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無法看到完整訊息,請點選此處查看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台灣M&A與PE要聞
世界M&A與PE要聞
 
資訊中心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相關連結
 

網址:
www.mapect.com

聯絡我們:
service@mapect.com

訂閱/取消電子報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2019年度〈台灣併購金鑫獎〉得獎名單公佈暨頒獎典禮

台灣最具權威的併購獎項「台灣併購金鑫獎」,2019 年度得獎名單已於 11 月 7 日揭曉,主辦單位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及今周刊預計在 12 月 18 日(星期三)17:50 假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3F遠東廳盛大舉行頒獎典禮。

「台灣併購金鑫獎」自 2011 年起,每年舉辦評選活動,評審委員皆為國內最資深的併購專業人士。歷年來得獎案例皆創下國內企業併購的里程碑。本屆計有 156 件併購案例競逐各類獎項,競爭相當激烈。經初選委員會依據架構、影響力及創造附加價值等指標,篩選出入圍案例後,交由決選委員會進行最後決選。

本年度得獎名單中,國內知名老字號化工大廠李長榮化工攜手國際私募股權基金 KKR 一案,除了創下近年來國內塑化業最大併購交易金額紀錄,同時也是國際私募股權基金重返台灣市場的首件成功案例,一舉拿下「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最佳影響力併購獎」兩項大獎。

食品龍頭企業統一集團透過併購韓國熊津食品,成功插旗東北亞食品市場,並藉此完整集團在亞太地區食品版圖佈局,也深受評審團肯定,順利取得「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及「最佳跨國併購獎」殊榮。

大聯大集團黃偉祥董事長因促成台灣首家產業控股公司創建,並以財務實績及市場地位實證透過併購及策略合作可有效促成產業規模整合與市場和諧化,獲得「卓越成就獎」的肯定。

另外,福盈科結盟中華開發資本國際旗下首檔區域型私募股權基金──亞洲基金一案,為本屆另一起塑化業者引入策略性投資人的代表案例。此案因具備本土私募股權基金協助台灣中小型企業完成傳承接班及進行企業轉型等指標意義,獲得評審團一致青睞,成功摘下「最佳創意併購獎」。

除了傳統產業表現亮眼,科技製造產業也持續傳出佳績,包括鴻騰精密收購 Belkin國巨集團收購 Pulse,以及世界先進收購 GlobalFoundries Inc. 在新加坡的有形及無形資產等案,均因其併購策略展現擴大企業規模與佈局全球市場的企圖心與策略藍圖,分別獲得「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表彰。而最佳海峽併購獎因今年度涉及兩岸的併購交易案件較多屬於企業集團內部整併或組織調整,經評選委員討論後,決定不予頒發。

本屆台灣併購金鑫獎入圍決選案例,產業類別分布廣,除了反映出近年來產業生態的快速變化迫使台灣企業不得不正視併購的重要性,也顯示透過產業整合提升技術能力與擴大市場規模,已成為台灣產業在國際競爭壓力下力求轉型升級的主要驅動力。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盧明光理事長表示,近兩、三年來台灣科技製造業為因應強大的產業競爭壓力,紛紛加快併購腳步,力求轉型突破,讓台灣併購市場歷經了一波高峰,也帶動了台灣企業為求轉型升級或改變競爭態勢的熱潮。今年度,除了科技業表現持續亮眼,國內傳統產業也因公司轉型需求或接班傳承等壓力,開始尋求外部協助,足見企業藉由併購或策略性引入外部資源來加速轉型升級及企業再造,已是企業長遠經營的核心策略之一。而「台灣併購金鑫獎」的舉辦正是為了讓社會大眾了解併購對企業帶來的正面附加價值,並提供台灣企業相互觀摩學習、切磋成長的契機。他也同時呼籲台灣企業經營者應懷抱「台灣雖小,我心不小」的氣魄,讓國內企業立足台灣,放眼全球,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國際競爭中再創新機。

本屆「台灣併購金鑫獎」的評選案例涵蓋 2018 年 7 月 1 日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期間的併購案。評選過程分為初審選拔及決審評選兩階段,經產學界專業人士組成之評審篩選出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及其他四個獎項(最具影響力併購獎、最佳跨國併購獎、最佳創意併購獎和最佳海峽併購獎);卓越成就獎因獎項屬性特殊,係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召開常務理監事會議提名並遴選長期從事企業併購,並有卓越貢獻或成就之企業及個人。

|2019 年度台灣併購金鑫獎頒獎典禮|
【活動時間】2019 年 12 月 18 日(星期三)17:50-19:45
【活動地點】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3F遠東廳(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201號)
【共同主辦單位】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今周刊
【鑽石贊助】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中華開發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白金贊助】大聯大控股集團、宏鑑法律事務所、國巨股份有限公司、福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摩根亞太併購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報名截止日期】11月27日(星期三)17:00 前
【贊助截止日期】11月15日(星期五)18:00 前,桌次排序依回覆先後順序排列
【活動聯絡人】許淑君 Jessica Hsu(02-2325-8186 ext.17/jessica@mapect.com)

12/4 AVCJ〈2019 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台灣論壇〉MAPECT會員報名享85折優惠!

亞洲創投雜誌集團(Asian Venture Capital Journal,簡稱AVCJ)將於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上午8:15-17:15假香格里拉台北國際遠東大飯店 2 樓香格里拉宴會廳舉行「2019 亞洲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台灣論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也為此次論壇的支持機構。

國際私募股權投資焦點再次轉向台灣。美中貿易的緊張局勢給全球供應鏈和資本流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台灣擁有領先的科技製造實力、世界一流的人才資源和切合實際估值且經營有方的當地企業。憑藉這些優勢,台灣正重獲當地和國際投資人的關注。此次論壇將聚焦在台灣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小型企業投資市場、生技醫療產業、創新產業與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投資挑戰與機會,會中邀請亞太地區知名私募股權基金代表、投資代表及企業代表同台討論對台投資趨勢。論壇內容精彩可期,歡迎各位會員踴躍報名。

凡 MAPECT會員,於報名表中標注 AVCJTW2019_MAPEC,即可享有原價之85 折優惠!論壇議程及講者資訊請點我下載參會報名請至網上登記,或發送電子郵件至 book@avcj.com;或您亦可致電:AVCJ 陳秋萍小姐:+852-2158-9755 洽詢。


2019 亞洲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台灣論壇|

頂尖國際及中國大陸 GP 演講嘉賓

議程下載】2019亞洲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台灣論壇議程

【報名費用】凡 MAPECT 會員,於報名表中標注 AVCJTW2019_MAPEC可享有原價之 85 折優惠!

