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無法看到完整訊息,請點選此處查看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台灣M&A與PE要聞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世界M&A與PE要聞
 
資訊中心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
協會專欄
 
相關連結
 

網址:
www.mapect.com

聯絡我們:
service@mapect.com

訂閱/取消電子報

最新消息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併購學苑〉2019年度第1期併購專業人才培訓課程,即將開課!(初階已額滿)

近年來,全球產業環境變遷,企業面臨的挑戰日趨嚴峻,已有愈來愈多企業積極藉由併購轉型升級。但在此同時,國內專業併購人才仍相對缺乏。為減少企業從事併購時發生不必要的錯誤及成本,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召集國內最頂尖的併購專業人士開設一系列併購人才培訓課程,並對完成課程者授予結訓證書,期能為企業培訓併購專業人才。

5/2〈2019生技醫療併購論壇〉即將登場,報名從速!


隨著全球勞動人口高齡化,醫療照護服務需求急遽增加,全球生技產業及醫療保健市場迎向供需版圖重置與產業轉型變革的時代。有鑑於此,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特於2019年5月2日(週四)下午13:30-17:20偕同星火 (Starfire) 投資俱樂部共同舉辦「2019生技醫療併購論壇」,期能透過業界專家人士的分析,讓相關業者深入了解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關鍵發展策略與未來競爭優勢。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晟德大藥廠董事長林榮錦、KKR大中華區總裁楊文鈞、KKR中國醫院投資管理平台SinoCare(仁康投資)執行長楊弘仁、華威國際合夥人李世仁、百略醫學執行長許盛信、默克醫藥(Merck)中國區外部創新負責人陳晨等多位重量級專家同台剖析全球醫療保健發展趨勢與台灣生醫產業轉型創新之關鍵策略,內容精采可期,敬邀各位MAPECT會員踴躍報名參加。
 

此次論壇報名僅限MAPECT會員代表本人參加,因座位有限,主辦單位保留資格審核權,額滿為止。敬請於4月25日(週五)18:00前至線上報名系統完成報名登錄手續,若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和我們聯絡。

 

《2019生技醫療併購論壇》

  • 活動日期:2019年5月2日(週四)下午13:30-17:20
  • 活動地點: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2樓香格里拉宴會廳(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201號2樓)
  • 主辦單位: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
  • 協辦單位:星火(Starfire)俱樂部
  • 贊助單位:KKR Asia Limited、晟德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將捷股份有限公司、萬國法律事務所
  •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19年4月25日(五)18:00止
  • 報名方式:本活動採預先線上報名,因場地座位有限,主辦單位保留資格審核權,活動前將發送報到簡訊以示您的出席資格,故請務必完整填寫您的連絡方式(含手機號碼),以利出席通知。
  • 活動洽詢:許小姐 Jessica Hsu(電話:02-2325-8186 ext.17/E-mail:jessica@mapect.com)

5/30 HKVCA「第十八屆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開始報名!


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HKVCA)於2019年5月30日(星期四)8:30-18:00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第十八屆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 (China Private Equity Summit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MAPECT) 也為此次論壇的支持單位。


高峰會去年邀請到逾600名亞太地區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從業者、領先企業及其他行業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受到各界熱烈迴響。為延續此議題,今年度舉辦第「十八屆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共同探討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最新發展及趨勢並提供市場資訊。機會難得,歡迎各位會員踴躍報名參加。主辦單位HKVCA特別提供MAPECT會員享有八折的優惠價。詳細報名資訊請見附件檔案。如欲報名,請填寫附件報名表單並輸入折扣代碼:CPES19_MAPECT。會員請向主辦方報名及付款,報名完成後請副本抄送協會秘書處:王文慧(電話:02-2325-8186 ext.14/E-mail:sandy@mapect.com),以便日後相關諮詢及訊息通知。 
 
第十八屆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China Private Equity Summit)
【活動時間】2019年5月30日(星期四)8:30-18:00
【會議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會議室N101(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午宴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會議室N201(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報名費用】非會員報名費用HK$ 7,000,MAPECT協會會員使用「CPES19_MAPECT」之編碼報名本次論壇,可享以下折扣優惠:

  •   早鳥優惠價(2019-4-18前完成付款):HK$ 4,640
  •   MAPECT會員獨享優惠:HK$5,600

【報名方式】填妥附件報名表後,回傳至 hkvca@hkvca.com.hk 
【報名截止日期】2019年5月23日
【活動官網】http://cpes.hkvca.com.hk/
【備註】主會場環節將提供中英文翻譯設備

 

附件下載 》2019年5月30日「第十八屆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報名表

 

免責聲明(Disclaimer)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僅轉代發以上訊息,上述相關資料均為請求轉代發單位提供,本會不擔保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完整性。

亞太併購週報:2019/3/23-2019/3/29

Top deals - Geography/Sector

公告日

目標公司

目標公司主要行業

目標公司所處主要地理位置

收購方

 收購方所處主要地理位置

賣方

交易價值美元

(百萬)

2019-03-28

中國電力清潔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73.58% 股權變動規模)

能源業

中國

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

香港

 

2,863

2019-03-27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天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工業產品和服務業

中國

新界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

錦隆能源等十八家投資者

2,528

2019-02-29

香河萬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70% 股權變動規模)

房地產業

中國

北京茂新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中國

北京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1,749

2019-03-25

貝殼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未透露股權)

互聯網/電子商務業

中國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

 

800

2019-03-27

香港快運航空有限公司

運輸業

香港

國泰航空有限公司

香港

海航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628

Source: Mergermarket

             


Based on dominant geography of target/target, bidder or seller company being

Additional notes:

Includes all deals valued over USD 5m. Where deal value not disclosed, deal has been entered based on turnover of target exceeding USD 10m

Activities excluded from table include property transactions and restructurings where the ultimate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re not changed

Data run from 23-Mar-2019 to 29-Mar-2019

Data correct as of 1-Apr-2019

免責聲明(Disclaimer)

上述相關資料均由Mergermarket提供,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不擔保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完整性。

要突破成長瓶頸 生技業者應善用企業併購

北美智權報/2019-03-28/蔣士棋

不論是為了取得市場、增強研發能量、延攬人才,企業併購都可以快速達到目的。但在台灣,併購卻是企業經營者相當陌生,也不常使用的工具,使得企業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也錯失成長的好時機。現在,正是生技業尋求快速成長的時機,也該好好認識企業併購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給人的印象是只有市值沒有產值,也就是股價表現雖然亮麗,但營收總是差強人意,甚至還沒有實際產品。不過,在2018這個印象終於被扭轉了,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指出,台灣120家上市櫃的生技公司中,去年的收入大約為2千5百億元,比前一年(2017)成長了11%;在新藥的研發上也有相當進展,有300件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其中有170件是在美國FDA Approval的階段,更已經有6個藥物在美國、歐洲市場進入銷售階段。」

既然有了市值、也有了產值,下一步自然要加快成長速度,擴大規模;但籌資困難的問題也一直存在,尤其台灣即使是中型的生技公司,規模也都太小,不一定能獲得投資人青睞。這個時候,併購就成為業者應該考慮的選項。

小有成就後,台灣生技業開始面臨成長考驗

其實,在國際生技業中,併購活動一直方興未艾。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指出,今年一月,日本的武田藥廠(Takeda)完成收購愛爾蘭藥廠Shire的全部程序,總金額將近19兆台幣,使武田成為全球第八大的製藥公司。同樣是今年一月,美國的施貴寶(BMS)則是以740億美元買下專攻免疫療法的Celgene,取得在癌症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顯見併購的重要性。

不過,為什麼現在要談併購?「因為這個世界愈來愈沒規矩!」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指出,台灣的產業向來以代工為主,不需要自己擔心市場,但這一、二十年來,產業變化太快,傳統的自我內部成長漸漸追不上產業變化速度,「坦白說,只要不出國門,待在台灣就不用緊張,可是真正的競爭跟市場都在海外。」他提醒,併購絕對不是企業經營成功的萬靈丹,但為了應付愈來愈快速的變化,台灣企業絕對得把併購當作選項之一。

