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2-07-26
創會理事長的話:科技中國(中)

敏實A股
開放網路打破傳統大廠寡斷市場,帶起「白牌」設備熱潮成為全球顯學,更從資料中心、5G吹到光纖寬頻市場,「開放寬頻」熱潮興起,AT&T等全球20多家電信業者展開測試,緯創智邦旗下鈺登、合勤、明泰積極搶進開放寬頻白牌設備商機。

法人看好,白牌寬頻產品可望自下半年開始陸續導入,成為台廠搶光纖市場新契機。

開放網路白牌風吹到光纖寬頻網路,國際組織寬頻論壇(BBF)、開放網路基金會(ONF)積極推動開放寬頻「(Open Broadband)」,其中BBF由全球200多個電信、晶片、設備等業者組成,ONF則為Google、德國電信等跨網路及電信業者組成。

BBF積極倡議開放寬頻架構,ONF推動認證計畫,全球有十個產品通過開放寬頻驗證,台廠就拿下其中七項,成果亮眼,包含鈺登的三款電信用交換器、兩款局端設備(OLT),中磊的用戶端設備(ONU)及合勤的OLT,至於緯穎也積極參與ONF開放寬頻計畫。

網通廠表示,過去光纖市場從OLT到ONU都是大廠整套出貨,隨開放網路熱潮吹到寬頻,5G開放網路O-RAN加上開放寬頻,整體網路效益最大,加上光纖技術進入10G PON時代,以開源方式拆解光纖網路,形成新的電信交換器、OLT及ONU的白牌商機。

網通廠表示,美國AT&T,歐洲電信業者,土耳其電信及台灣的中華電信都已展開開放寬頻測試,也讓白牌光纖設備的交換器、OLT、ONU成為未來寬頻市場重要趨勢。

合勤看好,10G的白牌OLT市場未來成長可期,已與全球20多家營運商展開測試,今年可望開始試量產,成為未來成長潛力。

智邦旗下鈺登日前指出,新型態的vOLT開放網路架構,可將控制軟體集中安裝於伺服器內,管理多台OLT,提升電信業者維運管理的靈活性,進一步鬆綁電信寬頻網路建置採購。

明泰日前也表示,開放網路架構觀念興起,電信業者除在行動通訊設備採購更彈性,開放寬頻接取網路供應鏈也逐漸成形,明泰也積極掌握有線、無線、邊緣運算、AI等關鍵技術,積極迎向趨勢、搶進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敏實是台商在大陸最具有實力的汽車零組件業者

第二、敏實跟許多中國大陸的車廠均有來往

第三、敏實想要在A股上市可以理解

第四、但是由於敏實是境外公司架構所以不容易在A股募集到資金。

A股IPO
大陸A股市場今年上半年共發行169家新上市公司股票,募資金額達人民幣3,119億元(約新台幣1.4兆元),年增48%,其中,科創板IPO金額首度超過上交所主板,顯示官方刻意放行科技創新為主的IPO案,持續朝向科技自立自強的方向前進。

普華永道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上市目的地。其中,上交所發行69家新股、募資額人民幣2,105億元,深交所81家,募資額人民幣986億元,新成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也有19家,募資人民幣28億元。

若以上市板塊類型來分,上半年大陸科創板、創業板分別有53家、68家新股上市,占總量的72%,且科創板募資額達到人民幣1,156億元(約新台幣5,086億元),高於上海主板的人民幣949億元(約新台幣4,175億元)和創業板的871億元(約新台幣3,832億元)。

今年上半年科創板IPO金額最大的是太陽能業者晶科能源,募資金額高達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40億元),第二名及第三名都是IC設計業者,分別是翱捷科技的人民幣68億元及納芯微的人民幣58億元。

對此,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分析,從上半年IPO企業的行業來看,既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還包括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顯示資本市場和官方對於科技創新有非常明確的引導和支持。

大陸開源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說,隨著科創板推出並試行註冊制、創業板推廣註冊制改革,將極大強化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

