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5/17〈2023 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掌握最新併購投資趨勢,報名從速!

極端氣候頻繁肆虐全球,加上疫情大流行重創各國民生經濟,突顯出全球產業發展與人類各項經濟活動對於自然環境、整體社會,以及當前生活型態所造成的巨大衝擊和影響。為了減緩氣候變遷,並因應全球排碳浪潮與疫情過後的產業環境變化需求,各國政府接續啟動碳費徵收機制等氣候防線,國際大型企業、專業投資機構也紛紛調整投資布局策略,並更加重視永續發展、區域平衡配置與創新應用領域投資,期能藉此近低環境與地緣政治風險,達成供應鏈多元化、加速新興科技落地應用等目標。
台灣身為全球製造供應鏈關鍵的一環,與全球產業發展、經濟活動趨勢高度連動,隨著全球加速走向低碳經濟及智慧社會,如何透過有效的投資併購策略超前部署,是台灣企業能否在這波經濟轉型浪潮中占據更多關鍵位置的重點課題。有鑑於此,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特於2023年5月17日(三)13:00-17:30偕同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共同舉辦〈2023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本次論壇以淨零排碳新方向,永續投資展未來及區域策略重配置,創新應用大布局為主軸,邀請企業領導人、高階經理人針對全球減碳趨勢下的企業低碳轉型規劃、區域化布局對於企業資源分配的影響,以及透過併購投資調整企業區域策略的機會與挑戰等議題進行多元觀點分享,以期協助台灣企業善用併購策略加速轉型,持續提升及強化在國際市場上的企業價值與競爭優勢。
MAPECT|2023 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
- 論壇時間:2023年 5 月 17 日(三) 13:00-17:30
- 論壇地點: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 3 樓遠東廳(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201 號)
-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5 月 12 日(五)下午 17:00 止
- 活動聯絡人:Jessica Hsu(02-2325-8186 ext.17/jessica@mapect.com)
- 備註:因現場座位有限,將以 MAPECT 會員代表本人、會員邀請貴賓(每位會員可邀請一名嘉賓同行)及贊助單位邀請貴賓為優先,依報名先後次序,額滿為止。
- 暫定議程:
時間
|
內容
|
主講人
|
13:00-13:20 (20’)
|
報到
|
13:20-13:30 (10’)
|
開幕致辭
|
致辭人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陳其宏
|
13:30-13:40 (10’)
|
貴賓致辭
|
致辭人
行政院長 陳建仁(邀請中)
|
13:40-14:10 (30’)
|
專題報告
2023台灣併購白皮書
|
報告人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 劉博文
|
14:10-15:40 (90’)
|
圓桌論壇(一)
淨零排碳新方向,
永續投資展未來
|
主持人
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人 程守真
與談人
- 森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惠森
- 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長 程淑芬
-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廖瑞芬
|
15:40-15:55 (15’)
|
中場休息
|
|
15:55-17:25 (90’)
|
圓桌論壇(二)
區域策略重配置,
創新應用大布局
|
主持人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 周容羽
與談人
-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漢州
- 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宗宜
- Advantage Partners 亞洲基金創始合夥人 鄭豫
|
17:25-17:30 (5’)
|
結語
|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陳其宏
|

|
創業之星選秀/開發金助新創進軍海外
經濟日報/2023-04-24/記者夏淑賢

