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3-03-21
創會理事長的話:低軌衛星(下)

自駕車
2023-03-14工商時報/鍾志恆

儘管各大車商爭相研發自動駕駛車,但美國汽車協會(AAA)最新年度調查顯示高達68%民眾對自駕車感到「恐懼」,比率高於2022年的55%。專家認為車商行銷具誤導性,讓人對目前汽車輔助系統產生誤解和造成危險。

AAA汽車研究部經理布萊南(Greg Brannon)說,民眾對自駕車的信任度比前幾年大幅下降是在意料之外。他指出有些被媒體關注的車禍,肇事原因是現有汽車技術出現故障所致,跟自駕車無關。

其實汽車業還未成功研發完全不經人手操控的自駕車,所以美國根本不可能銷售自駕車。但業者的行銷內容卻誤導大家以為現在市場上已經有自駕車。

業界採五個分級定義車輛系統。Level 1只有像車道自動置中控制的單一輔助系統。最高Level 5是真正定義的自駕車,能在所有環境下操控自如,甚至不需要方向盤等來讓人操控,但這等級仍處理論階段。

目前美國車輛系統只到Level 2。雖然藉車道置中和車距控制等兩個或以上輔助,能讓車輛自動加減行駛速度和轉向,但駕駛人仍要手執方向盤掌握路況。

賓士最近獲得主管機關批准銷售Level 3車輛,但只限內華達州。這等級輔助系統能監控駕駛環境,在特定條件下能自動掌控所有駕駛行為,但駕駛人仍要隨時控制車輛而不能睡覺。

多個提倡道路安全的團體認為像特斯拉推出「全自動輔助駕駛」(FSD)就是誤導大眾的顯例。調查顯示美國人過度依賴輔助系統,在駕駛時做其他事而沒專注路況。

AAA調查949位受訪者,發現每10個人就有約1人認為能買一輛自駕車讓自己在路上睡覺。22%認為,特斯拉Autopilot、日產Propilot或富豪Pilot Assist等輔助系統能讓車輛自動駕駛而不需要自己監督路況。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自駕車是今年拉斯維加斯CES展的熱門話題

第二、自駕車仍有很多技術上的風險

第三、最近有一些自駕車車禍發生

第四、消費者仍然沒有信心

第五、在安全確保無虞之前,我想人們可能還是會用手開車

中國GDP
2023-03-14聯合報/賴錦宏、黃雅慧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昨在人大會議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上坦言,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較多,大陸要達到百分之五左右的成長目標,不是件容易的事。他還向美國喊話,強調中美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從對方發展當中受益,「中美合作大有可為,圍堵打壓對誰都沒有好處」。

李強昨率領其他四名新任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於總理記者會亮相。這是李強出任大陸總理後的首場記者會,外界關注大陸經濟民生、中美關係與兩岸等議題。

大陸政府工作報告設定今年經濟成長目標為百分之五左右,國際機構普遍認為可望達標,但大陸經濟歷經疫情三年衝擊,加上美國在重點科技產業圍堵制裁,大陸經濟能否走向復甦,仍有變數。

就大陸經濟情勢,李強表示,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牢GDP(國內生產毛額)增加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更關心的一定是自身的具體事,像住房、就業、收入、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政府工作要貼近老百姓實際感受。

談到今年經濟成長目標,李強說,今年經濟成長預期目標定在百分之五左右,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後確定的;現在大陸經濟總量大了,總量已過了人民幣一二○兆,且現在新挑戰也不少,在這種高基數上,要達到百分之五左右的成長目標,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加倍努力。

他認為,達到成長百分之五的預定目標需要打好組合拳,包含宏觀政策組合拳、擴大需求組合拳、改革創新組合拳、防範化解風險組合拳。包括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

談到經濟前景,李強說,從最近兩個多月看,大陸經濟運行出現了穩定回升態勢,他用八個字概括:「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針對民企處境,李強引述習近平日前說,始終把民企當自己人,強調將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

國際貿易和投資方面,李強強調大陸仍是外資的聚集地,去年大陸實際利用外資一八九○多億美元,相較疫前還多五百多億美元。對外開放是大陸基本國策。今年大陸將對接高標準國際規則,大陸的門會越開越大。

