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無法看到完整訊息,請點選此處查看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台灣M&A與PE要聞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世界M&A與PE要聞
 
資訊中心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相關連結
 

網址:
www.mapect.com

聯絡我們:
service@mapect.com

訂閱/取消電子報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台灣科技界至高榮譽「潘文淵獎」 盧明光榮譽董事長、杜書伍總裁獲殊榮

引新聞/2022-12-30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的為表揚長期對我國科技產業之開拓,或推展具有卓越貢獻之終身成就人士,設置素有台灣科技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潘文淵獎」,為科技界最負盛名的獎項之一。27 日假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飯店舉行「第 16 屆潘文淵獎頒獎典禮」,由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主持,前行政院院長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頒獎。本屆獲此殊榮的是以卓越經營能力屢創佳績,素有科技界併購天王美譽—朋程科技榮譽董事長盧明光,以及投身資通訊與半導體專業通路逾四十年,被喻為台灣資訊產業開拓史十大關鍵人物—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

圖文: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 劉兆玄董事長(左起)、中美矽晶朋程科技盧明光榮譽董事長、聯強國際杜書伍總裁兼執行長、潘文淵基金會 史欽泰董事長。(主辦單位提供)

每年頒發的潘文淵獎,總是引起科技界的關注,獲獎者對產業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力。盧榮譽董事長創辦的朋程科技,目前是全球最大車用二極體整流器供應商,此外曾歷任德州儀器、光寶集團、中美矽晶等公司高階主管,在職涯中主導超過十餘樁併購案,重新改造企業都能成功轉虧為盈,其中更將環球晶圓從中美矽晶獨立出來,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晶圓材料供應商;因其卓越經營的成效,獲得國立交通大學及大同大學之名譽博士,以及中華企經會第三屆國家卓越成就獎等多項殊榮之肯定。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同獲頒此獎表彰其貢獻,他首創「專業通路商」概念,近四十年來為高科技產品供應鏈提供整合型服務,大幅提升傳統代理商的專業度、服務內涵與價值,全面翻轉通路產業生態,被喻為台灣資訊產業開拓史十大關鍵人物。營運版圖遍及全球 51 個國家與地區,為亞太第一大資訊、通訊、消電、半導體通路服務集團,近年更持續拓展營運範疇為「產業服務商」,建構營運管理平台,整合供應鏈生態圈夥伴。連續多年獲選為「臺灣十大國際品牌」與「臺灣最佳標竿企業」,成為國際知名的領導企業。

頒獎典禮中特安排「高峰論壇」,由本屆兩位得獎人與臺灣大學物理系客座研究員林育中以「臺灣企業擴張的挑戰」為主題進行對談。對於現今國際關係競合變遷、科技快速發展加上永續經營風潮盛行,帶動全球產業升級、供應鏈改造與跨業投資等市場變動,一起探索臺灣企業將面臨的挑戰與契機。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羅達賢執行長表示,設立潘文淵獎是因為 40 多年前一位海外學人潘文淵博士為台灣草擬積體電路發展計畫,成就了包括台積電、聯發科等現今科技業在台灣的蓬勃發展。為感念其貢獻並以名字命名,獎項設立目的之一便是飲水思源紀念這位「積體電路之父」。

圖文:雙得獎人高峰論壇畫面。(主辦單位提供)

而「潘文淵獎」是本會最高榮譽的終身成就獎,成立以來共有張忠謀、施振榮、鄭崇華、黃民奇、蔡明介、曾繁城,以及上屆的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浸潤式微影之父林本堅院長等逾二十位傑出人士獲獎。未來基金會將繼續秉持潘文淵先生開創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精神,表彰台灣科技界開拓或推展產業的傑出貢獻者。讓台灣電子工業的持續進步,促使世界越來越重視台灣,並在科技永續發展上樹立了典範。

黃齊元:東南亞影響力聯盟組台越半導體促進會 創造產業影響力

經濟日報/2022-12-29/記者劉秀珍

圖文:東南亞影響力聯盟日前舉行歲末晚宴,宣布將成立「台越半導體合作促進協會」,邀集逾 40 位半導體業界人士共襄盛舉。晚宴上影響力聯盟發起人與主要代表合影,左六為發起人黃齊元、左七為中磊榮譽董事長王伯元、左八為我駐越前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黃志鵬等人。記者劉秀珍/攝影

由黃齊元等知名業界人士發起的「東南亞影響力聯盟」,日前宣布將成立「台越半導體合作促進協會」,拜訪台積電前研發副總林本堅、中磊榮譽董事長王伯元、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等人後,準備籌組台越半導體協會,希望整合資源,創造產業在越南的影響力。

「東南亞影響力聯盟」23 日晚間舉辦歲末晚宴,並以「崛起的東南亞-越南之夜」為題,發表今年度的重要工作成果,同時宣布籌備「台越半導體合作促進協會」。

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在晚宴上說:「協會囊括台越間重要的產官學界人士,光是台灣就有 40 位半導體界代表,未來將成為台越雙方半導體資源整合的重要平台。」不過,由於事涉敏感,許多業者希望名字不要曝光。

越南官方也支持 盼半導體業前往投資

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未來將進入分散型生產時代,台積電赴美設廠加速上路後,東南亞國家更清楚看到台灣半導體在全球的影響力。東南亞影響力聯盟成立後,與越南密切交流,受到各方高度重視,也在多方促成下,成立「台越半導體合作促進協會」。

23 日晚宴中,越南政府外圍的非官方組織越南台灣事務委員會秘書長陳維海,特別錄影片祝賀。陳淮海指出,越南 2022 年的經濟成長率約 8%,疫情影響已漸趨緩,他非常支持成立「台越半導體合作促進協會」,也期待更多台灣半導體業者到越南投資布局。

我駐越南前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黃志鵬受邀致詞時指出,台越經貿、文化合作交流一直相當密切,近期雙方在高科技產業有更多的合作,如今看到「台越半導體合作促進協會」成立,搭建台越半導體產業合作的重要平台,他特別支持。

台越關係仍敏感 官方活動低調不公開

不過,黃志鵬也提到,他日前一天出席一項台越活動,越方還是很低調審慎。他有感而發地說:「我們和越南的往來,都在很不敏感的經濟領域,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台灣的處境,只有不斷墊高台灣的產業基礎,讓別人需要我們,才能創造自己的價值。」

黃齊元指出,越南有許多人才,像有台積電浸潤式微影(EUV)教父之稱的林本堅,現在是中研院院士,也是清華大學半導體學院院長,就是越南華僑,他早年來台灣大學讀書,後來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人才是台灣在推動與越南合作時值得把握的資源。

