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3-05-02
創會理事長的話:IPO市場 (中)

默沙東
2023-04-17經濟日報/林聰毅

製藥大廠默沙東(Merck & Co)已同意,以總股權價值約108億美元收購臨床階段生物科技業者普羅米修斯生物科學公司(Prometheus Biosciences),以強化其免疫學領域業務。

根據16日公布的一項聲明,雙方所達成的交易條件是,默沙東將透過一家子公司以每股200美元的現金收購普羅米修斯的所有流通在外股票。雙方合議的價格較普羅米修斯上周五(14日)收盤每股114.01美元溢價75.4%。

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羅威(Rahway) 的默沙東表示,這樁收購案是製藥業近年來最大的交易之一,預計2023年第3季完成。

默沙東表示,此樁收購案的目的是使該公司的整體產品組合多樣化。默沙東董事長兼執行長戴維斯(Robert Davis)說,與普羅米修斯達成的這項協議,將助該公司加速拓展在免疫學領域的地盤。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默沙東近年來最大的併購案

第二、近期美國大型藥廠併購不斷

第三、主要是大藥廠併購新的生技公司

第四、台灣的生技公司應也有可能被外國併購

第五、併購比起IPO是更好的方式

螞蟻
2023-04-19工商時報/蘇崇愷

大陸政府對螞蟻集團超過兩年的整頓傳出新進展。外媒18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為了提振民企信心,大陸政府擬把螞蟻的罰款,從原先醞釀的逾10億美元降至約7.28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宣布罰款,且罰單的措辭可能軟化,進而結束對大陸平台企業的整改。

螞蟻集團原本計畫於2020年11月初在陸港兩地「A+H」股上市,集資多達370億美元,但在中國人民銀行等大陸四大金融監管機構約談螞蟻高層後,螞蟻上市案在上市前夕突遭喊停,隨後人行等機構持續對其進行整頓。

2022年11月底,外傳大陸監管機構計畫對螞蟻集團罰款逾10億美元,而罰款主要集中於螞蟻涉嫌「資本無序擴張」的違規行為,以及該公司曾經隨心所欲地發展業務所造成的相應金融風險。

路透18日報導,知情人士指出,大陸監管機構至少從今年1月起就考慮調降螞蟻集團的罰款金額,同時一直與該公司就此進行非正式溝通,至於螞蟻的罰款名目可能涉及金融風險等。

知情人士表示,大陸監管機構有意調降螞蟻集團的罰款金額,主因是大陸政府希望提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進而帶動受到疫情重創的經濟。基於螞蟻的業務規模及其對行業的重要性,降低罰款還可能有助於減少對螞蟻及更廣泛的金融科技業的負面影響。

報導指出,落實螞蟻集團的罰款可能有助於為該公司取得期待已久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並為其重啟上市計畫鋪路。此舉也被市場視為大陸平台企業整改完成的象徵。

近期螞蟻集團仍持續進行一連串整頓,重慶銀保監局官網2022年底公布,已批覆通過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增資方案,並同意杭州金投數字科技集團,以及浙江舜宇光學、傳化智聯股份投資入股該公司。另外,螞蟻於2023年1月上旬公告,股東與董事會出現變動,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不再是螞蟻實際控制人,形同與阿里巴巴進一步切割。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3月28日發表公司信指出,將成立六大集團與多家業務公司,且每個業務集團與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及上市的可能性。針對阿里的大動作,投資者視為大陸互聯網企業整頓即將結束的訊號。

我們的看法: 
第一、螞蟻原來是全球最大的IPO

第二、三年前被習近平喊停

第三、大陸現在要振興民企

第四、馬雲已徹底退出螞蟻的經營權

第五、因此大陸又給螞蟻激勵的政策

字節跳動
2023-04-19工商時報/蘇崇愷

胡潤研究院18日發表「2023全球獨角獸榜」指出,在全球科技泡沫破裂背景下,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成為價值下降最多的獨角獸企業,年減逾人民幣(下同)1兆元,但其仍以1.38兆元的價值,蟬聯全球最具價值的獨角獸企業。

榜單顯示,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探索企業SpaceX為全球第二大獨角獸,價值9,450億元,年增2,600億元。螞蟻集團排名第三,價值8,300億元。此外,今年爆紅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則是過去一年全球表現最好的獨角獸之一,價值激增7倍,增至1,380億元,全球排名從272名猛升至第17名。

從國別來看,美國以666家獨角獸企業(疫情前的3倍)領先各國,占全球獨角獸總數49%。中國則以316家獨角獸企業(比疫情前增加50%)排名第二。印度保持在第三名,擁有68家獨角獸企業(疫情前的3倍)。

