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中心 |
Date: 2023-04-18
創會理事長的話:AI潮(下)
富豪財管
2023-04-03 工商日報 / 魏喬怡
國銀搶進富豪財管市場,讓財管2.0大發威,據金管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止,已有八家銀行開辦上億元富豪財管業務,客戶數全台已達3,934人、總資產規模衝4,841億元,皆是去年同期1,753人、2,218億元的2.2倍,其中前三大銀行分別為中信銀、兆豐銀及合庫銀。
高資產客戶人數、規模成長快速,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主要是目前高階資產客戶財管業務正值成長期,已有九家銀行被核准、八家開辦,各家銀行都積極推動中,有些銀行還進行部門架構調整,延攬更多專業人才加入,皆有助高資產業務的推展。
金管會在2020年開放國銀辦理上億元高資產客戶新財管方案,截至今年2月底,前三大銀行分別為中信、兆豐、合庫銀。中信銀不管是客戶數還是規模都最多,有1,179位富豪客戶、資產管理規模1,102億元,其次是兆豐銀的743人、1,072億元,及合庫銀的842人、819億元。
林志吉分析,中信銀、兆豐銀及合庫銀三家銀行開辦時間早,且有相當數量潛在客群,商品開發與業務推展積極度高,相關客戶與資產成長快所致,今年沒有新增申請銀行家數。
整體銀行高資產客戶AUM資產配置組合仍以存款、保險占大宗,且存款還有上升趨勢,從1月的49%上升至50%、保險占16%、基金占13%、債券占9%、境外結構型商品占4%。
證券業發展部分,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證券業自2020年9月開放承作高資產財管業務,截至今年2月底,核准八家券商開辦,整體客戶數達676億元、客戶數達628人。前三大為永豐金證、元大證、兆豐證,永豐金證客戶數與資產規模為285人、264億元,元大證有121人、149億元、兆豐證有102人、103億元。高晶萍說,前三大主要是營業規模較大、營業範圍廣且客戶數也較多,所以占較大優勢,可從既有客戶去尋找高資產客戶開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富豪人數不斷增加
第二、新加坡成為資產管理重鎮
第三、本國金控紛紛退出財富管理業務
第四、許多人將資產移往新加坡
第五、 未來商機無可限量
外人投資
2023-04-05 工商日報 / 邱琮皓
全球景氣趨緩,廠商投資觀望,今年前兩個月僑外來台投資金額年減近5成,經濟部委託調查的研究報告發現,2023年全球利率仍將維持在較高水準致投資成本仍較高,一般投資案件的投資速度及規模可能都將有所減緩及縮小,2023年全球外人投資(IFDI)將不容樂觀。
這份研究報告也點名「台海危機已引起台外商對兩岸經濟安全與供應鏈穩定性的擔憂」,更直言若情況未能改善,將弱化台灣中長期對外人投資的吸引力。
投審會委託中經院調查「全球經濟情勢變遷對外人直接投資布局的影響分析」,調查發現,2021年開始,全球主要國家為協助經濟自COVID-19疫情衝擊中快速復甦,多採取寬鬆貨幣與財政刺激政策,使全球外人投資(IFDI)強勁反彈,較2020年成長64.3%至1.58兆美元,恢復至疫情前的水準。
2022年2月又因俄烏戰爭的爆發,導致能源和大宗物資短缺、推升價格居高不下,更進一步惡化供應鏈瓶頸,讓全球陷入高通膨危機,美國聯準會(Fed)為遏制通膨而強勢升息,導致2023年美歐中三大經濟體成長停滯,連帶影響以這些國家為主要出口市場的東協國家、印度與台灣的經濟前景,除了一些具戰略意義的投資案件將持續進行外,一般投資案件的投資速度及規模可能都將有所減緩及縮小,全年IFDI將不容樂觀。
回顧過去15年外人(僑外投資與陸資來台合計)來台投資件數與金額,投資件數的高點落在2019年,當時有4,261件,而僑外投資金額的高峰則是出現在2022年,因綠能與離岸風電等大型投資案件帶動,增至133億326萬美元。
至於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則是以2013年的3億4,947萬美元為高點,2022年時已降至3,872.9萬美元。