【報名方式】以下三種報名方式供您選擇。

  • 立即上網註冊: 請按此登記
  • 發送電子郵件至:book@avcj.com
  • 洽詢陳秋萍小姐(電話:+852-2158-9755)

【演講/贊助】機會有限。欲了解更多,請聯繫麥德龍 (電子郵件:sponsorship@avcj.com 或致電:+852 2158 9639)

【其他說明】可獲得6.5個持續專業進修學分(CPD)

亞太併購週報:2019/11/16-2019/11/22

Top deals - Geography/Sector

公告日

目標公司

目標公司主要行業

目標公司所處主要地理位置

收購方

收購方所處主要地理位置

賣方

交易價值美元
(百萬)

2019-11-18

Mitsubishi Tanabe Pharma Corporation

醫療業:醫藥

日本

Mitsubishi Chemical Holdings Corporation

日本

 

4,524

2019-11-21

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32.8% 股權變動規模)

能源業

中國

新奧生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

新奧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

3,674

2019-11-19

Lumenis Ltd

醫療業

以色列

霸菱亞洲投資基金 (霸菱亞洲)

香港特別行政區

XIO Group

1,000

2019-11-21

APR Energy limited

能源業

美國

西斯班

香港特別行政區

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 ACON Investments LLC; and Albright Capital Management LLC

750

2019-11-19

和諧芯光(義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工業:電子業

中國

天津海華新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

華燦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279

Source: Mergermarket

 
 


Notes:

  • Based on announced deals, including/excluding lapsed and withdrawn bids
  • Based on dominant geography of target/target, bidder or seller company being
  • Based on dominant sector of target company being 

Additional notes:

  • Includes all deals valued over USD 5m. Where deal value not disclosed, deal has been entered based on turnover of target exceeding USD 10m
  • Activities excluded from table include property transactions and restructurings where the ultimate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re not changed
  • Data run from 16-Nov 2019 to 22-Nov-2019
  • Data correct as of 25-Nov-2019

免責聲明(Disclaimer)

上述相關資料均由Mergermarket提供,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不擔保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完整性。

併購大王 分散風險提高競爭力

工商時報/2019-11-24/涂志豪

圖說:盧明光認為,併購前要先知道自己所經營的產業,未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趨勢,就可透過併購來補強企業本身的弱點

中美晶暨朋程科技董事長盧明光有併購大王之稱,由於全球總體經濟變化快速,科技發展加快產業變革,盧明光認為,併購前要先知道自己所經營的產業,未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趨勢,就可透過併購來補強企業本身的弱點,並且加快研發速度。盧明光說,透過觀察趨勢、啟動併購、創新研發、跨域跨業結合、及轉型升級,企業才得以成功分散風險,並能擴大規模及提高競爭力。

盧明光在2007年接任中美晶董事長,當時全球前十大矽晶圓廠排名中並沒有中美晶。盧明光主導後續的跨國併購,包括2008年買下美國半導體廠GlobiTech,取得6吋及8吋的磊晶廠,2012年併購日本CVS並建立了8吋及12吋矽晶圓產能,也讓半導體矽晶圓事業得以切割獨立為環球晶。

盧明光在2016年再度出手,買下最早做矽晶圓、前身為MEMC的美國SunEdison,讓環球晶圓變成全球第三大矽晶圓廠。也就是說,在十年內進行了四次的大型併購案,環球晶去年營收規模已超過590億元。

盧明光曾指出,併購對擴大營收規模有很大的幫助,但跨國併購也讓環球晶在全球12個國家擁有17座工廠,風險非常分散。但也有文化等不同的挑戰要克服。所以,盧明光認為要培養企業內的創業精神,同時利用跨業整合及轉型升級的機會來進行策略聯盟,如此一來企業才能因透過併購而壯大的同時,也能維持永續經營。

追隨老子哲學 經營有道

工商時報/2019-11-22/廖育偲

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在商場叱吒風雲,見多識廣,然剛年過一甲子的他,卻崇尚老子思想,主張思想愈單純越好、生活愈簡單越好,他認為,反璞歸真才最理想的狀態,尤其隨著年齡漸長,有時候將事情想得過於複雜,反而容易模糊事件的核心價值,庸人自擾。

談起老子哲學,黃偉祥頗有心得地表示,自己追求簡單生活。套用至現代企業管理上,亦可借鑑「無為而治」的思想,實現更好的人性化管理,不只老闆落得輕鬆,員工也能享有自由,同時又能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信任,進而更賣力地為公司效力,形成正向循環,創造出最大利益。

大聯大本月突然宣布收購文曄股權,市場炒得沸沸揚揚,面對外界諸多的揣測聲浪,黃偉祥回應,自己非常願意付出、投入資源,帶動整體IC通路業向前走。儘管市場多存質疑態度,直覺不可能有人會做這般傻事,但黃偉祥重申,相當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因為「行居心叵測之事可能會後悔,唯有善意之舉絕對無怨無悔。」

呼應老子所提倡的「致虛守靜」,「虛」和「靜」意即不受外界事物與環境的擾亂,保持自我內心空明、寧靜的狀態。

黃偉祥感慨地說,這個社會似乎有些病態,外界把人心想得太過邪惡,以至扭曲他有意想幫同業一把的初心,儘管善意被誤解,但時間終究會還他公道,眼下他只想專心顧好生意。

黃偉祥說,大聯大經營之路看的長遠,看的是下一個5年、10年,甚至是20年,選擇這個時候收購文曄,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尤其台灣許多行業正面臨轉型困境,此番收購文曄期能創造雙贏,開創生態系全新的競合關係,促進上下游同步發展,帶動整體產業全面升級。

展望未來,黃偉祥堅信,各家同業若能攜手提供客戶更優質的服務,幫助客戶提升他們的競爭力,IC通路商也會連帶受惠,整體產業才能於全球屹立不搖,所以收購文曄三成股權,除了著眼財務性投資外,更深層的核心價值在於建立業界前所未有的典範。

龍虎魄力 稱霸全球IC通路市場

工商時報/2019-11-24/廖育偲

生肖屬羊的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在企業領導上卻展現龍虎般的魄力,自2008年起啟動各式併購案,乘藉順風車之力,讓公司日益茁壯,一步步於亞洲展露頭角,如今已稱霸全球IC通路市場,龍頭地位難以撼動。

回顧大聯大的併購史,2005年「大聯大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世平興業與品佳公司透過股份轉換的方式合組而成;2008年開始發動一系列的併購案,無論是透過世平或是品佳的名義,將凱悌、詮鼎、全潤、友尚、大傳等同業全都收入囊中;2015年再公開收購捷元,相關案件層出不窮,今年更將併購雷達掃向二哥文曄,展現擴張版圖的企圖心。

黃偉祥邁入人生的甲子年,在個人事業生涯已立下兩大新里程,大聯大耗費約十年光陰,透過水平整併、打造產業控股的方式,在2015年成功擠下安富利(Avnet),躍升為全世界最大的IC通路商;其次,2019年11月宣布擬斥資逾81億元,公開收購文曄三成股權,改寫該公司有史以來最高收購金額。

面對「大文配」流言四起,黃偉祥表示,雖然市場對於大聯大收購文曄存有疑慮,但他相當清楚,自己在做對產業有利的事,相信未來時間會還他一個清白。

企業邁入數位時代 資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經濟日報/2019-11-21/記者程士華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1)日發布《2019 APEC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針對1,014名亞太地區企業領袖調查發現,企業導入自動化工具,未必讓就業機會減少,反而造成更多企業釋出工作機會,且有86%的企業領袖將在2020年投入更多預算在培訓數位技能。

自動化技術會造成員工失業嗎?調查指出,有24%企業領袖表示,確實因為導入自動化技術,進而開始在內部裁減員工人數;不過也有36%的企業領袖表示,導入自動化技術後,反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兩者之間差距正在縮小,且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表示,正因為導入自動化技術,讓他們重新定義各項工作的角色和職責。

儘管自動化讓企業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但仍有23%企業領袖表示,現階段很難找到所需的人才,隨著勞動力流動在某些市場的阻礙越來越多,企業領袖正在增加員工技能的投資,有86企業領袖表示,他們將在2020年投入更多預算在人才數位技能提升。

資誠所長周建宏表示,在數位浪潮下,許多工作職位正在消失,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要提升員工技能,以確保多數人在這波浪潮中不會被淘汰。亞太企業、政策制定者、非政府組織和教育工作者必須共同努力,攜手在各產業、公私部門以及整個亞太地區中,大規模地重新塑造人才。

報告內容也提到,多數亞太企業領袖表示,他們期待政府在數位時代加強更多監管措施,受訪者最重視的是網路安全(76%)、人工智慧的道德使用(72%)和數據隱私(70%)等領域,期待能採取更多監管措施、藉以強化社會信任。

