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無法看到完整訊息,請點選此處查看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台灣M&A與PE要聞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世界M&A與PE要聞
 
資訊中心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相關連結
 

網址:
www.mapect.com

聯絡我們:
service@mapect.com

訂閱/取消電子報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2019年度〈台灣併購金鑫獎〉得獎名單持續公佈!

台灣最具權威的併購獎項「台灣併購金鑫獎」,2019 年度主要得獎名單已於 10 月 17 日揭曉,卓越成就獎也將在 11 月 7 日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召開常務理監事會議提名及評選後出爐。

「台灣併購金鑫獎」自 2011 年起,每年舉辦評選活動,評審委員皆為國內最資深的併購專業人士。歷年來得獎案例皆創下國內企業併購的里程碑。本屆計有 156 件併購案例競逐各類獎項,競爭相當激烈。經初選委員會依據架構、影響力及創造附加價值等指標,篩選出入圍案例後,交由決選委員會進行最後決選。

本年度得獎名單中,國內知名老字號石化大廠李長榮化工攜手國際私募股權基金 KKR 一案,除了創下近年來國內塑化業最大併購交易金額紀錄,同時也是國際私募股權基金重返台灣市場的首件成功案例,一舉拿下「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最佳影響力併購獎」兩項大獎。

食品龍頭企業統一集團透過併購韓國熊津食品,成功插旗東北亞食品市場,並藉此完整集團在亞太地區食品版圖佈局,也深受評審團肯定,順利取得「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及「最佳跨國併購獎」殊榮。

另外,福盈科結盟中華開發資本國際旗下首檔區域型私募股權基金──亞洲基金一案,為本屆另一起塑化業者引入策略性投資人的代表案例。此案係為本土私募股權業者所管理的國際基金所進行的 Leverage buyout,且因具備協助台灣中小型企業完成傳承接班及進行企業轉型等指標意義,獲得評審團一致青睞,成功摘下「最佳創意併購獎」。

除了傳統產業表現亮眼,科技製造產業也持續傳出佳績,包括鴻騰精密收購 Belkin、國巨集團收購 Pulse,以及世界先進收購 GlobalFoundries Inc. 在新加坡的有形及無形資產等案,均因其併購策略展現擴大企業規模與佈局全球市場的企圖心與策略藍圖,分別獲得「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表彰。

而「年度海峽併購獎」則因今年度涉及兩岸的併購交易案件較多屬於企業集團內部整併或組織調整,經評選委員討論後,決定不予頒發。

本屆台灣併購金鑫獎入圍決選案例,產業類別分布廣,除了反映出近年來產業生態的快速變化迫使台灣企業不得不正視併購的重要性,也顯示透過產業整合提升技術能力與擴大市場規模,已成為台灣產業在國際競爭壓力下力求轉型升級的主要驅動力。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盧明光理事長表示,近兩、三年來台灣科技製造業為因應強大的產業競爭壓力,紛紛加快併購腳步,力求轉型突破,讓台灣併購市場歷經了一波高峰,也帶動了台灣企業為求轉型升級或改變競爭態勢的熱潮。今年度,除了科技業表現持續亮眼,國內傳統產業也因公司轉型需求或接班傳承等壓力,開始尋求外部協助,足見企業藉由併購或策略性引入外部資源來加速轉型升級及企業再造,已是企業長遠經營的核心策略之一。而「台灣併購金鑫獎」的舉辦正是為了讓社會大眾了解併購對企業帶來的正面附加價值,並提供台灣企業相互觀摩學習、切磋成長的契機。他也同時呼籲台灣企業經營者應懷抱「台灣雖小,我心不小」的氣魄,讓國內企業立足台灣,放眼全球,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國際競爭中再創新機。

本屆「台灣併購金鑫獎」的評選案例涵蓋 2018 年 7 月 1 日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期間的併購案。評選過程分為初審選拔及決審評選兩階段,經產學界專業人士組成之評審篩選出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及其他四個獎項(最具影響力併購獎、最佳跨國併購獎、最佳創意併購獎和最佳海峽併購獎);卓越成就獎因獎項屬性特殊,係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召開常務理監事會議提名並遴選長期從事企業併購,並有卓越貢獻或成就之企業及個人。

11/13 MAPECT〈2019年度會員大會暨午宴演講〉

親愛的會員,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成立已屆滿十年,感謝您對 MAPECT 長期以來的支持及肯定。本年度會員大會將合併舉辦午宴演講,請您千萬不要錯過 MAPECT 大家族的年度團圓午宴。

我們預定於 2019 年 11 月 13 日(三)下午12:00~14:00 假台北花園大酒店 2 樓薔薇廳召開〈 2019 年度會員大會暨午宴演講〉,並由盧明光理事長擔任專題演講人,分享近期台灣併購市場趨勢與併購實例解析,敬邀各位會員踴躍出席參加。

大會當日議程請見如下,敬請於 11 月 6 日(星期三)18:00 前填妥「出席回函」並回傳至秘書處高如菁小姐(Jamie Kao/02-2325-8186 ext.11/jamie@mapect.com),如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與我們連絡,謝謝。

備註:會員大會僅可由會員代表本人出席,如當天不克出席,可委託其他會員代表代理出席,出席「委託書」請見附件檔案

《附件下載》MAPECT - 2019會員大會出席回函及委託書

《併購學苑》2019年度第2期併購大師班,即將額滿,報名從速!

【報名方式】

  • 報名前請先來電與課程聯絡人確認名額,再E-Mail報名表,課程聯絡人收到報名表後,將以E-Mail回復並通知繳費。敬請於報名後5日內完成繳款,如逾時匯款,將不保留上課名額。(課程聯絡人:高小姐,電話:02-2325-8186 ext.11,jamie@mapect.com)。
  •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開課前5日止,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 請務必正確填寫報名表之所有表格內容,以利聯繫與發票開立。

【併購學苑課程說明】

  • 學員可單獨報名初階併購課程、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進階併購課程及大師班之資格限定請於報名時檢附相關文件。
  • 各課程優惠折扣說明如下(優惠恕無法併用)。
  • 報名課程即贈送「企業併購的十堂必修課」或「私募股權基金剖析:從國際到台灣本土」1本(二擇一),並於課程報到當日領取,一位學員僅贈送一本,不重覆贈送。
  • 上課講義內容有可能與課程當天使用不同,本會保留課程內容及講師調整之權利。
  • 此系列課程不提供補課,如學員因喪病或其他不可抗拒之因素無法到課,最慢需於課程前一日中午12:00前聯繫課程承辦人並提供相關證明,始得以個案處理,逾時不受理。

【課程優惠折扣說明】

  •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會員及舊生報名單一課程享9折優惠;同時報名初階、進階及大師班三課程享8折優惠。
  •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會員推薦及舊生推薦的學員報名單一課程享95折優惠;同時報名初階、進階及大師班三課程享85折優惠。
  • 一般學員同時報名初階、進階及大師班三課程享9折優惠。
  • 上述折扣優惠僅適用於一次性報名,分次報名課程則不享有優惠。
  • 若符合會員推薦之優惠折扣務必於報名時確認,繳費後才通知符合優惠折扣而申請退費者,由退費內扣除行政手續費與匯款手續費200元。

12/4〈AVCJ - 2019 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台灣論壇〉MAPECT會員享85折優惠!

