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中心 |
Date: 2022-12-27
創會理事長的話:全球經濟活動 (上)
SPACE X
2022/12/15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億萬富豪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估值,如今比生產F35戰鬥機的美國軍火巨擘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還高,躍居西方航太國防業價值第三高的公司,再創新里程碑。
彭博資訊報導,SpaceX已向市場提議,以每股77美元價格出售其員工持股,意味著SpaceX估值從近期融資達到的1,250億美元隨之大增12%,達1,400億美元左右。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已使SpaceX估值超過洛克希德馬丁的1,370億美元,成為西方國家價值第三高的航太國防業。
SpaceX不打算利用這次股票出售為公司提供新資金,而是讓員工有機會把手上的股份變現。前員工說,SpaceX會定期為在職員工和前員工提供出售持股的機會,為這檔非公開上市的股票提供流動性。
洛克希德馬丁預期2022年營收約650億美元,非上市公司的SpaceX無須公開揭露財報,但該公司今年執行約60次火箭發射任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馬斯克積極佈局太空產業
第二、 SPACE X (星鏈)由於烏克蘭戰爭而聲明大噪
第三、 目前市值超過其他國防概念股
第四、 馬斯克最近由於推特佔據了很多時間,以至於股價大跌、聲名受損
核融合
2022/12/14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
美國能源部13日公布其正在研究能提供無限潔淨能源的核融合技術,在解決商業化障礙上取得重大突破。
負責研究的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的國家點火設施(NIF)使用近200部雷射機給氫原子加熱至逾華氏1.8億度,並施加逾1,000億倍地球大氣壓力。
這些極端情況產生出被稱為電漿的物質狀態,氫原子在這狀態下熔化,然後釋出巨量能源。這跟太陽和其他恆星釋放能源的過程一樣。
投資人對核融合有極大興趣,因為它產生能源的方式,比化石燃料或核分裂等更具環境永續性。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突破能源創投(BEV)合夥人拉羅謝爾(Phil Larochelle)認為核融合基本上就是能源投資上的最大獎。
目前要讓核融合技術商業化的最大障礙,是如何達到「淨能量增益」(Net energy gain),即核融合反應產生的能量,多於在反應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LLNL重大突破就是在實驗中達到淨能量增益。
據核融合產業協會(FIA)資料,近幾年研發核融合的多家民營企業已投資逾50億美元。包括比爾蓋茲和貝佐斯等富豪投資人,乃至像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主權財富基金都爭相投資來讓其商業化。
各家公司在研發核融合反應爐上有不同設計,但大部份都是由強力磁鐵包覆著以核融合產生的電漿。這些公司為尋求以雷射誘發升溫的慣性局限融合方法而籌資合計約1.8億美元。
化石燃料會產生廢氣排放,被視為導致氣候異常主因,因此減碳已成世界趨勢。核電透過核分裂產生能源,占全球電力來源約10%,但幅射廢料的輻射污染問題讓全球反核聲浪高漲。
核融合沒有輻射和廢氣等問題,而且使用包括氫等普通元素透原子熔化產生能源,被視為能提供近乎無限能源。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核融合技術已經存在超過十年以上
第二、 這次美國能源部特別發佈核融合技術,有其不平凡的意義
第三、 但是距離商業化仍然有很長久的時間
第四、 從短期來看,SMR小型核能反應爐可能是較佳的選擇
全球併購
2022/12/14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
美國聯準會(Fed)大舉升息使得今年全球併購活動急速萎縮,但專家預期明年併購交易可望回溫。
根據Refinitiv數據顯示,今年迄今全球併購活動交易額約達3.39兆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5.3兆美元大減36%。且今年所有產業的併購活動皆見萎縮。
聯準會為了抑制頑固的通膨激進升息,試圖降低市場對商品與服務的需求,卻衝擊企業獲利。在此同時,較高的借貸成本加重買家負擔,澆息收購意願。預期企業獲利下滑、借貸成本上揚,與高利率可能引發經濟衰退,皆衝擊併購交易。
市場預期明年的併購活動可望回穩,原因包括聯準會進入升息循環末期,大部分的企業估值降低,以小型股為主的羅素2000指數目前本益比僅有17倍,低於年初時的逾21倍。還有此時企業和私募基金買家手邊銀彈充足,能出手買下優質標的。
Citizens資本市場分析師鄧斯坦(Dave Dustan)預測,明年的併購案交易額將低於2021年的水準,不過將比今年高或是持平。換言之,明年的交易額預估在3兆至逾5兆美元之間,但站上區間高端的可能性較低。
