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無法看到完整訊息,請點選此處查看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台灣M&A與PE要聞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世界M&A與PE要聞
 
資訊中心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相關連結
 

網址:
www.mapect.com

聯絡我們:
service@mapect.com

訂閱/取消電子報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5/17〈2023 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掌握最新併購投資趨勢,報名從速!

極端氣候頻繁肆虐全球,加上疫情大流行重創各國民生經濟,突顯出全球產業發展與人類各項經濟活動對於自然環境、整體社會,以及當前生活型態所造成的巨大衝擊和影響。為了減緩氣候變遷,並因應全球排碳浪潮與疫情過後的產業環境變化需求,各國政府接續啟動碳費徵收機制等氣候防線,國際大型企業、專業投資機構也紛紛調整投資布局策略,並更加重視永續發展、區域平衡配置與創新應用領域投資,期能藉此近低環境與地緣政治風險,達成供應鏈多元化、加速新興科技落地應用等目標。

台灣身為全球製造供應鏈關鍵的一環,與全球產業發展、經濟活動趨勢高度連動,隨著全球加速走向低碳經濟及智慧社會,如何透過有效的投資併購策略超前部署,是台灣企業能否在這波經濟轉型浪潮中占據更多關鍵位置的重點課題。有鑑於此,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特於2023年5月17日(三)13:00-17:30偕同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共同舉辦〈2023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本次論壇以淨零排碳新方向,永續投資展未來區域策略重配置,創新應用大布局為主軸,邀請企業領導人、高階經理人針對全球減碳趨勢下的企業低碳轉型規劃、區域化布局對於企業資源分配的影響,以及透過併購投資調整企業區域策略的機會與挑戰等議題進行多元觀點分享,以期協助台灣企業善用併購策略加速轉型,持續提升及強化在國際市場上的企業價值與競爭優勢。

MAPECT|2023 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

  • 論壇時間:2023年 5 月 17 日(三) 13:00-17:30
  • 論壇地點: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 3 樓遠東廳(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201 號) 
  •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5 月 12 日(五)下午 17:00 止
  • 活動聯絡人:Jessica Hsu(02-2325-8186 ext.17/jessica@mapect.com)
  • 備註:因現場座位有限,將以 MAPECT 會員代表本人、會員邀請貴賓(每位會員可邀請一名嘉賓同行)及贊助單位邀請貴賓為優先,依報名先後次序,額滿為止。
  • 暫定議程: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13:00-13:20 (20’)

報到

13:20-13:30 (10’)

開幕致辭

致辭人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陳其宏

13:30-13:40 (10’)

貴賓致辭

致辭人

經濟部部長 王美花(邀請中)

13:40-14:10 (30’)

專題報告

2023台灣併購白皮書

報告人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 劉博文

14:10-15:40 (90’)

圓桌論壇(一)

區域策略重配置,

創新應用大布局

主持人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 周容羽

與談人

  •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漢州
  • 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整合副總經理 劉宗宜
  • Advantage Partners PTE, LTD 亞洲基金合夥人 鄭豫

15:40-15:55 (15’)

中場休息

 

15:55-17:25 (90’)

圓桌論壇(二)

淨零排碳新方向,

永續投資展未來

主持人

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人 程守真

與談人

  • 森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惠森
  • 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長  程淑芬
  •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廖瑞芬

17:25-17:30 (5’)

結語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陳其宏

 

 

 

勤業眾信卓越管理企業評選 揭曉

經濟日報/2023-04-27/項家麟

由 DeloittePrivate 所舉辦的第三屆「卓越管理企業」評選於台灣展開。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26)日根據策略、能力和創新、企業文化與承諾、公司治理和財務等四大理論框架,揭曉 2023「卓越管理企業」評選出「川方企業、清展科技、華夏玻璃、鐳洋科技」4 家新晉得獎企業。昨日並舉行卓越管理企業座談暨頒獎典禮晚宴,展現企業有序傳承、永續未來的願景。


圖文: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舉辦卓越管理企業座談,與談專家學者合影。勤業眾信私人暨家族企業財務顧問服務團隊副總經理邱立成(左起)、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法律諮詢服務主持律師陳彥勳、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資學院事業群總經理花梓馨、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專任教授郭瑞祥、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私人暨家族企業服務(Deloitte Private)負責人李紹平資深執行副總經理、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顧問服務副總經理陳柏諭。吳榮邦/攝影