亞洲創投雜誌集團(Asian Venture Capital Journal,簡稱AVCJ)將於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上午8:15假香格里拉台北國際遠東大飯店 2 樓香格里拉宴會廳舉行「2019 亞洲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台灣論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也為此次論壇的支持機構。

國際私募股權投資焦點再次轉向台灣。美中貿易的緊張局勢給全球供應鏈和資本流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台灣擁有領先的科技製造實力、世界一流的人才資源和切合實際估值且經營有方的當地企業。憑藉這些優勢,台灣正重獲當地和國際投資人的關注。此次論壇將聚焦在台灣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小型企業投資市場、生技醫療產業、創新產業與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投資挑戰與機會,會中邀請亞太地區知名私募股權基金代表、投資代表及企業代表同台討論對台投資趨勢。論壇內容精彩可期,歡迎各位會員踴躍報名。

主辦單位特別提供MAPECT會員享原價85折優惠,如欲報名參會,請至網上登記,或發送電子郵件至 book@avcj.com;或您亦可致電:AVCJ 陳秋萍小姐:+852-2158-9755 洽詢。


|2019 亞洲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台灣論壇|

【活動時間】2019 年 12 月 4 日(星期三)8:15-17:15

【論壇地點】香格里拉台北國際遠東大飯店2樓香格里拉宴會廳(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201號2F)

【報名費用】凡 MAPECT 會員,於報名表中標注 Mapect,即可享有原價之 85 折優惠!

【報名方式】以下三種報名方式供您選擇。

  • 立即上網註冊: 請按此登記
  • 發送電子郵件至:book@avcj.com
  • 洽詢陳秋萍小姐(電話:+852-2158-9755)

【議程下載】2019亞洲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台灣論壇議程

亞太併購週報:2019/10/12-2019/10/18

Top deals - Geography/Sector

公告日

目標公司

目標公司主要行業

目標公司所處主要地理位置

收購方

收購方所處主要地理位置

賣方

交易價值美元
(百萬)

2019-10-14

Chilquinta Energia SA

能源業

智利

國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

Sempra Energy

2,230

2019-10-13

ConocoPhillips Company (northern Australia business)

能源業

澳大利亞

Santos Ltd

澳大利亞

ConocoPhillips Company

1,465

2019-10-17

天津航空有限責任公司 (48% 股權變動規模)

運輸業

中國

海航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945

2019-10-14

Adani Gas Limited (37.4% 股權變動規模)

公用事業(其他)

印度

Total SA

法國

Adani Family

868

2019-10-14

Closure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 (North American, Costa Rican and Japanese Operations)

工業產品和服務業

哥斯大黎加,日本,墨西哥,美國

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 LP

美國

Reynold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615

Source: Mergermarket

   

Notes:

  • Based on announced deals, including/excluding lapsed and withdrawn bids
  • Based on dominant geography of target/target, bidder or seller company being
  • Based on dominant sector of target company being 

Additional notes:

  • Includes all deals valued over USD 5m. Where deal value not disclosed, deal has been entered based on turnover of target exceeding USD 10m
  • Activities excluded from table include property transactions and restructurings where the ultimate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re not changed
  • Data run from 12-Oct 2019 to 18-Oct-2019
  • Data correct as of 21-Oct-2019

免責聲明(Disclaimer)

上述相關資料均由Mergermarket提供,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不擔保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完整性。

〈財經週報-人物專訪〉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 學習打敗名門標籤

自由時報/2019-10-21/記者魏錫賓

圖一: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將自己定位為資源整合者(記者靳昌玲/攝)

投資銀行家、併購顧問、智慧轉型專家,因為頭銜太多,別人的專業有如他的副業;寫書、演講、上課,樂於當一個思想傳道士,他的副業又像是不務正業。成名於投資銀行界的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將自己定位為資源整合者;因為環境變化太快,他認為「經驗無用論」,也最喜歡學習,樂於以知識落實未曾經歷過的想像,把未來放進生活與經營管理的架構之中。

圖二: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表示,「我現在每個星期、每個週末在誠品至少買20本書或雜誌」(記者靳昌玲/攝)

「我事實上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你可以說我是一個喜歡學習的人」,在簡潔的會議室內,接受專訪的黃齊元剛入座,就從嘴裡自然地溜出,「我現在每個星期、每個週末在誠品至少買20本書或雜誌」,他做出由下往上托抱書籍的動作說,「為什麼是20本?因為剛好是一個人可以扛回家的份量」。

關鍵字思考

黃齊元以學習打造自己的職業生涯。涉獵廣泛的他表示,學習要從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開始,大學時想要擔任導演,所以每週往青島東路電影資料館跑,讀遍相關書籍,後來自覺才氣不夠,醒了電影夢;1987年從的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畢業的他,改立志要成為投資銀行家,因此就修習了所有相關的課程,接觸的則大都是財經類的書籍。

針對人生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似乎南轅北轍,黃齊元指出,知識的有效累積,通常與興趣有關,但學習很難完全跳脫職業生涯的規劃。他強調,「讀書不能自我設限,不過,現在是知識爆炸時代,必須善用時間,自己的腦海裡要有一些關鍵字,要有方向,像他現在對『未來』、『AI』、『轉型』有興趣,讀的書就會偏向這些領域,但不受限」。

跨越三層面

讀書不只是攝取,而是要能利用;學習是為了超越與跨越。經常受邀演講的黃齊元表示,他常對年輕人及客戶強調要有3種跨越的能力:跨地域、跨領域、跨世代。跨地域是要瞭解不同地區的差異與變化;跨領域是知識要能跨越至不同領域,譬如科技與人文;跨世代則是新舊世代的融合,現在就是指傳統經濟與AI新經濟的結合。黃齊元認為,只有具備全球意識、社會關懷及創新組織的能力,才能超越自己的侷限。