圖文:開發金控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為台灣新創產業最大平台,將協助新創成功進軍海外。開發金控/提供
台灣新創業者近年積極開拓國際版圖,開發金控(2883)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指出,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日本據點 3 月在東京開幕,協助台灣新創團隊進一步深耕及拓展海外市場,永續議題帶動的新創機會,也是開發資本關注焦點。
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為台灣新創產業最大平台,將以全方位的全球化投資策略及豐沛的產業經驗,協助新創成功進軍海外。
經濟日報於 2017 年起舉辦「創業之星選秀大賽」,為創業者與投資者之間搭起平台,藉由媒體傳播的力量,讓優質團隊更廣為人知,並且找到更多的資源協助。相關賽事今年邁入第七屆,合作單位為台大創創中心,協辦單位為中華開發金控、彰化銀行、國泰金控、日月光集團、鴻海科技集團、臺灣企銀、宏匯集團、t.Hub 內科創新育成基地。
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聚焦網路經濟及數位轉型,談到東京據點的設置,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表示,第一階段業務是作為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投資戶在日本的「家」,提供共作及實體活動空間、相關商務諮詢、支援服務,以東京分公司為軸心,與日本創投及新創團隊進行更深度交流。
第二階段再把影響力及服務範圍擴及開發資本生態圈中其他夥伴,未來不排除結合日本資金及企業,在台灣新創團隊獨具競爭優勢的領域中,投資台、日或甚至東南亞標的。
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指出,基於國際品牌對碳中和、淨零、減廢的期待,以及政策誘因,綠色能源及循環經濟的轉型需求應運而生,為新創團隊提供嶄露頭角的機會,也是開發資本關注的焦點之一。
南怡君強調,永續議題需要從不同產業面向切入探討,激發各種創新的解決方案,跨界合作將有助台灣產業長期發展與升級,例如鴻海與開發資本共同開辦「開鴻能源」,提供台灣中小企業取得綠能的管道,就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
南怡君認為,新創企業要進軍全球,除了資金挹注外,資源、人才與知識的國際鏈結亦為成功關鍵,開發資本在協助新創規劃進軍海外的投資策略,以及提供金融服務、後勤供應鏈的資源,擁有多年豐富經驗,充份了解業者對於開拓海外市場的需求與挑戰。
在新創事業規模化、產業化與國際化的推進過程中,開發資本將扮演產業推手的角色,發揮台灣新創團隊「海外同鄉會」的在地支援功能,給予拓展海外市場的建議、方向與資訊,降低營運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成為新創進軍國際市場的最佳夥伴。 |
安永 2023 地緣策略展望 兩大重點與十項變數
工商時報/2023-04-24/傅沁怡
安永展望 2023 年前景,地緣策略將有兩大重點,第一個是波動性趨穩:雖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政府干預經濟等趨勢持續,但相較 2022 年預計將更趨穩定;第二個是各國政府的政策權衡,各國在解決地緣政治問題時出現分歧,使國際企業的營運環境更複雜。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表示,地緣政治發展對全球造成影響,每個國家/地區都無法避免。台灣素有科技島之稱,其中對台灣影響較大的三大關鍵變數為科技板塊、能源安全和 ESG 政策。
地緣政治發展為全球同時帶來挑戰及機會,企業需要制定更具策略性的方法,傅文芳建議執行長們可積極採取兩大策略。第一為管理上漲的成本:除了通貨膨脹,各國政府可能提高企業的法遵成本和納稅額。企業應評估,考慮重組供應鏈與供應商和客戶合作等方式,抑制價格上漲,或提高跨境營運模式的效力;提高能源效率和脫碳流程,可降低部分企業的能源成本。
第二為評估供應商之供應鏈:策略性供應鏈轉移可能以科技產業為主,執行長們應檢查供應鏈合作夥伴、潛在風險,及其他供應鏈策略。
安永統整 2023 年地緣策略展望的十大關鍵變數,其對許多市場和企業造成影響及風險,但也帶來機會,取決於企業所處產業別、地理位置及企業執行長做出的策略選擇。 |
2050 淨零碳排成主要國家目標 企業減碳從四大項著手
聯合報/2023-04-20/記者黃煜穎
PwC Taiwan《 2023 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指出,雖然企業領袖看淡 2023 年景氣,但 72% 企業仍持續進行減少碳排放計畫,企業應該透過打造韌性體質、合作尋求永續、建立信任與透明文化,在未來持續進行企業轉型。資誠表示,當前企業的 ESG 經營風險來自「法規」、「資本市場」、「經營成本」以及「企業策略」四個面向。
