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3-04-18
創會理事長的話:AI潮(中)

特斯拉儲能
2023-04-10經濟日報 / 葉文義

美國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昨(9)日宣布,將在上海臨港地區修建一座全新的儲能超級工廠(Megafactory),專門用以生產儲能產品Megapack電池。

據科技媒體「品玩」報導,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和特斯拉(上海)昨天共同舉辦該項目的簽約儀式,新工廠預計今年第3季動工,明年第2季量產,本(4)月正式升任特斯拉汽車業務高級副總裁的朱曉彤,以及特斯拉中國總經理王昊、特斯拉全球對外關係副總裁陶琳皆出席該簽約儀式。

特斯拉公司介紹,新建儲能超級工廠將幫助企業不斷豐富能源整合解決方案,優化全球布局。

據報導,這座即將啟動建設的儲能超級工廠,將會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座儲能超級工廠。特斯拉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投產的儲能超級工廠,位於美國加州。

據社交媒體資訊,這座儲能超級工廠的年產能預計為40GWh,相當於1萬枚Megapack。

根據特斯拉官網,Megapack是一款大型電池,採用的是寧德時代研發的鐵鋰電池。可儲存能源並供能,有助於穩定電網、預防斷電,對於可持續性能源基礎設施帶來完善效應。

特斯拉宣稱每台Megapack機組可儲存超過3MWh的能源,滿足3,600戶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需求。

與此同時,多家外媒及陸媒報導,特斯拉CEO馬斯克已啟程赴中國大陸訪問。知情人士表示,馬斯克計畫10日前往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視察,並計畫與寧德時代高層會面。同時,馬斯克此行計畫拜訪大陸相關政府部門。

報導猜測,馬斯克此行或與正籌備的下一代車型有直接關係,或有機會宣布新車型的相關資訊。據36氪報導,特斯拉正計畫生產一款售價約人民幣15萬元(約新台幣66萬元)的新車型,被稱為「廉價版Tesla」,產能或高達400萬輛。

此外,彭博報導,3月間傳出特斯拉已與美國白宮官員討論,尋求與寧德時代在美國建電池工廠的計畫,馬斯克打算出錢出地,在德州與寧德時代合作,特斯拉將擁有和經營工廠,同時從寧德時代獲得技術許可。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在全球廣建超級工廠

第二、儲能是下一個領域

第三、馬斯克打造完整生態系

第四、儲能就是一般大型電池

第五、比亞迪也在近一步發展大型電池

京東版ChatGPT
2023-04-10經濟日報 / 林宸誼

京東集團副總裁何曉冬表示,針對真實的產業需求,京東將在今年發布新一代產業大模型─言犀(意指言下之意,心有靈犀),這是「京東版」的ChatGPT,言犀大模型預訓練參數達到千億級,品類覆蓋超過3,000種,人工審核通過率超過95%、生成文字逾30億字。

證券時報報導,何曉冬認為,ChatGPT是深度學習不斷發展的結晶,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AI原生產品。由於ChatGPT能實現人類意圖來自於機器學習、神經網絡以及Transformer模型的多種技術模型積累,可以說ChatGPT升級了AI創新範式。

此外,何曉冬指出,在以往模型的基礎上,現在的ChatGPT模型有了多方面的顯著提升,如更大的語料庫、更高的計算資源、更加通用的預訓練、更高的準確性、更高的適應性和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等等。

何曉冬表示,伴隨著參數規模增速的不斷提升,算力和訓練成本仍存在瓶頸,大模型的性能天花板遠未到來。同時,算法需要根據硬件優化,包括晶片級優化,數據中心架構、機器學習分佈式架構在內的軟硬件調優等算力創新將成為破局關鍵,轉動起AI算力-AI應用的產業飛輪。

澎湃新聞報導,何曉冬提到,京東在ChatGPT領域擁有豐富的場景和高質量的數據,例如京東雲言犀每天和用戶進行1,000萬次的交互,使得算法能夠及時地迭代更新。

何曉冬表示,相較於傳統聊天機器人,京東的場景更加垂直,必須解決用戶的問題,更加聚焦於任務型多輪對話,考量的是對話的精準度、客戶的滿意度,滿足成本、體驗、價格、產品、服務等要素的要求。

何曉冬認為,ChatGPT是令人興奮的前沿探索,言犀則是大規模商用的客戶服務系統,未來京東也會不斷結合ChatGPT的方法和技術點,融入到產品服務,推動人工智能的產業落地。

作為當下最火的人工智慧研發方向,產業大模型已經成為了不少科技公司後續發展規劃內容之一。據IT之家報導,除了 ChatGPT 以外,目前已推出的產業大模型還包括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盤古大模型等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正在發展自己的GPT

第二、百度率先跟進

第三、阿比和京東均有跟進

第四、台灣不適合發展自己的ChatGPT

第五、ChatGPT會徹底改變產業面貌

字節跳動
2023-04-10工商日報 / 蘇崇凱

儘管遭到世界多國指控資安疑慮,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營收表現仍亮眼。外媒3日報導,字節跳動2022年營收料續增至800億美元以上,較2021年營收617億美元仍大增30%以上,不僅優於同業,更直逼大陸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的騰訊。