分析師基於經濟狀況所做的企業獲利預測,將決定明年併購活動的反彈程度。分析師若預期企業獲利回升,或是獲利降幅縮小,都將增添買家的信心。
如果利率與獲利回歸穩定,新收購案的買家將以私募基金占大宗。Citizens預測,私募基金手上的現金約達1.8兆美元,高於2021年的1.4兆美元。近期的私募基金收購案例有Thoma Bravo以現金80億美元,收購軟體公司Coupa。
除了私募基金,企業此時也是現金滿滿。大型企業現金充足,且信譽比小型企業更佳,也能隨時進場收購。
企業買家更有可能是想藉由收購提升成長的大型企業。美國製藥大廠安進(Amgen)日前斥資278億美元收購生技公司Horizon Therapeutics,即是一例。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今年全球併購金額大幅萎縮,並不令人意外
第二、 主要是由於通貨膨脹造成的股市不確定性
第三、 科技股市崩盤也是重要原因
第四、 由於PE手上有許多現金,明年可能積極進行併購
FTC微軟
2022/12/13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日前出手阻擋微軟收購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關鍵考量是具成長潛力的雲端遊戲。雲端遊戲目前僅是電玩遊戲市場的一小部分,但FTC與產業人士認為,雲端遊戲的影響力將與日俱增。
雲端遊戲是一項新興技術,可讓玩家將遊戲串流到幾乎所有連網裝置,類似於透過影音串流平台網飛或Disney+在裝置上觀賞影片的概念。
雲端遊戲的商業模式是基於訂閱服務,消費者支付固定月費或年費,即可暢玩遊戲庫裡的遊戲。雲端遊戲服務讓玩家不必下載遊戲到自有裝置,也無需添購遊戲機或高階電腦等硬體設備。
FTC與遊戲產業人士相信,未來幾年雲端遊戲在遊戲市場將更有分量。FTC日前提出反壟斷訴訟,阻止微軟將動視暴雪納入麾下,FTC主張此舉是為防止遊戲發行市場遭少數幾家企業掌控。
根據研究機構Newzoo BV預測,今年全球消費者在雲端遊戲服務和雲端串流遊戲的支出,合計達24億美元,僅占整體遊戲軟體支出1,844億美元的1.4%。
微軟在2017年推出Xbox Game Pass訂閱服務,成為雲端遊戲的初期領導者。微軟斥資750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可強化自家遊戲庫內容,動視暴雪的熱門遊戲包括《決勝時刻》(Call of Duty)和《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等。
Game Pass有上百款遊戲,月費9.99美元起跳,訂戶可下載個別遊戲到Xbox遊戲機或電腦,月費14.99美元方案可在雲端玩部分遊戲,微軟最終目標是成為「遊戲界的網飛」。微軟1月透露Game Pass的用戶達2,500萬人。
亟力遊說全球政府否決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案的索尼,以及其他遊戲業者,皆試圖打造雲端遊戲訂閱服務。根據研究機構Omdia估計,現階段微軟為雲端遊戲的領導者,拿下去年60%的雲端遊戲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美國現在對於反壟斷的監管越來越嚴格
第二、 FTC這次阻止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令人關注
第三、 雲端遊戲產業尚未特別引人注目
第四、 但是互聯網大咖過去幾年所造成的壟斷性,讓FTC不得不小心
FTX
2022/12/12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
美國證交會(SEC)近日要求上市公司說明他們在FTX等倒閉加密貨幣公司的曝險部位,顯示該機構面臨愈來愈大的輿論壓力,迫使其強化對於加密通貨產業的監管執法力道。
SEC於12月8日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指出,根據聯邦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應具披露義務,揭露加密通貨交易所等破產事件對於該公司業務已造成或可能產生的直接或間接影響。
SEC還提供一份問題清單,試圖釐清這些公司的曝險程度。部分問題集中於他們是否與聲請破產、面臨大量贖回潮或禁止客戶贖回的加密貨幣市場參與者有往來的風險。
SEC公告中並未提及任何具體公司名稱。SEC工作人員預期收到此問題清單的企業約數十家。
許多上市根本沒有或很少接觸加密通貨,後者某程度上仍被拒於傳統金融體系之外。但也有少數公司本身營運或重新改造業務以這類加密資產為主,包括交易平台Coinbase、挖礦公司Marathon Digital與專注於加密通貨的銀行Silvergate Capital等。
FTX上個月破產倒閉引發骨牌效應,令整個加密貨幣業陷入混亂,許多人開始注意該市場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特別是針對相關交易所。
消息人士指出,過去六年來,SEC早已針對Coinbase、幣安(Binance)美國業務與FTX展開調查,也對於數十家貨幣開發商祭出罰款或提起訴訟,但迄今並未起訴任何一家大型加密通貨交易所。
SEC表示,許多加密通貨被歸類為證券,應按照股票與債券規定出售。SEC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指出,加密通貨交易所販售未登記證券且未遵守那斯達克等交易所規則是違法行為。