時間是越南最大風險 慢了就沒機會

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受邀晚宴中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台越合作需要前瞻布局運籌體系,並需強化雙向專業資訊交流,讓越南深度理解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地位。他提醒,現在台商在越南多不願大量投資,因為軟體很容易被取代;而「時間」是越南最大的風險,因為其他國家發展半導體產業跑得很快,慢下來就會喪失機會。

東南亞影響力聯盟今年 7 月與越南最大私營企業 Vingroup 旗下電動車廠商 VinFast 共同舉辦「 2022 台越電動車高峰論壇」,9 月受邀籌組台灣 11 家上市電動車供應鏈廠商,赴越南 VinFast 考察,目標在打造「台越電動車供應鏈生態系」。

黃齊元強調,東南亞影響力聯盟致力打造台灣與東南亞各產業的生態系,進一步促成台灣與東南亞的合作。他認為,展望 2023 年,台灣企業在分散供應鏈的大趨勢下,東南亞布局至關重要,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將全力協助台商達成目標。

大同總座:大同不一樣了 四大事業已啟航

工商時報/2022-12-28/郭及天

圖文:大同(2371)28 日舉行法說會,總經理王金來表示,「大同不一樣了!」圖/王德為

大同(2371)28 日舉行法說會,總經理王金來表示,「大同不一樣了!」,華映宣告破產並除列後,將是財務績效改善的起點,四大事業群及四大子公司的產業控股公司已經啟航,電力、新能源發展、資產活化將是重中之重。

王金來表示,在華映宣布破產並自合併報表除列後,除了一次性認列每股 3.6 元的利益,負債比也降至 50%,大同是財務體質很健全的公司,日前更獲銀行團 130 億元聯貸支持。

大同未來將在產業控股的定位下,包括電力、新能源、消費性電子及不動產四大事業群,以及精英、大世科、福華電子、尚志精密化學四大子公司,在組織優化、整合、強化分工下,也資源盤點,將大同定位為電力、節能、綠能、減碳的專家。

在電力事業群方面,目前重電在手訂單達 55 億、電纜 45 億、馬達 15 億、電表 30 億,合計約 145 億元,在節能減碳成為產業趨勢下,包括台電 10 年電網強韌計劃、台電變電所統包工程,以及風電及太陽能、儲能設備統包工程等,商機可期,同時也會提供其他中小企業的 ESG 解決方案、海外智慧電表商機開拓。

在新能源事業群方面,大同指出,綠電缺乏,大同是少數同時擁有售電和發電執照的公司,服務用電大戶,將是大同最大的機會。目前大同已有 1,329 處太陽能案場,總發電量 265 MW,未來將爭取 20 GW 太陽能建置量商機,目標能占 1G 的發電量;儲能方面,將爭取 2025 年台電調頻備轉參與目標量 1GW 及光儲建置量 500 MW 的商機。

在不動產事業方面,大同表示,大同擁有 47 萬坪土地,是全台企業擁有土地資產前幾名,房市轉冷,反而是活化資產的好時機,除了投入都更或危老改建外,也會接手財務較不健全的建商都更案,總銷 26 億元「大同莊園 2 期」預計明年第三季交屋,明年也將推出總銷 200 億元的中和廠捷運聯開案、14 億元雙連都更案,同時 220 億元的復興南路案、167 億元中和台通廠都更案等,都將積極整合開發。

庫存慘業露曙光?最慘恐將持續到2024 「今年是中小企業現金流大考驗」

CTWANT/2023-01-03/記者 李宜儒

圖文:前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現大同總經理王金來認為,目前產業的庫存去化效果大概最快要到 2023 年下半年才會比較明顯。(圖/ctwant 資料照)

「 2023 年將是一個清庫存的一年,相較於 2022 年一開年的意氣風發,想要繼續大賺疫情紅利,卻不料市場急遽翻轉,終端市場需求因為俄烏戰爭、通膨等而減緩,甚至消失。如果需求持續不好,那可能就要清兩年,到 2024 年了。」一位產業大老這樣看庫存問題。

成也疫情,敗也疫情,科技大廠 2020、2021 年才登上營收獲利雙增高峰,2022 年就來個 180 度大翻轉,跌落滿倉庫存慘境。前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現為大同( 2371 )總經理王金來告訴 CTWANT 記者,「幸好現在的狀況跟 2008 年的金融海嘯不一樣,只不過去化庫存需要時間,大概最快要到 2023 年下半年才會比較明顯。」

腳踏車龍頭巨大( 9921 )12 月中旬的一封延票公告,讓市場重新檢視庫存問題,巨大在公告中直接點明,目前市場庫存已創下 1970 年來以來至今所未見,而現金流量短缺,全球客戶幾乎同時要求延後票期到 120 天,但巨大本身壓力龐大無法獨自承擔,因此要求協力廠從今年 12 月起到明年 3 月出貨的貨款,一律展延 45 天付款。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直言,過去 3 年疫情受惠產業,正面臨景氣急速下滑壓力;反之受害產業則邁向復甦。而優等生巨大「砍單」震撼彈,預示全球產業庫存暴升的訊號,也是 2023 年最沉重的課題。

2022 年對於台灣廠商來說,堪稱是庫存問題連環爆的一年,從上半年開始,以歐洲市場為主台系電腦品牌廠,包括宏碁( 2353 )及華碩( 2357 )就率先感受到因為終端市場銷售出狀況,造成庫存開始積壓。

曾經在英特爾及台積電( 2330 )任職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則是最早發現庫存問題,早在 1 月開始,就開始對供應鏈做示警動作,「尤其當研究機構紛紛調降個人電腦( PC )的銷售預估,半導體晶圓廠卻持續擴廠,這樣的狀況不正常。」

陳俊聖也透露宏碁的因應策略,由於個人電腦產業預計要到 2023 年中旬觸底,因此要「穩紮穩打」緊盯庫存金額和現金水位,目標是要將庫存降到 400 - 500 億元的正常水準才可以,至於現階段進度符合預期。

華碩( 2357 )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則透露,整體市場目前庫存水準約是疫情前的 2 倍,因持續跟供應商及通路商緊密合作降庫存,2022 年第三季的庫存金額單季已下降約 317 億元,第四季希望再下降 200 - 300 億元,預計要到 2023 年上半年才會回到健康水位。

至於半導體產業部分,研究機構 TrendForce 表示,IC 產業來看,目前各業者庫存水位仍高,正常情形庫存金額占營收五成以下較健康,庫存對於廠商而言,若滯銷就會是呆料,主動面必須降低向晶圓代工廠的投片量,被動面則是僅能等待需求回溫。