談到中美關係,李強說,美國有人炒作中美「脫鉤」論調,但據中方統計,去年中美貿易額已高達近七六○○億美元,再創新高,中美彼此都從對方發展中受益;當前重要的是,要把去年「拜習會」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會期間確定5%的經濟成長目標

第二、國務院新總理李強,已表示這個目標有挑戰

第三、李強是比較務實的政務官

第四、政務官承認,不一定達到目標意義重大

第五、外資投資銀行都預期經濟成長於在5%到6%之間

中國移動
2023-03-14工商時報/蘇崇愷

大陸電信龍頭中國移動A股13日股價飆出漲停,收報人民幣(下同)98.34元創新高,總市值高達2.1兆元,僅次於A股市值王貴州茅台(2.22兆元)。若貴州茅台14日股價不變,中國移動當日再漲5%,就能成為A股市值一哥。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移動12日晚間公告,為更好地回饋股東、共享發展成果,預計2022年全年股利發放率將比2021年進一步提升,2023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提升至當年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70%以上。消息一出,投資人對中國移動信心大增,助漲13日股價。

受到大陸國企估值被低估,以及近期官方推出「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政策利多影響,2023年以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三雄」的A股股價分別累計大漲36.68%、66.9%、22.72%;H股分別累計上漲23.52%、40.44%、15.83%。

近期A股中字輩(國家隊)概念股一路狂飆。除了電信三雄以外,中國衛星、中國交建等企業年內股價表現不俗,合力推動中字輩央企指數2023年以來累計上漲10.76%,是年內表現較佳的指數之一。

招商證券指出,為推動國企到2025年價值創造體系大致完善、價值創造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準,這波以世界一流企業為標竿的價值創造行動,將於4月進入落實階段,預計接下來大陸各地將展開相應工作部署。

第一財經報導,目前大陸電信三雄的估值水準仍處於低位。以三家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報數據計算,中國移動的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分別為13倍及1.34倍,中國聯通的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分別為26.14倍及1.23倍,中國電信的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分別為15.46倍及0.98倍。上述數據多數低於Wind全A指數(代表整個大盤走勢)的相關數值。

大陸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曾表示,三大電信營運商此前都在香港上市,香港市場是趨於保守的,營運商從香港又轉回A股上市後,整體在估值方面存在普遍低估的現象。隨著近期AI聊天機器人ChatGPT、AIGC(AI生成內容)等概念掀起熱潮,帶動電信營運商股價上漲。中國電信內部人士透露,排除近期概念炒作的影響,中國電信的數位化業務營運走俏是支撐估值回升的關鍵因素,中國聯通也表達類似看法。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帶動電信股的上漲

第二、中國有條件發展AI

第三、百度已推出中國版的ChatGPT

第四、對數據中心也會有影響

第五、聊天機器人需要大量數位運算的能力

鋰供應
2023/03/14 工商時報 蘇崇愷

中國正擴大各地鋰開採力度,其2025年供應量將占全球近三分之一。瑞銀集團預估,到2025年,中國控制的礦山(包括非洲項目)的產量將從2022年的19.4萬噸,增至70.5萬噸,促使中國鋰供應量占全球比重,從2022年的24%,增至2025年的32%。

集微網引述外電消息,隨著世界各國推動節能減碳,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重視取得製造電池所需的材料。其中以全球最大新能源車市場的中國需求最迫切,各國也為了確保鋰安全展開競爭。

然而,中國增加的鋰產量,包括從鋰雲母中提取的材料增加。鋰雲母是一種含鋰岩石,但由於產量低且能源成本高,因此經常被忽視。瑞銀預計,隨著中國政府繼續支持鋰業,2025年中國鋰雲母的鋰供應量將從2022年的8.8萬噸,增至28萬噸,占全球供應量的13%。

鋰是新能源車電池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中信證券分析,過去在高價刺激下,大量資本湧入鋰材產業鏈,並於近期加快放量,根據供需模型推演,預計2023年鋰材將出現6%的供應過剩,將造成鋰價快速回落。但是受到下游新能源車的繼續快速發展,2023年鋰價可能繼續維持在每噸人民幣(下同)30萬元的高位。