外媒The Information報導,在全球經濟放緩與大陸2022年嚴格的防疫措施下,不少大陸科技公司的收入大幅放緩。字節跳動2022年營收年增幅也比2021年增幅的87%大幅下降,但依舊亮眼。另外,騰訊2022年營收年減約1%至人民幣(下同)5,545.52億元。

字節跳動2022年主要收入增長來自核心廣告業務,其廣告收入與2021年相比暴增2.5倍,達到100億美元左右,優於Snapchat母公司(約46億美元)。報導指出,字節跳動電商業務的擴張帶動業績快速增長,2022年抖音電商交易總額高達1.41兆元,年增76%。

除了電商業務以外,字節跳動也全力發展本地生活服務,餐館與其他服務業能夠透過提供折扣券,觸及抖音本地用戶。整體來看,字節跳動正努力從現有的抖音用戶群中尋找更多的創造收入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字節跳動承受各國監管壓力。北約(NATO)3月31日以「安全考量」為由,宣布在北約提供的設備上禁用抖音海外版TikTok。瑞典軍方3月27日宣布,出於安全考量,將禁止工作人員在官方設備上安裝TikTok。

此外,TikTok行政總裁周受資3月23日出席美國眾議院能源與商務委員會的聽證會。在五個多小時的作證中,多名議員關注TikTok與字節跳動的關係。周受資強調,字節跳動不是大陸或任何國家的代理人,是一家民營企業。但周受資也坦言,在大陸的字節跳動員工可以接觸到TikTok用戶數據。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稍早強調,美方迄今未能拿出證據證明TikTok威脅美國國安。

另一方面,字節跳動仍持續籌措銀彈,該公司3月中旬傳出獲取新融資。阿布達比人工智慧公司G42,入股字節跳動超過1億美元。以此計算,字節跳動估值約2,200億美元,但與TikTok於2022年回購股份期間的3,000億美元估值相比,縮水約27%。

我們的看法: 
第一、字節跳動變成中國最有實力公司

第二、超越阿里

第三、陸續超過

第四、社群網站切入電商平台

第五、地緣政治是未來危機

印度
2023-04-10工商日報 / 林國賓

美國企業與印度之間的製造和供應鏈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波音最近剛與印度航空簽訂一紙天價合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航太巨擘將為印度最大的航空公司供應220架飛機,總金額高達340億美元,創民航史上最大筆採購合約。

這筆交易是波音有史以來第三高合約。事實上,其歐洲競爭對手也有吃到印度購機的大餅。印度航空這次總共買了470架飛機,除了向波音買190架737Max飛機、20架787和10架777X,還向空中巴士訂購250架客機。

與波音簽下天價合約

這紙合約不僅是這些公司的考驗,同時也是這個南亞經濟大國的挑戰。在西方企業尋求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之際,印度正竭盡全力吸引外國公司,以期成為全球製造中心。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日前還特別出訪印度,俾以強化美國與印度的關係。

波音與印度航空的合約凸顯出包括蘋果、三星和諾基亞在內的全球大企業,正加速在印度設立製造據點。

這筆交易可能會強化波音擴大印度供應鏈和提高當地生產的計畫。波音亞太暨印度地區商用飛機市場行銷總監蘇特(Dave Schulte)表示,「做為一家在印度當地已有70年歷史的公司,波音將繼續支持該國本土航太與國防的發展。」

他進一步指出,印度航空業的發展將為當地委外、技術和維修服務創造更多的商機。

印度一直在積極宣傳成為中國之外亞洲另一個製造中心。早在2014年,該國就啟動「印度製造」的宣傳計畫,目的是提升印度做為全球製造中心的形象,並鼓勵跨國企業在印度生產。然而事實證明,將製造業提高到GDP的25%(該計畫的一個關鍵目標)難以實現。

而波音的蘇特提到的Atmanirbhar Bharat(印度自給自足)計畫則是在2020年由莫迪政府所推動。

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貿易和投資經濟學家帕里(Amitendu Palit)指出,「成為全球製造中心是印度政府的既定政策目標,智慧手機和半導體等產業從中國撤出的全球趨勢,對於印度來說是良好的契機,顯然也是印度希望積極引進供應鏈的主要領域。」

蘋果、三星加速進駐

不過,印度想要成為世界工廠的夢想還必須克服存在許久的諸多障礙,包括令人生畏的官僚作風、落後的基礎建設和錯綜複雜的繁文縟節。此外,缺乏熟練的勞動力和創新、生產質量低落以及不願採用快速發展的技術也都是阻礙成為製造中心的路障。

波音國際公司總裁尼爾森(Brendan Nelson)最近在接受印度當地媒體採訪時指出,印度是波音供應鏈生態系的重要一環,該公司計劃大幅擴展在印度的足跡。

波音目前在印度共有5,000名員工,供應鏈合作廠商有300家。隨著其在印度的供應鏈不斷擴大,這些數字很可能會大幅成長,進而為波音的國際供應鏈提供額外的奧援。

蘇特也表示,「這些供應商是我們全球供應鏈基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產波音一些最先進的產品和零件,從而銷往印度乃至全球各地。」