面板產業部分,TrendForce 表示,友達( 2409 )的電視面板與IT面板庫存均在健康的水位,群創( 3481 )的電視面板庫存水位健康,IT面板庫存水位則稍微偏高。電視面板部分,由於面板廠稼動上會因應需求來調整,預估明年上半年會持續保持在健康的水位;IT面板部分,2023 年第一季面板廠會維持在相對低的稼動率,庫存有望往健康水位接近,若 2023 年第二季需求回溫,有望能夠讓庫存更進一步回到健康水位。

「現在廠商最重要的工作,當然就是要清庫存。但是清庫存的同時,還要兼顧到應收帳款能不能順利收回來,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否則當現金周轉出現問題,最嚴重的狀況,可能就會出現需要裁員,不過目前應該還不至於。」王金來說。

王金來強調,企業需要穩定的現金流來維持營運,對於大型企業來說,客戶端一時遞延付款,或許還可以應付一下,但是對於小型廠商來說,財務能力無法跟大型公司相比,如果現金流一旦出現乾枯,影響程度當然不同,因此對中小企業的衝擊。

至於清庫存的手段也有竅門,降價固然是清庫存的其中一項手段,但是當市場需求出現急凍時,降價可能也無法刺激需求,就要考驗廠商的應變智慧了。王金來說。

經營權之爭頻傳!律師黃帥升解析《公司法》第 185 條籲建構審查標準

科技新報/2022-12-29/記者 姚惠茹

近年來經營權之爭頻傳,公司派與市場派間的攻防戰激烈,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黃帥升分析,公司處分重大資產是否需經股東會同意,是否屬於《公司法》第 185 條第 1 項第 2 款明定的「主要部分之營業或財產」就有三種見解,因此呼籲司法界應建構一套司法審查標準,以供商界遵循。

黃帥升今日舉辦《問鼎》新書發表會,深度解析國內現行法制及相關案例,由於公司股權如何劃分、董事席次如何安排、股東會議事如何制定、公司如何妥善運營等重大公司治理問題,環環相扣,所以無論是市場派要爭取公司經營權,或是公司派要鞏固現有經營權,全都必須洞察法規。

黃帥升首先以 2021 年的泰豐輪胎經營權爭奪為例,泰豐輪胎為反擊南港輪胎為首的市場派,公司派不惜採取焦土策略,董事會決議處分中壢廠的資產,最大股東南港輪胎的法人董事代表質疑,董事會找兩家鑑價公司估價,最後竟選擇估價低的公司,懷疑整個過程疑點重重。

黃帥升再以泰山經營權說明,隨著市場派龍邦的持股比重突破四成大關,公司派開始採取反制措施,申讓重要轉投資全家的持股,一口氣出脫手中近九成的全家持股,引起市場派大股東龍邦質疑,公司派草率處理全家持股,公司派則回應出售業外轉投資可使經營團隊更專注本業經營。

面對市場派來勢洶洶,公司派採取激進手段,拋售收購者有興趣資產,讓市場派就算未來入主,也無法享受業外獲利,以降低收購者的誘因,然而董事在面對公司經營權爭奪時,應如何拿捏處分公司重大資產之分際及責任,又公司處分重大資產僅需董事會同意,或者還需經股東會同意。

根據《公司法》第 185 條及經濟部 82 年 8 月 5 日商 220424 號函解釋,公司處分重大資產是否需經股東會同意,以重大資產究竟是否屬於《公司法》第 185 條第 1 項第 2 款明定的「主要部分之營業或財產」,若是為主業則需經股東會特別決議,反之則僅需董事會決議即可。

黃帥升強調,關於「主要部分之營業或財產」的認定,主要有營業或財產之轉讓足以影響公司所營事業之不能成就、依主要財產之財產目錄認定、質與量分析之認定基準的三種主要見解,但是法條規定不明確,導致爭議不斷,因此呼籲司法界應盡速建構一套司法審查標準,以供商界遵循。

KPMG 分享永續報告書全球四大亮點趨勢

文 蔡淑芬 2022.12.30

亞太區資訊揭露居全球之冠, ESG 黃金生態圈助企業轉型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昨( 29 )日舉辦「 2022 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由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會證券期貨局發行組組長尚光琪蒞臨致詞,並就最新的 ESG 國內政策要求與管理趨勢向與會來賓宣達。會中 KPMG 並發表 2022 年最新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洞察,聚焦後疫情時代各國 CEO 如何面對 ESG 風險,並將之化為企業轉機。國內標竿企業及 ESG 黃金生態圈跨領域夥伴亦透過實務經驗及座談會,一同分享企業永續轉型策略與跨領域之合作。

KPMG 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2022 年後疫情時代,全球對於永續議題的熱度不減,而 KPMG 自 1993 年開始進行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今年發行的第 12 版調查涵括 58 個國家的前 100 大( N100 )及全球前 250 大( G250 )企業,是目前涵蓋範疇最廣泛的永續報告書調查。 KPMG 安侯建業執行長吳麟也表示,KPMG 除了承諾於 2030 年全球達成淨零排放,簽署加入 RE 100 再生能源倡議、致力導入再生能源外,對內更要把 ESG 貫徹於審計、稅務與顧問服務當中,由內到外陪伴客戶進行變革與轉型,並藉由發行 2022 年 ESG 績效報告書展現在永續經營上之承諾與實踐決心。KPMG 安侯建業永續長于紀隆說明,此次報告書為台灣四大會計事務所中率先採用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之「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衡量指標」( Stakeholder Capitalism Metrics ),以國際趨勢的角度重新定義我們永續資訊揭露的新價值。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則點出今年大調查中四大亮點,並強調永續資訊之揭露已不再是 Nice to have 而是 Must Do ,其中資訊揭露是展現企業在全球風險控管與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1. 發行永續報告為領先企業之主流:受調查之企業當中,G250 企業維持 96% 發布企業永續報告,且 N100 企業持續跟進,發布比率由 2020 年的77% 上升至 79%,臺灣 N100 企業亦逐步提升,由 2020 年的 93% 成長至 94%。

2. 亞太區域為發行永續報告書之領先區域:調查結果顯示亞太區 N100 在發行永續報告書位居領先地位,89% 的各產業領導企業皆定期發行,顯現出亞太區域在全球供應鏈之重大角色。其次各區域依序之 N100 揭露比例為歐洲(82%)、美洲(74%)、中東和非洲 (56%)。