勤業眾信總裁柯志賢表示,因應大環境的變遷,家族企業更應定期進行企業體質的診斷與健檢,有系統地梳理現有策略架構及營運方針,從審視資產配置現況出發,對外規畫未來的投資方向與海外布局;對內部署家族辦公室、家族憲章等工具,作為促進家族成員的溝通與治理效率的橋樑。

伴隨著全球化競爭與科技創新浪潮,傳統的市場認知與競爭模式常被迅速顛覆,家族企業在其基業傳承的基礎上也應提前布局轉型升級的契機。而卓越管理企業體現企業從多元角度進行策略布局的精神,在制度化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建議企業把握關鍵優勢,進而推動創新轉型,並創造永續經營價值。

富蘭克林投顧資深副總羅尤美表示,家族企業在策畫海外投資藍圖時,應把握「納入相關性低的債券與另類資產、布局可對抗通貨膨脹的基礎建設等實質資產、關注趨勢商機和政策受惠題材」等三大原則,並以財富長期穩健增長為目的,建構確保家族基業長青的投資模組。

勤業眾信法律諮詢服務主持律師陳彥勳表示,透過家族信託和就業創業諮詢等,可防範家族人脈資源與財富濫用情況發生。家族企業較上市集團更具市場靈活度和彈性,但仍須將規章制度化,朝向企業永續發展目標前進。透過家族憲章的建立與約定,增加家族間的承諾執行力。

一零四資訊科技人資學院事業群總經理花梓馨表示,台灣家族型中小企業從傳統產業發跡,逐漸走向數位化與專業化的同時,面對人才缺口與育才、留才的挑戰,建議大多數企業領導人開始思考未來人才及職場趨勢,工作型態的轉變及創造並強化員工歸屬感,也是後疫情時代企業新課題。

台大管理學院專任教授郭瑞祥表示,中小企業面臨許多全球化大型企業沒有的限制與挑戰,企業生命曲線被高度壓縮。而企業的核心技術與優勢的建立,須從製造、產品公平台和服務循序漸進,逐步累積,同時,企業領導人對於市場觀察的遠見和意志也是關鍵。

勤業眾信財務顧問服務副總經理陳柏諭表示,當前已屆台灣家族企業接班的關鍵時期,而二代、三代在接班的經驗傳承中,往往面臨企業內部過去大量資訊斷層和無法量化的知識經驗傳承而斷鏈。善用數位化科技管理系統,透過 5G 、AI 、雲端、區塊鏈等科技應用,數據的獲取、分析和應用,將成為永續產品、服務及商業模式設計的一環。

家族企業診斷 助攻隱形冠軍掌握先機

勤業眾信私人暨家族企業服務負責人李紹平表示,家族企業最大的價值之一,是家族成員為了共同的利益和一致的目標,而團結努力累積個人與家族資產與價值;其獨特的治理結構和長期的家族文化傳承,使其在台灣企業界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卓越管理企業探討的不僅是家族成員與其企業的權責和接班議題,更希望引領台灣的隱形冠軍透過企業策略、能力和創新、企業文化與承諾、公司治理和財務等 4 個指標面向,架構審視自身企業營運現況與制度化管理實施的框架,有系統地邁向永續成長的最佳實踐。

勤業眾信《家族企業的資產配置規劃與未來策略藍圖調查》發現,雖然台灣家族治理的模式順應華人地域性的文化仍趨保守,逾八成參與調查的家族皆尚未建立家族辦公室及家族憲章等規章與制度,但家族辦公室除了在整合家族成員及企業間的溝通與意見整合,以及發展藍圖與目前執行方向的一致性上,發揮了關鍵決策。勤業眾信提醒,外部資源的導入與生態系的合作是家族企業邁向專業化成長里程碑的重要驅動力,家族企業的領導人應從策略與企業願景即早融合部署,在挑戰中掌握先機發展長期實質的優勢,進一步成為領域的典範。

勤業眾信私人暨家族企業財務顧問服務團隊副總邱立成表示,依據 Deloitte「家族企業診斷室」架構,家族企業可就「競爭力、資本、成長、財富、治理、接班、風險」七大指標,檢視營運彈性延續與文化價值傳承。

邱立成歸納,在診斷台灣家族企業體質過程中,因應數位轉型、ESG 轉型及封館轉型的議題趨勢,有 3 項最常見的核心重點:一、管控企業核心能力與投資平台資源,以推展與檢視創新能量的規畫;二、透過治理機制達成特定範圍管控優化;三、盤點及規劃不同階段的人才需求,並可考量利用顧問團隊作為資源空缺的過渡期人才因應方案。期望藉由階段性的診斷與剖析,助攻台灣家族企業釐清營運現況、思考轉型契機、形成更穩固的家族企業發展脈絡。

