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3-01-03
創會理事長的話:空頭市場(上)

三星
2022/12/19 經濟日報 陳律安
三星電子18日表示,執行董事長李在鎔已與寶馬(BMW)汽車執行長錫普斯(Oliver Zipse)在南韓會面,討論強化在電動車電池領域的合作。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三星表示,李在鎔17日與錫普斯在BMW的仁川駕訓體驗中心會面,討論提高電池供應量,協助BMW更積極朝電動車轉型。三星SDI於2019年與BMW簽下規模30億美元的長期合作協議,在2031年前供應第五代電池(P5),但因消費者對BMW車款的需求激增、和電動車市加速成長,三星供應給BMW的電池規模已擴大兩倍。

除了錫普斯,李在鎔還會見了BMW的高階主管,並一睹BMW豪華電動轎車i7的風貌。這款車配備三星SDI的高效能P5電池。三星說,P5電池與現有的電池相比,原物料成本降低20%,能量密度則提高20%,以盡可能提高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包括i7、iX、i4等BMW車款都搭載了這款電池。

為了因應電動車市快速成長,三星SDI已將匈牙利的第二座工廠產能全開;這座工廠供應電池給BMW和福斯。產業人士透露,三星SDI也可望對BMW供應下一代電池。

三星在2009年便與BMW聯手展開電動車研發計畫,當時由李在鎔負責與BMW的高管聯繫,此後雙方不斷加強電動車領域的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並非韓國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

第二、三星和BMW的合作有一定意義

第三、因為兩者都是世界知名的品牌

第四、台灣在電池領域,落後世界太多

Meta
2022/12/19 經濟日報 洪啟原
臉書母公司Meta大將卡麥克(John Carmack)16日宣布辭去虛擬實境(VR)部門行政顧問一職,因對該部門緩慢的進展感到失望,且跟Meta創辦人祖克柏對公司策略存在歧見,他去職對祖克柏的元宇宙願景無疑是一大衝擊。

卡麥克在辭呈中表示,他長期對Meta VR部門實境實驗室(Reality Labs)的運作效率低迷感到失望,認為自己從未具備足夠的能力從正確的方向帶來影響。該部門負責元宇宙相關事務,包括VR和擴增實境(AR)。

他說:「我在最高管理層中有發言權,因此認為自己應有能力推動事物發展。但我從來無法在蠢事造成傷害前就解決這些事,也無法設定一個目標使團隊朝此邁進。」卡麥克推文說,他發現自己與祖克柏對策略思考存在明顯的差距,指出Meta取得巨大成功所需的一切都準備就緒,但缺乏有效率的整合。

今年52歲的卡麥克於2013年進入VR開發商Oculus服務,該公司在2014年被臉書收購。卡麥克當初在Oculus擔任技術長,離開Meta前,為Meta實境實驗室的顧問技術長,並在該部門直言不諱提出異見。

卡麥克是電玩和科技業的傳奇人物,外界認為他是同世代中最耀眼的技術和程式設計人才之一。他曾共同創辦電子遊戲開發公司id Software,該公司推出經典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雷神之鎚」和「毀滅戰士」系列,並協助為桌機遊戲開創3D立體圖像。

Meta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在元宇宙和VR計畫,其中Meta Quest 2公認是市面上最好的VR頭戴裝置。Meta 10月預估,負責AR/VR事業的實境實驗室,在2023年的營業損失將大幅攀升,但期盼科技公司更嚴格管控成本的投資人並不樂見這個情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元宇宙的泡沫,目前己成形

第二、未來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產生利潤

第三、短期內的亮點,是VR、AR

第四、但VR大概也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不易看到短期效益

馬斯克
2022/12/22 工商時報 顏嘉南
推特用戶在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發起的投票支持他卸任,馬斯克雖質疑投票結果,但也表示將辭去推特總舵手職務,前提是有人願意接手。

馬斯克18日在推特舉行投票,詢問用戶他是否應該辭去執行長,19日投票截止時,有超過1,700萬個帳號參與投票,將近58%的用戶認為他應該交出兵符。馬斯克在發起民調時表示將遵守投票結果。

馬斯克20日稍晚在推特發文寫道,「只要找到傻到願意接下這份工作的人,我會馬上辭去推特執行長。在那之後,我只會管理軟體和伺服器團隊。」

馬斯克19日曾表示,這項攸關公司政策的投票,應該只對有藍勾勾藍色認證標誌的付費用戶開放,而不是一般用戶。

投票結果出爐後,馬斯克亦與一些對結果有疑慮的用戶互動,他20日暗示投票結果可能受到平台上的自動機器人帳號影響。

紐約市場研究公司HarrisX亦進行相同調查,結果卻顯示大部分的美國推特用戶希望馬斯克繼續掌理推特。HarrisX訪查1,028名成人,其中有429名推特用戶。對此馬斯克回應道,「有趣,這暗示推特可能仍有機器人帳戶問題。」