從統計數字也可以看出全球與台灣在併購上的一熱一冷。從2014~2018年間,全球每年的併購金額,大約介於2兆至4兆美元間,不過黃日燦最重視的卻是案件數。「單看金額不準,因為總是有買貴或買便宜的時候,」他補充,過去五年內,每年的併購案件數都維持在兩萬件左右,這代表不管景氣好壞,「企業都有併購的需要」。

併購至今仍非生技業重要選項

那台灣呢?「生技產業的占比太低,實在很難說形成什麼趨勢,」黃日燦表示,台灣產業的併購活動中,還是以資通訊(ICT)產業為主流,生技業只有7%,不論案件數或金額都難以跟國際相比,而且國內業者的內部併購,以及外國資金來台併購加起來,就已經佔了80%的案量,台灣業者向外併購只有20%,無助於規模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國際上,製藥產業為生技業併購的大宗,在台灣反而是醫療器材產業的併購案例最多。「這是因為ICT產業也開始切入醫材,」黃日燦補充,台灣愈來愈多的創業案例是工程師與醫師的結合,成為生技業的亮點。

圖2:台灣私募與併購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 (攝影:蔣士棋)

圖說:台灣私募與併購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

既然併購這麼重要,實務上該怎麼進行呢?黃日燦建議,可以參考台灣科技業中,過去發展出的四種模式:

  1. 大聯大模式:同業共組產業控股。在控股公司的架構下,子公司可以保持相當的獨立性,又可以共享資源,節省管理成本。
  2. 聯發科模式:併購整合。透過收編、整合同業,不斷擴大自身的規模與業務能量,成為產業龍頭以及全球性的競爭地位。
  3. 佳世達模式:跨業投資。透過併購進軍生醫領域,縮短進入新產業的時間,並且開拓全新的發展機會。
  4. 詮鼎模式:退場轉型。當本業已經趨於飽和,不如趁早轉進其他領域。「大家想想看,如果詮鼎沒有把公司賣掉的話,我們今天有微熱山丘的鳳梨酥可以吃嗎?」

總結來說,黃日燦認為,不論靠併購成長或自發性內部成長,考驗的都是企業領導人的策略能力。他引述《藍海策略》作者金偉燦的一句話:「企業領導人要思考的不是明天,而是後天」,他解釋,「你要先想清楚,希望後天的自己變成什麼樣子,才能決定明天該做哪些準備,以及從今天開始,自己該做好那些調整。」

生技醫藥產業併購趨勢洪流 併購大師這麼看

經濟日報/2019-03-25/林彥呈

迎接生技醫藥產業併購趨勢,素有「併購大師」美譽的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

圖說:迎接生技醫藥產業併購趨勢,素有「併購大師」美譽的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建議,生醫產業國際併購應該思考善用技術價值「做大做強」,持續深耕利基市場。 

迎接生技醫藥產業併購趨勢,素有「併購大師」美譽的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建議,生醫產業國際併購應該思考善用技術價值「做大做強」,持續深耕利基市場。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經濟部生醫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日前舉辦「生技醫藥併購論壇」,邀請專家及產業界探討國內外生醫併購趨勢,分析趨勢洪流下生技廠商的因應策略。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暨生技產業發展團隊負責人曾惠瑾指出,在全球新興療法興起及大藥廠研發能量銳減的趨勢下,生技公司持續透過併購與策略聯盟提升競爭優勢。台灣政府透過精進各項鼓勵政策與開放法規,幫助台灣公司併購優質國際級公司以取得創新產品、布局國際通路及擴大企業營業規模,展現政府推動台灣生醫產業走向國際競爭的企圖。

黃日燦表示,全球生醫產業透過併購聚焦創新產品技術,並出售非核心業務等策略已行之有年,近年更興起生技醫療結合電子科技產業趨勢,科技業龍頭透過併購和合資以跨足生醫產業而帶來新的競爭。

他分析,近年台灣生技醫藥併購數量與金額呈逐漸成長趨勢,並以醫療器材部門最為活絡、製藥生技次之。在交易形態方面,主要為外資來台併購與國內併購,二者各占四成,而台灣境外併購只占二成。