投資者方面,紅杉資本仍是全球最成功的獨角獸投資機構,投資全球六分之一的獨角獸企業,老虎環球基金與軟銀分別保持在第二名及第三名。

胡潤百富董事長胡潤表示,新冠疫情開始後的三年是獨角獸企業歷史上最活躍的三年,過去三年,全球每天都誕生一家新獨角獸企業。儘管經濟增長放緩,但過去一年全球新誕生500多家獨角獸企業,平均每周接近10家。

另據IT之家報導,字節跳動旗下雲端服務平台火山引擎18日在其舉辦的「原動力大會」中,發表自行研發的資料處理器(DPU)等系列雲端產品,並推出新版機器學習平台,彈性運算可節省70%算力成本,讓大模型訓練更穩、更快、更省錢。火山引擎總裁譚待透露,中國境內大模型領域的數十家企業,超過7成已經在火山引擎雲端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字節跳動是全球最大的獨角獸

第二、也是最具實力的互聯網平臺

第三、居然是中國的企業所擁有

第四、未來字節跳動下的Tik Tok 註定會分拆

第五、字節跳動明年應該會在香港上市

中俄金融
2023-04-19工商時報/楊晴安

中美博弈加劇地緣政治的對抗,歐洲央行(ECB)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日前表示,這將導致全球經濟「碎片化」(fragmentation),進而提高通膨與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尤其中俄聯手建構金融交易系統背景下,美元和歐元的主導地位也將面臨威脅。

綜合外媒18日報導,拉加德17日在紐約出席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活動時表示,部分國家因應地緣政治風險,正考慮採取多項預防措施,包括轉向使用人民幣或印度盧比作為交易貨幣,加重自身外匯存底中黃金比重,以及建立自身支付系統,此舉將導致美元或歐元在國際貨幣的占比下降。

同時,中國與俄羅斯正聯手建構自身的金融交易系統,推動人民幣支付強勁復甦。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以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占比2.19%,保持全球第五大活躍貨幣的地位。相較1月份,人民幣支付金額總體增加7.52%,反觀當月所有貨幣支付總額減少6.54%。

談到全球經濟,拉加德表示,在新冠疫情、通膨遽增以及中美競爭影響下,地緣政治的板塊正在加速移動。如果全球生產和銷售鏈因此而碎片化,則全球消費價格水準短期內恐上漲5%,長期將上漲1%。

拉加德形容,全球供應鏈的破壞將危及「最重要領域」。數據顯示,美國對14種重要礦物質完全依賴進口,而歐洲共有98%的稀土金屬依賴中國供應。歐洲央行認為,由於發生爭端的國家會減少從敵對國家採購貨品,因此地緣衝突風險會導致通膨上升,長遠而言,將導致採購成本增加,物價相應上升,央行只能依賴升息應對,不利經濟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跟俄羅斯進一步成為夥伴

第二、俄國石油交易採用人民幣

第三、「石油人民幣」逐漸取代「石油美元」

第四、但短期之內仍難以撼動美元的霸權地位

第五、全球各國家紛紛和美元脫鉤

上海車展
2023-04-18經濟日報/黃雅慧

第20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將於18日拉開帷幕。這是大陸放寬疫情防控後舉辦的首個重量級車展,也是今年全球第一個A級車展。大陸內外資車企傾力推出亮點產品,其中新能源車、自動駕駛、車市是否回溫將成觀察重點。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意外缺席上海車展,特斯拉方面表示「沒有特別原因」。

上海車展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指出,今年車展共吸引逾1,000家企業參展。展出面積超過36萬平方公尺,動用到上海國家會展中心13個室內展館。

外資車企如BMW、賓士、福斯汽車、奧迪、保時捷、藍寶堅尼、瑪莎拉蒂等老牌與豪華車企齊聚一堂;大陸車企比亞迪、造車新勢力「蔚小理」都參展。

除車企外,新能源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欣旺達等,還有自動駕駛軟體的地平線等皆有參會。

電動車將成車展一大亮點。蔚來汽車將於上海車展發布搭載最新一代智慧系統的全系列車型。

另外,比亞迪高端品牌「仰望」首次以獨立品牌亮相車展,車展上將發布百萬級新能源硬派越野仰望U8和百萬級純電性能超跑仰望U9。

由於大陸汽車市場上新能源車的強勢,不少業內人士稱本屆車展為「燃油車的最後一屆車展」。

大陸官方盡全力推廣這場國際盛事。上海市政府近日組織中外媒體參訪上海國際汽車園區為車展預熱。

上海國際汽車城總經理潘曉紅對媒體表示,近期接待跨國車企高管團隊時強烈感受到,他們需要面對面交流與實地參訪,並期待藉助大陸市場進行技術累積,希望通過車展找到新合作與投資項目。

她也指出,在汽車產業「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與共享化)格局下,本次車展不光是整車展示,還有自駕軟體等,會看到不同於傳統供應鏈體系的立體布局。