周建宏指出,企業領袖不常要求加強監管,但是企業敏銳地意識到,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和隱私保護等領域的不連貫政策或無效政策,可能會對其投資計劃帶來風險,也會讓消費者對企業產生不信任感。

周建宏強調,亞太各國政策決策者可在AI發展的早期階段就進行監管,以發展新的標準來推動創新,同時也能促進包容性和負責任的AI。現在,正是採取行動的好時機,各國需發展連貫且有效的AI政策,以協助亞太企業邁向永續成長。

《2019 APEC企業領袖調查報告》由PwC進行,調查期間為今年6月至7月,調查對象來自APEC會員經濟體當中的1,014位企業領袖。

美中貿易戰無解 亞太企業憂明年更嚴峻

自由時報/2019-11-21/記者巫其倫


圖說: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周建宏所長

全球貿易市場不確定性仍高,資誠(PwC)報告指出,多數亞太企業領袖認為,明年的挑戰將更嚴峻。資誠所長周建宏表示,企業開始重新考慮新的跨國布局策略,並更加關注新貿易規則帶來的新風險;不確定的貿易環境,削弱了美國和中國的相對吸引力;相對地,越南和澳洲等國則從中獲益。

資誠發表「2019 APEC企業領袖調查報告」指出,亞太企業領袖在2019年進行跨境商業活動時,遇到的障礙比預期更多,且都認為在明年也會遭遇類似阻礙,最主要是受到美中糾紛仍未解決,企業主普遍認為,明年挑戰將更嚴峻。

報告顯示,分別有25%、26%企業主認為,僱用外國勞工、進行跨境服務的挑戰將增加;24%則認為,數據的跨境流動(moving data)將在明年面臨更大挑戰。

另外,有44%企業主明確表示,降低關稅、或直接解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將對企業發展能力影響最大,顯示不少企業主都期待貿易戰儘早結束。不過,儘管對貿易戰緊張局勢感到憂心,企業主仍對自身企業前景感到樂觀,有34%對未來1年營收成長非常有信心,與2018年的35%幾乎持平。

越南最熱門投資經濟體
以地區來看,今年熱門投資經濟體,再度由越南(44%)蟬聯冠軍,其次依序為澳洲(39%)、新加坡(38%)、泰國(36%)、印尼(36%)、中國(36%)、日本(34%)、美國(33%)、香港(31%)、加拿大(29%),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本調查自2015年以來,美中兩國首次未進入前3名。

報告也提到,有23%企業主認為很難找到所需人才,因此不少企業主將增加投資,提升員工技能,其中,有86%企業主表示,明年將投入更多預算提升人才數位技能;有逾7成的企業主呼籲,加強對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的道德使用和數據隱私的監管,以強化社會信任。

APEC企業領袖青睞海外市場 美中首次跌出前3名

中央社/2019-11-21/記者吳佳蓉

資誠(PwC)今天發布「2019年APEC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越南蟬聯最受亞太區企業領袖看好的海外投資市場,相對,受美中貿易戰紛擾,美國、中國則首次未進入受歡迎市場前3名榜單。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天發布「2019年APEC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主要有幾大發現,第1,受訪亞太企業領袖認為,2020年將遇到更多跨境商業活動的阻礙,例如進行跨境服務、雇用外國勞工及數據跨境流動困難的增加;多達44%受訪者表示,政府若能降低關稅或更直接的解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對其企業發展幫助最大。

不過,調查顯示,即使對未來仍有擔憂,但仍有34%企業領袖對其企業未來一年營收成長非常有信心,比重與前一次調查的35%相當。

第2,受美中貿易戰紛擾影響,今年美國及中國,雙雙跌出最受亞太企業領袖歡迎的海外投資市場前3名,為2015年調查開始以來首見;此次調查,亞太企業領袖仍最青睞越南市場,其次依序為澳洲、新加坡、泰國及印尼。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建宏表示,可見企業開始重新考慮新的跨國布局策略,並更加關注新貿易規則帶來的風險,不確定的貿易環境削弱了美國和中國的吸引力,相對越南和澳洲等國從中獲益。

第3,在人才方面,調查顯示,有36%企業領袖表示,因導入自動化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相對只有24%企業因自動化而裁減員工人數。同時,有越來越多企業表示,導入自動化後,各項工作的角色與職責需重新定義。另外,有23%受訪企業領袖認為很難找到現階段所需人才。

周建宏指出,調查指出,有86%的企業領袖表示將在2020年投入更多預算在人才數位技能提升;在數位浪潮下,許多工作職位正在消失,提升員工技能成為很大的挑戰,亞太企業、政策制定者、非政府組織和教育工作者必須共同努力,攜手重新塑造人才。

資誠調查:不懼貿易障礙增加 亞太企業領袖仍將增加投資

中央社/ 2019-11-25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019年11月21日發布《2019 APEC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調查發現,亞太企業領袖在2019年進行跨境商業活動時,遇到的障礙比預期更多,且預計在2020年也會遭遇類似阻礙。

主要發現:

一、37%亞太企業領袖表示,先進的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是未來兩年的首要策略重點

二、逾八成亞太企業領袖增加人才技能提升的支出

三、逾七成的亞太企業領袖呼籲加強對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的道德使用和數據隱私的監管,以強化社會信任

憂心關稅及美中貿易情勢

亞太企業領袖認為2020年的挑戰將更嚴峻,分別有25%、26%受訪者認為,僱用外國勞工、進行跨境服務的挑戰將增加;24%則認為,數據的跨境流動(moving data)將在2020年面臨更大的挑戰。

當被問及哪項政策改變對企業發展能力影響最大時,亞太企業領袖向各地的政策決策者發出明確訊息──有44%的受訪者表示「降低關稅、或更直接地解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幫助最大。

儘管擔心關稅和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企業領袖仍然對自己企業前景持樂觀態度,有34%受訪者對未來一年營收成長非常有信心,與2018年的35%幾乎持平。

越南 蟬聯最受歡迎的海外投資市場

今年亞太企業領袖眼中的熱門投資經濟體,由越南(44%)再度蟬聯冠軍,接著依序為澳洲(39%)、新加坡(38%)、泰國(36%)、印尼(36%)、中國(36%)、日本(34%)、美國(33%)、香港(31%)、加拿大(29%)。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15年調查以來,中國和美國首次未進入前三名。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表示,在這份報告中,可看到企業開始重新考慮新的跨國布局策略,並更加關注新貿易規則帶來的新風險,不確定的貿易環境削弱了美國和中國的相對吸引力;相對地,越南和澳洲等國則從中獲益。

亞太企業、政府、NGOs及教育界 需攜手重塑人才

在今年的調查中,有36%的企業表示因導入自動化,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相對地,僅有24%企業因自動化而裁減員工人數,兩者之間差距正在縮小,並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表示,因為導入自動化讓他們重新定義各項工作的角色和職責。

儘管自動化讓企業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但仍有23%受訪者表示很難找到所需的人才。隨著勞動力流動在某些市場的阻礙越來越多,企業領袖正增加投資,以提升員工技能,有86%的企業領袖表示,他們將在2020年投入更多預算在人才數位技能提升。

周建宏表示,在數位浪潮下,許多工作職位正在消失,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要提升員工技能,以確保多數人在這波浪潮中不會被淘汰。亞太企業、政策制定者、非政府組織和教育工作者必須共同努力,攜手在各產業、公私部門以及整個亞太地區中,大規模地重新塑造人才。

