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1-07-26
創會理事長的話:新舊產業交替 (下)

電池
大陸電動車賣太好,引發「電池荒」來襲!小鵬汽車CEO何小鵬透露,他在寧德時代的電池工廠待了一星期才拿到貨。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更預測,未來五年動力電池缺口將高達40%。

在大陸政策扶植的推波助瀾下,電動車需求端強烈,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陸車用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股價連日上漲,市值超過人民幣1.3兆元,背後凸顯的卻是電動車產業的「電池荒」問題。

政策補貼支撐新能源車市蓬勃發展,昔日買傳統燃油車根本買不到車牌,因大陸許多城市每年發放的車牌有固定限額,必須抽籤。但買電動車很容易上牌照,還有停車費、電價、道路通行費等優惠政策,帶動今年電動車大賣。

央視財經報導,中國汽車工業協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產銷年成長逾兩倍。其中,小鵬汽車6月銷量年增高達六倍,理想汽車銷售年增逾三倍,反應市場需求熱絡。

全球新興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406 GWh(10億瓦時),而動力電池供應預計為335 GWh,缺口約18%。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到約40%。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近日在股東大會表示,客戶最近催貨讓他快受不了。為滿足車企需求,各大動力電池公司開足馬力。江西某鋰電池動力工廠品質部總監黃敬平表示,公司從開年到現在,基本上沒有停產,一個月基本上28天滿負荷生產。

大陸多家動力電池廠商也面臨著類似境況,近日億緯鋰能公告披露,公司現有場地及生產線已滿負荷運轉,但近一年仍將供不應求;寧德時代發布投資者調研紀要指出,供應鏈資源緊缺是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面對電池短缺,車企們抱緊動力電池廠商的「大腿」。長城汽車於今年6月初與寧德時代簽署長達十年的動力電池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特斯拉也與寧德時代簽下四年長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就曾多次表露對於電池供應緊缺的擔憂,直言供貨商給多少,特斯拉就買多少。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池才是電動車的關鍵。

第二、電池是稀缺關鍵資源。

第三、台灣企業在這個領域太弱,沒有布局。

第四、最近鴻海開始投資電動車電池。

鋰業
隨著鋰礦資供給日益緊缺、市場價格猛漲,全球最大鋰生產商之一的中國贛鋒鋰業,正加快海內外收購鋰礦資源。贛鋒鋰業最新提出擬收購加拿大Millennial Lithium,交易金額最多為3.53億加元。

路透17日報導,贛鋒鋰業在提交給深交所的文件稱,這樁收購將由集團旗下一家子公司完成,價格為每股3.60加元,較Millennial在15日收盤價3.32加元溢價8.4%,藉此獲得標的資產旗下位於阿根廷的鋰鹽湖專案資源。

Millennial為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的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收購、勘探及開發鋰礦業權,旗下的主要資產為位於阿根廷Salta省的PastosGrandes鋰鹽湖專案,以及位於阿根廷Jujuy省的CauchariEast鋰鹽湖項目。

贛鋒鋰業表示,本次交易有利於公司業務拓展,並增強核心競爭力,符合公司上下游一體化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

新浪財經報導,2021年來,贛鋒鋰業已多次跨境收購鋰礦資源。2月份,其子公司上海贛鋒出手認購英國倫敦上市公司Bacanora新增股份53,33萬股,交易金額約2,400萬英鎊,進而持有Bacanora股份比例增至28.88%;5月,上海贛鋒再進一步對Bacanora提出交易金額不超過1.9億英鎊的收購計畫。

此外,贛鋒鋰業6月斥資1.3億美元收購荷蘭SPV公司50%股權,進而持有非洲馬利Lithium du Mali SA 100%的股權,並間接擁有馬利Goulamina鋰輝石礦項目的權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鋰是電動車的重要原料。

第二、未來勢必往上游垂直整合。

第三、大陸企業積極向海外併購。

第四、這次沒有受到政治阻撓。

格芯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晶片巨頭英特爾正洽詢以300億美元併購格芯,若談成交易,將是英特爾歷來最大併購案,也將一舉壯大英特爾發展晶圓代工事業的版圖。

英特爾雖投資200億美元新建晶圓廠,但還要幾年才會完工量產,買下代工產業市占7%的格芯,將一舉躍居晶圓代工第四大,僅次於台積電、三星電子、聯電。

巴隆周刊(Barron's)指出,英特爾無法靠此交易撼動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代工地位,業界人士指出,格芯已專注在成熟製程,近期在新加坡擴產動土也是屬於成熟製程擴產,此案反映半導體產業成熟製程已掀起整併潮,此案成功,短期難撼動台積電的龍頭地位,若成局反將干擾部分韓系晶片商取得成熟製程產能。

根據TrendForce集邦機構研究數據顯示,2021年第1季度按照晶圓代工營收統計,第一梯隊是台積電及三星的先進製程競爭,第二梯隊則是聯電、中芯與格芯在成熟製程上的競爭。產業分析,格芯市占率計算包含計算IBM相關業務收入,營收絕對值估計低於聯電,高於中芯國際。

業界分析,格芯的價值包含AMD既定長約訂單,諸多韓系晶片商訂單、在歐洲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擁有號稱歐洲最大晶圓製造廠,英特爾有意擴大晶圓代工布局並計畫在歐洲投資設廠,想買格芯,顯示英特爾對爭取收購成熟製程的有效產能相當積極。