經部:台版晶片法研發費用門檻 60 億元 5/1 起預告 30 日

中央社/2023-05-01/記者劉千綾

經濟部今天預告「台版晶片法」子法草案,其中備受關注的研發費用訂為新台幣 60 億元、研發密度達 6%,以及先進製程的設備支出達 100 億元為門檻,盼藉此刺激企業投資力道,鞏固台灣關鍵產業鏈的技術地位。

經濟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經與財政部密切協商,考量國家關鍵產業發展及稅制穩定的前提下,已定出產創條例第 10 條之 2 子法草案,並自今天起預告 30 日,預告期間將舉辦產業座談會,綜合各界意見,以利明年開放申請。

「產業創新條例第 10 條之 2 及第 72 條條文修正案」俗稱「台版晶片法」,針對半導體、電動車、5G 等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的 25% ,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並得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的 5% ,抵減當年度應納營所稅額,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

經濟部表示,與財政部共同規劃研發費用達 60 億元、研發密度達 6% 、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設備支出達 100 億元為申請門檻,期能鼓勵公司深耕台灣,加碼投資。

其中,為因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最低稅負制調整,其中有效稅率門檻,民國 112 年訂為 12% ,113 年料將提高至 15% ,但仍得審酌國際間最低稅負制實施情形。

經濟部進一步指出,由於母法中已訂定有效稅率門檻,因此可促使未達到此稅率基礎的業者努力達成,穩定國家稅收;此外,如未符合前述適用條件的公司,亦可申請產創條例第 10 條研發投資抵減及第 10 條之 1 智慧機械投資抵減。

經濟部表示,適用條件部分,考量產創條例第 10 條之 2 的立法意旨,公司為持續保有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保持台灣重要產業在全世界的競爭優勢,須鼓勵產業加大力道投入較同業更高額設備以及研發支出。

針對相關門檻的訂定,經濟部說明,主要考慮業界實況,希望促使已接近適用門檻的業者,更能擴大研發,以適用租稅優惠,並兼顧國內產業發展現況與特性,以及參考上市、上櫃公司研發投入及設備投資情形。

經濟部指出,歡迎各界在產創條例第 10 條之 2 草案預告期間提供寶貴意見,在收集相關意見後,將擇日舉辦產業座談會,說明相關條文內容與意見交流,並儘快與財政部會銜發布,以利明年可開始申請適用。

台版晶片法案門檻怎麼訂?經濟部這樣說

經濟日報/2023-05-01/記者鍾泓良

台版「晶片法案」資格門檻出爐,有部分廠商認為研發規模 60 億元、設備規模 100 億元門檻過高,恐變成獨厚少數廠商。經濟部工業局拿出數據,前百大企業扣除台積電(2330)的研發費用為 34.6 億元,認為若是加大投資,並把部分國外研究動能移回應可達標。

台版晶片法案子法今(1)日出爐,多數廠商都表達支持,但科技業者認為,門檻過高,可能最後都是被台積電拿出投抵。

對此,工業局釋疑經濟部在設定研發投抵門檻時,是採前百大企業,扣除台積電的研發費用平均值,最後算出 34.6 億元,因此希望可以用 50 億元當作門檻,認為國內廠商衝一點;財政部基於稅收考量,選擇前五十大企業,算出來金額就較高,最終兩者折衷選擇 60 億元。

工業局說,雖然 60 億元比預期來得高,但考量到許多國內廠商都將研究量能放在海外,如果可以藉機回到台灣加碼研發,相信還是可以輕易達標。

而在設備投抵選擇100億元,經濟部解釋,考量到這次補助無支出金額上限,是希望關鍵企業能透過最新設備維持國際領先地位,因此還是要有一定門檻,最終決定 100 億元當作地板值。

另外,工商團體認為政府除了在產創條例 10 之 2 條給予高額投抵,也應該在申請門檻較低的產創條例第 10 條及 10 條之 1 「加碼」。

工業局回應,產創條例 10 之 2 的高投抵,同時也伴隨著高門檻,尤其是最低稅負制 12% 以上,認為廠商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鞏固台灣先進製程!台版晶片法草案拍板 企業明年報稅即可申請適用

鉅亨網/2023-05-01/記者郭幸宜

圖文:產創條例修正草案適用門檻拍板 企業明年報稅即可申請。(圖:shutterstock)

