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3-03-14
創會理事長的話:台積電蘋果(上)

矽谷新效率
2023-03-06 經濟日報/國際中心/綜合外電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在美國科技巨擘營收下滑、反托辣斯監管當局伺機而動之際,矽谷的成長期正走向終點,進入「效率新時代」,人工智慧(AI)正是最熱門的投資題材。

科技巨擘都已停止成長,蘋果、惠普、戴爾、臉書母公司Meta及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等業者上季營收都大幅下滑,監管當局似乎反對所有提議的併購案,國會正在草擬新規要抑制網路巨擘的影響力,司法部持續對Google提出反托辣斯訴訟,創投投資與未上市科技公司的估值同步銳減,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表現不振。

對矽谷科技業者來說,唯一的可行策略似乎是裁員,Layoffs.fyi網站指出,科技業今年來已裁減超過12.2萬人。科技業執行長頓時似乎都在學習「收納」心法,只留住能安撫投資人的員工和計劃或至少支撐營業利益率。

這些發展都預示矽谷進入「效率新時代」。Meta執行長祖克柏宣布今年是「效率年」,在財報說明會提到「效率」超過90次。雲端軟體業者Salesforce執行長班紐夫也是位效率專家,四度提到須按下「超空間按鈕」(hyperspace button),加速朝利潤目標邁進。

矽谷突然偏好利潤和效率、而非成長的原因很明顯:企業運算客戶都想用更少資源完成更多事,戴爾、惠普、Pure儲存、Box、Workday及Snowflake財測都令人失望,因客戶更加審慎,也拉長批准購買產品的評估期。

同時,對ChatGPT、Bing Chat這類生成式AI的討論暴增,多數執行長都正考慮向ChatGPT開發者OpenAI取得技術授權,而微軟早已投資OpenAI,並把其技術納入Bing搜尋引擎。

瑞信分析師巴德里已把微軟列為他的美國軟體投資首選,主張微軟把OpenAI的技術套現,未來五年將使營收增添400億美員、每股營收增加超過2美元。他也在輝達看到類似機會,建議以這兩檔股票押注這個科技潮流。

不過,科技業者撙節成本,減少辦公室的租賃空間、取消收購或新建辦公室的計畫,也對美國商用不動產市場造成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最近矽谷的公司業績都不好

第二、新冠疫情期間擴張過度,現在開始收縮

第三、許多公司開始裁員

第四、本夢比時代過去

第五、唯一的成長是生成式AI

倫敦IPO
2023-03-07工商時報/顏嘉南

英國晶片大廠安謀(Arm)和營建巨頭CRH日前宣布將赴美國上市,捨棄在倫敦掛牌,反映英國股市逐漸喪失吸引力。花旗集團指出,英股與美股的估值落差達到紀錄性的40%,加速企業出走潮。

由花旗集團策略師曼西(Beata Manthey)帶領的歐股策略團隊指出,以未來獲利計算的本益比來看,英國的原物料、食品與飲料和能源產業,較美國同業遜色最多。

有鑑於此,英國企業執行長再次面對實現股東價值的壓力,使得到大西洋彼岸重新上市逐漸成為潛在選項。

花旗在寫給客戶的報告指出,英美股票估值落差已經不是新鮮事,英股長年來相對便宜,導致股市規模縮減,去年股市縮幅更創下6%的紀錄。

花旗表示,縮減股票估值落差成為企業轉移上市地點的推手,那些估值落差大和美國業務比重高的企業,更有可能考慮到美國上市,像是英國石油(BP)和殼牌(Shell)。

軟銀集團旗下安謀日前表示,今年僅打算在美國紐約申請上市,讓英國政府的期望落空。無獨有偶,總部在愛爾蘭都柏林的CRH計劃將上市地由倫敦轉移到紐約。CRH在都柏林二次上市。

企業捨棄在倫敦掛牌的理由各不相同。軟銀在2016年收購安謀,讓後者從倫敦下市。儘管安謀的總部位在英格蘭劍橋,但科技業高度集中在美國,讓紐約成為了更合適的上市地點。

此外,美國是CRH的主要市場,該公司75%的獲利來自美國。CRH曾經透露有意進行收購,流動性更高的美股有利進行交易。

上述企業轉戰美國的主要考量為,美國是更大型的單一資本庫,市場流動性更佳,也能讓股票估值更高。

自從英國脫歐以來,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等歐洲金融中心爭奪一哥寶座,這些金融中心相互競爭市場資本,可能反倒將更多的權力拱手讓給美國,跨邊境合作或許是更好的對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倫敦過去和紐約是全球重要資本市場

第二、但脫歐之後,倫敦的地位大幅下降

第三、歐洲的金融中心興起

第四、倫敦的估值下跌是一大問題

第五、長久發展下去,將重創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

餐旅就業
2023-03-07 經濟日報/ 易起宇

新冠疫情重創餐旅業,但該產業的營運商目前已成為美國人力僱用成長最快速的雇主之一,抵銷了科技相關產業的聘雇降溫。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飯店、酒吧和餐廳的雇主在疫情初期裁減員工後,正在重建其勞動力。相對地,聚焦於提供商業和科技相關服務的企業,近幾個月來已放慢招聘步調。