黃日燦建議,生醫產業國際併購應思考如何善用將技術價值進行授權、作股或出售,將有限資源整併以做大做強,持續深耕利基市場。

針對台灣醫療器材公司透過整併進行全球布局的經驗,聯合骨科董事長兼總經理林延生分享,聯合骨科設立於1993年,以自行開發人工關節並逐步銷售全球,而自2016年與山東新華醫療集團合資共同開發亞洲市場;2017年併購冠亞生技,取得脊柱產品線,以自有品牌將產品銷售歐美、大陸、日本及東南亞市場,為近年台灣醫療器材主導跨國併購的代表案例。

林延生表示,近期全球醫療器材產業併購的策略,已經逐漸從產品併購,進化至完整解決方案的整體策略性思維,尤其是3D列印、手術機器人等破壞式創新領域未來成長最快。

林延生分享集團在進行跨境投資合作和整併的考量,首重如何讓併購取得的新產品和通路,與集團既有資源做整合以產生綜效。

至於生醫產業的全球佈局策略與整併,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指出,晟德近年透過策略再定位、合併收購及海外募資,帶領集團完成多起大型併購,包括2014年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澳優、轉投資數家澳洲、紐西蘭食品公司,順利擴大國際佈局。而2018年順藥和金樺合併後,以ECC01標靶抗癌新藥作價授權日商LTJ取得逾四成股權。

林榮錦也分享晟德於營養品、藥品、醫療器材、農業無人機及多項轉投資生技新興技術版圖的策略與整併藍圖,並透過資本市場、國際資金的挹注、快速的整併,使其集團成長的速度突飛猛進。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翁麗俐建議,台灣業者必須思考如何由內部成長走向併購投資的外部成長模式。尤其併購交易複雜,必須針對買賣流程建立嚴謹的價值創造計畫,包括收購業務的投資後管控、透過「併購後整合」提升價值、極大化被分割業務的價值與建立合適的合資夥伴關係等,以有效大幅增加成功交易的機率與交易報酬。

獨家專訪台哥大董事長蔡明忠:我要讓貝佐斯也羨慕!

天下雜誌669期/2019-03-25/江逸之  

獨家專訪台哥大董事長蔡明忠:我要讓貝佐斯也羨慕!

圖說:台哥大董事長蔡明忠(左)、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右)熱絡地討論,台灣大哥大要轉型為科技公司,從消費者需求端拉動加值應用發展,再整合集團旗下的零售、有線電視等服務,滿足用戶的生活各項需求。

面對去年499之亂與5G時代的衝擊,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除了石破天驚找來「局外人」林之晨當總經理,他還有哪些創新突圍的招式?

2018年,台灣大哥大慶祝開台20週年,但董事長蔡明忠卻有一絲憂慮,因為最近十年台灣大哥大的毛利率與營益率幾乎腰斬,再加上「499之亂」,讓經營環境雪上加霜。

台灣大哥大從2008年毛利率54%、營益率31%,十年內下滑到去年的29%與15%。

更殘酷的是,去年台灣大哥大的電信營收較前一年減少9%。

獲利能力下降,是所有電信業者面對的困境。「2014年開始,電信業已經不是高獲利行業,」一位在電信業20多年的副總坦言,這一年是台灣電信業分水嶺,業者要同時維護2G、3G、4G三個行動網路,卻又找不到行動通訊的新加值服務。

面對沉重的轉型壓力,今年1月底,台灣大哥大宣布41歲的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接任總經理,引發電信業熱議,「這是一步好棋,找沒電信背景的人來操盤,有機會走出電信業『笨水管』宿命,」一位中華電信副總觀察。

分析蔡明忠的經營策略,「不同於大家採取線性發展策略,他很擅長用階梯式轉型,出手快又奇,每次都讓市場驚艷,」一位電信業副總分析,蔡家從2002年入主台灣大,厲行公司治理,台灣大併台固與換總經理,都在關鍵時間出奇招,帶領公司跳上另一個境界。