中國工信部2月下旬公布,2022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750GWh,年增逾130%,行業總產值突破1.2兆元。數據顯示,2022年鋰電在新能源車領域,以及風光儲能、通訊儲能、家用儲能等儲能領域加快興起,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295GWh,儲能鋰電累計裝機年增率超過130%。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市場前景看好

第二、電池需要大量的鋰礦

第三、全球鋰礦供應不足

第四、中國未來將成為鋰礦供應大國

第五、中國大陸正打造電動車一條龍的供應鏈

加碼陸資產
2023/03/14 工商時報 蘇崇愷

近期各大投資機構相繼公布1月或2月持股報告,變動情況備受市場關注。其中,歐洲資管巨頭安本旗下中國股票基金,2月大幅增持大陸動力電池巨擘寧德時代、免稅零售龍頭中國中免等A股。另一機構安聯旗下最大中國股票基金1月加碼中國中免。

寧德時代13日股價收跌3.4%至人民幣(下同)392元,2023年以來累計上漲0.61%。中國中免13日股價收漲2.8%至186.81元,年內累計下跌12.75%。

證券時報報導,安本近期公布,旗下海外中國股票基金2月仍加碼大陸核心資產。截至2月底,安本標準中國A股股票基金前十大持倉股票分布為貴州茅台、寧德時代、中國中免、華測檢測、邁瑞醫療、招商銀行、廣聯達、泰格醫藥、美的集團、愛爾眼科,合計持股占比39%。

2月份,安本標準中國A股股票基金大幅增持寧德時代、中國中免。截至2月底,該基金持有寧德時代市值為1.51億美元,持股月增14.33%,持有中國中免1.36億美元,持股月增16.22%。此外,華測檢測、邁瑞醫療、招商銀行也獲得不同程度加碼。

安聯旗下最大中國股票基金也大幅增持中國中免。數據顯示,安聯神州A股基金1月增加10.21%中國中免持股,持股市值達1.37億美元。

大盤方面,上證指數自2022年10月觸底反彈,至今累計漲幅超過10%。安本認為,主要短期利多是大陸政府鬆綁防疫政策,此舉帶來積極影響,釋放被外出限制所積壓的消費需求。此外,當地製造業生產也將恢復正常,這不僅解放本土生產力,也會緩和全球供應鏈問題。

富達國際分析,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2023年大陸可能成為勞動力市場增長最強勁、企業營收年增率最快的國家。儘管一些全球風險依然存在,但預計這些多數是短期的擾動因素,不太會影響大陸經濟復甦步伐。消費者被壓抑的需求將繼續成為主要增長動力。在經濟前景走俏的支撐下,對於感興趣的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重點關注企業盈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的金融機構普遍看好大陸的A股市場

第二、增加對A股的持股

第三、龍頭股特別受到青睞

第四、寧德時代是電動車相關,更受到消費者的注目

第五、寧德時代的未來市值有可能超越貴州茅台

越南招商
2023/03/14 經濟日報 盧宏奇

積極推動外國企業來台上市,臺灣證券交易所鎖定越南為重點推動市場,日前攜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康和證券前進胡志明市及周邊台商聚落,循多元管道接觸台商代表,宣傳台灣資本市場發展動態及上市招商業務。

證交所赴胡志明市舉辦「前進臺灣資本市場說明會」,吸引逾40位企業代表共襄盛舉,包括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組長張文忠、台商總會長簡智明,以及南越各省商會代表等蒞臨參加,共同交流分享疫後經濟發展的商情資訊,暨關心台商經營企業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國際政經情勢瞬息變化下,越南台商發展潛力有目共睹,走過疫情低谷仍展現高度經營韌性,下一階段應思考如何讓公司透過資本市場的支持,充實營運資本、完備管理制度、招募及吸引優秀人才,證交所是越南台商最好的夥伴,可協助展現真實價值。

簡立忠此行亦率上市服務團隊拜訪多家台商,包括金屬零部件、文具、包材、紡織及製鞋等業者,透過雙向交流,讓企業主及經營團隊更加認識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與特色。

鑑於台商長期耕耘越南市場,面對外在環境變化、二代接班急迫性及國際法遵要求逐步升高等議題,私有公司走向資本市場,將有助於企業加速轉型及提升競爭力,邁向永續經營的願景。