專業民調機構表示,馬斯克不時在推特舉行的民調向來缺乏統計可靠性。民調機構致力確保抽樣對象具代表性,並採用其他技術擴大準確度,然而推特上的民調對所有想要參與的人開放,可能包括機器人。

全球市場研究暨民調公司益普索(Ipsos)副總裁紐沃(Mallory Newall)指出,社群平台此類投票通常只是平台創造的迴聲室效應之延伸,平台訪查的是最活躍用戶的意見,不足以代表美國或全球用戶看法。

民調公司愛迪生研究(Edison Research)總裁羅賓森(Larry Rosin)表示,馬斯克這項調查開放的時間過短,受訪者最有可能是剛好在線上的用戶。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投資推特是超級大失誤

第二、大部分推特用戶希望馬斯克辭職

第三、馬斯克在推特上進行民調非常有趣

第四、這個說明沒有人是全能的,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

馬斯克
2022/12/20 經濟日報 陳律安、劉忠勇、季晶晶
億萬富豪馬斯克是否繼續擔任推特執行長?這個大哉問他18日晚間自己在推特發起投票,請推友們決定,並表示會遵照網友看法。投票結果19日出爐,贊成馬斯克下台的比率高達57.5%,認為他應留任者僅占42.5%。特斯拉的股東似乎也這麼認為,特斯拉19日早盤漲逾1%。

馬斯克50天前才接掌推特、並擔任執行長。彭博資訊報導,從馬斯克4月初揭露自己入股推特至今,特斯拉股價重挫近六成,同期標普500指數只跌15%。

個人推特帳戶擁有1.2億追蹤者的馬斯克寫道:「我該不該從推特負責人下台?我會遵照這次民調的結果。」投票開放約12小時,吸引逾1,700萬人投票,其中有57.5%贊成,相當於超過千萬網友認為他不適任推特執行長。推特18日又做了一件引起公憤的事。該平台宣布,將禁止用戶張貼某些「被禁」的第三方社群媒體平台的連結或使用者名稱。若用戶違反新政策,可能被要求刪除違規推文,帳戶也可能遭暫時封鎖或停用;對於試圖張貼螢幕截圖或把「dot」拼寫出來以規避規定的帳戶,推特將予以移除。

此規定並不尋常,對分享到其他帳戶的連結,少有其他社群媒體如此規定;推特共同創辦人、前執行長多爾西當日推文,批評這項新政策「沒有意義」。

馬斯克曾表示,要將推特打造成言論自由的平台,他在內容新政策發布後坦言「有些疑慮」,推文寫道:「往後,重大政策改變將舉行投票,抱歉,沒有下次」。

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推文說:「如果馬斯克下台,卸下推特CEO並任命別人(最好有社群背景),這對特斯拉股價是一大利多,我觀察推特風波可望降低。」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接任推特執行長才五十天,成果一塌糊塗

第二、從四月份入股推特至今,特斯拉股價下跌六成

第三、難怪特斯拉的投資者非常的憤怒

第四、馬斯克承諾將退特打造成言論自由的平台,但現在又改變主意

特斯拉
2020/12/23 工商時報 林國賓
歷經兩年噴出行情後,特斯拉今年股價打滑墜入熊市,讓特斯拉空軍終於嘗到獲利甜頭。據統計,今年融券放空特斯拉的投資人總共抱走150億美元的獲利。

由於入主推特之亂越演越烈,特斯拉股價近來連番重挫,周二單日更暴跌8.1%,今年迄今累計重挫61%。

2020年特斯拉股價開始暴衝,經股票分拆調整後起漲價約30美元,到了2021年11月時飆破400美元,市值超過1.2兆美元,躋身美國市值前幾強之林。周三收盤報137.57美元,創兩年新低價。

美國知名放空機構Citron Research創辦人雷夫特(Andrew Left)指出,「要堅持當特斯拉空軍並非易事,過程如坐針氈。」

的確,在前一波大多頭行情中,許多空軍紛紛中箭落馬,不得不認賠出場。據S3 Partners的統計,從2020到2021年,做空特斯拉的空軍總虧損金額高達510億美元。

特斯拉一直以來是美股融券水位最高的個股,疫情期間股價噴出一部分原因也是空軍助攻,眼見特斯拉股價不跌反漲,遭軋空的投資人被迫回補股票,進而擴大特斯拉的漲勢。

根據S3的資料,特斯拉融券水位在2021年1月來到逾51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之後一路下滑,2022年降到193億美元。目前融券占在外流通股數的比率約3%,遠低於2020年的10%。

雷夫特表示,他之前放空特斯拉失利,認賠出場後還暗自發誓不再碰特斯拉,但今年夏天抵擋不住誘惑又進場放空,上周四已獲利了結出場。不過,他認為,「特斯拉股價仍然高估,仍有下跌空間。」