部分律師表示,隨著加密通貨逐漸打入主流市場、愈來愈多投資人將積蓄託付給交易所,SEC不能只是空口說白話、必須拿出更具體的執法行動,否則勢必面臨嚴厲批判。
我們的看法:
第一、 FTX的崩盤,影響到整個行業
第二、 美國證交會(SEC)會加強監管
第三、 站在投資人立場也希望加強保護
第四、 全世界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據聞近期也有受到影響
特斯拉
2022/12/16 工商時報 顏嘉南 、綜合外電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本周再出售約36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加上高盛大砍特斯拉目標價,加重該公司近日股價跌勢,如今市值已跌破5,000億美元,創下2020年11月以來首見。
本周特斯拉股價連續三日收低,市值降至4,950億美元。15日美股早盤股價續跌1.5%,報154.39美元,降至逾2年新低水準。
根據呈交美國證交會(SEC)的文件顯示,馬斯克在12至14日再出脫2,200萬股特斯拉持股,這是繼10月完成440億美元推特收購案以來,第二次大賣特斯拉股票。馬斯克前次賣股是在收購案完成後數日,出售價值40億美元持股。
近一年來馬斯克總計出售將近40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根據Refinitiv數據,馬斯克的持股比重由一年前的17%降至13.4%。
目前仍不清楚馬斯克賣股是否與推特有關,特斯拉與馬斯克未能及時表示意見。投資人對於馬斯克投注在推特的心力和資源超過特斯拉,日漸感到不滿,亦打擊特斯拉股價。
此外,高盛基於全球供需減弱,14日大幅下修特斯拉目標價,由305美元一口氣砍至235美元,再拖累股價下探,當日股價收低2.6%,報156.8美元,創下2020年11月18日以來收盤新低紀錄。
今年迄今特斯拉股價累計重挫55%,表現遜於大盤和汽車同業。那斯達克指數同期累計下跌30%。
特斯拉股東、投資機構Gerber Kawasaki執行長,同時也是馬斯克的強力支持者格博(Ross Gerber)透過推特表示,特斯拉應該宣布庫藏股計畫,「妥善利用馬斯克創造出來的低股價。」
馬斯克身為特斯拉最大股東,身家財富與特斯拉股價表現息息相關。馬斯克的全球首富頭銜已拱手讓給法國精品巨擘LVMH董事長暨執行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根據《富比世》數據,兩人目前的淨資產分別為1,886億美元與1,768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馬斯克買推特,分散了他的精力
第二、 由於需要籌措資金,他只好賣特斯拉的股票
第三、 這也造成特斯拉近期股價大跌,市值跌破五千億美元
第四、 許多投資人開始要求馬斯克辭去特斯拉CEO的職務,可以理解
美國網紅
2022/12/16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
美國證交會(SEC)與聯邦檢察官控告8名網紅,涉嫌利用推特和Discord線上平台操縱股價,涉及證券詐欺,不法獲利超過1億美元。
SEC在提交給德州南區地區法院的訴狀中,指控這些網紅鼓勵粉絲買進他們已持有的某些股票,但未向粉絲透露他們打算在股價或交易量上升時拋售持股。此外,SEC亦指控第八名網紅幫助和教唆騙局。
SEC指出,8名網紅的拉高倒貨(pump and dump)騙局,至少在2020年1月就已經開始。
美國司法部14日指出,8名網紅至少犯下一項共謀證券詐欺罪嫌,8人皆被控證券詐欺,詐欺金額達1.14億美元。
挨告的網紅包括網名為PJ Matlock的馬特洛克(Perry Matlock),和網名為MrZackMorris的康斯坦丁(Edward Constantin)等,兩人是聊天服務平台Discord股票交易論壇Atlas Trading的共同創辦人。
遭SEC控告的第八名網紅是網名為「Deity of Dips」的奈特(Daniel Knight),他在共同主持的播客節目宣揚其他人的成功交易,涉嫌幫助和教唆騙局。
SEC執法部門市場濫用單位負責人桑索內(Joseph Sansone)表示,被告利用自身在網路上的人氣進行詐騙。他也向投資人示警,不要輕易跟隨網路上的投資建議。
根據SEC的訴狀顯示,截至去年12月止,8名網紅的粉絲皆超過10萬人,馬特洛克的推特更有超過34萬名追蹤者,但他已關閉帳號。SEC表示,被告在網路上炫富,並展示豪車照片。
訴狀指出,8位被告多年來在粉絲面前經營的人設是值得信賴的選股專家,但實際上卻是經驗老道的股票操縱者。
SEC開鍘的對象除了炒股的網紅外,先前還有炒作加密貨幣的名流。美國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代言加密貨幣卻未說明是業配,遭到SEC提告,她在10月以126萬美元達成和解。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美國的網紅現象氾濫,已經到達需要監管的程度
第二、 令人驚訝的是網紅在股票價格裡面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第三、 如果是台灣跟中國大陸,這樣的行為早就被取締
第四、 美國現在才開始取締,時間有點晚
(待續)
back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