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中心 |
Date: 2023-01-30
創會理事長的話:布局印度(中)
石油業
2023-01-05 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化石燃料價格飆漲讓美國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雪佛龍(Chevron)受惠,兩家公司2022年的獲利總和預估逼近1,000億美元。
金融時報報導,研究機構SP Capital IQ彙整的華爾街預估數據顯示,埃克森美孚去年獲利估超過560億美元,雪佛龍估超過370億美元,兩者獲利預料創新高,獲利總和估達930億美元。
這兩家公司頂住維權人士和部分股東的壓力,他們曾被要求放棄石油與天然氣這項核心事業和減少碳排。現在,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認為,這筆意外之財就是他們維持經商模式的最佳證明。
兩家公司大幅扭轉18個月前的情勢,彼時他們仍在疫情拖累油價大跌下努力復甦,而且他們提出的氣候策略遭毒舌股東抨擊,使他們大受打擊。埃克森美孚去年5月面臨維權投資人、避險基金公司Engine No. 1的挑戰,失去對三席董事席次的控制權,此時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承受的壓力達到頂點。
這兩者在很大程度上頂住要求他們大幅調整策略的聲浪。埃克森美孚執行長伍茲(Darren Woods)近來表示,去年獲利大增,證明該公司走在正確的路上。
埃克森美孚近來公布,2024年前預計買回價值500億美元的庫藏股,之前買回約150億美元的庫藏股也算在內。該宮公司並在去年初加發股利。雪佛龍也將買回價值約150億美元庫藏股。
美國總統拜登的國際能源顧問霍克斯坦(Amos Hochstein)去年12月向金融時報表示,聚焦在買回庫藏股不是「美式作風」,認為能源業者應採取更多行動擴大供應和壓低油價。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去年由於歐洲斷氣,所以大家積極搶購傳統能源
第二、 造成全球能源股大漲
第三、 埃克森美孚等大公司都獲利滿滿
第四、 巴菲特也趕上這波能源潮
亞馬遜
2023/01/06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
亞馬遜執行長傑西(Andy Jassy)4日宣布,從去年11月展開的裁員計畫,影響人數將「略高於1.8萬人」,是該公司歷來最大規模裁員,也是過去一年揭露裁員計畫的大型科技公司中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彭博資訊報導指出,這是科技業景氣更加低迷的最新證據。
這波裁員行動涵蓋數個團隊,而零售部門亞馬遜商店和人資部門PXT團隊所受衝擊尤其大,遭裁汰者約占全公司總人力的1.2%,但卻占這些部門人力約5%。亞馬遜去年11月宣布裁員計畫,主要針對裝置產品、零售和人力資源等部門,當時預期裁減1萬人左右,確切受影響的人數顯然更多。
傑西在發給員工的訊息中表示:「我們通常會等到能與這些受影響的人直接溝通後,才會宣布這些結果。然而,由於同仁中有人把消息外洩,我們決定提前公布這項消息,讓各位直接聽我詳述細節。」他指出,亞馬遜打算1月18日起與相關人員溝通。
傑西說,這些調整將協助公司在較穩健的成本結構下追求長期機會。根據彭博資訊資料,截至去年第3季,亞馬遜僱用超過150萬人,倉儲部門占相當大比率。
亞馬遜先前享受了一段疫情紅利,因消費者紛紛轉向網路購物。為滿足需求,亞馬遜擴大其物流網絡,並擴增不少人手。但隨著消費者重返實體店面,需求開始減弱,迫使亞馬遜廣泛評估削減成本,檢討不賺錢的部門。
同日,雲端軟體巨擘Salesforce也宣布準備裁員10%,並關閉部分辦公室,做為整頓計畫的一環。亞馬遜和Salesforce股價在美股5日早盤雙雙下跌。
截至去年12月,該公司在全球僱有7.9萬人,意味著這波裁員將有7,000多人丟飯碗。Salesforce共同執行長班紐夫(Marc Benioff)在員工信中提到,在具挑戰性的總經環境下,客戶在做出購買決定時採取更審慎的態度,導致Salesforce做出非常艱困的裁員決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亞馬遜裁員1.8萬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
第二、 去年判斷錯誤雇用太多人
第三、 新冠疫情結束,數位轉型行情已經不再
第四、 除了亞馬遜以外,還有很多的大科技公司都紛紛裁員
返辦公室上班
2023/01/04 工商時報 鄭勝得