隨著地緣政治的興起,晶片競賽已經成為牽動全球局勢的賽局,從美、中,至歐洲、日本、韓國。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共同舉辦「半導體產業風險管理:強化永續韌性 邁向淨零轉型」論壇,探討如何強化產業的永續韌性,邁向淨零轉型。
生成式 AI 從 2023 年開始爆紅,將帶動另一波高速運算晶片需求,資誠會計師李典易指出,2050 淨零碳排成為全球主要國家宣示目標,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也必須考慮到生產能耗以及運算能耗。
當前半導體產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資誠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鄭雯隆認為,後疫情時代來臨, 2022 年下半年市場急凍,消費降級、半導體市場反轉,供應鏈積極去庫存。
這時候汽車產業電動化、車聯網、自動駕駛成為半導體關鍵應用市場,同時地緣政治風險驟升,全球各國陸續祭出晶片法案,台商投資佈局成長策略可從有機成長與併購兩方著手。
資誠智能風險管理諮詢公司執行董事張晉瑞指出,當前世界不可能發生的風險頻傳,風險從意外成為常態,企業風險管理機制成為公司必須項目,供應鏈的資安水位直接衝擊到企業的營運韌性,對供應鏈資安的風險管控,也是不可逆的必然趨勢。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執行董事趙永潔表示,先從價值鏈解讀 ESG 的風險,點出當前企業的 ESG 經營風險來自「法規」、「資本市場」、「經營成本」以及「企業策略」四個面向,建議企業應該從法令趨勢、ESG 治理、風險管理以及價值創造等四個重點回應。
趙永潔認為,資本市場逐步強化對 ESG 的法制,將帶動企業走向淨零,企業要以更透明的揭露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企業在這過程中,尋找低碳轉型與新商模,才能找到永續的新方程。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副總經理張嘉宏指出,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氣溫逐年上升所造成的異常氣候已經影響到企業營運,氣候變遷風險加劇,利害關係人開始檢視企業面對氣候風險時候是否具備足夠韌性。
企業該如何面對氣候衝擊?張嘉宏認為,半導體產業鏈可依照 TCFD 架構進行碳治理,除了設定減碳目標,使用科學情境分析協助擬定策略,揭露在面臨不同氣候情境下,策略是否具有韌性,才能有效率衡量自身所面臨的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也才能在減碳轉型同時,帶頭走向市場新機會。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財委會主委邱垂源表示,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提高,半導體業者經營除考量自身營運、技術、供應鏈及市場等問題外,經營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如何於國際不同國家客戶間取得平衡分散風險,成為半導體產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其中,永續韌性也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課題,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影響之下,天然災害問題對晶圓廠的運作造成不同程度影響,應對氣候挑戰,將是未來臺灣半導體產業能否維持高速發展的關鍵。 |
邁向淨零轉型 國發會:籌組台灣碳權交易所,逐步完備碳交易機制
聯合報/2023-04-24/記者陳素玲
為因應氣候變遷推動淨零轉型的國際趨勢,蔡總統於 2 年前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要達到 2050 淨零轉型目標。為展現政府推動淨零轉型的決心,國發會持續與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等部會共同努力,行政院已核定「 12 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而總統日前也宣布,台灣證券交易所將與國發基金合作籌組「台灣碳權交易所」,逐步完備碳交易機制,將有助於讓民間的資源與資金更加強力道來推動相關的事務。相信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下,可逐步邁進 2050 年目標。