由於餐旅業包含的民間就業機會多過於科技和資訊業,因此,餐旅業聘僱模式的改變,有助於讓美國失業率維持在53年低點,和整體就業市場也持續緊俏。

人資顧問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表示,自去年11月來,在以美國為總部的企業中,宣布裁員者約有一半來自科技業。

這些裁員行動裁撤了企業在疫情高峰期間增聘的部分人手,當時的防疫封鎖措施使科技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激增。

據WSJ引用FactSet數據所做的分析,大多數標普500科技股和非必需性消費股企業的員工人數,在疫情爆發後的頭兩年,成長步調比爆發前的兩年還快。

促使部分企業後來重新調整人力的原因,包括民眾恢復疫前的消費習慣、利率調升,和對經濟減緩的恐懼。

以亞馬遜為例,之前在其電商、生鮮和雲端運算事業需求增加期間,該公司增聘了近一倍的員工。FactSet數據顯示,亞馬遜的員工總數已從2019年的約80萬人,成長至去年底的逾150萬人。而該公司最近宣布,共將裁減逾18,000名員工。

科技業的裁員也有可能因為其他理由而不會影響到整體雇用數據。企業就算宣布裁員,也未必真的會減少員工總數,業務有可能好轉的部門,懸缺的職位可能就此空著,裁員行動也可能需花數個月來執行。

美國一些大企業的招募也持續強勁。墨西哥捲餅連鎖店Chipotle 1月宣布計劃全美增聘15,000名員工,因預期未來需求將增加。一些食品業者也正在召回前員工以填補人力缺口,例如按營收計的美國最大超市營運商克羅格(Kroger)。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科技業大裁員,但餐旅開始僱用人

第二、台灣也是同樣的情形

第三、但台灣少子化人員不足

第四、旅遊業將會逐漸走向自動化

第五、台灣應該重視服務業就業人員的福利

散戶特斯拉
2023-03-06 工商時報/吳慧珍

今年以來美股又見散戶大軍壓境,幾乎都是衝著特斯拉(Tesla)而來,近幾周單日敲進該支股票的金額屢創新高,2023迄今散戶淨買入特斯拉的金額逼近去年全年紀錄,分析師說這種散戶瘋狂追捧特斯拉的盛況前所未見。

根據研究機構Vanda Research,今年迄今美股散戶淨買入136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接近去年全年將近170億美元的新高紀錄。

Vanda Research數據部門主管派蘭托尼(Giacomo Pierantoni)指出:「散戶資金流入特斯拉股票的量從來沒這麼高過。」他還提到,該電動車大廠的股價今年來跳漲60.5%,散戶買盤是主要功臣。

特斯拉投資人是出了名死忠,去年該檔股票落難時,他們不離不棄搶著低接,今年1月3日落底後繼續買,隨著3月1日眾所期待的特斯拉「投資人日」逼近,散戶投資人的淨買入額迭創新高。

1日特斯拉「投資人日」揭幕前夕,超過5億美元的散戶資金灌入特斯拉股票,但正式登場後令投資人大失所望,不僅未如預期發表新一代電動車,為了維持龍頭地位的長期願景,宣布還將投入近1,500億美元資金。

儘管2日失望性賣壓出籠,特斯拉股價大跌5.9%收在190.9美元,投資人仍視為檢便宜的好時機。特斯拉3日收在197.79美元,與2021年11月的409.97美元歷史紀錄相比,還是低50%以上。

照數據供應商FactSet資料,以未來12個月的預估獲利計算,特斯拉股票目前的本益比是43倍,遠比高峰時期的逾200倍還低。

網路券商Webull Financial執行長丹尼爾(Anthony Denier)表示,近來特斯拉股票的交易量一枝獨秀,甚至比起2020和2021疫情年的搶購熱潮有過之無不及,自去年12月起,他們平台的特斯拉交易就爆大量。

丹尼爾透露,2月Webull帳戶交易特斯拉股票的占比,從半年前的4%一口氣攀升到18%。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今年以來大漲六成

第二、散戶是背後的推手

第三、散戶的力量,螞蟻雄兵實在驚人

第四、特斯拉的氣勢,就像當年的蘋果一樣

第五、特斯拉的表現並未讓散戶失望

亞馬遜
2023-03-06 工商時報/陳穎芃 

亞馬遜近日宣布暫停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興建第二總部計畫,透露美國科技業在前兩年疫情期間快速擴張後,如今隨著大環境轉變,已重新檢討經營策略。

亞馬遜最初在2017年提出在總部所在地西雅圖以外地區興建第二總部計畫,宣稱將為當地創造5萬個就業機會,吸引美國上百個城市提出優惠政策吸引亞馬遜進駐,而亞馬遜最終選定維吉尼亞州阿靈頓(Arlington)做為第二總部預定地。