經濟部今 (1) 日預告產創條例第 10 條之 2 (俗稱台版晶片法) 修正草案,拍板申請門檻為:研發費用達 60 億元、研發密度達 6%、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設備支出達 100 億元,法規將自今天起預告 30 日,明年報稅即可申請適用。

經濟部今天公告修正草案內容,明定支出適用範圍、申請程序與期限、審查機制及相關事項,其中適用條件部分,考量公司為持續保有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保持台灣重要產業的競爭優勢,鼓勵產業加大力道投入較同業更高額設備以及研發支出。

據了解,產創條例修正草案適用產業包括半導體、光學及儲能電力等產業,至於產業是否符合全球關鍵地位,以及先進設備如何定義,這部分將由工業局邀集學者、政府等專家組成審議會進行審議。

經濟部表示,相關門檻的訂定,主要是考慮業界實況,希望促使接近適用門檻的業者進一步擴大研發投資,適用租稅優惠,並兼顧國內產業發展現況與特性,經參考上市櫃公司研發投入及設備投資情形,因此與財政部規劃研發費用達 60 億元、研發密度達 6%、購置用於先進製程之設備支出達 100 億元為申請門檻,鼓勵公司深耕並加碼投資台灣。

經濟部表示,由於母法中已訂定有效稅率 12%,以及未來 15% 的基礎,因此也可促使未達到此稅率基礎的業者努力達成,穩定國家稅收。此外,如未符合前述適用條件的公司,也能申請產創條例第 10 條研發投資抵減及第 10 條之 1 智慧機械投資抵減。

防金融大股東干政 金管會出重手祭三招

工商時報/2023-04-27/魏喬怡、戴瑞瑤

圖文: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莊琇媛。圖/魏喬怡攝

金管會出重手,若金控或銀行大股東不當干政,金管會祭三招。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莊琇媛 27 日預告金控法、銀行法修正草案,修正重點有三,一是可限制其股權的表決權行使,二是限制大股東直接或間接當選董事,三解除董事職位;同時被停職者一年內、被撤職者五年內不得再任金融相關職務。

莊琇媛指出,近年金管會透過日常監理或金融檢查發現,國內金控公司或銀行有控制能力的股東,有未能證明其適格性維持或涉以不當方式干預決策或妨礙經營等情事;而金管會所得採取的裁罰手段,僅能以排除危險為由對現任在職的負責人予以解職。金管會經參酌國際監理機關對於金融機構股東、負責人等違失行為的處分規範,研擬金控法及銀行法修正草案,有三大重點。

一、強化股權透明化及管理之規範:增訂股東持股申報或申請的監理措施:對於股東未向主管機關申報、未經核准而持有股份,或申報、申請核准內容有虛偽不實或隱匿,以及經核准持有股份後有不符合適格條件之情形,增訂主管機關得處以罰鍰、限制其表決權、限制或停止其直接、間接參與公司經營、或命其限期內處分持股。

增訂大股東不當干預金融機構經營的監理措施:規定對金控公司或銀行有控制能力且未擔任負責人職務的股東,不得有不當干預金融機構決策,有礙其健全經營的情事,並賦予主管機關得採行適當裁處措施之權限。

二、訂定負責人之究責機制:參考行政罰法第 15 條立法意旨,金控公司或銀行違反金控法或銀行法規定而受處罰者,主管機關得對未盡防止義務或行為之負責人處以罰鍰、調降月薪、停止其職務之執行或解除其職務。並明定自停止職務之日起最高一年內或解除職務之日起最高五年內,不得在相關之金融機構從事任何職務。

三、其他修正:增訂金控法微罪不罰規定:為求寬嚴並濟,有效導正金控公司改善或停止違規行為,參考銀行法第 133 條之1之立法例,明定主管機關就違規情節輕微者或改善完成者,得免予處罰之規定。

調整商業銀行中期放款總餘額限制規定:考量現行銀行法流動準備比率、流動性覆蓋比率及淨穩定資金比率等法規,已有更優化之流動性管理機制,為增加銀行辦理放款業務之彈性,刪除商業銀行辦理中期放款之總餘額不得超過所收定期存款總餘額之規定。

金管會指出,社會大眾對於金融機構的信任得來不易,金管會期待金融機構有控制能力之大股東與負責人能形塑誠信文化,落實權責相符,以維持此一珍貴之信賴。金管會將藉由此次修法完備問責、究責之監理機制與措施,健全金融市場秩序,以維公眾利益。

碳權最快明年國內自由交易

工商時報/2023-04-28/戴瑞瑤、魏喬怡

環保署委託金管會、指定由證交所主辦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可望在 7 月成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 27 日表示, 7 月上路後第一階段是「代購」國外的碳權,供國內企業降低成本,第二階段是國內次級市場自由交易,則須等環保署年底前訂定子法,最快恐要到 2024 年。