不管是創業或就業,黃齊元指出,除了累積知識,一定要有目標,要想像「關鍵字」,這可能和興趣、職業及未來的趨勢有關,通常是這幾個結合起來;不一定很快達成目標,但知道自己要什麼,才能走到對的地方。

專業三能力

瞭解自己與環境一樣不容易。他從東海大學畢業後,在遠東紡織工作3個月,也在電腦公司做過銷售人員,用了幾年的時間才進到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畢業後到華爾街工作,投資銀行主要有2條路:買方提供資金投資、賣方提供服務,因自覺會計不好,就選擇在紐約JP Morgan做金融商品。黃齊元苦笑說,當時以為要懂會計才能做好財務金融,多年之後才領悟到,更重要的其實是:1、對產業的瞭解;2、是反應力;3、是表達能力。

黃齊元在1988年回到台灣,加入英商怡富證券拚業績,並將台灣投資銀行部門,從1人擴大至25人,他說獵人頭公司聞風而至,提供更大公司、更高薪的類似工作機會,不過自己不喜歡搭上順風的角色,就像球賽,最好不是種子球員,這樣打到冠軍才有成就感。因此,最後選擇於1994年個人職業生涯高峰至另一市場中國擔任里昂證券中國大陸區的負責人。

挫折是教訓

到了新的市場接受挑戰,但大環境卻與預期不同,黃齊元說,因當時中國總理朱鎔基實施宏觀調控,且受限經營關係的建立,在1995年遇到職涯第一次大挫折,整年未接到一個案子。

從最高峰墜入谷底,如何再站起?黃齊元說,有長期的興趣,就不會被短期的挫折打倒,他最後決定創業且走回自己的最愛,轉戰創投,後來且成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回憶起過往的心情起伏,他心有所感地指出,人生太短暫,不要做沒有興趣的事;有熱情就不怕失敗,尤其是年輕時更容易再站起來,每一次跌倒都是一個教訓,更能避免再一次失敗。

經驗無用論

黃齊元特別喜歡與年輕人及新創業者對話。他特別指出,因為環境變化太快,經驗無用,所以大家要拚的是學習速度。年輕有3個好處:第1是學習比較快;第2是年經人沒有態度,不會有受過去經驗影響的驕傲;第3是年輕人相對便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比較快,「現在這個時代,過去經驗不是很重要,學習比較重要」。

黃齊元表示,過去想脫穎而出必須念名校的MBA或EMBA,進入知名顧問公司、投資銀行工作,有名門標籤;但現在這些沒有用,環境變化太快,要自己學習,且大公司有時難找到頂尖人才,新創業的獨角獸可以募資上億美元,不是就業者能夠想像。

圖三: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最近發起成立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著力於智慧轉型(記者靳昌玲/攝)

企業四觀念

「未來很多工作會消失,且速度會比想像的快。」黃齊元說他經常強調,台灣企業現在應從四點做起,第一是「歸到零」,歸零才能擁抱新事物;第二為「走出去」,現在更要到海外布局;第三是「引進來」,要和全球人才及資金接軌;第四是「新經濟」,利用AI徹底改造台灣產業。

黃齊元自己選擇擔任資源的整合者,除已在母校東海大學成立產業智慧轉型中心,結合學校資源與外部顧問,並與亞馬遜網路服務(AWS)結盟合作「雲創學院」,想要建構數位轉型與創新生態系統;最近又發起成立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著力於智慧轉型。

革命式創新

當環境改變,想法要調整,政策必須有辦法因應,習慣用關鍵字思考的黃齊元強調,企業不能用傳統思維經營,台灣需要的關鍵詞是「革命式的改變」,要容許顛覆式的創新。

關心「未來」、「轉型」的黃齊元說他自己也在改變,過去講話很快、吃飯很快,因為要走更長遠的路,最近卻切掉3分之2的胃,瘦了14公斤,而這就好像企業及國家要適應環境的改變,自己的作息也要依身體狀況調整,經營、政策與生活都一樣,不能太過僵化。

台杉要帶動創投「造血」運動

工商時報/2019-10-21/陳碧芬

指標型創投公司台杉投資正在走出不一樣的路。自資調研、並出版台灣第一本企業創投報告書「台灣產業新創投資白皮書」將在23日公布。台杉投資董事會建議,時值台商回流、台灣產業轉型的變遷之時,建議業者直接成立企業創投(Corporate VC, CVC),或間接透過私募基金、創投等,進行新創團隊的實質投資,並採「三個十」的概念進行長期產業布局。

擔任白皮書總編輯的台杉投資董事黃日燦指出,如果將產業看作國家的血液,企業即是血液的紅血素,企業的創新以及新創企業的成立,就是血紅素的補充,希望藉由白皮書的解析和訪談,開啟台灣企業創投的角色定位,一起為台灣的造血運動提供建言。

台杉投資借鏡國際企業作法,現代企業持續成長唯有通過創新,企業對外尋求創新的模式卻相當多元,投資模式或有直接投資或併購,也有投資外部的創投(VC)基金,不同時空背景也有不同作法,現階段企業創投(CVC)已是國際企業普遍採用的新創投資方式之一,透過成立專責部門或創投公司,投資具有創新潛力的公司。

根據Pitchbook/GCV Analytics統計,2011年至2018年間,累計全球新創投資金額逾1兆美元,其中五成以上都有企業創投(CVC)參與投資,而且企業成立新創投資部門或公司,幾乎每個禮拜就有一家。2018年全球最活躍的CVC是Google Ventures蟬聯,該創投投資的新創公司多達70家。

台杉投資指出,以2015年~2019年8月台灣新創事業獲投情況來看,分類為CVC的投資件數占52%,超越一般創投業。其中,可為典範的緯創資通十多年來累計的投資金額達3億多美元、40多個案子,均交由緯創的CVC負責。

全球創投大趨勢 緯創搶當領頭羊

財訊雙週刊592期/2019-10-16

2016至2018年,全球新創產業創造了超越英國GDP的產值,成為提供企業跳脫傳統營運模式、臂助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今企業注資開始成為創投市場的顯學。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以「全球創投大趨勢,企業搶當領頭羊」為題,解析在這股浪潮下,台灣如何掌握台商兆元資金回流新契機,推升企業創投的力道,進而為新創產業帶來更多機會。