監管與信任

多數亞太企業領袖表示,在網路安全(76%) 、人工智慧的道德使用(72%)和數據隱私(70%)等領域,必須採取更多監管措施、藉以強化社會信任。

周建宏指出,企業領袖不常要求加強監管,但是企業敏銳地意識到,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和隱私保護等領域的不連貫政策或無效政策,可能會對其投資計劃帶來風險,也會讓消費者對企業產生不信任感。

周建宏強調,亞太各國政策決策者可在AI發展的早期階段就進行監管,以發展新的標準來推動創新,同時也能促進包容性和負責任的AI。現在,正是採取行動的好時機,各國需發展連貫且有效的AI政策,以協助亞太企業邁向永續成長。

熱門投資經濟體 越南最受歡迎、香港仍被青睞

經濟日報/2019-11-21/記者仝澤蓉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發布「2019 APEC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調查顯示,亞太企業領袖認為2020年的挑戰將更嚴峻,分別有25%、26%受訪者認為,僱用外國勞工、進行跨境服務的挑戰將增加;24%則認為,數據的跨境流動(moving data)將在2020年面臨更大的挑戰。

當被問及哪項政策改變對企業發展能力影響最大時,亞太企業領袖向各地的政策決策者發出明確訊息,有44%的受訪者表示「降低關稅、或更直接地解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幫助最大。

儘管擔心關稅和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企業領袖仍然對自己企業前景持樂觀態度,有34%受訪者對未來一年營收成長非常有信心,與2018年的35%幾乎持平。

今年亞太企業領袖眼中的熱門投資經濟體,由越南44%再度蟬聯冠軍,接著依序為澳洲39%、新加坡38%、泰國36%、印尼36%、中國36%、日本34%、美國33%、香港31%、加拿大29%。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15年調查以來,中國和美國首次未進入前三名。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表示,在這份報告中,可看到企業開始重新考慮新的跨國布局策略,並更加關注新貿易規則帶來的新風險,不確定的貿易環境削弱了美國和中國的相對吸引力;相對地,越南和澳洲等國則從中獲益。

香港金融地位 恐遭星取代 台灣發展財管 在口惠階段

工商時報/2019-11-25/林昱均、 呂雪彗

圖說:傅文芳分析指出,投資人對香港做為亞太金融中心的信心動搖,取而代之的會是新加坡(圖/美聯社)

香港「反送中」運動熾熱未減,亞太金融中心地位搖搖欲墜,外界認為中國大陸有意以上海取而代之。不過,安永(EY)所長傅文芳直言,外資不信任中國大陸的金融體制,反觀新加坡劍及履及,以具體行動及誘因爭取香港的資金轉移,而台灣要爭取財富管理業務,仍停留在口惠階段。

傅文芳指出,香港資本市場2018年表現亮眼,但在2019年反送中延燒下,2020年恐怕將轉趨黯淡。港股去年IPO家數達218家、總募集資金達2,862億港元,也是2018年全球最大的IPO市場。

雖然反送中抗議目前對香港資本市場影響不太明顯,以今年港股IPO件數來說,相較去年同期只年減3、4家左右,年減率不到1.5%,但是2020年恐怕不樂觀,據他了解,不少考慮送件到港股IPO企業,可能會暫緩腳步,轉向其他國家資本市場。

投資人對香港做為亞太金融中心的信心動搖,取而代之的會是新加坡。傅文芳分析指出,今年6月香港出現抗議活動時,新加坡動作十分迅速,立即宣布財富中心相關法令,快速反映有錢人的需求,包括稅率多少、居留權優惠,磁吸香港資金移轉。

他表示,新加坡推出全球商業投資者計畫,只要投資250萬元星幣(約新台幣5,500萬元)在新加坡政府的基金,可直接獲得居留權。另也推出信託優惠,不僅免課資本利得稅,信託資產分配給受益人也不用繳稅。

金管會最近提出「媲美星港財富管理新方案」,不過,傅文芳認為,台灣僅止在口號階段,未見實際作為。他說,像我國稅率對財富管理沒有誘因,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率17%~20%、香港為16%,台灣高達40%,加上星國提供居留權、公民權,吸引力很大。

而我國央行為穩定調控匯率,對外資金流入很有顧慮,當金管會、財政部、央行各有顧忌,以「穩定金融為優先」考量時,開放財富管理業務就難以推動。傅文芳說,台灣必須有所改變,才能吸引香港的資金來台。

原本香港最具財富管理優勢,傅文芳說,香港金融商品不管是一級或次級市場都很健全且有彈性,資金進出自由,有大型金融機構的區域總部,股票分析機構,但香港的條件如果放在台灣,要改變很多法令,首要就是稅制,倘若要從40%要降至16%,恐怕立法院開30個會期都不會過關。

台商海外資金合法化,趁這兩年拿免死金牌

工商時報/2019-11-25/林昱均、呂雪彗

資金專法上路三個月,申請回台金額卻不如預期。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Y)所長傅文芳指出,多數台商還在觀望,深怕大選後出現變數,或匯回資金被查稅。他估計,明年初大選情勢底定,台商確定政府的態度、才會有更多資金回台。

台商回台投資已逼近7,000億元大關,傅文芳觀察認為,在中美貿易戰情勢下,台商有的會考慮產業鏈移往東南亞而非台灣。以EY案例而言,近兩年來很多台商跑到越南北部找土地設廠,越南是台商自中國大陸撤出的第一線,台灣雖然也是,但台灣面臨工廠數量不夠,土地及設施難符合部分台商大規模的需求。他說,很多台商原料供需自大陸取得,而從大陸西南的昆明或廣西,利用鐵路或公路,一天內就能運送到北越河內,且韓國三星已在北越捷足先登,形成資通訊供應鏈,因此台商在北越尋找土地設廠。

至於境外資金申請匯回金額才255億元,比預期行動緩慢,傅文芳表示,很多境外資金匯回卡關在個人,大部分台商早期透過三角貿易去大陸投資,以境外公司名義投資大陸,依專法規定,僅能由個人為申請專戶,並從個人持有境外帳戶匯回,倘若政府能進一步放寬,第一年享受8%或實質投資減半4%,資金回台速度可望更快。

另境外資金要不要匯回,台商觀望因素還有考量總統大選因素,畢竟專法是蔡英文政府提倡,如果小英連任當然沒有問題。再者,怕被追稅,台商對境外資金匯回第一個最大疑問是:會不會被財政部追稅或追到其他更多海外資金的稅負。

不論如何,傅文芳則相當鼓勵台商境外資金應儘速回台,因為全球CRS(共同申報準則)規定陸續上路,未來和各國交換稅務資訊會愈來愈多,海外的資金沒有地方藏,因此新加坡趁香港大亂時,祭出法令誘因把資金吸回來,鼓勵家族企業作第二代資金移轉規劃或信託。

他說,台商這二年可利用專法匯回資金,讓海外的資金合法化,未來資金去到哪裡都沒有問題,等於拿到CRS的「免死金牌」。如果失去這次機會,台灣有沒有可能再訂專法開放,即使再開放稅率多少也不一定。資金如果不回來,未來在CRS全球追稅下,會更動彈不得。

程淑芬觀點:責任投資與責任放貸—金融業的責任與機會

風傳媒/2019-11-22/程淑芬(作者為國泰金控投資長、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院士、亞洲機構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IGCC)主席)

圖說:作者指出,以往企業常過於專注獲利與股價,但隨著時代演進,企業永續已成為主流,除了關注投資對象的企業獲利及成長性外,也督促上市櫃公司重視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 ,期能為社會永續貢獻力量,這樣的投資方式一般稱為「責任投資」