立委曾銘宗在財委會質詢時指出,碳權的主管機關雖是環保署,但成立碳權交易所後,就會成為金融商品、開始交易,就要由金管會監管,若出現內線交易或炒作,現行的法令沒辦法處理,建議金管會審慎評估修證交法、期交法或訂立專法。

黃天牧回答,7 月成立後第一階段是從國外批碳權回來,屬於「代購」性質,並不是有價證券交易,企業要買多少碳權就由碳交所代購,初期不會有內線交易的問題。

明年若次級市場可自由交易,會參考其他國家如何訂定交易規範,證交所將會考察其他國家做法,訂定合理的法據,例如日本、韓國,但碳權的任何規劃,比方說總量管制、碳費要收多少,仍要看環保署的系統建置與政策規劃,若沒有建置好,供需之間就不會產生需求。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碳權交易所第二階段明年很有機會看得到。初期將先以國外碳權做為交易標的,第二階段國內碳權部分,因涉《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的立法,要看環保署進度。

林修銘強調,沒有開放券商、銀行的金融商品、沒列入考慮,這個平台主要是協助企業減碳,碳權交易只是催化的角色,第一階段的功能是「代購、碳諮詢與推廣、教育訓練」,是碳權交易市場活絡的基礎設施。

目前國內企業如華邦電、奇美電自行去國外買碳權,林修銘說,目前代購標準還沒出來,由於國際碳權也有品質的問題,在國內上架的也要獲環保署認同,碳權交易所是個國家隊,金管會、國發基金、經濟部、環保署都一起參與機制的建立。

台灣碳權交易所將啟動!除碳金融、碳交易、碳稅外,還能發展「碳外交」

今周刊/2023-05-01/黑傑克

圖文:圖/達志

過去這一個月,全球許多國家在碳金融、碳交易機制、碳稅都有重大的政策發展,尤其引起國內企業關注的,就是台灣即將啟動碳交易所的建設。

我們先來看歐盟的最新發展。歐洲議會在 4 月 18 日,完成針對進口商品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立法,也就是所謂的碳邊境稅。因此,自 2026 年起,歐盟對進口的高碳排商品將課徵碳邊境稅,這是全球第一個將碳邊境稅納入全球貿易規則之中的經濟體。

歐盟立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二氧化碳排放給出定價,要求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和氫等業者進行減碳,同時給予歐盟的製造業貿易保護,不受來自高汙染國家對手的削價競爭威脅,讓歐盟企業少了產能移往環保法規鬆散地區的誘因。

這項歐盟立法對於全球貿易給了一個非常大的影響。畢竟,按名義價值計算,歐盟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它是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經濟體。2020 年歐盟的國內生產總值估計約為 17.1 兆美元(名義GDP),約佔全球經濟的 1/6 。

台灣成立「碳交易平台」 有助於國際合作

回到國內,4 月 19 日,蔡總統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舉辦的活動,致詞時表示,「碳金融是達成能源供應穩定和多樣性目標的關鍵,證交所、國發基金與環保署合作,研議成立『碳交易平台』,此平台建立有助與國際合作,達成減碳的目標。」。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給出了台灣碳金融的第一塊關鍵拼圖,有了國家級的碳權交易所,排碳企業對於碳融資、發展自願減碳市場(VCM)、排放交易系統(ETS,emission trading system),甚至發展可交易的減碳項目,都有了一個規範平台。

觀察國際其他國家級碳交易所的功能,除了基本的國家自定貢獻(NDC,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及VCM之外,也包含減碳項目融資平台(decarbonization project issuer platform)的功能,這樣的減碳融資項目除了協助企業取得綠色資本,最主要是協助企業發展減碳技術或解決方案,同時轉換減碳為自願碳權,滿足排碳企業的抵碳需求(Carbon Emission Offset Requirements),並逐步發展各類減碳方法學的標準,在亞洲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日本的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JCM)。

另外一個國際知名案例,就是碳權交易所發展減碳技術方法學的 Puroearth 。在上個月,Puroearth 成為首個獲得國際碳減排和抵消聯盟(ICROA)官方認可的碳捕捉時間超過 100 年的碳權計畫,Puroearth 也是第一家提供持久高質量減碳方法學的碳權交易所,該標準加強了自願碳市場中針對工程除碳方法學的第一個碳清除標準。