企業創投成為台灣創投市場的新話題,包括緯創、研華、佳世達等台灣公司都已跟上趨勢,為企業本身與新創產業迎來更多機會。近年,全球新創投資金額持續攀升,整體創投市場結構卻已悄悄改變,由企業領投的比重正逐步增加;根據統計,2018年全球企業創投(CVC)的交易件數和金額,全部創下歷史新高,企業創投的投資金額更高達70%,顯見企業已取代一般創投(VC),成為注資新創產業的主角。

今年八月,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2019全球市值百大企業排名,光是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名單中,就有微軟、蘋果、亞馬遜、Alphabet(Google母公司)、波克夏海瑟威、阿里巴巴、騰訊等多家企業,不是擁有CVC,就是積極和VC合作,透過與新創結合,壯大自我的研發與競爭力。

這股創投風潮同樣燒進了台灣。日本住友集團注資電動機車龍頭Gogoro,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領投台灣訂閱式電子商務平台CitieSocial,都讓台灣新創頗有振翅之勢。

為什麼創投產業這麼重要?根據一份北歐五國的調查報告,只要有一億歐元的資金投入創投,平均就能創造三億歐元的經濟回報。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最新公告資料,截至一八年十一月二十日為止,國內共有3499家新創公司;不過,一四年達到共有516家新創成立的高峰後,往後便逐年遞減,一八年新創家數甚至跌破百家,堪稱近年最冷的新創年,一方面是熱潮不再 ,另一方面,恐怕是缺乏早期資金的奧援所致。扣除一七年單一家Gogoro就得到三億美元的獲投,台灣近五年新創產業獲投金額,平均僅有四億美元,今年前八月,更僅有2.19億美元。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陳美伶指出,新創難是難在第一桶金,需要天使資金大量投資,除了國家挹注外,最懂產業未來趨勢與自身該怎麼發展的企業,也是最好的注資者。

但陳美伶也發現,雖然愈來愈多廠商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卻很少有企業想從自身出發投資新創產業,一方面是對創投陌生,另一方面,多數企業傾向快速看到實質獲利;陳美伶建議,企業應建立專責的創新部門,帶進完整解決方案,才有機會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可說是國內企業創投的重要倡議者,很早就開始關心產業的轉型升級。他強調,台灣過往主流是代工,在這樣的結構下,只要踩好每一步,「未來」不太需要傷腦筋,但市場經濟結構巨變,企業更應懂得思考破壞式創新,往更長遠的「後天」看。

黃日燦指出,當市場分工愈來愈專業,如果由最懂得產業脈動的公司自行設立創投、或是拿出一筆資金與一般創投合作,不只在財務上的效益驚人,更有著影響未來公司轉型發展的策略性意義。

《財訊》報導指出,在台灣相當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緯創資通公司。緯創十多年前就開始投資新創,每年固定提撥10%研發經費投資與母公司本業有關的公司,幾乎屬於策略性投資。到目前為止,緯創投資了逾三億美元、四十多件案子,單筆投資最大金額約兩千萬美元。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指出,推動內部新創相當困難,因為「人才」就是一個關鍵,因此緯創選擇自己成立企業創投,由創投出去找新東西、了解外面在做什麼,再回來與內部團隊分享,才不會僵化。

緯創也放眼國外,投入近五年最大的金額注資美國音頻製造商RIVA。RIVA的Turbo X藍牙揚聲器不管在大型展覽或是網路上都廣獲好評,緯創的資金可以支持RIVA保持製造質量,擴大規模。

另外,佳世達集團則在一四年以後,把投資業務轉回內部,先確立公司的發展方向,再策略性透過併購,讓集團轉型為醫療及智能解決方案供應商。工業電腦龍頭研華與新創合作方式,則是以建立平台的方式運作,開發多元物聯網解決方案,都是企業擁抱新創,進而產生效益的證明。

企併法大體檢/先購後併 留意小股東權益

經濟日報/2019-10-17/記者林于蘅、翁至威

圖說:2006年8月,私募基金凱雷所屬的盛澤公司採「先購後併」方式併購東森媒體公司(本報系資料庫)

私募股權基金凱雷在多年前併購東森媒體科技,掀起有線電視併購熱潮。當時凱雷成立盛澤公司,2006年3月,東森媒體撤銷公開發行;同年8月2日,盛澤公司就以每股新台幣32.5元,向東森媒體公司大股東等人,收購90.37%東森媒體公司股權。
同日,東森媒體公司隨即召開股東臨時會並改選董監事,全體董監均為凱雷集團人馬,東森媒體公司董事會決議與盛澤公司簡易合併,盛澤為存續公司,但只以每股26元現金逐出其餘不到10%的小股東。

盛澤公司又在2006年8月11日再與東禾股份有限公司(盛澤公司的子公司)合併,這次東禾公司為存續公司,並更名為東森媒體科技公司。

過程中,盛澤公司以每股32.5元收購前東森媒體大股東逾九成股權,但盛澤董事會卻決議以每股26元,利用簡易合併程序逐出小股東。但當時無論大股東、小股東所持有的皆是普通股,依法所享的權利機會相同,且兩個價格決定時間相隔不久,價差卻高達6.5元。顯然是大股東利用控制公司的機會,高價賣出本身持股,低價買回小股東持股。

最終,在2006年8月至9月期間,少數股東醞釀抗爭向地方法院聲請裁定。這也反映出「先購後併」的併購型態中,買方透過陸續買進持股的手法,進而滲透賣方公司的股東會主導議案。

熟悉併購交易的專家形容先購後併是一種「台灣特色」,反映出台灣人喜歡試水溫的心態,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的利益迴避及小股東權益保障,主管機關應在企業併購法修法中一併考量。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泰明舉例,假設今日有一買方公司,先買了目標公司的51%股份,成了多數股東,後續在談判合理價格時,實為「買方」立場的「賣方」大股東若不迴避,又有誰能照顧49%小股東權益。不過陳泰明也強調,公權力介入保護弱勢小股東不應矯枉過正。他建議,併購若出現利益衝突,應全權委任第三方辦理併購談判。

他指出,現行雖已有第三方出具「獨立專家意見書」機制確保交易公允,但僅針對價格上的衡量,未來若能透過與該併購案無利益衝突的第三方進行協調,至少可在併購程序上做到適當迴避,避免併購案淪為買家「左手換右手」的一手操作。

企併法大體檢/提出異議 就沒投票權

經濟日報/2019-10-17/記者林于蘅、翁至威

小股東對於併購有「異見」時可提出異議,然而現行規定下,只要決定提出異議,就不得參與併購案投票。律師認為,基於保障股東權益,修法應朝向是否提出異議都可參與投票。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泰明表示,現行企業併購法對於異議股東收買請求權規定,股東若不同意併購案,須事先提出異議,提出異議後,股東就不得參與併購案投票。