為了讓台灣持續吸引外人投資,研究報告也建議政府制定前瞻產業政策、強化執行力及營造友善的投資環境是維持台灣IFDI持續成長的關鍵因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地緣政治影響外人投資
第二、目前地緣政治風險不斷提高
第三、台灣短期的外人投資會創新
第四、供應鏈必須分散
第五、越南是大贏家
電信三雄
2023-04-04 工商日報 / 林淑惠
ChatGPT帶動生成式AI正夯,電信三雄積極搶布局!中華電信雙軌並進,已與NVIDIA合作語音AI客服,中華電信研究院亦自行研發語音合成技術,未來將在這兩大領域擴大生成式AI應用。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將把生成式AI應用率先於客服、員工的生產力。遠傳總經理井琪透露,旗下friDay購物已率先導入生成式AI應用。
中華電信執行副總兼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林榮賜表示,中華電信很重視這項發展,持續關注,同時也正著手相關技術研發,尤其中華電信研究院一向是中華電信技術前瞻的跳板,過去就有這方面的團隊,相關技術也很熟悉,未來看看如何將技術擴大更多的應用。
指了解,中華電信自行研發的語音合成技術,已應用於166/167天氣預報、視障輔助、AI語意雲、i寶貝智慧音箱等服務。除此,中華電信與NVIDIA合作,透過NVIDIA的Triton開源軟體,搭配GPU深度學習系統、運用AI技術彙整大量資料分析,已在全台首創聲音互動人工智慧(AI)客服,並運用在「123」客服專線。
中華電信透過語音模型訓練已建構出擬真語音互動服務,未來計畫創造可聊天互動的AI對話系統擴大應用服務,例如合作商家可以透過語音系統承接訂單或訂位需求。
林之晨表示,在生成式AI發展過程,台灣大除了將把生式成式AI應用於客服、員工的生產力,未來也會有更多應用出爐,希望食衣住行育樂相關服務都能陸續導入,就像1994年Internet剛誕生時,沒有人預料到30年後會出現網紅、部落客這樣的新職業。
林之晨預期,因為生成式AI快速發展,未來也會出現AI溝通師或Project Engineer等職業,五~十年後也會有更新型態的工作是目前所無法想像的。
井琪表示,遠傳旗下遠時數位科技公司的friDay購物已運用與ChatGPT類似的生成式AI進行目標分析(target ditribution ),省下相當多人力,「你只要把資訊給它,它就會很快速生成你要的資料」,井琪強調,未來,遠傳客服及IT也要導入生成式AI服務,遠傳在生成式AI領域將朝自主開發解決方案,同時也會與新創公司合作加速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信因為AI而受益
第二、尤其是ChatGPT
第三、台灣推出電競三雄
第四、電信部門都有提出AI的策略
第五、5G和AI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台塑新智能
2023-04-10 經濟日報 / 魏鑫陽
王瑞瑜主導,台塑(1301)集團攻新能源打響第一砲。台塑集團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領軍下,去年7月甫正式成軍的台塑新智能,在新能源、儲能暨電池、節能、循環再利用四路、多角並進,才不到一年,美國、台灣兩地大案陸續傳捷報。
王瑞瑜強調,台塑新智能除是台塑集團邁入新能源的里程碑,更肩負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責大任,未來目標電池自製率將達九成以上,期許磷酸鋰鐵電池能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據悉,台塑新智能已與美國電動車公司Aptera Motors結盟;五縣市六大儲電站也將在今年底完成,斥資160億元的彰濱電芯廠,將於本周三(12日)動土,目標2024年第一階段可完工投產。
王瑞瑜表示,目前電池芯的材料自製率已逾七成,考量全球鋰礦資源有限,將透過台塑資源公司,已在澳洲尋覓適合的礦源,同時在彰濱電芯廠的旁邊,也將興建電池回收線,這是台灣首座從生產、回收兼具的電芯一貫廠。