這表示 Puroearth 的二氧化碳去除證書將遵循 ICROA 購買碳權額度的最佳實踐準則,從而提高 Puroearth 平台的可信度。對於根據 ICROA 認可的自願碳市場 (VCM)標準驗證、核實和註冊的信用額度,Puroearth 的碳權合約將 100% 可以提供給所有全球碳權購買者。

國家級碳交易所可以發揮「碳外交」任務

接著我們來看,新加坡最近碳市場碳金融的發展。新加坡一直宣稱他們在亞洲將扮演區域碳權買賣及碳金融的 HUB(樞紐)角色,最近有不少重大的進展。

就在 4 月 26 日,新加坡和柬埔寨雙方簽署了兩國在碳權的合作備忘錄,合作重點是「符合《巴黎協定》第 6 條的碳權額度,允許各國合作實現其國家規定的排放目標,同時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完整性,以及相應調整後碳權額度的國際轉移。」這一段的合作非常重要,表示國家碳權存在跨境交易與認可的需求,所以,國家級碳交易所也會有碳外交的任務!

4 月 21 日,新加坡和中國成立綠色金融工作組以加強綠色和轉型金融領域的合作,宣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中國人民銀行(PBC),成立中新綠色金融工作組(GFTF)。

GFTF 將深化新加坡和中國在綠色和轉型金融領域的雙邊合作,促進公私部門加強合作,更好地滿足亞洲向低碳未來轉型的需求。新加坡交易所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將建立一個工作流程,以加強中國和新加坡之間的可持續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包括在中國和新加坡發行和相互獲取綠色和轉型債券產品。

從上面近期各國碳金融或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我們可以觀察到幾個重點,可以做為未來台灣碳交易所參考的趨勢:

1. 與國際知名碳交易所及認證組織策略聯盟或合作,可以快速進入國際碳交易所的生態系,同時擴大台灣的碳話語權及碳外交實力。

2. 發展各類以自然為本(natural base)或科學基礎的排碳方法(science base decarbonization methodology),以作為可交易碳權的驗證基礎。

3. 協助發展國家級的碳登記系統(Carbon Registry System),以利未來跨國驗證碳權的基礎。

4. 落實碳交易市場的交易監管功能。

期待,台灣碳交易所發揮碳金融的核心角色,協助排碳企業加速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

碳權如何獲得?可以交易嗎?完整介紹碳權運作機制

商周頭條/2023-04-27/撰文者:陳瑋鴻

摘要

  • 碳權:源自碳定價概念,進行以量制價
  • 碳權交易平台有哪些?碳權交易所預計 2023 年 7 月底登場
  • 碳稅、碳費又是什麼?以價制量的碳定價設計
  • 為什麼要推行碳權交易?為幫助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
  • 碳權交易實例

碳權,是基於全球淨零排放目標而誕生的機制,也是企業能否達成政府減碳要求的重要關鍵之一。當你越理解碳權運作模式,越能利用它協助自家企業規劃減碳路徑。本文將說明碳權的由來,介紹碳交易的市場類型和碳權認證機構,並且解說碳權與碳費、碳稅有什麼不同。

碳權:源自碳定價概念,進行以量制價


圖文:碳權是「碳排放的權利」,不過以英文而言可以解讀為「排碳的額度」。 (來源:Dreamstime)

碳權是「碳排放的權利」,其設計機制是來自碳定價的概念,設定 1 公噸的碳排放為 1 單位,讓國家或企業可以計算減碳總量。隨著《京都議定書》簽訂,碳權逐漸發展成可交易的產品,讓政府或民間單位可以買賣碳權,作為碳抵換。

碳權交易的類型可分為 2 種市場:

強制碳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
像是歐盟各國、紐西蘭等國家,基於巴黎協定及 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締約國會議)會議中承諾的減碳目標,對國內實施排碳總量管制(Cap and Trade),規範各產業的排碳大戶,設定其排碳量上限。因此,對企業而言:

  • 企業的排碳量是有上限的,不能無限排碳。
  • 企業努力減碳,讓碳排放低於上限,這才有「碳權」額度可以賣給其他人。
  • 企業若碳排放超出上限,就需要購買其他人多出來的碳權來達成減碳目標。

自願碳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
自願碳市場是企業主動做減碳及碳捕捉行動、採用再生能源、投入造林這類自然碳匯的方式,執行減碳專案,再向國際減碳驗證機構申請認證,獲得碳權。這是沒有上限、且非強制的制度,即使是未被政府管制碳排放量的企業也能參與。

國內減碳驗證機構名單(經行政院環保署認可):