國發會表示,因應淨零轉型的國際趨勢,政府於去 ( 2022 ) 年三月公布「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外,各部會也在去年 12 月公布「 12 項關鍵戰略目標」,並在完成與各界溝通後,就此 12 項目擬定行動計畫。經行政院龔明鑫政委審查後,行政院已核定「 12 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
國發會表示,透過 12 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我國除可減少相當於 2020 年 29% 的碳排量以外,更可創造龐大的商機。預計自 2023 年至 2030 年將可帶動民間投資約 4 兆元以上,並創造 5.9 兆元的產值,以及 55.1 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並有助於國內包含太陽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設備等 4 大供應鏈的形成;節能部分將推動六大工業製程改善、家戶與商業設備汰換與導入能源管理系統,預計可擴大 5,500 億元相關產值。
在推動淨零轉型的過程中,除了重視法制及科技研發兩大治理基礎外,政府透過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策略,帶領邁向淨零目標推進。今年 2 月「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布施行,已將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並賦予課徵碳費法源,及納入強化排放管制及誘因機制促進減量與碳定價相關條文。
國發會強調,有關碳交易方面,將鼓勵自願減量核發減量額度,以及逐步建立供需機制推動額度交易,爰行政院龔明鑫政委召集環保署、金管會、經濟部等進行研商,達成共識籌組台灣碳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初期將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共同出資成立,後續將配合環保署規劃建置交易平台,逐步完備碳交易機制。
此外,由於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 )將於 2023 年 10 月正式上路, 2023 年 10 月至 2025 年底為過渡期,預計 2026 年正式實施 ( 將繳交 CBAM 憑證及抵減 ) ,我國產業不免受到影響。經濟部與環保署持續輔導企業積極因應,為強化宣導,已辦理多元講習訓練,協助企業強化碳盤查、碳產品含量計算輔導等申報碳排放量事宜;並採「以大帶小」模式,結合政府資源、產業互助力量,推動供應鏈低碳轉型;並持續與歐盟協商我國碳費抵減問題,攜手產業因應 CBAM 規範。 |
金管會:碳交易所預計年中設立登記
經濟日報/2023-04-24/記者楊淨淳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於今(24)日考察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概況。金管會常務副主委邱淑貞表示,今年將成立碳交易所,預計年中完成設立登記。
邱淑貞表示,今年工作重點為:首先、所有的周邊單位今年持續會到各個地方招商引資跟機構、投資人的溝通,實體的接觸今年開始會有非常多的活動;第二、成立台灣的碳交易所,金管會跟環保署、經濟部會密切合作,後續會交給證交所持續規劃細部與執行,預計年中完成設立登記。
第三、櫃買中心在債券市場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現在因為 ESG 的部分各個產業常需要比較長期的轉型的融資,資金部分債券市場發揮很大的功能,目前有第一檔的永續連結債券,之後也會持續努力在債券的多樣化跟國際接軌上面去努力;第四、整個產品線的部分,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部分,交易所已經取得歐盟的認可,美國的部分可以不需要認可,直接做交易。
最後,金管會對於證券的四個周邊單位關鍵設施、軟硬體設施都要求得非常高,目的就是要達到,營運不中斷,資安的部分,更是要從嚴防上面做到,整個資本市場,可以達到大家共同的期待。 |
AI 恐危金融 金管會將納管
工商時報/2023-04-20/彭禎伶 、 魏喬怡

圖文:金管會納管金融業運用AI技術步驟黃天牧。(資料照片)
AI(人工智慧)飛速發展,恐危及金融安全。金管會主委黃天牧 19 日在立法院財委會表示:「要特別重視 AI 對金融另一種新型態的破壞」,即新式科技可能協助金融發展或提高資安防範,但也可能協助犯罪者提高犯罪技巧,如 AI 三秒即可完成聲音模仿,黃天牧坦言銀行也有可能因此受騙。
8 月傾向訂大原則供依循