以往企業常過於專注獲利與股價,但隨著時代演進,企業永續已成為主流,而機構投資人行動主義也逐漸興起,希望透過金融機構的力量,除了關注投資對象的企業獲利及成長性外,也督促上市櫃公司重視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 Governance,簡稱 ESG),期能為社會永續貢獻力量,這樣的投資方式一般稱為「責任投資」。由於在許多國家金融機構多為上市櫃公司,投資人會督促金融機構善盡責任投資與責任放貸,而過去五年亞洲越來越多國家也提高公司治理與責任投資落實強度,尤其中國與日本在這二年相當積極,臺灣上市公司 ESG 表現及金融機構資訊揭露在過去相對優秀, 更應重視責任投資趨勢,方能維持長期累積的美譽。

近年來,責任投資(Responsible Investment)成為全球投資機構的普遍潮流。全球已超過 2,300 家投資機構簽署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總管理資產逾 86 兆美元。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發布的「2018 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報告也指出,全球投資機構責任投資總資產快速成長,2014 年僅 18 兆美元,2016 年成長 23 兆美元,2018 年更已提升至近 31 兆美元。若對照簽署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的投資機構總管理資產,全球約有三分之一已採行責任投資。

以投資金額來看,歐洲責任投資已推行多年,2018 年責任投資總金額高達 14 兆美元,過去幾年均占全球責任投資金額近一半比重;亞洲責任投資發展尚處起步階段,2014 年亞洲(含日本)的責任投資金額僅 520 億美元,但隨著致力於推廣責任投資的日本永續投資論壇(JSIF)於 2015 年第一次針對投資機構進行責任投資調查後,日本的責任投資金額大幅成長,2018 年投資金額已達 2 兆美元。

完善的公司治理是企業經營基石,各國政府近幾年開始鼓勵投資機構多加關注被投資公司營運狀況,透過出席股東會、行使投票權與被投資公司管理階層交流,以促進被投資公司更重視公司治理及企業永續發展。英國早在 2010 年發布「英國盡職治理守則(The UK Stewardship Code)」,後續許多國家也依據該國企業發展情形、市場狀況及希望達成的公司治理目標,發展出該國的盡職治理守則。臺灣證交所在 2016 年 8 月推出「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四大基金、保險及投信等投資機構率先響應簽署,證交所後續鼓勵證券及銀行等金融業者也加入,截至 2019 年 8 月,已有 148 家投資機構成為簽署單位。台灣的盡職治理守則涵蓋六大原則,投資機構除了須制訂盡職治理、利益衝突管理及投票等政策外,也要持續關注被投資公司,並定期公開揭露其履行盡職治理的情形。

全球性金融永續規範涵蓋業別愈來愈完整

此外,目前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發展出全球性金融業永續規範,涵蓋保險、資產管理及銀行業等業務,常見的國際規範包含:責任投資原則(PRI)、永續保險原則(PSI)、赤道原則(EP)及責任銀行原則(PRB),各規範內容一一詳細介紹如下。

責任投資原則(PRI)

聯合國於 2006 年所發布的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 PRI)是全球投資機構普遍依循的責任投資基本準則。截至 2019年 3 月,簽署 PRI 的全球投資相關機構已逾 2,300 家,其所管理的資產規模逾86兆美元。亞洲目前有 189 家投資機構簽署 PRI,其中日本簽署的投資機構家數高達 75 家,其次是香港 33 家、中國 29 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投資機構簽署 PRI 的時點多集中在 2018 年後,顯見中國金融業已開始積極跟上國際趨勢,中國責任投資發展速度不容小覷。台灣受限於非聯合國會員國的因素,台灣投資機構無法簽署 PRI,因此台灣金融業者大多自行遵循 PRI,發展自身的責任投資執行方式。

簽署 PRI 的投資機構每年須揭露其責任投資執行情形,並遵循 PRI 六大原則:(1) 將 ESG 議題納入投資分析及決策過程;(2) 積極行使股東所有權;(3) 要求所投資的企業適當揭露 ESG 資訊;(4) 促進投資業界接受及執行 PRI 原則;(5) 建立合作機制強化 PRI 執行效能;(6) 出具個別報告執行 PRI 進度。 PRI 也隨時關注全球 ESG 重大議題,近年重大議題包含:氣候變遷、水資源缺稀、塑膠、人權問題、資訊安全,發展各類研究報告及評估工具,讓全球投資機構共同參考使用。針對造成重大 ESG 危害的企業,PRI 也召集投資機構,聯合各方力量與企業對話,希望能影響企業提出解決方案,以改善 ESG 問題。

永續保險原則(PSI)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於 2012 年發布永續保險原則(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簡稱 PSI),提供保險公司自願性遵循框架,以管理 ESG 議題所衍生出之相關風險與機會,以支持企業永續發展。截至 2019 年 8 月,全球已有 68 家保險公司已採用 PSI,這些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佔全球保費收入 25% 以上,管理資產達 14 兆美元。採用 PSI 的保險公司必須遵循四大原則:(1) 將 ESG 議題納入保險公司營運決策中;(2) 和客戶、企業夥伴合作,共同提升 ESG 意識,並管理風險、發展解決方案;(3) 與政府、監理機關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共同推動ESG議題;(4) 為秉持資訊透明及可信度,定期揭露施行 PSI 原則的進度。

責任銀行原則(PRB)

ESG 議題不僅能從投資人角度來影響企業有所作為,銀行業者也能善用放貸資金,將 ESG 因子整合至放貸審核過程中,評估案件對社會及環境的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於與全球 30 間大型銀行與共同制訂「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簡稱 PRB),該原則即將於今年 9 月 22 日正式發布,截至 8 月底,全球已有 100 家以上的銀行承諾簽署責任銀行原則。台灣銀行業者中,國泰世華銀行在 2018 年底即承諾自願遵循聯合國 PRB,希望以實際行動落實金融業的企業社會責任。

PRB 定義了銀行業在形塑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及責任,包含 6 大原則:(1) 將業務發展策略與國際永續目標保持一致;(2) 強化影響力並設定目標;(3) 與顧客合作,鼓勵實踐永續;(4) 與利害關係人議合;(5) 建立治理機制及責任銀行的企業文化;(6) 公開揭露及當責。值得注意的是,PRB 在第一個原則開宗名義就明確要求銀行業必須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巴黎氣候協定整合至業務發展策略及關鍵決策中,希望金融業扮演領頭羊角色,影響企業重視社會及環境永續,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力。

赤道原則(EP)

「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是常被提及的責任放貸國際框架,它將專案融資案件按照潛在的環境社會風險和影響程度分為 ABC 三類,並針對不同風險級別的專案開展不同程度的環境和社會風險審查,要求借款企業編制《行動計畫》並寫入放貸契約。此外,赤道原則也要求銀行在放貸後對專案建設和運營實施持續性監測,並定期披露銀行的赤道原則實施情況。目前來自 37 個國家的 97 家金融機構已簽署赤道原則,歐洲的金融機構參與積極,共有 40 家金融機構簽署;亞洲國家從 2017 年開始陸續投入,目前已有 15 家金融機構簽署,台灣占了 4 家,國泰世華銀行於 2015 年 3 月簽署赤

道原則,為台灣第一家加入赤道原則的銀行,玉山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及台北富邦銀行隨即也陸續加入。

銀行業除了可以加入國際組織外,也可自行訂定內部規範,以資金支援對社會環境有益的產業。目前各家銀行對永續相關產業的定義大不相同,有些業者的產業定義廣泛、也有業者定義較趨嚴謹,外界難以用相同基礎進行比較。以環境友善放貸/投資為例,第一銀行定義的綠色永續產業包含:有機農業、醫療生技、物流、紡織、食品、3C、運輸工具、金屬加工及機械設備等;國泰金控則參照國際低碳投資登入平台(Low Carbon Investment Registry)倡議活動,訂定低碳產業:能源(不含核能及化石燃料)、建築、廢棄物回收、交通、高能效產業、金融(綠色債券)等。

其實不只台灣銀行業有定義不一的狀況,國際上也有這樣的問題,部分國家已注意到這個問題,陸續訂定統一的產業分類標準。歐盟於 2019 年 6 月發布了歐盟綠色金融分類標準(EU taxonomy),幫助投資人及企業能明確辨別綠色相關產業,希望能促進低碳經濟轉型。中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7部委也於 2019 年 3 月發布「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 年版)」,對綠色產業明確分類,並提出發展重點。相信未來國際上對綠色產業的定義愈趨於一致,相信這將更有助全球環境永續。

國際投資機構為何要做責任投資?

