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2-08-09
創會理事長的話:全球半導體(上)

科技大咖
微軟、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以及半導體業風向球德儀同步繳出兩位數營收成長的上季財報,並對未來幾個月表示樂觀,讓一直擔心科技業下半年將陷困境的投資人大大鬆了一口氣。

這三家公司在美股26日盤後公布業績,結果反映出科技產業的四大支柱(雲端運算、數位廣告、資訊科技及晶片)的潛在韌性,三公司的股價在27日早盤都漲約5%,帶動美股標普500指數上漲約1%,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更勁揚逾2%。

微軟上季營收成長12%至519億美元,為2020年9月來最低營收增速;淨利成長至167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盈餘2.23美元。營收成長與獲利都低於預期,主要是受不利的匯率因素、雲端運算服務和PC軟體需求轉弱等因素影響。

但微軟發布亮眼財測,預期從7月起的新年度營收將呈雙位數成長,預估本季營收在492.5億至502.5億美元,以中間值估算,代表營收成長約10%,主要受雲端運算服務需求帶動。而匯率波動對新年度營收的影響約4個百分點、對本季影響約5個百分點,淡化了有關美元升值將更大幅衝擊海外營收價值的疑慮。

字母第2季營收年比成長13%至696.9億美元,接近分析師預期的698.8億美元,反映出這家網路巨擘在線上廣告成長減緩之際還能維持韌性。

不過,營收增幅已較一年前的62%大幅減緩,其中,美元匯率強升對該公司營收成長的影響達3.7個百分點,字母55%的營收來自美國海外。Baird分析師塞巴斯丁說:「在總經環境減弱的脈絡下,字母的財報尚可。」

德儀第2季淨利增至每股2.45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05美元,表現優於預期。營收增加14%到52億美元,成長幅度連六季達到兩位數。德儀並發布亮麗財測,消除市場對經濟放緩重創晶片元件需求的疑慮。德儀說,本季營收將介於49億到53億美元,略優於分析師預估49.4億美元。

德儀生產的晶片應用廣泛,從洗衣機到衛星都有,其營運展望給今年來愈發看空晶片業的投資人帶來一絲樂觀情緒。今年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30%,主要是投資人擔心需求在多年的榮景後轉趨疲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的股市正在激烈震盪中,影響很多科技股

第二、原來以為科技股會有很大的調整,現在看起來還好

第三、說明產業大者恆大的趨勢

第四、但是龍頭以下的科技股前景不容樂觀

亞馬遜
由於雲端運算事業表現強勁,挹注亞馬遜上季營收優於華爾街預期,對本季展望也相當樂觀。受此帶動,亞馬遜周五早盤股價飆漲逾11%,市值暴增逾1,500億美元。

亞馬遜第二季營收增長7%至1,212億美元,優於市場估的1,190億美元,年增略低於第一季的7.3%,為這家電商巨擘20年來最緩慢成長。

不過,該電商龍頭連兩季虧損,上季淨損20億美元,每股虧損0.20美元,分析師原估每股純益0.12美元。陷入赤字主要是亞馬遜持股的電動車廠商Rivian股價重挫,使亞馬遜認列39億美元稅前虧損。

亞馬遜預期第三季營收約在1,250億到1,300億美元。分析師平均預估1,260億美元。執行長賈西表示,儘管面臨通膨壓力,該公司在成本控管「已有進展」,第三季營業利益估計介於零到35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9億美元。

上季營收增長超出分析師預估,雲端運算和廣告事業仍為兩大穩定成長引擎。身為全球雲端運算市占龍頭的亞馬遜AWS事業,第二季銷售增長33%至197億美元,超越華爾街預估,廣告事業收入攀升18%至88億美元。

賈西提到,「儘管燃料、能源、運輸成本的通膨壓力持續,但我們上一季在控管成本方面已取得進展,尤其配送網路的生產力大幅提升。」

相較近期沃爾瑪調降財測、反映通膨對消費力的影響,亞馬遜高層的說法卻顯示未受衝擊。財務長奧薩夫斯基(Brian Olsavsky)被問及此議題以及消費者購買模式改變時,他回答:「我們並未注意到6月買氣下滑。」

Insider Intelligence分析師利普斯曼(Andrew Lipsman)指出,「亞馬遜在歷經數季震盪後,看來終於要扭轉乾坤了。」

與其他企業一樣,亞馬遜表示因通膨與經濟環境挑戰而減緩招募速度。該公司員工數在疫情期間上翻逾一倍,但在第二季減少6%至152萬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是美國電商龍頭,前陣子股價下跌非常厲害

第二、亞馬遜的獲利主要來自雲端AWS

第三、AWS第二季有33%的成長,表現相當亮麗

第四、從阿里的情況可以看出來,成長也是來自於雲端運算

蘋果元宇宙
蘋果、Meta衝刺元宇宙商機,傳找上台灣LED龍頭富采合作,擬導入富采Micro LED技術,合作開發下世代虛擬實境(VR)/擴充實境(AR)裝置應用,為富采Micro LED後續訂單增添動能。

