中國 AI 初創企業第四範式已完成港 IPO 程序性工作

《經濟通通訊社 5 日專訊》中國人工智能 ( AI ) 初創企業第四範式已完成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 ( IPO ) 的程序性工作,成為自今年上市新規生效以來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的少數公司之一。

詳全文

有救?傳螞蟻集團解除監管重行 IPO 關鍵曝

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創辦人馬雲在 2020 年公開喊話大陸金融體系需要改革,引起官方注意,同年螞蟻集團赴美上市的計畫遭到否決,此後,當局也對螞蟻集團展開多年的監管,路透社披露,中國人民銀行最快在本周五宣布對螞蟻集團開罰 80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345 億)以結束監管行動。

詳全文

螞蟻整改結束 估重啟 IPO

大陸證監會昨(7)日宣布,對螞蟻集團罰款人民幣 71.23 億元(新台幣 306 億元),並關停違規開展的「相互寶」業務,依法補償消費者利益。目前平台企業金融業務存在的大部分突出問題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門工作重點從推動平台企業金融業務的集中整頓改革轉入常態化監管。外界認為,完成處罰後,螞蟻集團將可能拿到金融控股牌照,還可能重新申請上市。

詳全文

傳華潤已挑選銀行安排華潤怡寶 78 億元香港 IPO

《經濟通通訊社 7 日專訊》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道,華潤已挑選銀行籌備旗下瓶裝水子公司華潤怡寶的香港首次公開募股 ( IPO ) ,後者最快今年上市,集資額或達 10 億美元 (約 78 億港元)。

詳全文

固生堂 ( 02273 ) 斥 6877 萬人幣購兩上海中醫服務機構

《經濟通通訊社 6 日專訊》固生堂 ( 02273 ) 公布,斥 6877.17 萬元(人民幣.下同)收購寶中堂嶗山及寶中堂峨山的 100% 股權。

詳全文

 世界M&A與PE要聞

跨國併購減少 全球對美投資縮手

有鑑於經濟不確定性及借貸成本升高,世界各國企業對美國投資縮手,導致流入美國的資金銳減,但美國仍被列為海外擴張的首選地。根據聯合國 5 日公布的數據,去年海外投資美國的資金,從 2021 年的 3,880 億美元驟減為 2,850 億美元,主要是外國併購美國企業的交易大幅減少。

詳全文

美國中型銀行 面臨併購壓力

CNBC 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升息、商用不動產的損失,以及加強監管審查等逆風,為美國中型銀行帶來壓力,恐將引發新一波併購潮。惠譽分析師伍爾夫預測,未來十年美國可能會有一半銀行被競爭對手吞併。

詳全文

巴菲特又出手買能源 加碼 33 億美元收購一座 LNG 廠股權

「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同意加碼 33 億美元,買下美國馬里蘭州 Dominion Energy 公司一項液化天然氣(LNG)出口事業案的股權。

詳全文

AI 拉動 日本今年 IPO 上看百家

日股近來氣勢如虹與人工智慧(AI)熱潮助攻,帶動日本 IPO(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市場開始復甦。日本 2023 年上半年共 44 家企業 IPO ,創下過去 10 年以來的次高,今年全年家數可望突破 100 家。

詳全文

東南亞 IPO 逆勢走強 印尼最熱

德勤(Deloitte)發布一份報告指出,儘管今年上半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活動陷入低迷,不過東南亞 IPO 市場卻逆勢成長,當中有高達 7 成的籌資金額是由印尼所貢獻。

詳全文

勃肯鞋考慮 IPO 估值超過 60 億美元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勃肯鞋 (Birkenstock) 母公司、LVMH 集團支持的私募基金 L Catterton,正在考慮策略選項,包括為勃肯辦理首次公開發行 (IPO),估值可能超過 60 億美元。

詳全文

TPG 將收購 Francisco Partners 旗下 Forcepoint 傳交易價值 24.5 億美元

Forcepoint 周一 (10 日) 表示,收購公司 TPG (TPG-US) 將自其母公司 Francisco Partners 手中收購其政府網絡安全業務。

詳全文

Brookfield Reinsurance 確定以 43 億美元收購年金提供商 American Equity

加拿大投資公司布魯克菲爾德再保險公司 (Brookfield Reinsurance)(BNRE-US) 周三 (5 日) 已同意收購美國股權投資人壽控股公司 (American Equity Investment Life Holding)(AEL-US),交易價值約 43 億美元。

詳全文

康維他收購新加坡蜂蜜市場領導者 HoneyWorld Singapore

新西蘭奧克蘭 2023 年 7 月 4 日 /美通社/ — 康維他有限公司 ( Comvita Limited) ( NZX:CVT ) 今天宣佈收購專業蜂蜜零售商 HoneyWorld Singapore 及其消費品牌。

詳全文

傳 GTCR 以近 200 億美元收購繁德信息技術 (FIS.US) 商業業務的多數股權

智通財經 APP 獲悉,據知情人士周一透露,私募股權公司 GTCR LLC 正就收購支付處理公司繁德信息技術 ( FIS.US ) 商業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深入談判,該交易對該部門的估值在 150 億- 200 億美元之間。據了解,這筆交易將是 GTCR 曆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並使繁德信息技術能夠撤銷其在 2019 年斥資 430 億美元收購 Worldpay 的糟糕交易。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