黃天牧受訪時透露,金管會 8 月將公布新版的金融科技發展方案,屆時會將金融業使用 AI 「納管」,傾向是訂出大原則,供金融業依循;黃天牧指出,如新加坡對金融業使用 AI 已訂有須符合「公平、倫理道德、可課責性、透明度」等方向,未來金管會也是傾向先訂發展大原則。
即金融業若要在業務上採取 AI 等相關新科技,必須要能掌控此技術、確定風險承受度,若出問題時,可以找到負責的對象,先從業者自律作起,若有必要,金管會才會發布行政函令去限制。
金管會 3 月底已發函銀行公會,以一個月的時間調查各銀行使用 ChatGPT 等 AI 新技術的情況,黃天牧說,初步了解沒有銀行使用 ChatGPT ,但銀行有運用 AI 技術進行精準行銷、機器辨識及智能客服等。
AI 可突破聲音、臉部辨識
對於美國官方等已示警 AI 可在三秒模仿他人聲音,已被運用作詐騙技巧,黃天牧表示,的確對銀行來說,會需要增加聲音之外的第二道 、甚至第三道辨識防線,現在連臉部辨識都能偽造,所以金融業在運用 AI 及新科技技術時,也應了解 AI 亦可能危及到資安防護,應對 AI 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因應方案。
督導建置完整防護機制
黃天牧承諾,金管會亦會站在消費者及投資人保護的立場,督導金融機構建置完整對 AI 弊害的防護機制。
對於立委建議是否回歸傳統金融作業方式,才能防弊,黃天牧則回應:「科技發展不太容易走回頭路」,但科技發展要為人類所能掌握,必須採取相關辨識風險的措施,才能兼顧 AI 及新科技提供的利處,並防範對系統產生的弊端,因此金管會及金融機構要有深思熟慮的因應措施,會跟金融機構討論相關因應方案。 |
台灣27家虛擬資產交易所 找到把關人!金管會納管加密貨幣 喊話業者先自律
財訊/2023-04-25/涂憶君、洪綾襄

圖文:金管會將納管加密資產,大幅提升投資人權益。(圖/達志)
金管會宣布成為虛擬資產平台的主管機關,可望讓加密貨幣產業的監管安全大幅提升,也將大幅降低諸如 FTX 倒閉、損害投資人甚巨的可能性。
台灣虛擬貨幣監理跨出一大步!金管會近期宣布,未來將成為虛擬資產平台的主管機關,並由相關業者制定「自律規範」。台灣的納管時程雖然慢了日本等國一大步,但急起直追後,可望進一步保障投資人權益,重振產業的形象。
金管會過去是用《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規範加密貨幣;此次金管會將訂定的是《管理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 VASP )指導原則》,涵蓋 9 大面向,代表未來金管會的監管將更多元。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希望於今年第 3 季前頒布相關原則。
FTX 事件 台灣也難倖免
去年之前,到底要不要監管高風險的加密貨幣交易?誰來管、怎麼管?各國政府作法不一:美國交由各州自治,日本立專法要求實名制,新加坡對業者有最低資本額限制,韓國則視為新機會,大力扶持產業。台灣至今浮上台面的加密資產交易所就高達 27 家,但政府的態度卻始終莫衷一是。
然而,隨著區塊鏈技術成熟與 Web3.0 應用的日漸普及,政府沒有放任的理由。根據加密服務商 triple A 統計,2023 年全球持有加密貨幣者已超過 4.2 億人。去年全球第 2 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無預警破產,受害者多到難以估計;若參考加密研究團隊幣虎( CoinGecko )的推估,每月有 29 萬人次造訪 FTX 的韓國投資人受傷最為慘重,其次為新加坡、日本;台灣雖為全球第七,但每月仍有逾 15 萬造訪人次。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FTX 執行長 Sam Bankman-Fried( SBF )將客戶資金借給同樣是 SBF 創立的 Alameda,造成 FTX 1 百億美元的財務黑洞。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台灣,金管會進一步納管後,其中有一項是「客戶與平台業者資產分離保管」的大原則,就有機會阻止交易所任意挪用客戶資產。
此外,投資人本身的資產儲存,法定貨幣(如新台幣、美元等)過去沒有強制規定放在銀行的信託戶,加密資產也會直接放在由加密貨幣交易所設立的熱錢包中,FTX 風暴一來,就會求償無門。但未來,金管會將強制規定法幣存入銀行信託帳戶、加密資產有一定比率要放在不會被輕易盜用的冷錢包中,都將降低侵害投資人權益的事件發生。
監管規範 將參考日本架構
金管會強調,政府採取的是訂定大方向的指導原則,剩下的詳細內容,就要由加密資產業者自行成立公會或協會,擬定一套自律規範。這項規定一度也讓外界不解:讓產業「自己管自己」真的安全嗎?金管會指出,因為顧及到加密資產是一個變動極快的行業,產業「自律先行」,才有機會回應更多國際上的變動。
「 2016 年日本就針對加密資產有明文化規定,不但立了專法,也將業者自律擺在法律範疇,因此不管是 ICO 之亂、NFT 泡沫,乃至於 FTX ,都沒有傳出太嚴重的災情。」安侯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加密資產與代幣經濟團隊協同主持律師鍾典晏認為,台灣未來的監管應參考日本架構。