好的公司治理除了掌握商機,也要預防風險。社會與環境風險雖然不是財務性的,卻可能帶來財務影響。例如:勞工權益影響團隊穩定度、個資保護影響客戶安全感、網路安全影響公司留客與營運、忽略環境保護影響公司形象與訴訟風險、爭議性貸款投資影響金融機構形象、授信投資對象影響貸款資產品質與報酬。好的企業會將公司治理、社會共榮、環境保護當成責無旁貸的天職,而近幾年國際投資人更已經積極要求金融機構要有合宜的檢視制度評估所投資放款對象的 ESG 表現,實踐責任投資與責任放貸。

以長期眼光來看,實踐責任投資與責任放貸的金融機構除了得到敬重,也有助吸引客戶,尤其新世代客戶與員工越來越重視所工作或往來的對象的永續作為,金融機構跟一般企業一樣,常常要回答的問題已經不再只是賺多少錢,而是賺錢的方式是否同時考慮社會責任,顯然企業價值觀的重要性已經不亞於獲利性了。

大多數投資機構參考外部 ESG 評等機構所製作的ESG評等報告,進一步分析企業 ESG 表現。目前國際上比較知名的 ESG 評等機構,包含:DJSI、FTSE Russell、MSCI ESG Rating 及 Sustainalytics 等。ESG 評等機構各自發展其研究方法論,而資料收集的方式大致有二種:分析企業所公開之資訊(如:FTSE Russell 及 MSCI ESG Rating)、請企業填覆問卷(如:DJSI及Sustainalytics)。各家 ESG 評等報告是投資機構分析參考工具之一,因為大部分 ESG 資料庫是透過蒐集公司揭露之公開資訊來做評比,有時候會因為公司資訊揭露不足導致企業抱怨 ESG 評等分數未能真實反映企業實況,但透過這樣的機制,企業和投資機構溝通後,加強自我檢視,改善其資訊揭露後也有助提升少數股東權益。

責任投資七大類型

各投資機構的責任投資作法不盡相同,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將責任投資分類為七種作法,其中「負面/排除性選股(Negative/exclusionary screening)」是最常被使用的責任投資作法,也就是根據特定的 ESG 標準將某些企業或產業(如:爭議性武器產業)列入不投資名單中,而 2018 年全球投資機構所管理資產中有高達 19.8 兆美元採取負面/排除性選股。其次是「ESG整合投資(Integration of ESG factors)」,係指投資機構在投資分析過程中,除了分析投資對象的財務績效表現及未來成長性等項目外,也會分析企業如何管理 ESG 風險及機會;ESG 整合投資在全球的投資金額則高達17.5 兆美元。

ESG 整合投資僅分析投資對象的ESG表現,但無法讓企業改變其 ESG 不佳的行為,因此投資機構進一步透過「企業議合及股東行動(Corporate engagement and shareholder action)」與企業進行對話溝通,或透過股東會投票權利要求企業有所改變,提升永續作為。投資機構本身會設定幾個議合主題,經過評估分析後,挑選要議合的企業,並持續觀測企業改善的情形。此外,投資機構除了自己個別和企業議合外,也會透過一些主題式的倡議活動與其他投資機構聯手與企業議合。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金融業關注重點

氣候變遷對全球社會的影響愈來愈劇烈,世界各國紛紛提出以 2030 年為目標的減碳承諾,而企業又是溫室氣體排放最大的來源,因此近年來國際組織積極推展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倡議活動,由投資機構與企業議合,希望督促企業重視氣候變遷風險對企業營運的影響,以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目標。IGCC(歐洲)、Ceres(北美)、IGCC(紐澳)及 AIGCC(亞洲)是全球四大機構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他們在 2012 年更成立了跨區域虛擬組織 GIC,希望為投資機構及各國政府就氣候政策提供了一個全球對話平台,促進與企業進行氣候變遷議合。台灣金融業以國泰金控較積極參與國際倡議活動,早在 2016年加入 AIGCC,是台灣唯一加入的金融業,同時也擔任 AIGCC 主席。

Climate Action 100+(簡稱 CA100+)是由 PRI 及前述四大機構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共同發起、為期五年的大型倡議活動,於 2017 年 12 月 12 日正式啟動。目前全球已有 320 家以上的投資機構簽署參與 CA100+ 倡議活動,管理資產規模高達 33 兆美元,台灣參與簽署的有國泰人壽及國泰投信。CA100+ 將溫室氣體高排放量的全球前 100 大企業列為優先議合對象,另外也與極有機會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或是面臨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企業進行議合,目前 CA100+ 已在全球選出 161 家企業,亞洲企業有 32 家,其中 3 家為台灣企業--台塑石化、鴻海及中鋼。此倡議活動希望企業能管理階層正視問題,闡明董事會對氣候變遷風險/機會的職責和監管,採取行動降低整個企業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CFD)框架,加強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資訊揭露。

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簡稱 FSB)在 2017 年 6 月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CFD)」,目的是協助企業自願性、一致性揭露氣候相關的財務資訊,以提升公司透明度與對氣候風險/機會的管理與監督,並提供投資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決策參考資訊。法國是目前唯一將 TCFD 入法的國家,在能源轉型法(French Energy Transition Law)第 173 條要求投資機構揭露氣候變遷資訊,並闡述其如何為低碳能源轉型及其他環境目標做出貢獻。

亞洲各國積極推動綠色金融

氣候變遷及環境汙染對亞洲國家影響深遠,亞洲各國政府近年大力推展各項綠色金融政策及行動方案,也要求上市公司揭露氣候變遷及環境相關資訊,其中尤以中國推行力道及廣度最大。中國於 2015 年 4 月成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簡稱「綠金委」),由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擔任綠金委主任,綠金委下設六個工作小組,深入研究綠色金融,並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發展。2016 年 8 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建立較為全面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為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設定方向。2017 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議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省區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支持地方發展綠色金融。透過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動,中國綠色金融市場規模逐漸擴大。

中國除了自己研究、發展綠色金融外,也透過與國際合作,強化金融業環境資訊揭露。2018 年秋季,中國與英國聯合發佈了「中英金融機構環境資訊披露試點工作組行動方案」,鼓勵二國的金融機構共同開展環境資訊披露試點。中英二國共有 12 家金融機構參與試點,中國則由中國工商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湖州銀行、華夏基金及易方達等六家金融機構參與試點計畫。該計畫分為二部份:(1) 中國商業銀行環境資訊披露行動計畫;及 (2) 中國資產管理機構行動計畫。其中商業銀行計畫明確訂出2018~2021 年三階段,試點銀行必須依各階段要求,揭露綠色信貸影響、進行環境影響情境分析及壓力測試等內容。

此外,為了讓上市公司重視並揭露 ESG 相關資訊,中國證監會於 2017 年底發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新規,新規規定了重點排污單位需強制進行環境信息披露,並增加了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要求;2018 年 3 月強制要求重點排污單位披露環境信息,未披露的需做出解釋; 2020 年 12 月前,強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進行環境信息披露。