美國投資巨擘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與人資技術公司Paycom Software等企業近日要求員工增加實體辦公天數,或是確實遵守公司制定的混合辦公規定,違抗者幾周內可能面臨辭退命運,顯示越來越多企業雇主無法忍受空盪的辦公空間。
2022年12月,先鋒集團在發給員工的備忘錄指出,許多人並未遵守每周二~四實體上班的規定。過了幾天後,部分員工被告知,不遵守規定的話將遭到開除且領不到資遣費。
Paycom員工也遭遇類似處境,高層要求他們最快1月開始必須完全恢復實體上班。Paycom發言人表示,許多員工自2021年8月起陸續返回辦公室上班,公司總部如今近八成員工一周在公司上班五天。
支持在家工作的勞工認為,在公司上班效率不彰且通勤太花時間。但雇主表示,重返辦公室上班有其必要,因為這有助於解決問題、訓練新人與強化企業文化等。
在疫情肆虐多數期間,企業採取寬鬆態度執行員工返回辦公室政策,深怕嚴格執行恐傷害士氣並導致離職率攀升。換言之,高層主管並未祭出鐵腕手段懲罰不遵守規定者。
保全系統公司Kastle Systems數據顯示,2022年多數時間,全美十大城市辦公室使用率低於50%。
但人資顧問表示,隨著經濟衰退的威脅升高、就業市場出現變化,勞工握有的籌碼下降,促使雇主更敢於調整工作方式。
調查顯示,多數勞工願意一周至少幾天回到辦公室上班,其中不少人坦言實體辦公有其優點。也有人認為,嚴格執行公司政策才能顧及公平性。
事實上,包括高盛在內的美國多家大型銀行先前曾強制要求員工恢復實體上班,該公司高層表示經過一番「威脅利誘」後,如今辦公室大致回到疫情前的樣貌。為了避免遭遇類似麻煩,部分企業如今召募新人時都會寫明條件「必須百分百待在公司辦公」。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新冠肺炎結束,雇主紛紛要求員工返回辦公室上班
第二、 對於遠距辦公趨勢來說,是一個打擊
第三、 少數企業希望能夠同時維持遠距上班和辦公室上班
第四、 但有些企業主包括高盛在內,仍要求員工回到辦公室
兩岸
2023/01/05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林宸誼、黃雅慧/台北報導
在美中對抗持續下,兩岸企業家峰會不僅持續努力維護兩岸產業供應鏈穩定,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透露,峰會目前已初步選定節能減碳與電動車車用電子項目,將在今年透過「試項試點」、「先行先試」、「複製擴大」模式,結合大陸內需市場,深化兩岸產業合作。
劉兆玄去年11月底率領副理事長陳瑞隆、秘書長尹啟銘等人,實際走訪北京、南京、蘇州等地,並出席上個月在廈門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
劉兆玄此行曾與多位大陸中央和地方官員會面,並且在蘇州和華東地區11個台商協會負責人座談,是新冠疫情三年來,台灣產業界前往中國大陸層級最高的參訪團。
劉兆玄說,他感受到,大陸方面對於他們的到訪高度重視,甚至認為這是兩岸在疫情時期的一次「破冰之旅」,並期待透過峰會平台,能與台灣的產業界開展新的合作計畫。
劉兆玄指出,1991年至2021年這30年間,台商大陸投資累計約2,000億美元;2002年至2022年這20年間,台灣累計整體對外貿易順差約6,700多億美元,但對大陸的順差累計則高達1兆4,000億美元。
換句話說,若扣除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過去20年,台灣的對外貿易將出現7,000多億美元逆差。因此可以說,台商對大陸投資帶動台灣出口,是非常成功的投資。
此外,2021年大陸出口成長29.6%,但去年前11個月,大陸出口成長率降至9%;2021年台灣的出口成長29.3%,去年前11個月同樣降至9.4%。
劉兆玄指出,兩岸出口年增率變化幾乎是同步的,這反映出兩岸經貿關係是非常緊密的,關聯度是非常高的。而大陸對外出口的前十大企業中,就有六個是台商。這些數字都顯示,經貿確實是穩定兩岸關係的「壓艙石」。
為進一步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兩岸企業家峰會今年將透過「試項試點」、「先行先試」、「複製擴大」模式,推動雙方在節能減碳與電動車車用電子項目的合作,並且不排除未來以此模式擴及其他產業領域。
此外,隨著大陸逐步解封,劉兆玄也期盼今年「春暖花開」後,峰會能多舉辦一些實體活動,包括產業論壇、交流活動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兩岸關係現在跌到谷底
第二、 在短期內沒什麼好交流
第三、 選擇減碳與電動車交流,沒有特別的意義
第四、 大陸在減碳與電動車上面,都超出台灣產業太多
大陸特斯拉