此外,若反對併購案的小股東未事先提出異議,在決定參與併購案投票後,不論結果如何,也無論投下的是正反票,都不得再提異議。

陳泰明指出,現行法令本於不希望股東投機,且鼓勵併購實現的立場,因此將異議請求權與投票權分流;但換個角度,在併購案還沒實現前,公司股東當然有權利可投票表達同意或反對,法律上不應先把門堵住,只歡迎同意者參與併購案表決,也應顧及股東權益的基本保障。

但陳泰明也提到,若日後修法改為不論股東有無事先提出異議,都可參與投票,且投票後若仍達成併購案,也可提異議收買請求,雖可吸引股東積極參與投票,然而同時也可能增加併購案的反對票數,造成併購案推行不易,建議主管機關修法時應兩面權衡。

企併法大體檢/收購價裁定 未必合理

經濟日報/2019-10-17/記者林于蘅、翁至威

併購下市案中,異議股東若對於股票收買價格不滿,可選擇狀告法院,但實際上,法院在裁定價格時常是依據股東會決議通過併購當天的收盤價,有如「鐵板一塊」,異議股東很難說服法院裁定更合理的價格,專家認為,法院實務上確有檢討空間。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楊敬先表示,法院在實務見解上,針對上市櫃公司異議股東買回請求權的裁定價格,基本上是以股東會決議合併案當天的收盤價為準,異議股東在可預期法院裁定下,多半也認為無望爭取更高價格,而不會走上訴訟一途。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泰明表示,實務上常見到「異議股東收買請求權」與「併購案的收購價格」一致,例如,買方喊出每股15元收購價格,短期內股價就不易突破價碼,出現「鎖天花板效應」。此外法院常以收盤價作為合理價格,多數股東若決議出收買價,也獲股東會同意,即便價格低於公司實際價值,小股東也難以置喙,只能被迫同意。

政大法律系教授及政大公司治理法律研究中心執行長劉連煜指出,事實上公司的價值不見得可完全從股價反映,他強調,會計學有許多計算公司價值的方式,法院應透過證券分析師或專家建議,選擇最合適裁定。

企併法大體檢/資訊揭露 紅線不易界定

經濟日報/2019-10-17/記者林于蘅、翁至威

圖說:2018年9月10日榮化上午召開股東臨時會,董事長洪再興(右二)說明KKR與榮化的股份轉換案,小股東踴躍出席,發言維護自身權益(本報系資料庫)

去年私募基金KKR與榮化大股東合組Carlton公司,以新台幣478億元併購榮化後下市,意外燒出《企業併購法》修法,如何強化利害關係人資訊揭露,保障小股東知情權的議題。

在這場交易中,榮化前董座李謀偉身兼榮化大股東、Carlton公司股東,成為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而去年,KKR新聞稿中,「包含榮化員工及榮化創始股東家族特定成員,皆參與這項合作案。」短短幾句,留給小股東無限遐想。

小股東想知道的是,「特定成員」究竟是指哪些?其中有多少榮化既有股東、未來也是Carlton公司的股東?除了KKR和既有股東,還會不會加入其他新的股東?為什麼他們可以留下來?後續是不是還有利益?而這些問號,統統劍指企併法對於資訊揭露的規定,有極大改善空間。

其實,截至目前曝光的企併法修法方向中,強化資訊揭露無疑是學界、業界、法界一致認同的方向,然而問題在於,資訊揭露的紅線如何界定,才是主管機關最頭痛的問題。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泰明表示,資訊揭露對企業併購而言有如雙面刃,如何避免洩漏過多資訊,導致併購案「見光死」,同時善盡股東權益保障,是最主要的爭點。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楊敬先表示,現行法制下,併購下市案通常有兩種做法,一是公開收購,二是透過股份轉換,但兩者的資訊揭露要求卻是南轅北轍。

楊敬先指出,在資訊揭露上,金管會對於公開收購相對嚴格,必須揭露股東之間的安排、未來營運計畫等;然而若是透過股份轉換,在股東會、董事會所需揭露資訊的相關規範不夠明確。也就是說,兩者對於資訊揭露的要求程度,一個是100,一個是0,呈現嚴重失衡,楊敬先建議,主管機關應在此次企併法修法中,尋找到平衡點。

企併法大體檢/引資進化 家族企業占大宗

經濟日報/2019-10-18/記者翁至威

圖說:去年國外私募基金表現活躍,包括百略醫學、榮化等三項指標性投資案,就占台灣2018年併購交易金額的21%。圖為KKR在美上市情形(路透)

去年國外私募基金表現活躍,包括百略醫學、榮化及全興水產等三項指標性投資案,就占台灣2018年全年併購交易金額的21%,一反過去幾年國際私募基金在台投資較為沉寂的狀況。
普華國際財顧執行董事翁麗俐表示,台灣家族企業普遍面臨轉型升級及接班傳承議題,是主要原因之一。

翁麗俐指出,2018年接連發生數筆重大投資交易,引資方皆為家族企業,投資人則包含策略性投資人及私募基金,其中尤以國外私募基金表現最為活躍。

翁麗俐表示,當家族企業思考傳承及轉型以保持企業競爭力時,愈來愈多家族企業願意以更開放的心胸接受外部投資人,包括策略性投資人及國內外私募股權基金等,以運用外部資金動能及引進國際專業經理能力,加速企業成長及國際化。

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總經理何淑芬則表示,以外資來台交易的產業類型來說,科技業為焦點產業,2018年受到國際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影響,收購產業多元化,顯示台灣除科技業外的產業,仍有隱形冠軍,吸引國際私募股權基金青睞。

此外另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在於,2018年美中貿易戰白熱化後,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過去以「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外銷歐美」三角貿易為營運核心的台商首當其衝。

翁麗俐表示,2018年起多家台灣企業透過直接投資或跨國併購方式,布局海外,並加速產品升級及產線調整。她建議,台灣企業可思考如何透過併購加速全球化布局,或透過整併強化國際競爭力,進而調整體質達到轉型升級。

而因應5G時代來臨,何淑芬表示,企業也透過併購來增加智慧家庭、智慧城市、車聯網及智慧工廠競爭力;翁麗俐也指出,台灣是全球高科技電子產品產業鏈重要的一環,面臨智慧應用時代,併購勢必是其中一項解決方案。