  • SGS
  • BSI Taiwan
  • TUV Rheinland Taiwan
  • Bureau Veritas Certification

國際減碳驗證機構名單:

  • 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 黃金認證Gold Standard
  • 聯合國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碳權交易平台有哪些?碳權交易所預計2023年7月底登場

2023 年 4 月 24 日,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最快將於 7 月底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主要因應歐盟在 10 月將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將對輸入歐洲的產品開徵環保關稅。碳權交易所為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產業優先提供國外碳權交易服務,至於國內的碳權交易,最快將於 2023 年底上路。

目前,台灣企業要進行碳權交易,可至行政院環保署的溫室氣體減量與抵換管理機制,提出減碳認證申請,或發布販售碳權的資訊。

國際間交易碳權則可到聯合國 CDM 、黃金標準的碳權交易平台,選擇自然碳匯或綠電,就可以獲得碳權證書。

碳稅、碳費又是什麼?以價制量的碳定價設計

碳稅與碳費是基於「以價制量」的減碳制度,政府透過決定每噸碳的稅額或規費金額,推動企業進行減碳。

碳稅
碳稅是由政府的稅務機構統一向企業徵收碳排放的稅額,是一種增加國庫收入的管道。

碳費
碳費來自 2022 年 4 月由行政院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該法規定 2024 年起,由環保署執行第一階段,向每年排碳 2.5 萬噸的 287 家企業收費。該筆費用將會專款專用,投入在減碳領域發展,成立氣候基金,或是補助碳捕捉技術、氫能技術發展等項目。

為什麼要推行碳權交易?為幫助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

圖文:交易碳權是幫助企業達成 2050 淨零排放目標的方式之一。 (來源:Dreamstime)

不論是碳權、碳稅或碳費,這些碳定價概念都是為了推動企業減少碳排放而生,希望最終能夠達成碳中和目標。因此,企業不僅需要碳盤查、規劃淨零排放路徑、採用綠能、更換排碳設備等方式,盡可能降低企業本身的溫室氣體排放。針對產業目前無法降低的碳排部分,再尋求購買碳權,以進行碳抵換,直到技術發展足夠改善現況。

碳權交易實例

如國內的奇美實業,今年四月就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 Climate Impact X(CIX),購入 1 萬噸碳權,來源為柬埔寨及祕魯的森林自然保育專案,成為首家在 CIX 平台完成碳權交易及抵換的台灣企業。

 台灣M&A與PE要聞

佳世達公開收購諾貝兒股權案,首日就達標

系統整合大廠佳世達科技(2352)於 4/26 公告公開收購諾貝兒寶貝 ( 6844;營運主體為丁丁藥局)普通股首日、就已達到成就條件(約諾貝兒寶貝增資後股本之 5% )。

詳全文

台塑尖端能源還沒開廠就接到 UPS 大單 王瑞瑜:「下一步打入新南向」

「台灣終於有做電動車的關鍵!」國際趨勢專家、藍籌亞洲總裁黃齊元相當看好,「台灣有做電池的條件,儘管起步較世界其他國家慢,終於出現整合者!」他指的是,台塑集團將在彰濱工業區打造台灣最大電池芯生產基地,日前終於動土。

詳全文

微軟擴大投資台灣 投審會點頭

經濟部投審會 2 7日召開審查會議,會中通過 4 件投資案,其中美商 MICROSOFT CORPORATION 以貸款投資方式對台灣微軟營運有限公司,增加投資 4.3 億美元,從事經營資訊軟體服務業等業務。

詳全文

拓展「資融」業務主力 中國信託資融將成為中信金子公司

看好資融業務的發展前景,中信金董事會今日決議,將收購子公司台灣人壽轄下中國信託資融公司全數持股,並增資中信資融 10 億元,交易完成後,中信資融將成為中信金控旗下第 9 家子公司,此案待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生效。

詳全文

大膽併購 7 次 中信造船韓碧祥:榮景 60 年來難得一見

從高雄林園魚販之子出身,中信造船總裁韓碧祥就業時正好遇上台灣遠洋漁業最蓬勃的時期,因而一頭栽入造船業,靠努力也靠膽識,創業後一路併購 7 家小造船廠並承租 2 地,造就如今有 6 大造船廠區的民間船王地位,與造船業結緣超過一甲子。

詳全文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中芯集成計劃科創板 IPO 募資人民幣 96.3 億元

彭博周二( 25 日)報導,由中國半導體企業龍頭中芯國際 ( 688981-CN ) 投資的晶片代工廠中芯集成,計劃在上海科創版首次公開發行( IPO )中募集 14 億美元,規模為亞洲今年迄今為止最大,這也凸顯北京政府加大與美國的科技競賽提供資金的努力。