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蔡玉玲也明確點出,日本加密貨幣產業採用自律組織的方式落實多年,就是由日本虛擬貨幣資產交易協會( JVCEA )負責,作用有指導和監督協會成員的營運和業務,提高系統安全性。
鍾典晏指出,日本的架構分幾個層面,一開始是類似管理電子支付業者處理,以《資金結算法》監管,後來在交易方面,則以《金融商品交易法》規管,對交易平台上的個資應用、廣告行銷,甚至內線交易、爭議解決弊端都有完整規範。
據彭博報導,FTX 倒閉後,日本子公司 FTX Japan 2022 年底擬訂一份草案,有機會讓客戶提取資金,成為全球罕見能拿回資金的案例。這就是因為日本制定嚴格法規的結果。
買賣外國密幣資產 課稅架構採海外所得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會計師黃彥賓分析,目前大部分國家都將加密資產定性為無形資產,處分後有財產交易所得,就要課稅,「加密資產是新的類別,但一般人買賣都是海外發行的加密貨幣,因此適用 2010 年起就開始的海外所得課稅架構。」
簡言之,財產交易所得都是屬地主義,台灣來源所得要併到國內所得級距課稅,級距為 5 至 40% ,海外所得則是 20%,超過 100 萬元才需要申報,但又有 670 萬元免稅額,能被課到的人不多。
倒是去年很多人因為 FTX 事件投資血本無歸,想要用海外所得虧損抵稅,但黃彥賓提醒,虧損只能針對當年度海外所得抵稅,不能用海外虧損來抵減台灣來源所得的稅額。 |
投審會:今年首季對外投資、外資來台投資件數均減少
聯合報/2023-04-20/記者林海
.png)
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今年 1 ~ 3 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 537 件,較上年同期減少 4.45% ;在核准金額部分,投(增)金額 26.25 億美元,年減 7.85% ,核准新設公司件數 305 件,新設公司投資金額美金 6206 萬美元,而核准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件數為 128 件,年增 8.47% ,投(增)資金額 3.51 億美元,年增 38% ,其中投資來源地主要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
陸資來台投資方面,投審會表示,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 8 件,年減 38.46% ;投(增)資金額 1140 萬美元,年增 74.77% ,主要因核准香港商永道無線射頻標籤(香港)有限公司以新台幣 2.75 億元增加台灣分公司營運資金,從事 RFID 中介軟體等研發及銷售。
投審會表示,在對外投資方面,核准(備)對外投資件數為 123 件,減少 16.89% ;投(增)資金額 68.86 億美元,年增 239.62% ,主要因核准台積電以35億美元增資美國 TSMC ARIZONA CORPORATION ,以及國巨以 7.23 億歐元間接受讓取得法國施耐德電機公司旗下法國 HUDSON HOLDCO FRANCE 股權,從事經營工業感測器產銷業務等大型投資案。 |
上市櫃大陸獲利匯回破千億 刷新紀錄
中國時報/2023-04-19/吳靜君 、洪凱音

圖文:上市(櫃)公司近十年大陸投資原始投資金額統計
中國大陸自去( 2022 )年起疫情走緩,台灣上巿櫃公司加大力度西進!金管會昨日公布去( 2022 )年上市櫃公司對大陸投資新增 1744 億元,是 2019 年來新高,合計 1210 家上市櫃公司去年獲利匯回台灣金額 1144 億元,首度破千億,更是歷史新高紀錄。
川普總統任內美中掀起貿易大戰,美國在 2018 年對大陸部分產品祭出高關稅,台商對大陸投資暫停觀望、思考分散生產基地,蔡政府並順勢推出「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台商對大陸投資金額由 2018 年的 1839 億元,縮水至 2019 年的 117 億元,至 2020 年新冠肺炎爆發,當年對大陸投資僅 8 億元。但自去年起,大陸疫情走緩,上市櫃公司投資大陸逐漸恢復動能,呈現「報復式成長」。
根據金管會資料顯示,至去年底,68 6家上市公司、524 家上櫃公司對大陸投資較前年底,新增 1744 億元,累計達 2 兆 7032 億元。
金管會分析指出,上市櫃公司因營運策略考量,以併購方式取得大陸子公司,或因應子公司業務拓展、建廠資金需求所致。