第二總部一共分為兩階段建設,第一階段建案占地面積約6萬坪,包含兩座辦公大樓,目前已近乎完工,預計今年6月開始派員進駐辦公室,未來最多可容納超過1.4萬名員工。

第二階段建案占地面積約8萬坪,包含3座22層樓高的辦公大樓,原訂今年第一季動土,但亞馬遜在近日決定暫緩動土。亞馬遜全球房地產及設施副總裁舒特勒(John Schoettler)表示:「第二總部當初就設定為多年建設計畫,我們承諾會繼續留在阿靈頓。」

Alexandria經濟發展夥伴執行長藍德朗(Stephanie Landrum)表示,亞馬遜暫緩第二總部興建案的最大受害者是阿靈頓郡,因為當地政府將收不到亞馬遜的房產稅。但他對當地就業市場保持樂觀,因為當初為了吸引亞馬遜進駐而成立的教育研究園區仍可帶動地方經濟。

AngelouEconomics顧問公司副總裁派頓(Matt Patton)表示:「隨著大家從遠距辦公走向混合辦公,如今又陸續回到辦公室上班,科技公司正停下腳步重新檢討產業現況。」

派頓認為亞馬遜規模龐大,一舉一動連帶影響其他產業,因此外界不能忽視這類重大決策。但他預期亞馬遜第二總部最終還是會完工,否則無法獲得地方政府補助。

亞馬遜發言人高茲坦(Zach Goldsztejn)也承諾,目前暫緩的第二總部第二階段興建計畫在將來仍會完工,未來預計容納2.5萬名員工。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近期裁員18000人

第二、亞馬遜第二總部計畫曾經轟動全美

第三、最後選定在維吉尼亞州阿靈頓

第四、但雲端業務的放緩重創亞馬遜

第五、長期亞馬遜仍然會興建第二總部

機構改革
2023-03-08 聯合報/陳政錄

大陸全國人大會議昨聽取國務院提交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內容集中在科技、金融、數據等改革,並將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數據局」;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同時也將精簡「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統一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進行精減。

中共廿屆二中全會日前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部分內容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公布並通過,人大會議昨公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之後可能陸續公布涉及中共中央職權的改革內容,或進一步體現「強黨弱政」機構改革特點。

大陸國務院秘書長肖捷昨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指出,重點在加強科學技術、金融監管、數據管理、鄉村振興、知識產權、老齡工作等領域的機構職責優化和調整,轉變政府職能。

根據人大會議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兩個局,分別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數據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等,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並將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據發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將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大陸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這一新機構。因此,不再保留銀保監會。此項改革為解決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等。

至於「國家數據局」,將負責協調推進資料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推進「數位中國」、數位經濟、數位社會規劃和建設,並加強數據管理、開發和利用。

方案指出,將「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承擔的研究擬訂「數位中國」建設方案等職責,及發改委承擔的統籌推進數位經濟發展等職責,都劃入國家數據局。

根據方案,對於國際科技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的嚴峻形勢,為更好統籌科技力量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將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其他改革包括: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完善體制方面包括: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完善老齡工作體制及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

調整證監會及國家信訪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人員管理方面,加強金融管理部門統一規範,並精簡「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統一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進行精減。另將國家鄉村振興局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兩會意義重大

第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有深遠的影響

第三、金融方面的改革,特別值得重視

第四、保監會將取消,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取代

第五、國家數據局意義重大代表中共要控制大數據

鴻海印度
2023-03-03經濟日報/季晶晶、吳凱中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的合作夥伴鴻海集團(2317)計劃投資約7億美元(約台幣216.23億元)在印度新建一座工廠,以提高當地產量,凸顯在美中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製造業加速移出中國大陸。

彭博資訊報導,鴻海集團計劃在靠近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首府班加羅爾的機場附近、大約300英畝的土地上蓋廠房,以生產iPhone零件。

知情人士說,這座工廠可能組裝蘋果的手機,也可能為鴻海集團新的電動車業務生產部分零件,預料能創造約10萬個工作。相較下,鴻海鄭州廠區聘僱約20萬人,在生產尖峰時期人數還會增加。

若成真,這將是鴻海在印度迄今的最大單筆投資之一,也凸顯中國大陸有可能會失去全球最大消費電器生產國的地位。蘋果和其他美國品牌都仰賴在大陸的供應商,探索境外的替代製造地點,例如印度和越南。

鴻海集團積極擴張印度電子製造量能,同時結盟當地廠商發展半導體新事業,甚至有機會在印度布局電動車,業界觀察,印度有望成為繼中國大陸之後,鴻海集團未來在海外第二大生產據點。

鴻海集團目前工廠遍及全球,中國大陸仍是最大生產基地,印度及越南則為集團近年非大陸地區擴張最為快速的國家,以目前趨勢來看,鴻海集團越南製造基地主要服務客戶包含蘋果及「非蘋」陣營,而印度則設定為繼大陸之後,第二大iPhone生產基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第二、鴻海投資需要十萬員工,實在驚人

第三、這就像過去的中國大陸一樣

第四、但印度的許多條件不如中國

第五、企業都在加強補修印度學分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