格芯在6月舉行新加坡線上擴產動土儀式,新廠最大月產4萬片主要提供5G和車用需求,最快2023年首季陸續開出產能,跟進台積電跟聯電的28奈米成熟製程擴產。從22/28奈米來看,諮詢機構以賽亞研究認為,格芯可能在2021至2025年間增加月產2.5-3萬片的產能,三星、Magnachip、Anapass、Siliconworks是潛在客戶。

格芯目前由阿布達比主權基金Mubadala投資公司所掌控,英特爾不評論此消息,格芯未回應媒體求證。知情人士說,格芯也可能不賣、按原訂計畫推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劃時代的併購案。

第二、關鍵在於整合。

第三、這是歐美資本的操作手法。

第四、台灣企業以技術擅長,不太會用資本操作。

網飛
串流巨擘網飛(Netflix)周二盤後公布第二季(4到6月)僅新增150萬訂戶,顯示歷經疫情期間用戶飆升的榮景後,如今在競爭激烈與防疫限制解除之際,串流訂閱成長持續放緩。此外,網飛證實將進一步投入遊戲領域,也反映該串流巨擘積極開拓新市場以因應需求轉疲的情況。

網飛預料本季新增350萬訂戶,遜於分析師預估的550萬,使該公司周二盤後股價一度重挫5%,周三早盤跳空開低,報510美元,跌幅逾4%。

網飛訂戶增長速度趨緩,上季在美加市場,網飛甚至流失約43萬訂戶,此為十年來第三次呈現單季衰退。網飛目前全球約有2.092億訂戶。

網飛表示,擴展電玩遊戲仍在早期階段,未來將免費提供訂戶使用,初步規劃以手機遊戲為主,「我們視遊戲為另一個新的內容類別,就如同我們打造原創電影、動畫一樣」。

網飛近期甫挖角臉書高層貝爾杜(Mike Verdu)擔綱遊戲發展事業副總裁。該公司表示,開發中的手機遊戲可能會與網飛影集與電影有關。

網飛營運長暨產品長彼得斯(Greg Peters)受訪時表示,「我們瞭解粉絲希望能更深入和更多參與喜愛的作品。」

上季營收成長至73.4億美元,略高於分析師估的73.2美元,但遠高於去年同期的61.5億美元。上季淨利由去年同期的7.2億美元躍升至13.5億美元,每股盈餘2.97美元,但遜於分析師預測的3.16美元。

第二季用戶數新增154萬人,優於分析師預估的104萬人。

Investing.com分析師柯恩(Jesse Cohen)指出,隨著串流市場競爭加劇,網飛交出又一季不起眼的成績,缺乏訂戶成長催化劑,是該公司今年表現平淡的主因之一。

另外,網飛暗示目前沒有收購計畫。該公司提到,儘管市場競爭升溫,對手透過合併打造更強大的娛樂平台,但現階段無須為了競爭而讓規模變得更龐大,並強調過去幾年的媒體整併風潮,並未影響該公司的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網飛正面臨成長的瓶頸。

第二、需要下一個成長引擎。

第三、電玩遊戲的方向很有趣。

第四、未來如何和內容及角色結合,是一大挑戰。

Zoom
視訊通訊平台Zoom影音通訊公司已同意,以規模147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客服中心雲端軟體商Five9,以充實視訊會議應用程式(App)的內容,並強化競爭力。
Zoom的視訊會議服務在新冠疫情期間飛速成長,帶動股價大幅上揚,去年大漲四倍後,今年續漲7.3%,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Zoom決定靠高漲的股價來支應併購所需,進軍能在疫情後提振營收的市場。

根據18日宣布的協議,Five9股東將獲得0.5533股Zoom的A股普通股。交易完成後,Five9將成為Zoom旗下的子公司。這起交易仍待股東批准,預計將於2022年上半年完成。

Zoom發布新聞稿說,這項併購案旨在幫助建立雲端客服中心服務Zoom Phone。執行長袁征發布也說,「我們持續尋求提升平台的方法,納入Five9是很自然的組合」。在勞工開始重返辦公室,學生返回校園之際,Zoom正設法維持成長。

Five9的主要事業是客服中心,客戶不乏知名廠商,如Under Armour、Lululemon等,這個市場的規模估達240億美元,Zoom收購Five9後可讓客戶透過網路提供客服,目標是提升對抗思科(Cisco)、RingCentral及亞馬遜(Amazon.com)等對手的競爭力。

研究機構Creative Strategies的分析師米拉涅西(Carolina Milanesi)表示:「隨著愈來愈多作業流程數位化,各組織也不再把聯絡中心與顧客的互動視為獨立的業務;在同一個平台上處理銷售及客服等問題,會更順暢。」

2020年初,疫情限制措施迫使居家避疫的民眾遠距上班、上課、社交,扶助Zoom崛起;然而,隨著疫苗接種率升高及封鎖措施解除,投資人今年已對Zoom是否能維持成長產生疑慮。

隨著疫情封鎖措施退場,遠距工作的前景已成為緊迫的問題;Zoom的競爭對手已推出複合式的功能,迎合各企業的需求;微軟的Teams平台已變更設計,改善遠距工作者在會議中的互動;Google也已發表Workspace雲端運算生產力和協同運作軟體的升級版,包括Meet視訊會議系統的新工具。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指出,併購Five9將有助於Zoom「壯大其平台,強化數位轉型,跨入雲端,參與另一個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Zoom面臨下一個成長挑戰。

第二、疫情解封,對遠距平台需求會降低。

第三、但遠距仍然會是將來人們工作的方式之一。

第四、Zoom趁市值仍高的時候,進行併購。

(The En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