目前全球高階顯示器仍由三星獨霸,一旦富采Micro LED獲得蘋果、Meta採用,將是台灣高階顯示器產業與三星抗衡的重大里程碑。

富采先前已透過旗下Mini LED產品打入蘋果供應鏈,和蘋果搭起合作橋樑。富采乘勝追擊,整合旗下晶電、隆達的能量,並透過轉投資錼創,正在Micro LED領域鴨子划水。對於蘋果、Meta上門尋求合作衝刺元宇宙商機,富采表示,無法評論。

據了解,蘋果、Meta在下世代VR/AR裝置顯示技術原本鍾情三星,曾傳出希望三星以另一款Micro OLED技術支援開發新終端產品,但三星一開始興趣缺缺,也讓蘋果、Meta思索與富采等其他非三星夥伴合作。

業界人士指出,蘋果一直對Micro LED很有興趣,多年前就傳出在台灣龍潭與晶電(後來併入富采)等台廠合作開發Micro LED技術,但遲遲沒有下文。之後蘋果與富采合作,在iPad導入富采Mini LED產品,由於Mini LED被視為Micro LED技術成熟前的過渡性產品,先前市場就傳出未來雙方會邁入Micro LED合作。

富采認為,極大化、100吋以上的大型顯示屏及電視,以及極小化的AR/VR裝置,將是Micro LED具優勢的應用領域,目前該公司Micro LED產品已小量出貨,看好2024年至2025年富采及全球的Micro LED出貨將大爆發。

富采強調,2024年時,該公司Micro LED技術及產能都將準備就緒,目前在極大化市場的大尺吋顯示屏及電視上,出貨量拉升會較明確;極小化AR/VR應用屆時也會開始出貨。

富采說明,大尺寸顯示關鍵技術在巨量移轉,公司目前已研發完成,朝降低成本方向前進。AR/VR應用關鍵除Micro LED外,其他設備也要跟上,例如整合後的顯示效果、省電與否等,是要做的像傳統眼鏡大小,還是能縮小似隱形眼鏡,目前各大廠及上下游供應鏈都在積極研發。

根據研調機構IDC最新報告,去年全球VR/AR頭戴裝置出貨量1,123萬台,年增92.1%;其中, VR裝置出貨量首次突破千萬台、達1,095萬台,預估今年VR裝置出貨將達1,573萬台,年增43.6%,若富采能搶搭相關商機,有助提升營運。

就產業現況來看,Meta的Oculus市占率高達八成,穩居龍頭,蘋果最快明年初推出VR/AR頭戴裝置,富采同時獲得兩大指標廠上門尋求合作,未來若通吃兩大品牌商機,將是台灣先進顯示器技術重大突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元宇宙最積極佈局的是Meta(臉書)

第二、蘋果也在積極的考慮進入元宇宙的行列

第三、進入元宇宙最重要的裝置是AR智慧眼鏡

第四、台灣在MicroLED方面的技術是AR的關鍵

鑽石生技
中天集團旗下鑽石生技(6901)投資昨(25)日以每股35元登錄興櫃,交易首日股價大噴發,昨興櫃參考價收300元,若以登錄興櫃的參考價換算,漲幅逾750%,以開盤價42元計算,漲幅逾500%,帶動中天集團市值強增1,500億元。

中天集團旗下中天、合一合計持股逾四成,是最大股東與直接受惠者,另,泛富邦集團由蔡明忠、蔡明興兄弟結合個人及創投共持有鑽石生技股權約三成,換算下來,潛在未實現利益逾400億元;而整體持股約15%的台新金董座吳東亮、持股4%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則各有約225億元、60億元的潛在利益。

鑽石生技投資是台灣首家進入資本市場的永續型生技創投基金,董事長路孔明曾表示,因主要投資標的已度過高風險期,未來價值將隨研發進度持續展現,預定明年申請上市。

應注意的是,由於興櫃價格採撮合制且單日成交量僅562張,今日將以昨日盤後的均價、約150元開出,投資人仍宜審慎評估。

鑽石生技投資成立的緣起,是2012年6月政府發起的「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大型生技創投基金TMF募集失敗,於是由中天生技集團結合大型金控與壽險公司而成立,有鑑於生技產業的技術研發周期長、風險大,所以有別於一般七至十年期限的創投,鑽石定位為永續型創投。

鑽石生技投資旗下投資案共有十項,其中新藥投資項目占六成,醫材占兩成,這十家公司中目前已有一家上櫃,兩家在興櫃,另外七家仍未上市。

海外部分則有投資以色列公司EyeYon Medical,也預期在2024年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人工眼角膜上市許可,另一家由莫德納(Moderna)共同創辦人,MIT教授Robert Langer創辦的藥物傳遞技術公司Bilayer therapeutics,也將在近期展開治療慢性便秘的新藥臨床研究。

路孔明表示,鑽石生技投資主要目標將以扶持旗艦型生技為主,為股東創造最大化利益,未來投資標的除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藥物、醫材外,還會特別考慮法規持續開放的細胞治療,與具有巨大潛力的核酸藥物與腸道後生元,也不排斥適當機會併購營運及研發團隊相對成熟,已有IPO潛力的案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鑽石生技第一天漲幅高達750%,明顯超標太多