據台塑新智能先前規劃,將在彰濱工業區崙尾的6.1公頃土地上,兩階段打造磷酸鋰鐵電池芯廠,第一階段容量達2.1GWh、第二階段容量為5GWh,總投資金額將超過160億元。不僅如此,因應龐大的市場需要,台塑新智能已在台化彰化廠區,先行設置200MWh的鋰鐵電池模組產線,目標2023年12月達1GWh。
特別的是,台塑新智能已與翰可能源、眾樹能源組成「儲能國家隊」,三方首次合建的台南永康5MW儲能案場已通過第三方認證,後續將在雲林、南投、彰化、嘉義完成五大儲能案場,設置容量總計將高達50MW以上,今年也會啟動建置台化彰化廠的100MW超級儲能系統。
王瑞瑜表示,台塑新智能著重國產在地化,不僅自行開發電池管理系統,並具備規模化電池模組生產能力,而在電池芯廠投產後,可確保電池供應無虞,並提供完整技術支援及售後保固,建立長期且穩定的一條龍服務。
此外,除了工業儲電市場外,針對家用市場,台塑新智能科技也攜手日本第六大商社雙日集團,以及協禾國際、達方及中保星生等,啟動台灣、日本、美國家庭用儲能市場布局,規劃推出12.2度電居家儲能系統,容量可供四口之家日電力備用需求,目標年銷售量1萬組。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塑積極跨入電池領域
第二、台塑具有上下游整合能力
第三、台灣遠遠落後其他國家
第四、台塑是唯一有資格的業者
第五、未來應該積極加速全世界的合作
Open AI
2023-04-11 經濟日報/易起宇
ChatGPT開發商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10日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及其他高層會面,表示計劃在當地開設辦公室,並願和東京當局一起合作,保護用戶隱私及安全。這款軟體雖引起全球對人工智慧(AI)技術的濃厚興趣,但對其擅自蒐集個人資訊和散布錯假訊息的疑慮也與日俱增。
共同社報導,奧特曼10日在東京與日相岸田會面,此時正逢日本將於本月稍晚主辦七大工業國集團(G7)首長峰會,AI的風險料將成為G7峰會的一大議題。義大利已暫時禁止ChatGPT ,開歐美第一槍;德國也傳出有意跟進。
奧特曼會後向記者表示,他向岸田解釋了ChatGPT的利弊,岸田也展現對AI技術的興趣。奧特曼說:「我們談論了有關這項技術好的一面,以及如何減輕壞的一面。」他也透露了近期內於日本設置辦公室的想法。
奧特曼表示願意和日本政府合作,保護用戶。他當天下午出席日本執政黨自民黨議員的討論會時表示:「AI的發展將是至今最重要的科技革命之一。當新技術崛起時,政府將扮演保護人民的角色。」他並表示,他的公司願意和日本與其他國家合作做好這件事情。
OpenAI在去年11月推出ChatGPT,短短兩個月全球用戶估計就已超過1億人。奧特曼這回訪日,是他自從聲名大噪以來首次離開美國,並與國際領袖會談。
日經報導指出,這趟行程似乎出自自民黨的安排。自民黨的計畫團隊3月底已彙整一份有關監督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的提案草案。該團隊期盼透過AI工具帶動經濟成長。
不過,OpenAI也正面臨來自全球各地的強大逆風。其中一項疑慮是關於其對個人資訊的處理,尤其是在歐洲地區。自民黨的提案也提到,需要透過法律和規定來處理可能的人權危害和安全風險。
生成式AI的另一項重大挑戰是有關錯假訊息的處理。雖然ChatGPT能如真人一般回答問題,但也可能基於錯誤的訓練資料,產生似是而非的答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OpenAI造成全球風潮
第二、OpenAI創辦人訪問日本
第三、郭台銘也希望他來訪問台灣
第四、台灣應該加速應用
第五、未來將重塑產業型態
星國網安
2023-04-11經濟日報/季晶晶
新加坡新的工作簽證申請規定預定9月生效,日經報導,官方公布的細節羅列出這個追求疫後經濟成長的城市國家目前最青睞的27種工作,其中包括人工智慧(AI)工程師、網路安全專家,以及研發植物肉類的科學家。