轉型,是蔡明忠最近幾年最重要的事情,「我們沒有辦法繼續以一個傳統電信商的面貌存在,要轉型為科技公司,成為台灣的亞馬遜,」他說。

圖說:面對台灣電信產業的獲利能力下滑,啟動台灣大哥大的數位轉型,已經成為蔡明忠的首要目標,開始引進更多的年輕人才,驅動組織變革。

轉型必須跨過兩道坎
蔡明忠要帶領台灣大哥大轉型為科技公司,有兩道門檻必須跨過,分別是組織文化與人才引進,以及發展新商業模式。

略顯疲態的企業文化,是電信業的困境。觀察電信三雄核心經營團隊可發現到,「十多年來,同一群高階主管都在同一個位置上,很少引進外界人才,」一位電信設備商觀察,面對收入結構巨大變化,各家的數據應用收入,彌補不了語音收入的坑洞。

蔡明忠坦言,「20年的公司也有點疲態,」台灣大哥大要拋開昔日的經營思惟,從搶建基地台與資費的軍備競賽,轉換為腦力競爭。

台灣大必須加速人才的年輕化,導入AI、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如果沒辦法吸引年輕人才,我們在科技化這條路是走不下去的,」蔡明忠強調。

面對5G時代即將到來,中華電信全力發展企業級應用服務,蔡明忠也擁有一手好牌,事業版圖橫跨銀行、保險、零售(momo)、電信與有線電視,就看蔡明忠如何在黨政軍條款與產金分離的法規下創新突圍。

現在就由黃日燦律師(以下簡稱黃)帶領大家,深度訪談蔡明忠(以下簡稱蔡),剖析台灣大哥大的轉型突圍之路:

黃:台灣電信業變化很大,2002年起,你為何會從金融業跨入電信業?

蔡:台灣大哥大剛開始太成功,搶建基地台,一下子就變成最大的行動通訊業者。

它的未上市股價狂漲,漲超過一百元,當時負責經營的太電出脫持股,太電本來持股30%,最後幾乎一股不剩,我們就變成最大股東。

黃:你如何從一位電信業的門外漢,推動台灣大的大幅度改造?那時候你的想法是什麼?

蔡:雖然我們是最大股東,持股也20幾%而已,但是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引進專業經理人,推動公司治理。

我那時候花了很大的勁去找張孝威,擔任我們接手後第一任總經理。

我對他說,我要你來就帶來真正專業的經營,提升公司治理,我會在董事會以股東的身分,來監督專業經理人的經營。

台灣大哥大要從過去比較草莽粗放的經營,走向精緻的經營。

創造匯流,才能長久
黃:我記得你入主的前三、四年,不管是張孝威,或是董事會主要心思,都在整頓、簡化組織與提高透明度。

蔡:當時台灣大哥大的組織盤根錯節,有很好的現金流,就有很多的誘惑,去做了許多投資,整個子公司的組織很混亂,我們的公司治理原則就是提高透明度。

黃:你是用台灣大去跟台灣固網做併購交易,把本來是母公司的台固變成子公司,然後用股權交換,台固原來擁有的台灣大股份20幾%就變成庫藏股,但是之後不領股息。所以好像變魔術,你讓其他70幾%的股東,可以領百分之百的股息,造福所有股東。

蔡:其實,我們想要讓兩家公司業務創造數位匯流的動力,怎麼樣讓它能走得更緊密,光財務操作是沒有辦法走這麼遠。

當時,我們考量佈局triple play(電信、固網與有線電視),走到現在的數位匯流的服務,都是在業務上面的立足點,讓公司可以走得可長可久,使財務效益得以更好。

黃:台灣大哥大一路從2G、3G到4G,營運上有經歷過哪些拐點?

蔡:從2G到3G,我們覺得以後應該是數據會取代語音。那時候我對數據的成長率期待值很高。現在數據的使用量是有上來。

圖說: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左)、台哥大董事長蔡明忠(右)。

黃:但這很像是同業間的鈔票比賽?

蔡:對,我們去年發生499之亂,4G吃到飽變成是一個大家很習慣的做法。

我覺得499之亂,對這個產業最大衝擊,就是大家習慣這樣4G吃到飽的低費率。到5G的時候,我想所有消費者期待也是一樣的,這是現在我們電信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電信業產值逐年下降,這是作為一個數位國家或數位社會希望看到的嗎?