2023-01-07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
特斯拉大陸官網昨(6)日發布,特斯拉大陸國產車型大幅降價,其中,Model Y長續航版降價幅度最大,降價人民幣4.8萬元,降幅達13.41%,Model Y起售價降至人民幣25.99萬元(約新台幣114萬元);降幅最小的Model 3高性能版降價人民幣2萬元,降幅為5.72%,Model 3起售價降至人民幣22.99萬元(約新台幣101萬元)。
這是特斯拉今年首次調降,累計近兩月已三次降價,如果追溯去年首次降價前的價格,Model 3降幅已達人民幣5萬元。針對特斯拉此次大幅降價,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昨(6)日發布微博稱,是堅持以成本定價。
重慶日報集團集團旗下新媒體「上游新聞」報導,降價之後,Model 3、Model Y創下歷史最低價格,交付周期也進一步縮短至一到四周。
此外,升級後的Model S與Model X也於6日公布大陸版售價,Model S雙電機全輪驅動版人民幣78.99萬元起,Model S Plaid三電機全輪驅動版人民幣100.99萬元起。Model X雙電機全輪驅動版人民幣87.99萬元起,Model X Plaid 三電機全輪驅動版人民幣103.99萬元起。
Yoke方向盤與標準方向盤用戶均可免費選配,以上車型將在2023年上半年開啟大陸交付。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2022年全年交付超71萬輛,年增48%。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目前生產Model Y與Model 3兩款車型,其中Model Y全年交付超45萬輛,幾乎追平特斯拉大陸2021年48萬輛的交付成績。
其實特斯拉先前已多次降價,在大陸市場,特斯拉從2022年9月開啟了「變相降價」促銷,對於自9月16日到9月30日完成提車的車主,特斯拉提供人民幣8,000元保險補貼,保險補貼可直接用於減免車價。
10月24日,特斯拉突然宣布大陸國產車型全系下調售價,下調幅度在人民幣1.4萬到3.7萬元。此後,特斯拉便時不時推出保險優惠、現車優惠政策,用以提振需求。
今年1月1日,特斯拉推出新年限時福利,1月1日至2月28日期間,完成交付的Model 3和Model Y的新車訂單,可享受人民幣6,000元限時交付激勵方案;若通過特斯拉合作保險機構購買相應車險,還可享受人民幣4,000元保險補貼。
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申請任一合作金融機構貸款或特斯拉融資租賃方案,並完成車輛交付的訂單,可享受優惠年化費率3.5%。
不過,該新年限時福利因為此次降價而提前終止了。
外界分析,特斯拉多輪「降價」,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消費者需求不如預期。
乘聯會發布的大陸市場預估銷量顯示,特斯拉在2022年12月交付了5萬5,796輛大陸製造的電動汽車,這是五個月來的最低,較11月下降44%,較上年同期下降21%,原因是需求疲軟之際,特斯拉減少產量並降低銷售價格,以應對庫存上升。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特斯拉由於馬斯克的任性,股價大跌
第二、 除了競爭者紛紛出來以外,中國也出現問題
第三、 上海廠最近暫時停產
第四、 在這種情況之下特斯拉中國降價,也是必然的事情
城市經濟
2023-01-06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儘管國際機構普遍看淡今年中國大陸經濟表現,但大陸地方政府卻展現出拚經濟的雄心,多個城市都提出全年經濟成長率5.5%或以上的高目標,其中河南省會鄭州、湖南省會長沙更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7%。
大陸各地近期陸續進入「兩會」時間,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勾勒出今年的經濟及社會發展藍圖。觀察者網報導,在全大陸24座GDP超過人民幣1兆元大關的城市中,已經有濟南、青島、長沙、合肥、鄭州、福州等地公布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六座省會城市中,青島設定的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5%左右,濟南為5.5%以上,福州與合肥分別為6.5%左右和6.5%以上,鄭州、長沙則是7%。