企併法大體檢/併購下市 兩爭議點燃戰火

經濟日報/2019-10-18/記者邱金蘭、翁至威

2011年,國際私募基金KKR與台灣被動元件大廠國巨公司宣布合組遨睿公司,並公開收購國巨後下市,震驚市場,引發小股東權益保障議題,最終以破局收場。

時空轉換到2018年,同樣是KKR再出手,卻有不一樣的結局,KKR成功收購李長榮化工並下市,成為近期最具代表性的私募基金來台併購案之一。不過KKR收購榮化案雖已告一段落,但至今仍餘波盪漾,牽動企業併購法修法。

其中併購下市所引發的利益迴避以及下市門檻問題,也是此次企併法修法中的兩大戰場,學界、企業界意見分歧,仍需整合、尋求共識。

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指出,併購下市爭議在於,小股東或外部股東當初用高價買進股票,現在股價低,結果大股東結合私募股權基金,將公司併購下市,小股東對於被現金逐出,完全沒有置喙空間。

葉銀華表示,現行企併法規定併購下市門檻為股東會三分之二同意,是否應站在保障小股東權益角度,比照香港提高到四分之三,值得討論。此外現行規定下,具利害關係的董事、股東,在董事會、股東會表決時,都不需利益迴避,對小股東保障明顯不足。

然而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楊敬先則不贊成下市門檻拉高,若提高至四分之三,對於股權分散的公司,特別像金控,將會導致下市變得非常困難,妨礙併購活絡。

楊敬先指出,小股東在意的是價格合理性,也是核心議題所在,若提高下市門檻,未來即使提供合理價格,恐也難取得四分之三同意票,修法應著重在合理價格如何訂定,以及得不到合理價格時如何救濟等問題。

KPMG畢馬威財務諮詢董事總經理張維夫也認為,台灣問題不在門檻高低,而是利益迴避能否落實,如何讓真正最終受益人有適當的利益迴避才是關鍵。但他也提醒,若大股東在下市案中必須利益迴避,等於由剩餘少數股東凌駕多數股東權益,這樣的表決是否還具有代表性值得商榷,修法也必須考量。

張維夫表示,上市櫃公司私有化,不外乎是收購方看到資本市場所看不到的價值,才會去做,上市櫃公司被收購而下市,並不必然會造成資本弱化或資本市場能量削減,因收購而下市的公司,未來也有可能調整過後重新上市,「下市不見得是壞事,無須過度擔心。」

張維夫說,企業上市櫃的目的,通常是為了籌措資金,當這個需求沒了,留在資本市場上也未必有意義,不如下市,反而資金可以更活絡,公司可以尋求更好的發展。

過去台灣企業常認為,被併購下市就是「失敗」,但張維夫強調,這樣的觀念必須被扭轉,否則將阻礙台灣併購發展。他表示,併購只是企業策略的手段之一,並不是最終目的,重點在於,公司無法持續經營下去或找不到接班人時,如何為公司進行妥善處理,被併購也許是一條路,許多家族企業也應該認識到這點,才是促進企業永續經營的良方。

企併法大體檢/稅務風險 併購方最大的痛

經濟日報/2019-10-19/記者翁至威

圖說:台新銀行併購大安銀行時,台新認定收購成本溢價約37億元應可認列為商譽,結果遭國稅局剔除。圖為2002年5月28日台新銀行與大安銀行合併更換招牌活動  (本報系資料庫)

談到企業併購永遠的痛,不少企業家第一個想到的關鍵字就是「稅」,此次企業併購法修法,租稅優惠也是重中之重。現行制度下,企業從事併購常有兩道稅務風險,第一是商譽攤提被國稅局打折,第二則是無形資產認列範圍受限。

商譽攤提遭國稅局剔除,最經典的案例是台新銀行在2002年併購大安銀行,以94.7億餘元換股合併,當年大安銀淨值為57億元,台新認定收購成本溢價約37億元應可認列為商譽,依法可分五年攤提,結果遭國稅局剔除,從此展開長達近十年的纏訟,最後仍敗訴確定。

然而商譽攤提也並非沒有成功案例,大潤發流通事業1998年併購亞太開發公司,提列攤提2.6億元,台北國稅局在2015年時認為,企業已提出合理鑑價資料,准予攤提1.6億元。

現行法令下,商譽依法可以攤提,但實務上國稅局總會設下天花板。提列商譽被全數剔除的痛,被稱為「併購大王」的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最清楚箇中滋味。「一毛錢都不能列!」當年朱志洋收購台灣麗偉,經第三方鑑價機構估算商譽約10.5億元,希望逐年攤提減稅,但最後全數被國稅局剔除,與他在國外的併購經驗差很大。

資誠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謝淑美表示,近年來在併購實務上與稅局協商,從過去全數剔除的時代,到現在打七折、打六折成為「潛規則」,認定標準確實有些自由心證。

謝淑美指出,現行法令可認列的無形資產僅限營業權、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等,但「客戶名單」就不能認列,因此會計師鑑價報告中的「無形資產商譽」,常會遭稅局挑戰,是否包含客戶名單,把不能列的也列進去,成為稅局的尚方寶劍。

在目前企併法修法中,經濟部希望擴大無形資產認列範圍,不過財政部也有稅收考量,必須取得平衡。

朱志洋建議,國稅局應轉換心態,與其剔除商譽,不如站在鼓勵企業併購的角度,以台灣麗偉為例,在朱志洋收購前呈現虧損,國稅局幾乎收不到稅;但收購後轉虧為盈,直到現在上繳國庫的稅收,已超過10億以上。

商業法院設立 拚本會期修法

經濟日報/2019-10-20/記者鄭鴻達

立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21)日將審查《商業事件審理法草案》,修法有七大重點,其中最受產業界期待的,包括將設立商業法院,採二審二級制,並引進專家證人制度等,針對處理重大民事商業事件速審速決;採取秘密保持命令制度,以提升審判效能,可望於本會期完成修法。

根據司法院說明,本次修法有七大重點,包括設置專業法院、律師強制代理、科技之運用、調解前置程序、當事人查詢制度、引進專家證人及秘密保持命令。其中最大亮點,是草案設置二級二審制的商業法院,並遴選受專業訓練法官,來迅速、妥適、專業處理重大民事商業事件。
本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委為民進黨籍立委周春米與段宜康。針對草案審議進度,周春米指出,在她與另名召委段宜康討論下,預計今日在委員會中進行詢答、28日將進入逐條審查,兩人會一起接力處理,盼能再本會期完成草案三讀、立法,回應外界對設置商業法院的呼聲,也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泰明指出,此項草案有三大重點,第一重點是「時效性」。他說,許多商業糾紛的處理基本上有時效性,如董事會選舉、公司經營權之爭等方面,因為有任期等時效性,若法院判決下來已過任期,超過了時效性,遲來的正義對於企業的意義不大。