香港金管局也在 2019 年 5 月公布推動綠色金融三大框架,其中提到將提升銀行業在銀行貸款及其他業務因應氣候變遷風險的管理,並根據國際標準建立量度框架及基準;也將與銀行業商討以訂立綠色及永續金融具體目標。在上市公司 ESG 資訊揭露部分,香港證交所在 2019 年 5 月就加強上市公司於ESG 資訊揭露規定進行公開諮詢,未來將要求企業揭露已經及可能會對其產生影響的重大氣候相關事宜,證交所也將修訂及揭露「環境」關鍵績效指標。

日本綠色金融網絡(GFNJ)於 2018 年底成立,希望讓綠色金融成為日本金融市場的主流。日本環境省於 2017 年推出日本綠色債券指南,也在 2018 年推出綠色債券發行金融支持計劃,以提供綠色債券發行成本部分補貼。日本退休基金 GPIF 今年也陸續和歐洲投資銀行(EIB)、亞洲開發銀行(ADB)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簽署合作協議,將購買綠色債券,以推動友善環境的綠色產業發展。

台灣行政院也在 2017 年核定金管會所提之「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內容涵蓋授信、投資、資本市場籌資、人才培育、促進綠色金融商品或服務深化發展、資訊揭露、推廣綠色永續理念等 7 大面向,計 25 項措施。和上述幾個國家相比,台灣的綠色金融規劃也已有部分成果,建議台灣政府持續關注亞洲及國際各國發展情形,如:參考歐盟綠色金融分類標準(EU taxonomy),更明確定義綠色產業。

企業 ESG 表現好,投資報酬就好的迷思

有些分析報告提到 ESG 表現較好的企業,它的股價表現相對也較好,遇到股市動盪時,其股價波動也較小。綜合國際級資產管理公司長就追蹤基因績效觀察,好的 ESG 對於風險預防及吸引長期股東很有幫助,能提供股價下檔支撐,的確對抗跌是有幫助的,但筆者對於近幾年有些基金廣告訴求「ESG 表現好,股價漲的多」的論述較為憂慮,其實真實效果有待觀察,若僅以過去五年股價表現比較,筆者認為這僅屬巧合,不如說是被動投資 ETF 基金退波助瀾的結果。

通常 ESG 表現較好的企業都是大型企業,有較多的資源投注在企業永續規劃及資訊揭露上,加上近幾年 ETF 投資盛行,全球大型投資機構將大量資金投注在 ETF 上,因此股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不過也要提醒大家留意,當大規模資金流向 ETF 的趨勢如果反轉,情況將大相逕庭。此外,責任投資對投資機構來說是預防風險的參考依據之一,對於投資報酬帶來的優勢有限,投資機構還是會依據自身對投資對象的分析判斷,進行合適的資產配置。建議企業不要落入「選美大賽」的排名競爭中,應結合企業本身的核心職能,務實規劃企業永續管理。

政府及企業都應持續關注國際永續發展趨勢

責任投資、企業永續、社會環境永續議題在國際上已如火如荼進行中,金管會雖然早在 2013 年就發布「強化公司治理藍圖」推動台灣企業重視公司治理,發展時點較其他亞洲國家早,但這幾年亞洲國家已急起直追,除了公司治理外,也推出環境及社會相關政策,從政府到企業全體積極動員,建議台灣政府機關應多了解其他國家政策及實行細節,讓台灣的政策發展方向和國際趨勢一致。

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不可能置身事外,若能盡早通盤分析企業本身和國際優質永續企業的落差,建構企業永續管理框架、策略及作業流程,並公開於公司網站或 CSR 報告書中,讓投資機構及相關利害關係人能充分了解企業在 ESG 相關資訊,並透過與投資機構溝通對話、持續改善,就能真正落實企業永續經營。

投資台灣三方案 不獨厚大企業

經濟日報/2019-11-24/記者鄭鴻達

為消除「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只有「獨厚大企業」的質疑,行政院日前也通過「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及「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形成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並根據不同類型企業及投資額度,分級補助銀行貸款手續費0.1%到1.5%不等。

在賴清德仍擔任行政院長時期,當時為因應美中貿易戰,鼓勵台商返台投資,行政院就已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是以國發基金匡列200億元的額度,以補貼回台投資台商1.5%銀行手續費,但因貿易戰持續,回流台商絡繹不絕,200億元額度很快就被申請一空。

為延續這波台商回台投資的熱潮,行政院長蘇貞昌擬定「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其中台商回台的2.0版本,將補貼銀行手續費匡列的金額,大幅提高到5,000億元,根留台灣企業則匡列800億元,中小企業為200億元,針對中小企業的補貼,近期擬再度加碼。

不過為免獨厚大企業的疑慮,新版方案補貼不再齊頭為投資金額1.5%,而是根據企業規模與投資額度分級,如適用台商回台的中小企業維持1.5%,台商回台大企業、根留台灣企業則改為前20億元0.5%、20億元至100億元0.3%、逾100億元為 0.1%。

針對中小企業加速投資方案,則維持補助1.5%的額度,並額外提供1億元保證額度、保證成數最高9.5成,以及0.3%以下優惠保證手續費等優惠。

截至目前,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審核通過的投資家數為154家,總投資金額已達到6,977億元。

銀行注意 顧立雄:明年開始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工商時報/2019-11-26/彭禎伶

銀行業的新戰國時代來臨。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6日透露,2020年2月才會將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整合的法規,送立法院審議,將帶來虛實整合、跨機構支付的新生態,而三家純網銀設立,亦會帶來消費者更多的支付新體驗,再加上5G時代來臨,都會對銀行服務帶來衝擊,顧立雄預言:「明年開始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顧立雄是在2019台灣FinTech產業策略論壇上,主講「如何協助發展金融科技產業」,他強調金管會將是依風險高低決定監理的強度,且會在金融市場穩定、保障消費者權益與金融創新發展中取得平衡點。

顧立雄指出,今年1到9月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已達761億元,「今年上千億元沒問題」,而今年行動支付761億元,約是2018年全年的1.6倍,2018年又比2017年成長223%,即電支進入快速成長期,到9月電支用戶數已有588萬人,較去年同期成長67%以上。

金管會設定2020年電支金額要占所有消費金額的52%,目前比率約41%多,2020年要達52%,「有一定難度」,顧立雄說,主要是台灣成熟的支付體系某種程度也是電支發展上的障礙,但金管會就是儘量營造友善的環境。

台灣雖已有金融監理沙盒,但顧立雄表示,FinTech發展缺乏大型科技公司帶動,新創業者規模都小,要自己發展出新業務,接受金融監理、取得金融有限證照,要付出的法遵成、防制洗錢及資安成本,對這些新創業者來說,仍有些負荷不起,金管會仍是希望這些金融科技新創業者能與金融業者合作,才能更快速茁壯。

顧立雄表示,金管會開放純網銀設立,就是大型非金融業與金融業合作的大型實驗場域,如中華電信、日本樂天電商、LINE社群媒體等都是大型公司,有意在數位金融發展,金管會藉由導入40%的金融業合作,讓對金管會法規及資安、防制洗錢有一定認知的金融業加入,大額資金投入在虛擬通路上發揮創意,應會比單純透過監理沙盒實驗的成效,預期會大很多。

顧立雄說,電子支付明年的重頭戲,就是金管會規劃明年2月將送電支條例到立法院審議,將電票與電支結合,允許虛實整合、跨機構的支付,以前是轉帳同一公司,以後是跨機構的轉帳、發展支付平台,讓支付擴展核心業務及附隨業務,此條例對支付業者非常重要,對既有銀行會產生衝擊,明年網銀成立亦是對既有銀行挑戰,他預言:「明年開始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雞蛋水餃股明年4月強制退場 12檔股票列觀察名單