3. 全球淨零排放推升企業減碳與 TCFD 揭露:全球 N100 企業設定並揭露減碳目標的比例從 2020 年的 65% 提高至 2022 年的 71%;台灣亦從 2020 年之 65% 成長至 68%,可見減碳與低碳轉型為全球共同關注之議題。惟雖近 75% 企業揭露減碳目標,但仍有近 20% 企業之目標並未與國際(如 1.5˚C 情境)、區域減碳目標連結;而台灣設定減碳目標的百大企業亦一路成長至 2022 年的 68%,導入 TCFD 架構之比例也從 2020 年之43% 攀升至 67%,兩年內快速增加 24%,顯示氣候變遷已躍升為台灣永續報告揭露之焦點議題。

4. 生物多樣性與 TNFD 為新興關鍵議題:在新興的生物多樣性議題下,無論是全球 N100 與 G250 只有不到 50% 的公司、將生物多樣性喪失視為企業風險,台灣 N100 也僅有 14% 企業揭露此風險。在國際自然相關財務資訊揭露( 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 ) 架構逐步完成之趨勢下,KPMG 認為 TNFD 將成為繼 TCFD 後,下一個新興 ESG 管理與揭露議題,因此建議台灣企業更需提早因應與布署相關策略作為。

電商與實體通路兩大巨頭齊現身

面對企業永續轉型,身為台灣電商標竿企業的 momo – 富邦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谷元宏亦蒞臨現場,分享 momo 以台灣 ESG 綠色電商NO.1 為目標,在四大策略「永續供應鏈」、「綠色物流」、「綠色包裝」、「永續消費」項下推動 ESG 轉型與變革。而台灣零售通路領導企業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協理劉鴻徵,也分享全聯在「循環減塑」、「永續農業」、「減碳綠能」、「惜食減廢」等四大面向上的永續行動,兩大巨頭現身說法為台灣企業提供在 ESG 轉型與推動之最佳實務典範。

本次高峰會下半場「 ESG 黃金生態圈高峰座談」由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林泉興執行副總經理擔任主持人,邀請到 SGS 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鮑柏宇副總經理、SAP 台灣思愛普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陳志惟總經理、D&B 美商鄧白氏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孫偉真總經理、M-Power 倍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許金隆總經理,暢談如何運用科技與大數據協助企業導入 ESG,協助企業解決永續轉型所面臨的痛點。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表示,企業的永續轉型需集結眾人之力、借力使力,才能降低企業於轉型期間所遭遇到的阻力。ESG 黃金生態圈集結台灣四大會計事務所中,最早成立永續顧問服務的 KPMG 氣候變遷及企業永續發展團隊、長期把關永續資訊揭露品質的 SGS、全球企業管理軟體先驅的 SAP、擅長透過商業數據進行分析與預測的鄧白氏、深耕軟體整合解決方案的倍力資訊。透過各自強項進行跨領域合作,從了解客戶需求、蒐集價值鏈中各利害關係人之期望,透過資訊軟體追蹤與預測,提供更貼近客戶需求的一站式服務,可提高企業在導入永續架構、揭露執行績效時事半功倍,進而協助企業掌握各類 ESG 風險與機會,贏得轉型商機。

綜觀 2022 年永續大調查結果,ESG 績效已是企業回應利害關係人的必要資訊、並與國際資本市場密切相關。此次論壇從全球觀點到台灣產業分享、ESG 黃金生態圈的協作,藉此強化產業與利害關係人對企業永續發展的交流深度,協助企業提前掌握國際永續趨勢與脈絡,以促進具體永續目標實踐、提升整體產業轉型競爭力與國際能見度。

受政府資助逾五成的關鍵技術計畫人員 赴陸需申請許可

經濟日報/2022-12-310/記者江睿智

新修正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定,受政府資助之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業務人員赴中國大陸需申請許可,並授權國科會訂定子法。國科會昨( 30 )日預告,子法草案規劃,赴陸須申請許可,以政府資助經費超過 50% 的關鍵技術計畫人員為限。

也就是說,為維護國家經濟競爭優勢,未來民間企業參與政府出資超過五成之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合作研發案,例如科專計畫,其相關研發及業務人員赴中國大陸需申請許可。

為維護國家經濟競爭優勢,今( 2022 )年 6 月 8 日總統公布修正《國家安全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授權國科會訂定相關子法。國科會昨日預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認定辦法」、「政府機關(構)委託補助出資國家核心關鍵技術計畫認定辦法」兩項子法,各界可在 2023 年 3 月 1 日前提出意見。

國科會指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原規範縣市長、政務官、國安人員等公務人員,赴大陸地區應申請許可;這次修正新增「受政府機關(構)委託、補助或出資達一定基準」且「從事涉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業務」的關鍵技術人員,赴大陸地區應申請許可,以保護國家安全及利益,並授權由國科會訂定「受政府資助一定基準認定辦法」。

國科會昨日預告子法中明定,所謂受政府資助一定基準為,為政府資助經費超過 50% 之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由政府各資助機關審議計畫的重要人員,列冊提供內政部移民署受理赴陸許可。

此外,這次國安法修正案,係針對竊取「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之營業秘密」加重罰則,國科會昨日預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認定辦法」子法。草案規劃將設置「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審議會」,邀集產官學研專家共同認定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完成後將由行政院公告生效。

國科會指出,國安法定義的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指如流入外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或境外敵對勢力,將重大損害國家安全、產業競爭力或經濟發展,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一、基於國際公約、國防之需要或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考量,應進行管制。二、可促使我國產生領導型技術或大幅提升重要產業競爭力。

推進公司治理 3.0 修正規章

經濟日報/2022-12-28/記者 黃力

櫃買中心表示,為配合金管會發布之公司治理 3.0 -永續發展藍圖,提升董事素養、加強公司治理主管職能之發揮及強化公司治理,修正「上櫃公司董事會設置及行使職權應遵循事項要點」相關條文,其中包括董事應於就任當年度強制進修達三小時,另將獨立董事資格之法令遵循事項及辦理董事異動相關事宜納入公司治理主管之職能,增訂得視違反情節輕重處以上櫃公司 5 萬至 500 萬元違約金,並要求上櫃公司議處相關失職人員等。

櫃買中心指出,考量上櫃公司係於 112 年 6 月 30 日始全面設置公司治理主管,尚未設置之上櫃公司,宜由董事長指派專責人員辦理有關獨立董事資格之法令遵循事項以及董事異動相關事宜。

此外,因應公司治理 3.0 -永續發展藍圖具體推動措施及配合政策推廣文化發展,強化對關係人交易之管理及推廣董監事進修多元化等,本次一併公告修正「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上市上櫃公司董事、監察人進修推行要點」、「上市上櫃公司董事、監察人進修推行要點進修體系機構認可審核原則」等相關條文。