特斯拉的本益比確實偏高,根據FactSet的統計,按過去12個月的獲利,特斯拉目前本益比約42.5倍,雖遠低於2021年1月的高點1,765倍,但較標普5百指數的大盤平均本益比17.6倍還高出一大段。

馬斯克入主推特是近來造成特斯拉股價大跌的主因,馬斯克狂賣持股也加重賣壓,自去年11月以來馬斯克已多次出售持股,總計套現超過39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去年讓全球放空的人虧慘了

第二、但現在終於復仇成功,放空者獲利高達150億美元

第三、特斯拉目前本益比仍高達42.5倍,還有下跌空間

第四、重點不是特斯拉前景不佳,而是馬斯克的管理有問題

媒體
2022/12/22 經濟日報 湯淑君、林奇賢
金融時報報導,媒體業今年運勢普遍走下坡,反映競爭加劇、成本升高、消費者看緊荷包、廣告營收減緩等因素,有如一場壞消息聚集而成的完美風暴。

全球股市今年災情是金融海嘯後最慘,事業橫跨製片、廣告、有線電視的媒體集團受創尤深。迪士尼年初至今股價跌幅約45%,眼看就要步向1974年來全年最大跌幅。派拉蒙環球和Netflix今年來股價分別重挫42%和52%,華納兄弟Discovery更猛摔63%。

數位媒體產業網站Digiday日前爆料,Netflix廣告方案的成效不如預期,因此準備就未達標的廣告播放次數,向廣告主退款。

最新數據顯示,Netflix廣告版訂閱方案,並未受到新訂戶歡迎。訂閱分析公司Antenna數據顯示,Netflix在11月3日推出廣告版訂閱方案後,含廣告的訂閱方案(月費6.99美元)僅占11月新增訂戶的9%,基本方案(9.99美元)占41%,標準方案(15.49美元)占24%,高級方案(19.99美元)占25%。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民眾居家防疫助長串流視頻觀賞需求,使這類公司搭上2020年3月展開的一波股市榮景。但在業界主管紛紛斥資數百億美元製作串流內容的同時,提供線上觀片的服務大增,民眾生活費卻飆升,財務吃緊的家庭不得不改訂較便宜方案。

由世界前30大媒體公司組成的道瓊媒體泰坦指數今年來大跌40%,總市值從1.35兆美元萎縮至8,080億美元。

利率走高尤其打擊媒體業中的「成長股」。Spotify股價今年暴跌69%,Roku跌81%。

傳統廣播業者也受重創,有線電視資產從金母雞變成包袱,反映美國有線電視退訂潮加速。Charter Communications今年股價跌53%,Comcast跌31%。

全球經濟展望轉趨暗淡,廣告主更不願刊登品牌廣告。儘管世界盃足球賽帶來短暫助益,全年廣告營收難逃下滑命運。

我們的看法: 
第一、數位媒體過去兩年經歷大多頭

第二、但是現在開始進行步入空頭市場

第三、主要的問題在於競爭加劇,而且全球科技股下跌

第四、內容的產生也有問題,不管是從供給面和需求面來說,均是如此

GDP
2022/12/18 工商時報 李書良
為2023年大陸經濟政策定調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6日剛落幕,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簡稱中財辦)副主任韓文秀17日表示,預計今年經濟總量將超過人民幣(下同)120兆元,2023年經濟可望總體回升。他並指出,防範與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仍是重中之重。

另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為在防疫政策鬆綁下促進經濟穩定成長,大陸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正在主持起草一份2023年實現經濟增速逾5%的計畫。

綜合陸媒報導,「2022-2023中國經濟年會」17日在北京登場,中財辦、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多位財經官員出席,為2023年大陸經濟政策點明方向。韓文秀表示,今年大陸經濟增長與年初的預期目標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項指標都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來的結構性指標有突出表現,預計2022年大陸經濟總量超過120兆元。

韓文秀強調,大陸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他指出,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明顯下滑,而大陸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從而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的軌跡。

在嚴防疫情奏效與2020年經濟成長基數較低下,2021年大陸GDP總量為114.4兆元,年增8.1%。但今年上半年受上海封城影響,下半年疫情多地散發打亂生產與消費節奏下,外界普遍看淡全年大陸GDP成長為3%~4%,甚至是3%以下,這與年初官方設定的5.5%左右的目標相差頗大。

另外,韓文秀表示,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仍是明年大陸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提供足夠流動性,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大型房企的風險。

同樣出席該會議的人行副行長劉國強則表示,對金融風險必須保持高度警覺,「金融穩定法」2023年有望推出,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發揮重要作用。貨幣政策上「總量要夠,結構要準」,包括更好的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以及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繼續落實一連串結構性貨幣政策。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經濟在經歷兩年空頭之後,明年應該會大幅反彈

第二、連房地產市場,大陸現在也開始推支持的政策

第三、歐美的金融風暴如FTX,給大陸主管機關一定程度的警覺

第四、大陸經濟發展會在穩定中求成長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