而被大陸企業視為電動汽車龍頭的特斯拉本屆未參展引發熱議。

有說法認為特斯拉未有重磅新款車型能發表,也有說法認為受到上一屆上海車展遇到車主抗爭事件影響形象,因此選擇缺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海車展意義重大

第二、這是疫情防控後重量級的展覽

第三、外資汽車大廠都參與

第四、但是特斯拉缺席

第五、可以看出電動車成為未來主流

華為智駕
2023-04-17經濟日報/黃雅慧

華為昨(16)日發表「華為ADS 2.0」(華為高階智慧駕駛系統),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執行長、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執行長余承東表示,根據測試,搭載華為ADS的車型在匝道通過率、接管次數等高速性能方面已遙遙領先美國電動車品牌特斯拉。

此外,他也預告「在時間點上,2025年將是智慧電動汽車時代的一個分水嶺。」

據了解,該系統將在AITO問界M5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版首發,後續阿維塔11、極狐阿爾法SHI版也將升級。

余承東介紹,走向智能電動汽車這個時代,競爭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自動化,華為ADS 2.0通過光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傳感融合的感知,能識別異形障礙物如側翻車輛及倒地大樹等,並能減速煞車停止;平均人工接管(指汽車主駕由機器變為人工駕駛)里程從100公里提升到200公里。

余承東指出,該系統一大突破是不依賴高精地圖,高精地圖覆蓋全國的難度太大,大陸道路幾乎實時在變動,只有不依賴高精地圖的智駕系統,才具備大規模上車實用的價值。

會上,華為也宣布在今年第3季將實現15個無圖城市的落地,第4季又將新增30個無圖城市的落地,達到45城,該系統可覆蓋90%城區場景。

余承東分析,2025年將是智慧電動汽車時代的一個分水嶺,智慧電動汽車與十多年前的智慧型手機時代驚人相似,自iPhone上市後,智慧型手機銷量逐步提升,包括Nokia、Sony等巨頭逐步倒下,而智慧電動汽車將重現上述變局,所以不抓住智慧化機會,無論多強大的公司,將來有可能消失。「當巨人倒下的時候,可能身體還是溫熱的」他說。

余承東說,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研發累計投入30億美元,研發隊伍7,000人,已上市30多款智慧化組件,發展了300多家生態合作夥伴。

據中信證券一份研報表示,華為2021、2022年在車BU研發投入分別為人民幣70億元、105億元;相同數據在其他車企表現:如特斯拉2021年投入為人民幣182億元,比亞迪2021年研發投入為人民幣106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尋找新的業務方向

第二、自駕車是一個重點

第三、華為有技術整合的能力

第四、華為有很多人才

第五、美國的制裁並未將華為打倒

寶成印度
2023-04-18工商時報/蕭麗君、曾麗芳

台灣製鞋大廠寶成工業傳出,將斥資230.2億印度盧比(約合2.8億美元)在印度工業大省坦米爾那都(Tamil Nadu)設廠,預料未來將為當地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這也是本月以來,第二家與坦米爾那都省簽署備忘錄的台灣鞋廠。

寶成子公司High Glory Footwear於17日已與坦米爾那都省就投資設廠事宜簽署備忘錄,該省省長史塔林(M.K.Stalin)並在場見證。寶成副總經理劉鴻志在與史塔林的視訊通話中表示,這次投資案只是一個開端,希望日後寶成能夠在印度還有更多投資機會。

寶成表示,泰米爾納德邦政府將提供包括電力、供水、電訊設施、拓寬道路等基礎建設,以及確保將經濟特區內182.75英畝土地分配並移交予High Glory。

寶成新廠將設在加拉庫里奇縣(Kallakurichi)的工業區,預料未來12年可為坦米爾那都省創造超過2萬個就業機會,年輕人及婦女都可受惠。

報導指出,寶成為Nike、愛迪達、New Balance與Timberland等運動品牌代工,去年全球產量超過2.72萬億雙鞋,年增近14%。各生產基地占產能比重,分別為印尼46%、越南38%、中國大陸10%,柬埔寨、緬甸及孟加拉合計占6%。據路透報導,由於需求減緩,寶成計劃在越南的胡志明廠裁減約6千名人力。

至於坦米爾那都省則是印度鞋業與皮革業的製造重鎮,約占該國鞋品總出口額的45%。該省還是國際製造大廠集中的熱門地點,電子科技大廠鴻海、和碩都選擇在此地設廠。

而最早看準印度投資設廠的台灣製鞋大廠就是豐泰,目前在印度已有五家子公司;而宏福集團近一年前也與泰米爾納德邦簽約,宏福預計投資100億盧比,泰米爾納德邦將提供130英畝土地供宏福設廠,新廠預計可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是台商投資新熱點

第二、電子三強都已過去

第三、現在傳產也移往印度

第四、印度市場對台灣很困難

第五、但印度具龐大的人口紅利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