抓金控大股東干政 金管會將修金控法

聯合報/2022-12-29/記者 戴瑞瑤

金管會近年緊盯金控大股東干政,繼抓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後,再抓開發金大股辜仲瑩,也正在檢視其他金控。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表示,針對金控大股東干政,將透過入法與金檢兩方式強化,修法草案預計明年上半年出爐。

金管會近年連抓新光金、開發金大股東干政,但裁罰上卻只有針對金控董、總與旗下子公司董、總,無法針對大股東進行開罰,主要就是在目前金控法與銀行法上,只能針對有在金融機構擔任職務者裁處,無法開罰沒有在金融機構擔任職務的金融業大股東。

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莊琇媛表示,金融業大股東如果沒有在金融機構任職,不希望大股東會超過其大股東的權限,並希望未來將可採取的行政措施入法。

莊琇媛表示,將參考國外的立法,看針對沒有在金融機構任職的金融業大股東,還有哪些行政措施可以採行,修法草案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出爐,金控法與銀行法會一併修,草案出爐後還要經政院與立院審議。

擴大資安長設置!金管會「金融資安行動方案 2.0」,5 大重點一次看

數位時代/2022-12-28/林芷圓

時序進入年底,金管會 27 日宣布「金融資安行動方案」2.0 版,將以 3 年為期分階段推動,並於每季檢討資安防護成果。

此方案是延續 2020 年 8 月發布的 1.0 版,當時已經要求國內資產達一定規模的銀行、證券、保險、投信、證交所、櫃買中心、期貨交易所等,共計 65 家金融業者,在今( 2022 )年 3 月底前須強制設立「資安長」( 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CISO ),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內部聘請具資安背景之董事、顧問,或設置資安諮詢小組。

金管會表示,雖然 1.0 方案執行至今已達到主要績效指標,但考量近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趨動數位轉型、地緣政治風險,以及 ATM 遭盜領事件屢見不鮮,所以擴大及精進各項推動措施。

針對「金融資安行動方案」2.0 版,可整理出 5 大重點:

1. 擴大資安長設置,以及定期召開資安長聯繫會議

根據金管會,考量「電子交易達一定比例者」,其資安防護對於公司營運的影響甚高,因此一併納入推動設置資安長範圍。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銀行業(包含純網銀、郵局)已經全部設置資安長,券商將從 13 家調整為 20 家。保險業的電子交易比例差異較大,因此會再評估檢討,至今已有13 家自行設置資安長。至於電子支付機構部分,也將適時納入評估範圍。

此外,未來將定期辦理「資安長聯繫會議」,基本上每半年召開會議一次,要求各資安長針對當前資安情勢、推動策略及關鍵議題等共同研商,並增進金融機構間交流與聯防。

2. 強化數位身分驗證安全性

考量金融機構因應疫情加速數位轉型的腳步,對數位金融服務的倚賴加深,傳統金融服務場景也由金融機構擴展至「金融生態圈」。有鑑於此,金管會規劃參考數位身分驗證等級國際標準( ISO 29115 )架構,將網路身分驗證( eKYC )依登錄、信物管理及驗證等階段運作機制,區分信賴等級。

簡單來說,將加強民眾使用金融服務時的身分識別、驗證,防止身分盜竊。

3. 深化核心資料保全

為了因應重大資安事件、天然災害等風險,將研議重要金融機構強化重要核心資料保全機制。包含核心資料檔案、資料庫加密與分持,儲存在第三地或雲端備份等機制,以此強化備份及復原機制,提升數位韌性。

4. 鼓勵零信任網路部署

「零信任」( zero trust )是一種資安防護策略。基於「永不信任,持續驗證」的理念,其針對所有資料存取皆透過身分鑑別、設備鑑別及信任推斷等驗證程序,再予以放行。此方法有助於確認任何來源的存取資料,皆保證一致安全性。

在「金融資安行動方案」2.0 版當中,金管會鼓勵金融機構採取零信任網路部署,以因應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下的資安防護需求。

5. 規劃資安攻防演練

為了強化金融機構處理資安事件的能力,金管會將持續辦理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 DDoS )攻防演練、網路實兵攻防演練、網路攻防競賽及重大資安事件情境演練。

同時,也規劃建立重大資安事件虛擬指揮及應變體系,結合重大資安事件演練,併同驗證資安事件督導指揮、跨機構協調聯繫及支援應處能量等運作機制。

金管會:明年建置氣候風險資料庫

工商時報/2022-12-30/魏喬怡、彭禎伶

圖文:金管會綜規處處長胡則華表示,明年有編列預算建置氣候風險資料庫,會持續跟災防中心討論。圖/本報資料照片

拚「綠色金融」,金管會已規劃建置「 ESG 資料庫、永續金融網站」,卻獨缺「氣候風險資料庫」」遭立委林楚茵質疑。林楚茵 29 日在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表示,企業都很願意配合綠色金融政策,但是都在等「氣候風險資料庫」的推動,金管會的期程卻無限期延長,金管會綜規處處長胡則華表示,明年有編列預算建置氣候風險資料庫,會持續跟災防中心討論。

林楚茵表示,金管會在去年 11 月底宣示跟進各國遵循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CFD )」,並將氣候風險財務分為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去做揭露,而國發會公布的「綠色金融」關鍵戰略擬整合企業的數據,建置 ESG 資料平台、氣候風險資料庫及永續金融網站,提供金融機構作為綠色授信參考。她進一步指出,金管會在 2020 年「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2.0 」宣布「氣候風險資料庫」預計在今年底完成,但是今年修正公布的 3.0 卻改為持續推動,怒批金管會將期限無限期延長,讓企業無法及時接軌國際。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證交所已經在建置上市櫃公司的 ESG 資料庫,預計明年 6 月可完成;胡則華回應,去年有跟國科會討論國家災防中心現有的資料庫平台,但是他們的資料庫資料顆粒不夠細,不符合金融業需求,且去年沒預算,但明年已有編列預算建置氣候風險資料庫,會持續跟災防中心討論。

林楚茵舉例,歐盟在 2019 年逐步要求 TCFD 揭露,在 2020 年 6 月實施永續分類法,同年 9 月就公布永續金融平台,而台灣在去年 11 月才開始要求 TCFD 揭露,已經晚歐盟三年之久,金管會應和環保署共同研擬,盡快提出時間軸,讓企業及早準備氣候變遷轉型風險。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環保署組改後會設立國家環境研究院,就會連結相關部會連結建立資料庫的主責單位,供金融業在評估風險時使用;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也承諾,綠色金融的資料面向是各國面臨的問題,會加緊努力推動。