所以我們最近一直向政府呼籲,我們走到5G時代,台灣真的需要每一家營運商手上都有頻譜,都有網路嗎?

要聰明投資,不要當笨水管
黃:為何你會提倡共頻共網的觀念?

蔡:到了5G時代,我們現在五家運營商,五家都需要頻譜、建五個網路,我相信我們沒有太多資源用在發展服務與應用,因為大家的戰爭不是在那裡。

現在電信業者常常把自己比喻成dumb pipe(笨水管),我們的投資應該是要做聰明投資,不是做笨的投資,你把所有的錢都砸在投資笨水管,對於國家數位化有何幫助呢?

台灣有限的資源,基地台佔用的也都是我們地球的資源,都是很大的社會成本。

黃:在5G時代,台灣大要如何擺脫當笨水管?

蔡:我常常跟同事說,不應該繼續做一個傳統電信公司,我們要立志成為一個科技公司。

我在想,如果我今天是亞馬遜的Jeff Bezos(創辦人貝佐斯),我一定很羡慕台灣大,比亞馬遜還有connectivity(指行動通訊及有線電視上網服務)。

亞馬遜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公司之一。現在它一定很羡慕有connectivity的公司。

所以,我們的下一步是怎麼跟零售的momo產生leverage(槓桿),結合現在有的connec-tivity,這個應該是我們未來一個最大的拐點。

當科技公司,讓年輕人進來
現在,已經是一個腦力戰爭的時代,怎麼讓年輕人才願意來,不然你號稱是一個科技公司,如果沒有年輕人才加入的話,你永遠沒有辦法真正做到轉型,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我們沒有辦法百分百預知未來,但是我們知道,如果組織不保持彈性、人員不年輕化,沒有辦法吸引到年輕人才的話,結果是我們科技化的這條路是走不下去的。

黃日燦評析:

5G的到來,就像藍海策略大師金偉燦跟莫伯尼所講的,要永遠在藍海,你一定要能夠看到後天,你看到後天才知道明天需要做什麼,那你今天就更不成問題。

5G時代最麻煩的是,大家都不知道5G帶來的後天是什麼,台灣大一方面要做好準備,另一方面要戒慎恐懼,摸著石頭過河。

金融常勝軍 也得換腦袋

遠見雜誌/2019-03-28/黃齊元

金融常勝軍 也得換腦袋

圖說: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

最近美國著名投資銀行高盛突然大張旗鼓擴展現金管理業務,這是傳統商業銀行如花旗和摩根大通的典型業務,一點都不新奇,高盛為何要介入?因為取得大筆現金存款的資金成本比較便宜,而且可增強和企業客戶的關係。

高盛一直是美國最頂尖的投資銀行,近年被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超越,關鍵在於缺乏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業務,業務性質過於單一,以致經常受到金融市場動盪的影響。摩根士丹利在現任CEO領導下,收購了花旗集團的財富管理業務,實力大增,成為華爾街最具代表性的綜合金融集團。最近另一家投資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也採取相同策略,大幅增加財富管理業務,走類似UBS的商業模式,終於扭虧為盈,股價回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高盛投資銀行收入組成改變,傳統自營收入大減,被併購(M&A)手續費超過。這說明投資銀行由於風險控管,不再以自有資金操做為主要商業模式,轉向服務企業客戶,迎接全球超級產業整併潮流。未來高盛將愈來愈像商業銀行,而且會以FinTech支撐財富管理。

去年中國大陸A股市場表現慘淡,新股IPO上市手續費大減,造成不少證券公司出現虧損,而近期中美貿易大戰又導致中國企業放慢海外併購的腳步,也造成M&A金額銳減,這對證券公司而言是雙重打擊。新年開始,科創版順利通過和MSCI指數加重A股權重是證券業兩大利多,值得關注。

最近全美第二大銀行BoA Merrill Lynch把美林字眼拿掉,進一步整合業務。這是很有意涵的策略,10年前兩家公司合併,當時美林名氣超過美國商業銀行許多。這令人想起20年前美國第一個金控花旗集團的經驗,當時整合所羅門證券和Traveller保險業務,後來失敗,保險業務率先被分拆。花旗曾是全美最大銀行,現在跌到第四名,落在JP Morgan、BoA和Wells Fargo之後,教訓是什麼?