金管會表示,上市公司獲利表現最亮眼產業,主要在科技業,由「其他電子業」獲利 1902 億元拔得頭籌,「電子零組件業」、「半導體」分別以 726 億元、709 億元排名第二、三名。上櫃公司獲利前三名也清一色為科技業,依序為「電子零組業」、「半導體業」、「電機機械業」。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櫃公司去年投資收益匯回台灣 1144 億元,刷新歷史紀錄。截至去年底止,上市上櫃公司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 7040 億元,占累計投資金額的 26.04% 。金管會表示,上市櫃公司將資金匯回,主要是配合集團配發股利股息、盈餘分配等考量,匯回金額較大者則是電子零組件業。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受訪表示,兩岸關係特殊,台商投資大陸相較於歐美外商,要多一份謹慎,資金透過免稅天堂、維京群島等轉個彎進入大陸,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實際投資金額應比官方統計還要多,現在看到的投資收益匯回 1144 億元,只是浮上檯面的數字而已。 |
證交所:去年全球 IPO 籌資縮減近 5 成 台股逆勢創高
中央社/2023-04-24/記者潘智義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視察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雖然 2022 年全球初次上市( IPO )籌資縮減近 5 成,但台灣股票初次上市籌資卻逆勢成長,達新台幣 2689 億元,創歷史新高。
簡立忠表示,2022 年度台股上市股票成交金額 59.6 兆元,全球排名為第 12 名,總市值 44.3 兆元,為全球第 17 大市場; 2022 年全球通膨升溫、各國央行升息、俄烏戰事延燒,造成全球股市下跌;但 2023 年截至 3 月台股漲幅 12.2% ,領先亞洲主要股市。
他說,2022 年共有 26 家企業申請上市,23 家企業新上市,股票籌資 2689 億元創歷史新高;2023 年截至 3 月底已有 7 家新上市公司,其中 2 家為創新板。
另外,盤中零股交易實施以來,成交值增加 13 倍,同時帶動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倍數成長;開戶人數持續增加,2022 年新開戶達 52 萬人,截至 2023 年 3 月總開戶人數 1218 萬人,超過總人口半數。
亞洲公司治理評鑑方面,簡立忠指出,台灣在亞洲公司治理排名第4,僅次於澳洲、香港、新加坡。截至 2023 年 3 月底道瓊永續指數(DJSI)在成分股中,共 27 家入選 DJSI 世界指數、30 家入選 DJSI 新興市場指數。
上述期間,台灣權重名列新興市場指數第一,達 43.8% ;FTSE4Good 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名列新興市場第一,達 30.23% ; MSCI 新興市場 ESG 領導者指數( MSCI EM ESG Leader )權重名列新興市場第 2 ,達 21.12% 。 |
台灣M&A與PE要聞
凱基證併群益證疑雲 金管會盯
凱基證券與群益證券 14 日爆出將合併消息,群益證股價率先爆大量,大漲 9.6% ,創逾九個月新高,是否涉及內線交易、炒作,立委曾銘宗 19 日在財委會質詢時,要求金管會追查,金管會亦表示,已先指示證交所專案處理,10 天內出具調查報告。
詳全文 |
國票金重啟併購? 股東會新增安泰銀合併討論案
國票金預計 5 月底召開股東會,國票金最新公告,新增股東會討論議案,議案為重啟執行安泰銀併購案,這項議案由持股 1% 以上股東主動提案,不過由於國票金與安泰銀合併契約早在去年 10 月失效,如今是否會捲土重來,市場高度關注。
詳全文 |
佳世達砸 18 億 入股「丁丁藥局」諾貝兒寶貝
佳世達( 2352 )強化醫療零售通路市場之布局,掌握樂齡市場先機,今( 21 )日晚上公告,董事會決議參與認購諾貝兒( 6844 )私募普通股,並進行公開收購,預計取得股權共約 28.54% ,佳世達指出,藉由此投資,雙方資源互補,共同拓展醫療零售通路市場版圖。
詳全文 |
XRSPACE 攻元宇宙 獲國發基金千萬美元注資
XRSPACE 今天宣布,透過文策院正式獲得國發基金投資 1000 萬美元,合計 2022 年鴻海集團 1500 萬美元的投資,共獲得 2500 萬美元,將持續投入虛擬人與即時互動等垂直技術等,壯大元宇宙生態系。
詳全文 |
台杉投資領投 安宏生醫完成 1,000 萬美元 A 輪募資
新創公司安宏生醫今(25)日表示,該公司日前已完成由台杉投資領投的 A 輪募資,獲得 1,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 億元)資金,以因應未來營運與推展產品研發進度所需。安宏將於明年提出第一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 IND ),並為進入資本市場預作準備。
詳全文 |
康舒董事 仁寶人馬入列
電源大廠康舒( 6282 )今年股東會將補選董事及獨董各一席,依據公司規劃名單,延攬仁寶集團旗下 PCB 廠博智董事長張永青進入董事會,外界臆測,未來有望深化康舒與仁寶集團資源整合的合作關係。
詳全文 |