林楚茵強調,當企業已經準備好配合綠色轉型,政府單位卻跟不上企業的腳步,會讓企業無所適從,相關部會應該加速推動跟上國際,不能讓企業在永續轉型落後其他國家。

金管會兵分五路拚淨零 六大產業放款衝 6.87 兆

工商時報/2022-12-28/魏喬怡、彭禎伶

金管會拚淨零兵分五路。金管會主委黃天牧 12 月 29 日將赴立院財委會針對「如何藉由金融力道引導資金綠色轉型,落實我國淨零排放目標」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就報告顯示,金管會擬有五大策略措施,包括:推動碳盤查資訊揭露、發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鼓勵金融機構以資金支持綠色及永續的產業及專案、凝聚淨零共識、強化資訊揭露。目前國銀對六大戰略核心產業放款已達 6.87 兆元。

據金管會統計至今年 11 月底,針對六大戰略核心產業放款達 6.87 兆元,自「獎勵本國銀行辦理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方案」推出以來,八個月新增 9,460 億元,前五大銀行為台銀、土銀、合庫、一銀、華銀。

為因應氣候變遷危機,總統蔡英文已在 2021 年 4 月宣示「 2050 淨零排放」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國家發展委員會於 2022 年 3 月30 日公布我國「 2050 淨零排放路徑」,也將「綠色金融」列入淨零排放路徑的十二項關鍵戰略。而金管會透過「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3.0 」及「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推動綠色金融關鍵戰略,共有五大重點策略。

在「推動碳盤查資訊揭露,串聯價值鏈減碳」部分,金管會推動金融機構揭露及查證範疇一、二及三碳排放資訊,並要求上市櫃公司應自 2023 年起依特定產業或按實收資本額規模,分階段揭露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資訊,目標於 2027 年前完成全體上市櫃公司之溫室氣體盤查,於 2029 年前完成全體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之確信。

在「發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引導資金投入綠色及永續活動」部分,則協助企業及金融業判斷何謂「綠色」或「永續」經濟活動。

「鼓勵金融機構以資金支持綠色及永續的產業」則是持續推動綠色授信、永續連結貸款、綠色債券、永續債券、ESG 基金等金融商品之發行與投資。

「凝聚淨零共識,完善合作機制」則是規劃組成金融業淨零推動工作平台、且自 2023 年起對國內金融機構辦理永續金融評鑑。

在「強化資訊揭露,促進資料之整合與應用」部分,自 2023 年起資本額達 20 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應編製並申報永續報告書,同時為強化 ESG 資訊揭露品質,自 2022 年起擴大永續報告書第三方驗證範圍至化學工業、金融保險業之特定事項。

斥資 9,000 億,台灣史上最大發展計畫!2030 年減碳目標 24%

今周刊/2022-12-28/蕭婷方

國發會週三( 12/28 )公布台灣 2050 淨零排放「 12 項」關鍵戰略,在能源、產業、生活與社會 4 大轉型策略,與科技研發、氣候法治的 2 個基礎下,揭示各部會具體節能減碳執行方案,估至 2030 年投入包含中小企業補助升級轉型等相關預算近 9,000 億元,堪稱台灣有史以來期程最長、最大的國家發展計畫。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會中強調,未來攸關國家重大建設計畫,都要淨零規劃。

不過,由於減碳計畫遠低於聯合國建議,並未觸及關鍵的「碳定價」機制,仍遭質疑嚴重低估全球氣候變遷緊急性,以及忽視台灣減碳責任。

促 4 兆投資、增 5.5 兆產值,創 55.1 萬就業

去年聯合國氣候高峰會 COP26 的決議,各國最遲要年底提出 2030 年的減碳目標及 NDC(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國家自定貢獻),國發會今日公布我國 2030 年減碳目標為基準年 2005 年的 24%±1,並提 12 項計畫。

國發會預估,能減少 24%CND,相當 2020 年碳排量的 29%,促進 4 兆左右供應鏈投資、增 5.5 兆產值,並創造 55.1 萬個就業機會

龔明鑫表示,淨零已經到非做不可的地步,尤其歐盟 CBAM 將於明年上路,2026 年將正式開始課徵碳邊境稅,加上國際大廠、供應鏈減碳要求越來越具體,台灣身為供應鏈一環便無可避免。

龔明鑫宣布,未來所有國家重大建設計畫,都要包含淨零想法與設計,才會通過計畫審查。第二,9,000 億元投資也包含協助中小企業淨零適應的智慧化、系統化等設備升級計畫,未來將會公布相關配套,推出企業減稅、系統改善補助、貸款利息優惠或補貼等方案。

金管會將推動綠色金融 3.0,整合資料數據建制出 ESG 資訊平台,並推動跨部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交通部將提高電動運具普及率、完善運具充電使用環境及推動產業技術轉型,預計2024年要發售國產電動車、2025 年電動公車占比達 35%,2040 年汰除燃油載具。

未來,因應淨零轉型將陸續修正 7 項法律及 12 項法規命令。其中,立法院在 5 月審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大修為《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已將 2050 淨零排放入法,更力拼要在今年底、明年初延會期間三讀通過氣候法。

減碳目標低於聯合國建議 能源轉型不符國際趨勢

國發會公布 2030 年減碳目標為 24%,遠低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 IPCC )建議的 2030 的 45%,挨批過於對減碳過於消極。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團體發表聲明指出,工業部門占台灣碳排放過半,2021 年直接與間接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相較 2005 年也高出 17% ,目前提出方案工業淨零強度不足、工業轉型驅動方式未明。

國際人權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則表示,國際趨勢是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積極促進淨零與化石燃料產業的轉型,草案中仍缺乏訂定明確化石燃料退場期限,以及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的規劃。

此外,國發會規劃,2050 年火力發電廠裝置容量仍與台灣整體火力發電廠總裝置容量差不多,與國際能源總署與 IPCC 建議 2050 年淨零再生能源佔比至少要 7 成以上的願景背道而馳。

環團批缺少有效碳定價,淨零預算全民買單

目前政府提出草案版本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以收取碳費為主,以 2021 年全台碳排量計,碳費收入估僅 574 億元;不過,卻要在 2030 投入 9千億元預算,形同拿全民納稅錢補貼用電大戶轉型。

綠色和平等團體質疑,排碳大出長期以來忽視的環境成本,投入較少預算進行淨零轉型,反要納稅人補貼碳排大戶,不符合氣候公平正義。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也指出,歐美等國都善用碳稅費、排放交易( ETS )等碳定價機制,國發會未提更詳細的手段,直言碳費絕對不是終極方案,必須訂定中長期的碳定價戰略,這也是產業界的期待。