第二,在於商業法庭專業性的要求。陳泰明說,許多商業糾紛牽涉財會稅等具商業專業的背景知識,尤其現代商業社會分工甚細,若只用常理判斷,容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畢竟法官處理的多為一般性事務,需要招募專業人才提供專業的判斷與理解,才能讓案件在法庭中獲得妥適處理。

第三,現代許多事務是由商業決定法律,因為商業行為有時跑得比較快,有商業法院也可彌補、協助法律之不足,法律有時不夠完備、周延或有闕漏,甚至因此被利用來鑽法律漏洞,若透過商業法院審理,可藉由法官專業認定,來彌補社會變遷太快所造成法律上的不足。

有鑒於現代商業行為與紛爭之專業性與時效性需求日增,在2017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中,針對建構專業法院、法庭議題,決議應推動設立商業法院。司法院於今年3月完成商業事件審理法草案初稿,草案全文共81條條文,並函請立法院審議。

安永:稅務引擎提升企業營運效率

工商時報╱2019-10-21╱蔡淑芬

根據安永調查全球769位財務主管看法,相關組織與部門擁有數位知識及準備非常重要,有65%認為在使用科技時將敏捷與品質建立於處理流程中,將是未來財務部門的優先工作。此外,安永《2018年全球財務會計諮詢服務調查》(Global FAAS Survey 2018)則顯示,72%受訪者表示人工智慧(AI)將衝擊金融資料的分析洞察,是未來重要的科技;另外也有63%認為當地金融人員因為文化阻礙或抗拒,會是企業數位創新的障礙。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財務會計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陳智忠表示,流程自動化是未來的趨勢,企業布建數位勞動力可改善既有生產流程、會計流程、人力資源及其他作業流程,使企業能及時應對監管系統與法規的轉變,並在稅務規劃上做出更有效率的選擇。若能透過流程再造,改善流程中不必要的程序,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使管理階層更能掌握企業脈動,最終達成商業流程管理(BPM)及商業流程再造(BPR)目標。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指出,安永協助許多客戶導入RPA,透過智能控制改善資料輸入的效率及錯誤發生的比例,使企業的商業流程達到提高營運效率的目標。相關營運資料透過數據化的方式回傳至控制中心,能使公司管理階層對作業流程及人力資源做出更有效率的管理與配置。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科技服務副總經理詹大緯分析增值稅在管理上有人工判斷稅率的錯誤風險且維護成本高,加以歐美各國的增值稅申報規定複雜、在ERP系統內要即時更新各國稅務規定日益困難,在需要快速評估新交易的增值稅情況下,可透過設計「稅務引擎」管理。

臺灣開放銀行下一步?金管會政策方向大公開

iThome/2019-10-16/李靜宜

圖說: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揭露臺灣開放銀行下一步的政策方向(攝影/洪政偉)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表示,因第一階段不涉及個資,所以,第一階段的自律規範僅有簡要的爭議處理方式。但到了第二、第三階段,因涉及消費者個資,一旦發生嚴重外洩事件,一套對應處理機制就相當重要。所以,接下來的自律規範版本,將會提出更細緻的作法,包括爭議處理機制在內。

臺灣開放銀行(Open Banking)今年邁向第一個里程碑,金管會三階段開放銀行策略中,首先推動的第一階段「公開資料查詢」正式上路了,也為臺灣金融業揭開了新的序幕。

作為開放銀行政策的主管機關,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首度揭露金管會對臺灣開放銀行的願景,以及開放銀行的下一步政策方向。

站在金管會的立場,推動開放銀行政策是一種新型態的「異業結合」,黃光熙表示,過去,銀行雖有異業結合,但主要還是在金融相關的業務結合,比如保險、證券、理財、財富管理、信託等。他認為,銀行得跟金融科技業者有更緊密的合作,透過研發的投入,帶動整體金融業的創新,利用大數據發展更多顧客潛在需求,提供更廣泛的金融加值服務,而這,也是普惠金融的思維。

不只金融機構,TSP業者過去得一一與每家銀行各自串接API,因為缺乏了一套共通的串接規格,TSP每次與一家銀行合作,就得重新再來一次串接作業。黃光熙表示,現在,有了財金公司訂定的共通技術與資安標準可遵循,TSP業者就不必跟各家銀行重複類似的串接作業,可以減少與銀行溝通的成本,這是開放銀行對TSP業者帶來的第一個好處。未來,在顧客同意的基礎下,TSP業者還能以更安全的方式,來存取顧客相關數據,打造更多創新的金融服務。

透過銀行與TSP業者異業結合,提供更多創新的金融服務給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金融需求。「達到消費者、金融機構、TSP業者三贏的局面。」是金管會推動開放銀行的願景,黃光熙堅定地說。不過,他強調,所有的金融創新都得對消費者負責任。

第一階段建立金融Open Data觀念,觀察市場與使用者接受度

藉由開放API模式,在公開資料查詢的第一階段,黃光熙坦言,金管會想先在金融圈建立Open Data觀念,先讓消費者了解到開放銀行這機制的存在,以及能夠帶來的效益,也觀察整體市場運作與使用者的接受程度。他認為,如果市場需求旺盛,消費者對創新的金融服務給予正面肯定,業者會急起直追,更積極地擁抱開放API,與TSP業者共創新形態的金融服務。

接下來,要推動的第二階段「消費者資訊查詢」與第三階段「交易面資訊」,其實才是開放銀行的重頭戲。因為,第一階段「公開資料查詢」,是以非交易面金融資訊為主,不涉及消費者個人資料,像是外幣匯率、信用卡產品、分行據點等資訊。但是,第二階段的開放深度,更是跳了一級。

在第二階段「消費者資訊查詢」中,將進一步開放產品申辦資訊與帳戶資訊,例如,帳戶開戶與附屬業務申請、信用卡及附屬業務申請、消費者個人資料查詢、消費者帳戶資訊等。而第三階段的「交易面資訊」,將提供消費者支付、交易功能,比如轉帳申請、信用卡點數兌換、貸款清償、帳單支付、扣帳授權等申請。

黃光熙坦言,後續兩階段,有更多細節需要處理,包括消費者個資保護、顧客權益保障、發生爭議的處理,以及如何訂定TSP業者的管理方式等,這都是金管會所重視的議題。他強調:「自律規範架構一定要非常完整,得讓消費者安心。」