第二、傳統的基金型的股票上漲,市價都會略低於淨值價格。

第三、目前鑽石生技的股票已經大幅回檔,這是正常現象

第四、預計應該回到淨值的1-3倍比較合理

聯發科/英特爾
英特爾昨(25)日宣布,與聯發科(2454)達成晶圓代工協議,將以旗下「Intel 16」製程為聯發科生產多款智慧裝置晶片。聯發科是台積電第三大客戶,與英特爾開啟晶圓代工合作之路,市場關注未來雙方若邁向先進製程合作,將更對台積電更不利。

英特爾進軍晶圓代工業務後,陸續獲得高通、亞馬遜等台積電重要客戶訂單,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出身台積電,向來被市場視為台積電「鐵咖客戶」,如今聯發科也釋出代工訂單給英特爾,「鐵咖客戶變心」,震撼業界。

據了解,「Intel 16」屬成熟製程,英特爾昨天主動發布接獲聯發科晶圓代工訂單的訊息,但未透露合作細節,僅表示首批產品將在未來18至24個月內生產。即便合作初期以成熟製程為主,隨著英特爾日益開拓先進製程能量,業界憂心未來聯發科也將轉移高階晶片至英特爾生產,不利台積電營運。台積電周一ADR早盤跌0.6%;英特爾早盤跌1.5%。

英特爾接受外媒採訪時強調,這項合作案,是英特爾自去年初推出晶圓代工業務以來,最重要的交易之一。路透報導,英特爾拿下聯發科代工訂單相當振奮。英特爾代工服務總裁Randhir Thakur告訴路透,這對公司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交易」,也是一個主要的錨定客戶勝利(anchor customer win)。

面對大客戶至主要競爭對手下單,台積電昨日沒有評論,僅指出不會影響該公司先前提到的今年成長目標,而聯發科是其長期客戶,且在先進製程上有緊密的夥伴關係,不會因此影響業務往來。研究機構數據顯示,聯發科2021年占台積電業績比重約8.2%,為台積電第三大客戶。

聯發科指出,近期在各類產品線的全球市場拓展上取得亮眼成績,未來將持續服務全球客戶在智慧裝置上的需求,進一步拓展市場。此次與英特爾合作,將有助提升其成熟製程產能供給,聯發科在高階製程持續與台積電維持緊密夥伴關係並未改變。

雙方合作將以英特爾「Intel 16」製程生產多款智慧裝置晶片,產品應用範圍包括智慧家庭、物聯網等。5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發科最重要的市場在中國大陸

第二、但是中美地緣政治也讓聯發科必須分散風險

第三、這是英特爾的大勝利,雖然其代工的市場佔有率很低

第四、台灣企業未來必須加重在美國的佈局

比亞迪
電動汽車龍頭比亞迪(BYD)日前宣布,將在2023年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消息傳出驚動市場。外媒指出,電動車讓中國大陸加速崛起為汽車出口大國,實現多年夢想。隨著中國大陸電動汽車產業規模化快速發展,甚至可能顛覆燃油車時代的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綜合外媒報導,比亞迪日本分公司日前在東京召開品牌發表會,宣布正式進入日本汽車市場,並預定2023年在日本發售「元PLUS」、「海豚」、「海豹」等車款。

比亞迪進軍日本乘用車市場,引發中外車企同業關注,畢竟日本擁有豐田、本田等汽車巨頭,本土品牌在當地市場市占率超過90%,外來品牌的挑戰難度極高。有分析認為,比亞迪此前透過電動巴士在日本打下根基,日本車企對電動汽車不甚積極,比亞迪認為可開拓日本乘用車市場。

報導指出,與燃油車時代中國車企拚命想走出海外,卻屢屢失敗告終的情況不同,電動車時代透過官方支持、提前布局、技術提升,以及對上游原材料供應鏈的掌握,取得了市場競爭優勢。面對本土車市成長放緩,當前中國車企已燃起「出海熱」。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大陸汽車出口總量已經突破百萬輛,年增超過40%。按照出口汽車總量的排名,僅次於出口112.6萬輛車的日本,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名。

2021年全年,大陸汽車出口總量達到20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共出口31萬輛,年增長高達3倍,已經成為中國開拓海外車市的利器。中國車企出口排行前五名為上汽(59.8萬輛)、奇瑞(26.9萬輛)、特斯拉(16.3萬輛)、長安(15.9萬輛)、東風(15.4萬輛)。

報導分析,抵達歐洲的中國汽車,約一半是上海工廠生產的特斯拉,其他品牌包括Dacia、Polestar和BMW。儘管如此,1~4月中國汽車商品出口金額前十大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墨西哥、日本、比利時、俄羅斯、韓國、德國、英國、澳洲和沙烏地阿拉伯,歐美為主的經濟強國,開始成為中國汽車商品的出口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是全世界最值得關注的電動車業者

第二、比亞迪有垂直整合的能力,包括上游的芯片及電池

第三、比亞迪第二季的銷量已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

第四、中國大陸汽車出口總量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關鍵在電動車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