上市上櫃公司 2029 全面完成碳盤查確信

工商時報/2022-12-28/曹悅華

圖文:綠色金融目標。圖/國發會提供

國發會今( 28 )日召開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記者會,就 12 項關鍵戰略做具體說明。在綠色金融方面,金管會指出,將先督促企業做排碳資訊揭露,後續再訂定減碳目標,上市上櫃公司將於 2029 年全面完成碳排查確信(查證),其中資本額 100 億元以上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須於 2024 年完成確信(在此指個體公司)家數約 100 家。

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表示,就綠色金融關鍵策略,執行計畫透過兩個面向。金融面 9 月有發布綠色金融行動 3. 0計畫,企業面 3 月有發布上市上櫃永續發展路徑圖。

蕭翠玲表示,整個布局希望透過金融機構碳盤查跟風險管理,達到減碳目標,作法包含去揭露跟查證碳盤放等,最後促進整體產業跟社會減碳。在企業面,有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核心是 2027 年要讓全數上市櫃公司(包含合併子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 年是所有公司(含合併子公司)都要完成盤查確信。

蕭翠玲說,以資本額 100 億元以上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明年開始透過公司盤查,再多一、兩年進行查證,相關子公司也是按照相關實程查證,會揭露到年度年報或是永續報告書。作法上就是會先督促排碳相關資訊揭露,後續會再訂定減碳目標。

按照金管會規劃,會採「先個體再合併」、「先盤查再查證」,且由大到小實施。時程規劃上,資本額 100 億元以上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其個體公司 2023 年完成碳盤查、合併子公司2025年完成盤查;其個體公司 2024 年完成查證、合併子公司則於 2027 年完成查證。

資本額 50 到 100 億元上市櫃公司,其個體公司2025年完成碳盤查、合併子公司 2026 年完成盤查;其個體公司2027 年完成查證、合併子公司則於 2028 年完成查證。

至於資本額 50 億元以下上市櫃公司,其個體公司 2026 年完成碳盤查、合併子公司 2027 年完成盤查;其個體公司 2028 年完成查證、合併子公司則於 2029 年完成查證。 

至於第一階段為 資本額 100 億元以上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須於 2024 年完成確信(指個體公司)家數約 100 家;第二階段為資本額 50 到100億元,2027 年完成確信(指個體公司)約 100 家;第三階段資本額 50 億元以下,2028 年須完成確信(指個體公司)的約 1,40 0家。

 台灣M&A與PE要聞

2022 台股 IPO 募資近 7 年新高 2 新兵衝一波

2022 年台股走得風雨飄搖,價量齊跌,成交值較去年銳減六成,惟首次公開募股市場(IPO)募資金額 355.36 億元卻創下 2016 年以來的高點,且46 檔的掛牌家數更是改寫近四年新高。今年準 IPO 股包括長榮航太(2645)及達發(6526)有望成為上半年重磅級新兵,可望吸引買盤進駐。詳全文

Gogolook 送件上市創新板 可望帶動新創 IPO 潮

Gogolook 今( 29 )日宣布,以「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名稱向台灣證券交易所遞交創新版( TIB )上市申請,可望成為創新板首間新經濟軟體公司。詳全文

鴻海旗下鴻騰砸 61 億元 收購德國車用元件廠

鴻海旗下鴻騰精密科技( FIT )今天宣布以 1.86 億歐元(約新台幣 61 億元)100% 收購德國汽車線束廠 PRETTL SWH 集團,擴充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實力,預計第 2 季完成收購程序。詳全文

樺漢曾找研華談「被併購」!朱復銓曝樺漢掛牌前,一則外界不知的小故事

「只要用心來打拚,一定唱出阮的名!」朱復銓用感性的嗓音唱出他的心境。他說,歌裡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詮釋著這 10 年來的歷程,現在前面有更大的市場等著他。詳全文

設計中心沒有一個台灣人!建大輪胎董座用 24 年圓夢!

「台灣隊長」鴻海買下俄亥俄整車廠,領軍供應鏈,搶進美國電動車商機,包括建大輪胎;與達明、上銀等台灣機械大廠結盟的印第安納台商德利盟;併購美國百年企業西屋馬達,成為東進台商先行者的東元等。台灣隊已蓄勢待發,要一圓台灣電動車供應鏈的美國夢。詳全文

台積電在美國沙漠做晶片,一個綠色新事業的誕生!直擊東元德州西屋總部

「台灣隊長」鴻海買下俄亥俄整車廠,領軍供應鏈,搶進美國電動車商機,包括建大輪胎;與達明、上銀等台灣機械大廠結盟的印第安納台商德利盟;併購美國百年企業西屋馬達,成為東進台商先行者的東元等。台灣隊已蓄勢待發,要一圓台灣電動車供應鏈的美國夢。詳全文

美國製造番外商機:紐約台商第二代 跨域搶賺全美綠能財

美國,不只是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潔淨能源相關的綠色基礎建設更是如火如荼。想搭上這波浪潮,不妨從資深台商江明信身上學習,看他如何跨域搶賺美國綠金。詳全文

保瑞董座盛保熙專訪/從未以裁員為整併條件

保瑞( 6472 )藥業是一家以併購來壯大自己的企業,自 2007 年創立至今 16 年,共計完成六次併購,絕大多數是「以小併大」,不過保瑞董事長盛保熙啟動併購時,從未以裁員做為併購的先決條件,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務必讓新加入的員工都能發揮最好工作效益。詳全文

董座盛保熙專訪/保瑞持續併購 拚全球十大

保瑞( 6472 )藥業董事長盛保熙表示,迎接 2023 年新的一年,全球通貨膨脹仍將持續,這對製藥產業卻是獲利大成長的年度,疫情緩和也為CDMO(委託開發與製造服務)產業帶來新成長機會。詳全文

瓦城併購樂子 下周交割、1 月認列營收

瓦城泰統集團砸 8,23 5萬元併購美式餐廳「樂子 the Diner 」,取得 51% 持股,瓦城總經理廖梅淳 29 日透露,雙方將於下周(明年 1 月 3 日)完成交割,瓦城 1 月開始認列營收,並以集團後勤力量創造綜效,協助「樂子」擴大營運規模。詳全文

瓦城新總經理亮相!收購 51% 樂子股權,營運決策創辦人夫妻說了算

在 2022 年 12 月 16 日,瓦城泰統集團董事會通過決議,砸下 8,235 萬收購美式餐廳「樂子 the Diner 」,持股 51%,拿下經營權。同時也通過由擁有 20 年以上豐富國際媒體高階管理經驗的廖梅淳出任瓦城泰統集團總經理。今天( 29 日),廖梅淳也首次亮相與媒體談話,首次說明收購樂子的背後原因,以及集團未來展望。詳全文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A 股去年 IPO 募資 衝 5,869 億人民幣新高