孫金鉅表示,相比於間接募資,直接募資對於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具備多重優勢,包括促進上市公司規範經營、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等。

此外,據證券時報報導,大陸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申請在新三板掛牌公司有203家,比去年同期的47家成長了三倍多,主要是受到北京所設立帶動。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兩、三年,將成為新三板、北交所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官方需同時加強二級市場建設,多方面多渠道引入社會資金,以做到投募資兩端的合理匹配。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A股今年是全球最活躍的資本市場

第二、上海、深圳分別居全球上市排名第一第二

第三、註冊制是大陸資本市場成功的關鍵

第四、「科創板」說明中國大陸未來發展以科技為導向

中國FDI
中國防疫的「動態清零」方針,大幅影響外商在當地的投資意願,經濟學人智庫(EIU)分析指出,2022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DI)規模將銳減,連帶影響2023年及之後的表現,恐在2026年後遭東協追上。

綜合外媒13日報導,EIU發表的報告指出,雖然中國正全力拚經濟,但動態清零政策已嚴重影響當地市場在外商眼中的吸引力。EIU預計,即使在下半年的中共二十大之後,動態清零方針仍將維持一段時間,可能到2023年都會持續該立場。但總體而言,不會再有2022年上旬上海封城如此大的力度。

在此假設下,EIU估計,中國2022年起整體FDI規模將呈現衰退狀態,較2021年大幅下滑,萎縮至約2020年水平。後續2023年、2024年雖料有小幅增長,但在動態清零干擾下,成長幅度不會太大。

另據陸媒13日報導,隨著推動復工復產,中國6月份起開始拚經濟,至今逾1個月,但近期多地疫情重燃,13日上海新增5例本土確診及50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廣東、安徽、山東、甘肅等均有本土案例,各省又開始提高檢測頻率,甚至有小範圍的管制行動。

中國商務部數據則指出,疫情剛爆發的2020年,多數時間中國累計FDI規模均較2019年衰退,但直至年底時扭轉狀況,全年FDI規模成長4.5%至1,443.7億美元。2021年在中國防疫有成的狀況下,帶動全年FDI成長兩成至1,734.8億美元。2022年前5個月,FDI仍處於成長,但增幅遠遜於2021年同期,全年狀況有待觀察。

EIU數據顯示,中國2020、2021年FDI規模分別約為2,500億美元、3千億美元。預測2022全年將降至與2020年差不多水平,2023、2024年略有增長,但遠不及2021年。

此外,EIU預測,雖然外商在市場、供應鏈考量下不會大幅撤出中國,但確實會增加在東協國家的投資,預計未來在2026年,東協FDI規模將追趕至接近中國的水平。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海封城,影響外資投資意願

第二、許多外資決定撤出中國轉往東南亞

第三、習近平以政治為最主要的考量,經濟是其次

第四、今年經濟成長能保持1-2%就非常難得

網企併購
大陸官方再次將監管矛頭對準網路企業,進入2022年後開罰網企頻率銳減的監管部門在10日對28件企業收購、合營案處罰,阿里巴巴、滴滴等網路巨頭受波及,騰訊更陷入其中12案,處罰數量最多。

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0日公告,決定對28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按公告內容,涉及包括騰訊、阿里、滴滴等巨頭旗下公司,當中與騰訊涉及12起收購案件數量最多,包括一起與中信資本共同收購聯易融數字科技集團的案件。

阿里巴巴涉及五起案件數量次高,包括收購物流巨頭百世集團、影音平台優酷土豆等代表性案件,以及阿里創投收購上海第一財經傳媒等。滴滴子公司涉及收購與合營案件四起,包括一起與聯想共同收購現代財產保險案件。近年大幅發展遊戲等業務的嗶哩嗶哩涉及三起收購案,包括收購與知名遊戲業者米哈遊相關的北京綺心科技。