長沙的政府工作報告稱,2022年長沙經濟運行穩中向好,GDP預計增長4.8%。2023年長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7%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鄭州市長何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3年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然而,鄭州市政府初步測算,2022年鄭州GDP僅增長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則是衰退4%。
鑑於新冠疫情的不確定走向和持續的房地產危機,世界銀行日前才將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從8.1%大幅下調至4.3%;亞洲開發銀行也將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從4.5%下調至4.3%。
復旦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表示,2022年大陸在非生產性的消耗太多了,財政吃緊對經濟會有很大制約。因此他建議,2023年大陸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不能再過於強調連續性,要打破一些常規、有「重磅政策」,例如赤字率必須突破3%這道防線。
張軍說,「防風險」是重要的,但現在中國大陸經濟最大的風險就是經濟不增長的風險。現在常規的和穩健的支出與債務融資規模的政策,可能起不了什麽太大作用,要有一些非常規的政策和手段準備,才能真的給大陸經濟打上一劑強心針。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大陸中央正積極的提供刺激措施,希望重振經濟
第二、 除了中央以外,地方也積極努力
第三、 有的城市能夠提出7%以上成長目標,非常驚人
第四、 鄭州是製造大廠,富士康的大本營就在那裡
美中概股
2023-01-06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
在美國掛牌的大陸中概股大漲,據彭博報導,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4日上揚8.6%,短短兩天就讓2023年初的漲幅擴大至13%,為2001年有數據以來的22年最高漲幅紀錄。反映投資人看好中國大陸解封的經濟效應。
彭博匯總回溯至2001年以來歷史數據顯示,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本周兩日累漲幅度,創下歷史上最佳的年度開局紀錄。相較2022年10月24日創下的低點4,113點,僅僅兩個多月時間,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累計漲幅已超過80%。
由於美股沒有漲跌幅限制,短短兩個交易日,中概股如金山雲漲21.83%,知乎漲21.43%,叮咚買菜漲20.59%,達達集團漲16.33%,每日優鮮漲15.85%,有道漲15.65%,萬國數據漲14.7%,京東漲14.68%,霧芯科技漲14.23%,鬥魚漲13.97%。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漲13.08%,創下去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
追蹤65只中概股表現的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盤大漲8.57%,報7551.32點。該指數創下2022年11月30日以來最大漲幅,且為四個多月來首次站上7,500點。2023年頭兩個交易日,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累計漲12.65%,強勢跑贏美股大盤。
彭博報導,GW&K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費爾南德斯說:「去年中國還是無人願意投資的問題兒童,現在到了我們所說的『翻篇階段』。防疫翻篇了,監管翻篇了,讓我們專注於經濟吧。」
我們的看法
第一、 2023中概股會重新獲得矚目
第二、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經濟開始復甦
第三、 而中國國門也開始對外打開
第四、 但是最近中國的疫情開始嚴重,大部分的人開始感染,這對於未來的影響值得觀察
(待續)
back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