證交所指出,觀察近年越南台商轉變,部分集團內部創新能量充沛,衍生公司獲集團資本挹注,大膽投入新科技及新經營模式,以擴大經營版圖。

證交所經營「一般板」及「創新板」,清楚明確的市場區隔及符合企業經濟實質的上市條件,加上有效率的審查時效及透明公開的法規環境,企盼成為海外台商掛牌首選市場。

2023年全面重啟海外招商後,證交所將循供應鏈脈絡推動產業聚落相關企業來台掛牌,上市服務團隊將持續與駐越南中介機構及台商組織保持良好互動,傾聽需求及協助海外台商邁向企業發展的新里程碑。

依據2021年「越南臺商投資環境報告」統計,台灣為越南第四大外資投資國,僅次韓國、日本及新加坡,為第五大貿易夥伴,次於中國大陸、美國、南韓及日本,台越雙邊貿易及生產供應鏈關係相當密切。

越南商業中心-胡志明市延伸至周邊平陽、同奈、隆安及巴地頭頓等省分,是台商駐紮越南的主要生產基地,吸引上千家台資企業進駐,累計投資金額高達數百億美元。越南統計總局統計,2022年越南經濟成長率約8.02%,創12年來新高,已為東協國家中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我們的看法: 
第一、越南是東南亞最重要的市場

第二、越南去年GDP增長到8%

第三、    越南資本市場並不活絡

第四、證交所前往越南招商,希望吸引台商

第五、未來真正有機會的,是越南當地本土企業

荷DUV出口
2023/03/10 聯合報 李晶晶、李孟珊

面對美國施壓,半導體製造設備巨擘艾司摩爾(ASML)的母國荷蘭準備擴大限制部分晶片製造設備出口,限制範圍從原先規範用於先進製程的極紫外光(EUV)機台,延伸到部分成熟製程用的深紫外光(DUV)設備,阻止大陸獲得關鍵半導體技術,最快今年夏天揭露細節。

業界預期,荷蘭有意擴大管制的設備多用於成熟製程產能擴張,因申請出口許可需要時間,預料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擴產腳步將再度延宕,在半導體市況下行之際,可能有助於緩解聯電、力積電、世界等台灣晶圓代工廠營運壓力。

荷商艾司摩爾掌握全球EUV與DUV設備半壁江山,攸關半導體生產,美中科技衝突擴大後,美方已要求荷蘭管制EUV設備輸陸並拍板實行,後續不斷傳出白宮與荷蘭官方持續就延伸管制範圍至DUV的訊息。如今,荷蘭官方宣布政策方向如市場預期,重點聚焦避免半導體用於威脅國家安全的軍事國防項目。

綜合外電報導,荷蘭外貿部長施萊納馬赫(Liesje Schreinemacher)8日發給國會議員的信函顯示,荷蘭政府擬提議限制DUV設備出口,「荷蘭認為,基於國家和國際安全的理由,有必要盡早控制這項技術」,新規定預計會在夏季前公布。

她說,企業若要出口這項技術,就必須申請許可,這項「精準手術」只會納入能生產最微小、最強力晶片的高度精密系統,這封信並未直接提到中國大陸、也未提到艾司摩爾,但點名將受影響的一項技術是DUV微影系統,這也代表現有的最尖端微影設備出口管制,將進一步緊縮。

艾司摩爾則表示 ,這些措施預料「不會對2023年或更長時期的財務展望產生重大影響」,但最先進的DUV系統需要申請出口許可。艾司摩爾的EUV設備2019年已不得出口到大陸。

施萊納馬赫8日接受「電訊報」訪問也說,新禁令下,還是有許多更低階的設備可以銷往中國大陸,無需取得許可,包括製造汽車、冰箱、電話和風力發電機所需晶片的設備。她也主張歐盟國家應採取與荷蘭一致政策,以展現歐盟的團體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出手越來越重

第二、基本上就是要全面封殺中國半導體產業

第三、從EUV進展到DUV

第四、這只會逼迫中國大陸積極的發展

第五、但DUV是關鍵設備,因此大陸三年之內恐怕很難翻身

(The En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