其他案件還包括京東創辦人劉強東控制的賽夫投資相關合營案。平安健康與日本軟銀合營案。申通地鐵與瑞典龐巴迪合營案。新浪微博子公司收購上海假面科技信息。

大陸政府部門從2020年底開始對網路平台企業高壓監管,收購行為是當中關注重點之一,為遏制手握雄厚資金的網路企業透過資本力量併購壟斷,監管部門2021年有多次大規模、廣泛開罰網企收購等行為。

但進入2022年後,監管部門對於網企收購的處罰案頻率大減,上一次還要回溯至1月開罰騰訊、嗶哩嗶哩等個別案件,如今時隔半年再有大規模集中公布等情形。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前董事長胡曉煉表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加快用完善的法律制度,以此引導各行業資本的預期。

胡曉煉指出,目前已經對平台經濟設置明確紅燈,未來同樣要對其他重點行業設置紅綠燈,如此能讓資本走向促進創新、綠色、開放、共享,也對穩經濟增長、穩大盤有益。

大陸市場監管部門近日對包括水泥等行業也有相關處罰,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9日公告,就對陝西省水泥協會及13家水泥企業實施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福建省市場監管局也在6日公告,對福建廣夏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七家單位壟斷協議案進行處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習近平積極打擊大陸的互聯網龍頭企業

第二、騰訊、阿里均受傷慘重

第三、「共同富裕」是大陸目前的政策方針

第四、互聯網平臺大肆併購不利於財富平均分配

三星鏈
南韓三星電子傳出暫停採購至8月底的消息後,影響大陸消費電子產業,在手機供應鏈出貨量步入調整期的情況下,拓展產品品類、拓寬終端應用領域,已成供應鏈一大趨勢變化,紛紛轉戰新能源、擴增實境(AR)。

科創板日報報導,星礦數據顯示,目前A股公司中,三星供應鏈企業包括京東方、歌爾股份、長盈精密、水晶光電、共達電聲、藍思科技、力芯微等消費電子上游知名企業,涉及顯示面板、存儲晶片、精密電子連接件、天線、攝像頭零部件、3D玻璃、電聲元件等多個領域。

主力產品是消費電子精密零組件的長盈精密相關人士證實,今年三星確有延後取貨或採購需求減少的情況,且集中在三星新款手機產品方面。

面板大廠京東方公司人士表示,以目前情況來看,受外部客觀因素影響,今年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有所減少,「下半年公司會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動態生產。」

原本只做手機照相頭濾光片的水晶光電相關人士指出,儘管消費電子行業在變動,手機業務增長比較平,但今年上半年乃至全年業績變化,還要看新增業務增長的情況,而相比去年,今年在汽車電子領域的抬頭顯示(AR-HUD)、光學雷達等關鍵元器件上,產生相關新增訂單。

去年致力於新能源業務的長盈精密,已形成從電芯結構件、模組結構件到電池箱體結構件的系列產品線,其中在高壓電連接領域,去年取得某重要客戶新車型訂單。去年長盈精密新能源業務營收為人民幣11.29億元,暴增124.6%。

去年也是「元宇宙」元年,AR/VR等硬體設備出貨量增長激發相關產業鏈活力。主要為三星提供電聲元件的歌爾股份,去年得益VR虛擬實境、TWS智慧無線耳機、智慧可穿戴等智慧硬體產品及相關精密零組件需求成長,淨利潤年增50.09%。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受到中國大陸的競爭,業績影響很大

第二、連帶三星在中國的供應鏈也受到影響

第三、陸企逐漸脫離三星供應鏈,發展新的領域

第四、元宇宙的歌爾股份特別值得關注

GAP
美國服飾零售商GAP於11日在宣布撤換執行長的同時,也發布獲利預警,由於銷售持續下滑,預估本季經調整後營業利益率將降至零或陷入負值,銷售也將不如去年同期,拖累股價12日早盤大跌7.9%。