詳全文

美的想併瑞典家電商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大陸家電巨擘美的集團正研議收購瑞典同業伊萊克斯(Electrolux),不過想把這家精品家電品牌納入麾下,可能會面臨政治反對立場。

詳全文

 世界M&A與PE要聞

今年最大 IPO 安謀申請上市

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英國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傳出已在 4 月底祕密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首度公開募股(IPO)申請文件,此舉也為今年最大 IPO 進行鋪路,安謀計畫 IPO 募資 80 億到 100 億美元。

詳全文

東南亞 IPO 市場 火熱

東南亞正成為全球首度公開發行票(IPO)的熱點,因為在較大金融中心難以吸引大型新股上市之際,這個地區經濟高度成長加上利率展望穩定,使其在 IPO 市場脫穎而出。

詳全文

摩根大通收購第一共和銀行後 戴蒙:危機已結束

摩根大通 ( JPM-US ) 執行長戴蒙( Jamie Dimon )周一( 1 日)表示,在第一共和銀行的收購決議通過後,最近幾周導致美國 3 大地區性銀行倒閉的危機已基本結束。

詳全文

Subway 求售,買家出價偏低 摩通傳提供 50 億美元融資

連鎖速食餐廳賽百味(Subway)宣布求售以來,已有超過十家私募基金投標,但因大環境不景氣導致出價偏低。擔任出售案財務顧問的摩根大通為了衝高交易總價,外傳將對買家提供 50 億美元融資。

詳全文

開利有意收購德國同業 Viessmann

外媒引述內情人士透露,開利全球公司(Carrier Global)以 130 億美元收購德國工業製造商 Viessmann 的交易進入最後洽談階段,若是雙方達成協議,這起現金加股票的交易最快在本周對外宣布。收購 Viessmann 有助開利拓展美國以外業務。

詳全文

FDH Aero 收購 BJG Electronics Group

加利福尼州亞科默斯 2023 年 4 月 27 日 / 美通社 / -- 為航空航天與國防行業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全球供應商 FDH Aero(簡稱爲『FDH』)已經收購了 BJG Electronics Group(簡稱爲『 BJG 』)。後者是一家為國防、商業航空航天和太空終端市場提供互聯與機電產品的頂級供應商。

詳全文

西捷航空完成收購陽翼

(大紀元記者王蘭多倫多報導)西捷航空集團週一( 5 月 1 日)表示,它已經完成了對陽翼航空( Sunwing Airlines )及其度假部門即陽翼度假( Sunwing Vacations )的收購。

詳全文

博世收購 TSI Semiconductors,2026 年生產碳化矽晶片

外媒報導,德國車用晶片大廠博世 ( Bosch) 決定收購半導體廠商 TSI Semiconductors,再投資 15 億美元擴張第三類半導體生產,因應電動車市場需求。不過沒有公開收購金額。

詳全文

日本麒麟將收購澳大利亞保健品企業澳佳寶

4 月 27 日,麒麟控股宣佈,將收購澳大利亞健康食品廠商澳佳寶(Blackmores)。麒麟計劃在 8 月投入大約 1700 億日元收購澳佳寶已發行的全部股票。在啤酒市場日益縮小的背景下,麒麟正專注於作為增長領域的健康相關業務。通過收購在亞洲和澳大利亞開展業務的澳佳寶,麒麟將不斷在全球擴大規模。

詳全文

日藥廠 Astellas 59 億美元併購美商 Iveric 強化眼疾用藥

日本製藥大廠安斯泰來(Astellas Pharma)同意以大約 59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藥商 Iveric Bio,完成該公司金額最大的併購交易,也藉此取得眼疾療法。

詳全文

Bitwave 收購加密新聞提供商 Multisig Media

4 月 25 日消息,數字資產會計平台 Bitwave 宣布收購加密新聞提供商 Multisig Media ,但具體收購金額暫未公開披露。

詳全文

沙巴正式收購國油化肥 25% 股權 持有世界級氨尿素廠股份

( 亞庇廿五日訊 ) 沙巴正式持有國油化肥沙巴私人有限公司( PC FSSB )25% 的股權。首席部長拿督斯里哈芝芝諾歡迎沙巴正式收購國油化肥沙巴私人有限公司( PC FSSB )25% 的股權,讓州政府旗下的 SMJ 私人有限公司( SMJSB )持有國油化肥在世界級氨尿素廠的股份。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