開放銀行三階段制度與技術面最新進程

黃光熙表示,開放銀行三階段開放措施中,又可分為制度面與技術面,兩者得互相配合,金管會希望能在創新與顧客權益之間,得到一個平衡。

銀行公會規畫制度面,包括研議開放範圍,以及銀行與第三方服務業者(TSP)合作的自律規範內容,而自律規範也會隨著不同階段有所延伸。黃光熙透露,銀行公會已開始研議下個階段的自律規範,將包括資安控管、身分認證、授權等面向的細節。

技術面的部分,則由財金公司負責制定「開放API」技術與資安標準,並依循銀行公會訂定的開放業務種類和期程,來訂定不同階段的技術與資安標準。目前,財金公司預計,第二階段技術與資安標準將在今年12月完成,但正式上路時間還要依金管會而定。而第三階段,「交易面資訊」技術與資安標準的訂定時程,財金計畫在第二階段實施後的6個月完成。

黃光熙強調,銀行公會在自律規範規畫期間,遇到相關問題,一定會詢問銀行業者意見,從他們經營的角度來討論這些問題。

對於後續兩階段的共通標準,黃光熙表示,原則上,先參考現行金融API先行者的經驗 ,參考這些已與TSP業者個別合作的銀行,雙方目前的商業合作模式。因為,這些商業合作模式已有一套可行架構,財金公司可針對目前市場的需求,並蒐集TSP業者的建議,列為優先開放項目,訂定相關的技術與資安標準。

第一階段TSP業者須遵循兩大規範

銀行資料開放給TSP,該用何種標準來審視這些業者?這是金管會思考開放銀行政策時,相當重要的議題。財金公司先前曾揭露,第一階段,TSP要遵循的規範有兩大項。一是銀行公會制定的銀行與TSP業者合作的自律規範,二是財金公司訂定的Open API技術標準規格書、業務安全控管作業規範。

在銀行公會目前已制定的第一版自律規範中,列出了銀行對合作的TSP業者的「遴選原則」,以及TSP業者的「應遵守事項」。遴選原則包括了TSP業者應為合法登記的法人組織、經營團隊須具備穩健經營的能力、具備網路安全與資訊控管的風險管理能力,還有應符合雙方合作採用的技術與資安標準相關規範等。

而TSP業者「應遵守事項」,則有遵循洗錢防制法、資恐防治法、個人資料保護法、消費者保護法等相關法遵要求。黃光熙指出,在這基礎之下,TSP業者要訂一套SOP(標準作業程序),來遵循這些法制要求。

此外,黃光熙強調,萬一TSP業者的系統安全遭受威脅、破壞時,要即時通知銀行與消費者,並且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另外,合作的TSP應配合銀行與主管機關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進行安全業務檢查。

二、三階段自律規範,將提出更細緻的爭議處理機制

他同時表示,第一階段不涉及個資,所以,第一階段的自律規範中,僅有簡要的爭議處理方式。不過,到了第二、第三階段,因涉及消費者個資,考慮到一旦發生了嚴重外洩事件,有一套對應處理機制就相當重要,所以,接下來的自律規範版本,將會提出更細緻的作法,包括爭議處理機制在內。

黃光熙更強調,到了第二、第三階段,因涉及消費者個資,銀行與TSP的合作,必須展現在業務合作相關的契約事項中。而後續的自律規範,也會針對這部分的合作事項,訂定更細的規範,比如權利義務的產生、智慧財產權的歸屬,以及爭議解決程序與補救措施,甚至是如何終止服務等,「這些都是金管會認為,重要的指導方針,金管會也會持續督促銀行公會與財金公司進行。」他強調。

此外,對於TSP業者將資料儲存雲端的議題,黃光熙指出,銀行與TSP合作之初就要考慮,資料提供給特定TSP業者後,資料將如何被處理。如果,TSP業者未來打算將這些資料放上雲端,則銀行需要哪些管理機制,或是彼此的權利義務約定,在第二、第三階段會再研議是否於自律規範中納入相關安全要求。

在開放銀行政策中,「銀行公會所訂定的自律規範,是最基本的要求。」黃光熙強調,對會員銀行來講,一定要做到這項基本要求,甚至,銀行業者必須要更嚴謹地執行這樣的業務,才符合金管會的期待。

他認為,這份自律規範引進基本的風險觀念供業者參考,而銀行最清楚自己的風險,應該要以自律規範為基礎,建立一個以風險為基礎(Risk-based)的內控機制,銀行推動Open Banking也要從風險考量角度來導入。這也是金管會對金融機構的期許。

 台灣M&A與PE要聞

趨勢科技併購Cloud Conformity 擴大雲端服務

全球網路資安解決方案領導廠商趨勢科技今天宣布,該公司已併購雲端資安狀況管理 (CSPM) 解決方案創新廠商 Cloud Conformity。此項併購瞬間擴大了趨勢科技所能保護的雲端服務範圍,解決了雲端基礎架構經常被忽略的組態設定錯誤所衍生的資安問題。《詳全文》

如興攻高端女裝牛仔褲 收購港商慶侗

牛仔褲大廠如興昨(21)日董事會通過,將取得港商Delta Global Sourcing Limited(慶侗)約67%股權,藉此拓展高端女裝牛仔褲市場。《詳全文》

台準獨角獸進軍日本 Appier併購Emin 攻電商

專精於人工智慧(AI)的台灣新創業者Appier(沛星互動科技)15日宣布,以現金收購日本AI新創公司 Emotion Intelligence(簡稱Emin)並推出 AiDeal 電商促購解決方案,AiDeal將判斷消費者購買意願、針對猶豫買家推出限時優惠促銷訊息,以解決電商「被遺棄的購物車」的痛點,也是少數由台灣新創業者收購日本公司的案例。《詳全文》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併購重組大鬆綁 創業板「借殼」成為科技業上市新路徑

大陸證監會今(18)日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隨著新規實施,更加市場化的併購重組制度將逐步實現。《詳全文》

 世界M&A與PE要聞

劍指中資 日修外匯法管制產業併購

日本安倍政府基於國安考量,週五在內閣會議上通過「外匯和外國貿易法(外匯法)」修正案,加強對外國投資日本半導體等敏感戰略產業的監管,主要鎖定外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以防止先進技術外流。值歐美日益擔憂本國關鍵技術外流至中國之際,日本希望藉修法授予政府更大權力,以阻擋可能威脅到國安的外資併購交易。《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