新加坡將自9月1日起引進以積分為標準的「互補性評選框架」,作為發放工作簽證的依據,根據當局3月下旬公布的短缺人才清單,在農業技術、金融服務、綠色經濟、醫療保健、通信技術和海事等六個行業的27種工作,簽證申請人最高可多加20分。分析人士指出,新計畫出爐後,將促使企業根據星國政府的經濟戰略,調整招聘策略。
在占名單近半的通信技術領域,當局希望延攬到更多AI和數據專家、雲端運算和網路安全長才,以及軟體開發人員,符合資格的專業人員可獲得期限較長的五年簽證;在金融服務領域,為高淨值個人和家族辦公室服務的投資顧問是招攬重點;在農技方面,當局青睞替代性蛋白質食品應用科學家在內的人才,反映出星國想成為亞洲食品創新中心的抱負。
新標準主要針對申請人與新加坡的互補性,就薪資、資歷、招聘企業多樣性和當地人招聘比率等四大項,分別給予0、10、20分,要拿到40分以上才有資格申請就業准證(EP)。
短缺人才清單每三年審查一次,但如果有需要,當局將加快到每年審查一次,以便在靈活性和企業確定性之間求取平衡。
新加坡的外籍勞動力約占總人口564萬的四分之一。截至2022年12月,共187,300人持有EP,在外籍勞動力中占13%。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是東南亞科技中心
第二、但新加坡人手不足
第三、台灣也不夠
第四、薪資不斷提高
第五、人才缺乏是未來科技產業的大問提
字節跳動
2023-04-11 經濟日報/黃雅慧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大陸社群平台科技巨頭字節跳動2022年獲利高達2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年增79%,創下紀錄,且首次超過另兩家科技巨頭騰訊與阿里巴巴。數據顯示,騰訊在其初步收益報表中,2022年獲利約239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約227億美元。
彭博資訊報導,字節跳動旗下兩視頻平台「TikTok」與「抖音」吸引社交媒體巨頭和廣告商後,字節跳動的營收在2022年飆升超過三成,超過800億美元,接近主要競爭對手騰訊的營收。
儘管字節跳動獲利走高,但仍面臨諸多政治風險。TikTok在美國月度用戶超過1.5億,這引發美方對其數據處理問題的擔憂。拜登政府3月威脅字節跳動,如不出售該應用程式App,將在美對其實施禁令。目前已經有超過12個國家以安全為由部分或完全禁止TikTok,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洲與歐盟等。
而TikTok面臨的政治上風險有可能打擊字節跳動的潛在收益。在政治紛擾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市場也有風聲指部分投資者以變現離場,比如網上有知情人士稱啟明創投已出售相關股份,但未獲證實。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字節跳動成為騰訊最大對手,但雙方近期結束近五年競爭,宣告合作。字節跳動在7日表示,將與騰訊圍繞長短視頻聯動推廣、短視頻二度創作展開探索。此前,字節跳動與騰訊自2018年以來互相因為不正當競爭、商業詆毀等情事有嫌隙,近期的握手言和或是雙方在競合戰略上的升級。
外界也關注字節跳動何時上市,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工智慧公司「G42」最近私募市場投資中,對字節跳動的估值約為2,200億美元,比TikTok持有者在去年9月股票回購計畫中設定的3,000億美元要低。
事實上,字節跳動在2020年底後多次推遲在港上市的計畫。《金融時報》報導指出,總部位於美國的科技投資者表示,其IPO時間表尚不明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字節跳動將在香港上市
第二、美國業務可能會被賣出
第三、有極高的地緣政治風險
第四、但是獲利仍然驚人
第五、未來字節跳動將會分為兩個公司
(The End)
back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