GAP預測,在7月底止的年度第2季(本季)淨銷售額將下降7%~9%,營業利益則可能因成本上揚與促銷優惠折扣而蒸發。GAP預估本季空運費用和其他通膨成本短暫增加約5,000萬美元,而超優惠的折扣和庫存過剩,將對業績造成壓力。該公司預定在8月25日公布本季財報。

GAP宣布撤換執行長莘葛爾(Sonia Syngal),由執行董事長馬汀(Bob Martin)暫代,這項人事案立即生效;馬汀2002年加入GAP董事會,並在2020年升任執行董事長。

莘葛爾是在2020年3月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時,出任GAP執行長,但之後GAP好幾季的營收及獲利卻都不如分析師預期。GAP股價今年來已累計下跌約50%,跌幅甚於標普500指數同期的19%。

此前,GAP旗下囊括逾半數銷售額、且寄予厚望的品牌Old Navy,去年夏季推出涵蓋各種尺寸的服裝,以瞄準各種身材的消費者族群,結果卻不如預期,導致門市內尺寸過大和過小的服裝太多,但暢銷的中等尺寸服裝反而供應不足,也對銷售和獲利造成負面衝擊。GAP計劃以Old Navy為達成2023年銷售額100億美元目標的主力。

晨星分析師史瓦茲(David Swartz)表示:「Old Navy的策略錯誤,但這個品牌對Gap整體業務太過重要,不容出錯。」Old Navy總裁暨執行長葛林(Nancy Green)已在今年4月離職,8月1日起由曾任沃爾瑪主管的巴貝托(Horacio Barbeito)接任。

不過,這項人事案未必代表GAP的壓力就已結束。花旗分析師指出,GAP擴大促銷的幅度甚於預期,對GAP和整體服飾業來說顯然是個不利跡象,預料GAP下半年仍須提高促銷水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GAP是美國服飾服裝的企業龍頭之一

第二、GAP業績下跌具有指標性意義

第三、產品組合錯誤是GAP失利的關鍵

第四、「快時尚」的投資風潮已經過去

自駕車
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深入細數蘋果過去八年來開發汽車的跌跌撞撞路程,包括前設計總監艾夫的參與、軟體工程資深副總裁費德納吉的懷疑態度等,迄今仍面臨艱鉅挑戰。報導也揭露「Apple Car」的外觀細節:四個座位能向內相對,車頂採用類似福斯金龜車的弧形設計,設計團隊也在實驗行李廂的升降功能等。

報導指出,這項代號為「Project Titan」的專案推出後,費德納吉是知名的懷疑者,他雖未直接涉入Apple Car的開發,卻常私下向蘋果其他主管表達他的疑慮,而且因為Apple Car的開發遭遇諸多挫敗,常成為其他部門的茶餘飯後話題。

艾夫在2019年辭去設計總監後,仍然以顧問身分參與,也顯然建議該團隊應該傾向凸顯這款車的設計獨特性,而非隱藏感應器。

報導指出,執行長庫克只從遠端監督,「很少」造訪Apple Car團隊的辦公室,一些員工認為庫克的遠端領導不利這項專案,因為缺乏可主導大局的決策者。

根據報導,Apple Car在上路測試時,若遇到意外情況常碰到問題,例如先前測試時,一名慢跑者行經車前,但系統卻未停下車,僅微調行進方向,得要車上駕駛踩煞車才能避免撞到人。

這篇報導也揭露的實體外觀細節,包括四個座位能向內相對、供乘客面對面交談;車頂採用類似福斯金龜車的弧形設計,設計團隊也在實驗行李廂的升降功能,也曾討論可調整角度的椅背後大螢幕。

「The Information」指出,蘋果希望能取得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豁免,推出一款沒有方向盤和煞車踏板的汽車,蘋果還曾研究過允許車內乘客平躺睡覺的可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一直要發展自駕車,但成效不彰

第二、蘋果自駕車的進度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明確

第三、中國大陸自駕車發展非常驚人

第四、未來中國自駕車有可能超越美國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