工業成長對於實現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的願望至關重要,而印度的潛力自然無庸置疑。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印度2023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成長6.1%,遠高於中國的4.4%。

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報告指出,印度2035年的GDP規模將達10兆美元,超越德國與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積極發展印度製造工廠

第二、印度也是很大的工廠

第三、印度會採購許多飛機

第四、會跟中國採購黑多空中巴士

第五、印度不管作為世界工廠或是世界市場均有很大的吸引力

BMW松下
2023-04-06 工商日報 / 鍾志恆

知情人士透露,歐洲兩大車商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與寶馬(BMW)正各自跟松下(Panasonic)談合作,在北美興建多座電動車專用電池工廠。

松下過去生產專供電動車使用大尺寸的圓柱形電池,主要客戶是特斯拉。大部分傳統車商偏好長方形或棱柱形電池。

顧問商Wood Mackenzie道路運輸研究部拉姆(Ram Chandrasekaran)說,松下等廠商正研發尺寸更大的圓柱形電池而引起車商注意,因為圓柱形電池效能很好。

擁有克萊斯勒和Jeep等品牌的斯泰蘭蒂斯,計劃本季內宣布在北美打造第三座電動車電池廠。知情者指其正跟松下商討合作蓋這新廠,但目前仍處談判初期。

斯泰蘭蒂斯兩座電池廠已分別跟LG能源解決方案和三星SDI開始動工興建。

寶馬也對松下電池感興趣,其2025年後推的新款電動車,將採用大尺寸圓柱形電池,取代其過去使用的長方柱形電池,因為前者有節省成本、增加電動車續航力、和更快速充電等優點。

知情者表示,白宮加強限制中國電池商在美國的經營,讓原本向中國廠商採購的寶馬轉向跟松下合作。

研調公司SNE Research指2022年全球所有電動車配置的電池裡,松下占約7%,遠低中國寧德時代的37%,和韓國LG能源的14%。

松下計劃擴大美國生產規模,和製造「4680電池」等效能更強的圓柱形電池。這款新電池體積較松下目前供應特斯拉的電池還要大。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指更大尺寸電池是降低電動車成本的關鍵。

圓柱形電池體積較長方柱型電池小,但可串起數千顆來為電動車供應電力。對車商來說成本會變高和量大容易有瑕疵品。但其充電量更大和相對安全,讓車商尋求更大尺寸圓柱形電池。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電池目前由中韓壟斷

第二、松下是第三名業者

第三、德國加強和松下的合作

第四、未來去中化是松下的優勢

第五、特斯拉過去和松下合作

蘋果印度
2023-04-07 工商日報 / 陳穎芃

昔日被視為中低階手機市場的印度近年因中產階級崛起,消費水平逐漸上升,成為iPhone銷售成長潛力最大的市場之一,並盼來第一家蘋果直營店。蘋果在印度的直營旗艦店選在孟買,日後將在新德里開設第二家直營店。

蘋果5日宣布,孟買直營店位在班德拉庫爾拉(Bandra Kurla)商業區的Jio World Drive購物中心。這座購物中心是由印度富豪安巴尼(Mukesh Ambani)經營,鎖定當地頂級消費族群。

蘋果過去一直是透過印度第三方零售通路,銷售iPhone及其他蘋果產品,近年又陸續與亞馬遜及沃爾瑪的Flipkart電商平台合作,在印度拓展線上零售通路。2020年,蘋果在印度推出Apple Store線上商店後,便著手計劃在印度開設直營店,無奈全球疫情爆發使計畫延宕至今。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手機用戶多達7億人,在歐美已開發國家市場飽和後,逐漸成為蘋果最新的成長市場。

蘋果雖未公布孟買旗艦店的確切開幕日期,但預計孟買旗艦店將仿效全球蘋果直營店,現場展示最新iPhone、MacBook、iPad、AirPods、Apple Watch及Apple TV等蘋果裝置,也銷售軟體服務並提供舊機換新機折抵方案。

研究機構IDC印度、南亞、紐澳地區的裝置研究部門主管辛哈(Navkendar Singh)表示:「雖然蘋果等了許久,才在印度開設直營店,但現在正是絕佳時機。印度頂級消費族群逐漸成熟且消費能力提升,使印度成為蘋果未來10年的最大成長市場。」

近日美國企業為了讓上游供應鏈擺脫中國勢力,積極尋找替代廠房地點。印度政府祭出優惠政策,已吸引富士康、和碩、緯創等iPhone代工業者進駐。

CyberMedia Research研究部門主管朗姆(Prabhu Ram)表示:「蘋果直營店是蘋果推動印度策略發展的重點項目。印度頂級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受大環境影響,維持雙位數百分比成長率。」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積極佈局印度市場

第二、鴻海等三大業者總共雇用十萬員工

第三、蘋果設立旗艦店

第四、印度消費水平仍低

第五、但高端應有一定的市場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