台商首例 奧圖碼赴倫敦掛牌
中光電( 5371 )董事會昨( 24 )日決議,總部設於英國的孫公司、投影機品牌大廠 Optoma Holding Limited( 奧圖碼科技 )規劃辦理首次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並申請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屆時,奧圖碼將成為台灣第一家在英國掛牌上市的企業。
詳全文 |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長鑫存儲擬今年申請在上海 IPO 估值將逾 4,478 億元
大陸長鑫存儲計劃今年申請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IPO ),這家晶片製造商的估值可能超過 145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4,478 億元),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上市案,無疑再度展現北京的科技雄心。
詳全文 |
阿里小金雞 盒馬鮮生擬赴港 IPO
阿里巴巴旗下連鎖生鮮超市盒馬鮮生,傳出正在為在港交所上市做準備,最快將在 2024 年掛牌。有分析認為,盒馬鮮生將是阿里巴巴推動組織變革後,最快上市的業務公司之一。
詳全文 |
恒大 2 元收購恒汽養生空間項目 恒馳 5 資金不足暫停產
中國恒大( 3333 )及旗下恒大汽車( 708 )公布重組進度,恒大透過旗下中國安新控股,購買恒大汽車旗下兩間附屬公司,總代價為 2 元人民幣。恒汽兩間附屬公司為薈保及 Flaming Ace ,主要從事投資控股,對象為健康管理分部及新能源汽車分部項下合共 47 個恒大汽車的現有養生空間項目,有關項目主要為住宅及物業發展項目。
詳全文 |
香港寬頻飆逾 12% 傳獲中移動研收購
知情人士表示,中移動最近數星期向一小部分銀行發出一份徵求建議書,就收購香港寬頻並將其私有化事宜尋求建議。
目前,香港寬頻市值為 10 億美元 ( 約 78 億港元 ) 。
詳全文 |
世界M&A與PE要聞
嬌生消費者保健事業展開 IPO 宣傳活動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嬌生分拆的消費者保健事業 Kenvue 最快將自本周展開首度公開發行( IPO )宣傳活動,目標是透過 IPO 募資 35 億美元,使 Kenvue 市值逼近 400 億美元,將成為今年以來美國最大規模 IPO 案。
詳全文 |
樂天銀行寫日本五年來最大 IPO 紀錄 掛牌首日開盤暴漲 33%
日本網銀業者樂天銀行 ( Rakuten Bank ) 寫下日本自 2018 年以來最大規模首次公開發行 ( IPO ) 紀錄後,周五 ( 21 日) 在東京股市初登場,掛牌首日開盤暴漲 33%。
詳全文 |
Bourns 併購電阻領導製造商 Riedon
美商柏恩 ( Bourns ) 宣佈併購美國知名電阻製造商 Riedon,其交易條款及集團絕大部分營運資產細項並未公開。
詳全文 |
葛蘭素以 20 億美元收購 Bellus Health 取 得 camlipixant
葛蘭素史克斥資 20 億美元收購 Bellus Health 取得用於治療難治性慢性咳嗽 ( RCC ) 的關鍵候選新藥 camlipixant,公司已同意向 Bellus 支付每股 14.75 美元,比該生物技術公司昨天的收盤價溢價 103% 。
詳全文 |
不註銷了!瑞銀將以回購股票與瑞信換股
瑞銀去年 3 月啟動 60 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原計劃註銷,不過,現因併購瑞信有所異動,瑞銀週二表示,在獲得瑞士收購委員會批准後,將使用部分股份進行收購,而不是按原計劃註銷。
詳全文 |
日本漢方藥企業津村收購陜西紫光辰濟藥業
日本漢方藥企業津村宣佈,通過集團旗下中國企業把經營中藥等的陜西紫光辰濟藥業納為全資子公司。股票收購額為 49 億日元,預計在 4 月底之前走完收購流程。津村通過收購獲得傳統藥物品牌及生産銷售經驗,力爭在中國擴大業務。
詳全文 |
Engle Martin & Associates, LLC 宣布收購 EIMC, LLC
Engle Martin & Associates, LLC (下稱「Engle Martin」) 是市場領先的獨立損失理算和理賠管理服務提供商,該公司今天宣布已收購 EIMC, LLC (下稱「"EIMC」),後者總部設於新澤西州澤西城和英國倫敦,是全球領先的海洋貨物運輸、風險管理、理賠調查和代位求償服務提供商。
詳全文 |
2 年內買 3 間工作室,PS 收購 Firewalk Studios 打造 3A 多人遊戲
索尼稍早宣布收購 Firewalk Studios,這是一家 2021 年就與索尼合作的工作室,未來將加入 PlayStation Studios 並致力 3A 多人遊戲開發。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