突破傳統思惟 創新格局才是贏家

首先,全球化不一定是最佳策略,花旗20年前據點遍布全球,卻為此付出慘痛代價,Wells Fargo聚焦美國本土業務,反而蒸蒸日上。其次,適度整合企金和消金業務有助穩定收入結構,消金重點在於財富管理。再者,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synergy主要體現在M&A和財富管理,而非自營和衍生金融商品。

近期德意志銀行元氣大傷,可能會和同業合併,再加上英國脫歐導致金融機構紛紛撤出,歐洲金融機構布局全球市場的企圖心愈來愈低。隨著中資崛起,新一波金融市場的洗牌似乎不可避免,連過去的王者高盛、美林和花旗都受到衝擊。

台灣金融機構缺乏國際觀和區域布局,規模太小、業務傳統,不夠均衡,而且創新能力不足。如何開拓新的格局,「跨地域、跨領域、跨世代」,是未來經營最大的挑戰。

共享資訊 跨越數據鴻溝

經濟日報/2019-04-02/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副理事長周建宏

英國知名品牌評估機構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日前發布「2019 年全球品牌價值500強」,亞馬遜(Amazon)以超過1,878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居榜首,若把時間往回拉十年,2009年全球最具價值的品牌為沃爾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品牌的更迭說明了企業必須不斷思索改變才能持續站在領先的浪頭。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各行各業面臨許多痛點,包括勞動力短缺、法規瞬息萬變、消費者行為轉變、訂單少量多樣、交期縮短等挑戰,企業必須開始思考,如何用「科技」作為解方,運用新科技與人工智慧來建立新的競爭優勢,甚至透過人工智慧重新定義企業運作模式。

當數據蒐集、數據分析成為現今企業的決勝武器,企業領袖如何比競爭對手更快、更完整地取得所需數據?在十年前的2009年PwC全球企業領袖調查中,全球企業領袖們做決策時所能取得的資訊,與其需要的資訊量之間存在巨大落差。十年後,隨著外在變因增加與資訊量急速增長,今日企業領袖要獲取足夠的資料為公司做出最佳決策,仍然充滿挑戰。今年的PwC全球企業領袖調查發現,全球高達94%企業領袖肯定「客戶喜好與需求」資料的重要性,卻僅有15%認為已取得足夠相關數據資料。其他如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科技趨勢如何影響產業、品牌與商譽等數據取得,也面臨相同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全球,台灣企業領袖更加重視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研發流程效率、供應鏈相關資料、以及因不同決策所產生的稅務影響等數據,但台灣認為取得上述足夠數據的比例卻比全球更低。台灣產業以製造業為主體,研發流程效率及供應鏈相關資料影響企業營運及效率至為關鍵,數據取得不足卻比全球更加嚴重,此現象值得台灣企業高度關注並積極尋求改善方法。

進一步詢問台灣企業領袖數據獲取不足的原因,有超過半數認為最大癥結在於資訊封閉且缺乏共享,其次為無法量化外部資訊。當要發展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來解決企業痛點,必須先蒐集到足夠或是具代表性的數據,當數據及資料缺乏共享,每家企業握有的都只是價值鏈其中一小部分的數據,能夠透過數據預測或透過數據分析解決的問題也跟著相對侷限。

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很可能成為演算法與演算法之間的競爭,誰握有更多、更完整的數據,愈有機會在數位及人工智慧時代稱霸。台灣企業若希望能運用數據來做出更好的決策,上下游或同業間的資訊共享,或許是台灣企業跨越數據鴻溝的途徑之一。

當科技大幅改寫人類生活樣貌,全球企業無不進行大規模的變革,建議企業在維護核心競爭優勢的同時,也張開雙臂積極找尋資訊合作與共享的夥伴,以壯大台灣企業在全球數位轉型浪潮的競爭力。