中央社/2019-11-25

圖說:金管會訂定台股上市公司退場機制,將於明年4月上路;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表示,目前有12檔股票符合條件,將列為觀察名單

金管會訂定台股上市公司退場機制,將於2020年4月正式上路;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今天受訪表示,目前有12檔股票符合條件,將列為觀察名單,市值約106億元,僅占全體上市公司市值萬分之3。

為解決「雞蛋水餃股問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訂定台股上市公司退場機制,台灣證券交易所也在今年3月宣布將自2020年4月1日實施,未來上市公司只要符合「簽證會計師出具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查核(核閱)報告」,或「每股淨值低於3元」等2種情況,就會被打入全額交割或採分盤交易後逾3年仍未改善,將先停止交易,6個月後若未能恢復買賣者就直接退場下市。

立法院財委會今天上午進行「證券市場逐筆交易及盤中零股交易之推動方案 、進度及IPO績效專題報告」,民進黨立委余宛如指出,依照證交所上市公司退場機制,整個流程走完要超過3年6個月,但美國只要3個月、香港也僅1年6個月,台灣的時間拉太長,很容易被有心人士炒作,進而「借殼上市」(指公司透過把資產注入一間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強制下市的規定在於改善、解決問題,不是為了處罰而處罰,所以才會訂出3年6個月的時間。

他認為,這樣的機制對投資人來說也比較有保障,至少能夠知道自己投資的股票是否體質不佳,同時緩解對投資人的衝擊,不是貿然就令上市公司退場。

余宛如又詢問,金管會該如何確保公司不會透過減資的方式來取巧,衝高淨值;顧立雄回應,減資也是體質改善的一個方法,不必然減資就等於取巧,這仍有賴證交所、櫃買中心對這些公司財報作更仔細的查核。

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會後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目前符合退場條件的上市公司共有12家,合計市值達新台幣106億元,僅佔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萬分之3;只要一經通知沒有改善,等相關程序走完,預計在2024年初就得退場。

許璋瑤強調,過去是淨值負數,或遭到退票成為拒絕往來,股票才會下市,但未來訂定出全新標準,總是要給公司緩衝1年的時間,畢竟,過去50年來都沒有處理雞蛋水餃股這一塊,希望透過這項機制,讓資本市場越來越健全。

另一方面,許璋瑤說,證交所也將下修明年台股日均量目標值,今年原本預估日均量目標為1250億元,但因應國際經濟情勢變化,明年景氣恐往下調整,保守預估明年日均量目標將下修至1200億元。

至於明年IPO家數目標數,許璋瑤表示,初步討論為24家,與過去2年平均值差不多,他強調,證交所努力要「重質也重量」,不能說為了有量的績效,讓公司一直來申請掛牌,交易所最大責任是要對投資人負責。

台歐27日三度協商GDPR認定 國發會:個資法勢必修法

經濟日報/2019-11-26/記者林于蘅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今(26)日表示,明(27)日國發會將與歐盟進行第三次GDPR適足性認定的技術性協商,目前相關進度已完成四分之三,最後兩大議題為「設立個資保護獨立專責機關」,並「修法兼顧個資權益及產業發展」,因此現行個資法勢必還是要做若干調整。

陳美伶表示,歐盟希望台灣成立「個資獨立專責機關」,不只獨立、還要專責、而且是機關,第二個是要求跨境傳輸能兼顧人權與產業發展,而不是偏向任一方,因此現行個資法勢必還是要做若干調整。

陳美伶表示,過去個資法的法治主管機關是法務部,但個資法沒有業務主管機關,且法務部也沒有跨部會的協調機制,因此,去年與法務部協商之後,在國發會成立個人資料保護專案辦公室,至於歐盟要求必須要專責機關,仍待溝通協商。

此外,台灣的個資法與歐盟GDPR有一大差異在於,區分了公務機關與非公務機關,有22個事業目的主管機關,每個主管規參差不齊,陳美伶指出,這也是為什麼國人沒有完善的個資保護觀念。

陳美伶表示,個資法前身為1995年的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後來在2010修正把四字拿掉,擴大個資法的使用範圍,到現在面對數位經濟科技轉型時代 法規也需要重新檢視才能因應。

陳美伶提到,未來可能檢討修正個資法,不再區分公務、非公務,讓它有一致性,希望能順利在兩年的時間內通過,成為亞洲第三個符合GDPR適足性認定。

陳美伶:5G即將大鳴大放的時代 資料如「新的能源」

經濟日報/2019-11-26/記者林于蘅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今(26)日表示,在5G即將大鳴大放的時代,資料有如「新的能源」,需要巨量的資料加值運用,同時,也必須在大量資料流通過程中,兼顧資訊人權、人性尊嚴,在經濟發展取得平衡。

陳美伶強調,個資隱私保護非常重要,但是資料的合理利用,才是數位經濟時代所要求的,未來,透過技術將資料讓「去識別化」,與個人資料切割,讓資料做更大利用,不能因為過於保護個資,妨害到產業的發展,相信可以透過技術找到解方。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代理主委陳耀祥表示,12月5G即將釋照,在超高速、大寬頻、大連結的數位經濟時代,「資料就是力量」,未來很多資料應用會在5G加值上大力發展,也會與個資處理利用保護息息相關。

長期以來,行政機關、產業對個資如何搜集、處理、利用一直有爭論,例如電信產業究竟能不能搜集個人資料、能將個資利用到什麼程度,在數位經濟時代,消費者對於個資也相當敏感。

陳耀祥表示,資料就是力量,「有時候看起來不要錢的,其實是你用你自己的個資在換取」,因此,消費者可不可以主張被遺忘權、主張刪除,是數位時代新的挑戰。

陳美伶指出,在5G即將大鳴大放的時代,資料是國家策略戰略新的重要資產,如同新時代的能源,也就是說,資料的重要性與過去有很大的差異,政府必須考量在巨量資料流通過程中,如何兼顧人權尊嚴,取得經濟發展的平衡。

陳美伶說,盼未來透過技術將資料讓「去識別化」,與個人資料切割,讓資料做更大利用,不能因為過於保護個資,妨害到產業的發展。

陳美伶並表示,國發會27日將與歐盟進行第三次技術性協商,目前GDPR適足性認定進度已完成四分之三,最後兩大議題為「設立個資保護獨立專責機關」,並「修法兼顧個資權益及產業發展」。

 台灣M&A與PE要聞

敦南科技被Diodes併購案傳面臨陸方嚴審 早盤股價跌停

美國半導體業者達爾科技(Diodes)併購敦南科技一案,牽涉到敦南科技在中國大陸一家關係企業,據報導可能因此遭到北京嚴審。敦南科技今天上午股價應聲跌停。《詳全文》

 世界M&A與PE要聞

LV母公司砸4900億併購Tiffany 創歷來最大手筆

法國精品商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今天宣布,以約162億美元(約新台幣4900億元)價格收購美國奢華珠寶商蒂芙尼(Tiffany)。這是LVMH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收購案。《詳全文》

惠普、全錄翻臉了 恐演變為惡意併購

全錄提議併購惠普一案,早在一周前惠普便拒絕了全錄的33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但全錄仍不死心地希望惠普接受合併的條件,並由全錄執行長約翰·維森丁(John Visentin)發出了最後通牒。《詳全文》

券商巨獸將登場!嘉信宣布8千億收購德美利證券

美國線上券商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今(25)宣布,將以總值260億美元(約新台幣8千億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競爭對手德美利證券(TD Ameritrade),兩公司合併後,將成為客戶資產超過5兆美元的券商巨獸。《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