2022 年對全球資本市場來說是動盪的一年,大陸 A 股也不例外,滬指全年下挫 15.13%,深指更跌去 25.86%,全年上市新股年減 12.58%。不過,2022 年 A 股 IPO 募資額達到人民幣(下同)5,869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也是 2019 年 A 股實施註冊制以來募資額最高的一年。詳全文

寧德時代上游公司大規模 IPO 募資額逾 88 億

中國電池製造龍頭寧德時代( CATL )上游公司石家莊尚太科技( Shijiazhuang Shangtai Technology ),週三( 28 日)在深圳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IPO )以每股人民幣 33.88 元的價格發售 6490 萬股,募資額逾 20 億元人民幣(約 88 億新台幣)。詳全文

中遠海運港口斥 6.3 億人幣收購供應鏈管理公司股權

中遠海運港口( 01199 )公布,於 2022 年 12 月 30 日,全資附屬公司中海碼頭與廈門海投供應鏈就買賣銷售股份(佔目標公司註冊股本之 56% )訂立股權轉讓協議,總作價為 6.28 億元人民幣。詳全文

太古可口可樂完成收購越南裝瓶業務 員工人數逾 3500

太古 (0019 )全資附屬公司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收購可口可樂旗下在越南的裝瓶業務,正式接管可口可樂越南有限公司。詳全文

冠軍科技 700 萬人民幣收購電動自行車充電方案商

冠軍科技( 00092 )公布,以 700 萬元(人民幣.下同)向獨立第三者收購電動自行車充電方案商北京明信智聯技術全部股權。詳全文

領展進軍新加坡 125 億購 2 商場創收購紀錄 擬引合資夥伴 料對派息輕微幫助

領展( 823 )再擴展版圖,首度進軍新加坡,以 21.61 億新加坡元(約 125 億港元),收購兩項市郊零售商場資產「裕廊坊( Jurong Point )」及「 Swing By@Thomson Plaza 」,乃領展歷來最大手筆交易,該基金表明正尋求引入合資夥伴完成收購。領展在當地插旗亦有一系列交易,包括首度建立東南亞團隊,亦是首次參與第三方商場管理。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表示,收購對該基金派息有輕微幫助,同時強調「領展家喺香港」,香港仍未來投資組合支柱。詳全文

 世界M&A與PE要聞

美私募基金夥宏安斥 20 億收購新世界貝爾特酒店

美國私募基金 AG 及宏安以 20 億元收購新世界發展( 00017 )旗下新蒲崗九龍貝爾特酒店,每間客房作價 288 萬元,屬於疫後最大額的酒店成交。詳全文

佈局元宇宙市場 Meta 斥資收購智慧眼鏡新創公司 Luxexcel

在花費大筆經費投資元宇宙的成效遭人質疑之際,Meta 稍早確定收購位於德國的智慧眼鏡新創公司 Luxexcel,將藉此提高本身佈局元宇宙技術能力。詳全文

大韓航空併購韓亞航 獲中國監管機構批准

韓媒報導,南韓最大的航空公司「大韓航空( Korean Air )併購韓亞航空 ( Asiana Airlines )」一案,已獲得中國監管機構批准。詳全文

Binance 已完成對韓國交易平台 Gopax 的收購盡調,擬收購 Gopax 41.2% 的股份

據 Decenter 報導,有業內知情人士稱,Binance 已於近日完成對韓國交易平台 Gopax 的收購盡職調查,正在進行確認程序等最後步驟,「原計劃在去年聖誕節前後宣布收購,但現在正在就股權價值進行最後討論。」詳全文

2023 年醫療健康行業併購交易規模將激增

今年本應是醫療健康領域併購交易的大年。然而,事實證明 2022 年的併購規模大幅縮水。一方面,現金充裕的製藥公司面臨著 2,000 億美元的專利懸崖。另一方面,有很多資金短缺的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它們的估值在市場低迷期間受到了衝擊,這提供了折價的資產。詳全文

收購暴雪後又看上 Netflix ?微軟砸錢不手軟,估出價將上看 1900 億美元

據《路透社》報導,微軟執行長納德拉( Satya Nadella )自 2014 年上任以來,持續在收購新的業務。有消息指出,串流媒體巨頭 Netflix 可能也將被納德拉納入 2023 年的收購清單中,有助於拓展微軟的跨裝置提供串流遊戲服務。詳全文

暴雪併購案還沒結束,微軟為什麼又傳出有意買下 Netflix?

微軟( Microsoft )近期的併購動向,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暨引發多國政府監管單位注意、競爭對手索尼( Sony )強力反對的動視暴雪娛樂( Activision Blizzard )之後,路透社( Reuters )近日揭露了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 ( Satya Nadella ) 也將影音串流龍頭 Netflix 列在他最新爭取併購的名單當中。詳全文

微軟收購動視暴雪遭反壟斷訴訟「鐵拳」 將舉辦預審聽證會

雖然接下來即將迎接 CES 2023 展會活動,但微軟在美國地區將面臨由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發起的反壟斷訴訟首場預審聽證會,預計在美國當地時間 1 月 3 日舉行。依照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看法認為,微軟諸多作法都呈現隨時可向競爭對手限制提供其遊戲內容,進而藉由取得動視暴雪所有控制權,藉此影響競爭對手如 Sony、任天堂等在遊戲市場競爭結果。詳全文

默克收購 Erbi Biosystems 獲微型灌流生物反應器領先技術

默克近日宣布收購位美國 Erbi Biosystems,此公司以開發名 為BreezTM 的 2 毫升微型生物反應器平台技術聞名。這項交易將強化默克在治療性蛋白質藥物的上游產品組合,提供從 2 毫升到 2,000 公升可擴展不同工作體積的細胞灌流生物反應器,以及快速的實驗室規模製程開發。此外,更可以提供未來在細胞治療等新型治療領域的發展機會。詳全文

微軟、亞馬遜、谷歌分頭並進,「交易所」成為科技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

回顧過去 20 年,各國國家級交易所為了鞏固其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從來沒有停止同行及跨業之間的股權併購活動。併購案例實在太多,不勝枚舉。例如 2007 年 5 月 25 日,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 NASDAQ )和北歐交易所( OMX )完成了合併,雙方達成協議合併兩家交易所,創建世界一流的交易所和技術公司,合併後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集團。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