如何在數據應用與AI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公義、避免大量失業或貧富持續擴大等弊端,台灣企業領袖高度倚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建議政府必須針對數據應用制定清楚、可執行的法律規範,並在維護個人隱私資料的前提下,更開放地釋出具意義的統計資料讓產業及學界研究,加速台灣在數據應用領域的發展進程。

企業併購兩大趨勢

經濟日報/2019-03-26/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常務監事范有偉

2018年企業在高股價與利率維持低點推動下,積極對外併購擴張,全球併購金額較2017年同期增長了39%,創歷史新高。這波併購潮有幾項特色,首先,多起交易金額超過500億美元,包括日本武田製藥以620億美元以小併大英國製藥商Shire;其次,私募集團收購上市公司後下市,國內有KKR收購李長榮化工;第三,印度併購交易熱度提升。

然而,2018下半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加上英國脫歐等不確定性,2018第4季併購活動已呈現減緩。展望2019年,全球政經環境不確定因素,預計併購活動將趨保守。傳統型態的併購將減緩,調整體質的併購案將增加。

預期2019年投資併購趨勢可區分為兩大類型。首先是著重未來科技相關應用的創新投資;台灣成立國家級台杉投資公司,投資於IoT物聯網及生技醫療產業,扶植國內新創團隊與國外技術接軌。展望2019年,我國智慧醫療、物聯網、人工智慧、電動車以及綠色能源相關領域應用將成為年度投資併購交易重點。

第二種則是綠能產業受惠政策補貼促進產業投資與整合。2018年底公投結果,2025不再是非核家園的期限,風力發電等綠能發展反而多了一些彈性,預期2019年台灣綠能產業投資與整合將延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中貿易戰重塑全球供應鏈,加速台商產業轉型。在貿易戰下,愈是深度整合的供應鏈,所受到的衝擊就愈顯著。對台灣而言,兩岸與美國間的三角貿易,讓台灣成為美中貿易戰的潛在受害者。

為此台商已開始尋求新的產能布局,高階產能的廠商因台灣相關供應鏈配套及自動化程度較高,選擇回台設廠;中低階產能、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型態,則選擇轉往墨西哥、東南亞等地。

在美中兩國於高科技的對峙下,台灣科技業將有機會重拾美國科技公司重視,長期對台灣科技業將帶來益處。台美科技業的合作及投資,預計2019年後將逐步升溫。

另外,美中貿易衝突加速全球供應鏈重塑,台灣可扮演美中之間緩衝,深化與歐美大廠合作模式並進行產業鏈轉型,預期2019年這類型合作與產業鏈重組的併購案件將持續發生。

另一個關注重點在於私募基金,台灣傳統產業面臨世代傳承及產業升級之際,2018年國際私募基金KKR以總金額478億元收購李長榮化工,雙方合作確保榮化維持優勢;展望2019年由私募基金主導與台灣優質製造業者之整合及升級的整併,將持續發酵。

最後,台日間合作及併購將持續增溫。日圓貶值,提升日企國際競爭力,轉向跨業及跨界整合及創新合作,強化競爭優勢。例如日本石化大廠JSR收購台灣上市公司中美冠科。預期2019年台日間各項合作將持續增溫,預估將以精密機械、光學元件、機器人及IC零件為主。

展望2019年,許多產業除了面臨創新轉型壓力外,亦需因應國際化挑戰。台灣企業應考慮運用跨國產業整合及併購解決成長及轉型問題。

觀念平台-放寬獨立董事規定,量增加了,質如何再提升?

中時電子報/2019-03-28/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副理事長陳清祥

配合擴大獨董及全面設置審計委員會之政策,金管會於日前預告修正「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遵循事項辦法」等,擬放寬獨董規定。主要包括現行所有公司及關係企業員工的配偶及近親,都不得擔任公司獨董,將放寬為只有經理級以上的配偶及近親才需受限。另外,原規定獨董在選任前二年及任職期間,不得為公司提供商務、法務、財務、會計等服務或諮詢;將放寬為不得提供審計相關服務,非審計服務報酬則以二年累計不超過50萬元為限。

上述修正是金管會針對公司治理藍圖公聽會中業者反映,於參酌國外做法所為之預告修正,將有助於擴大獨董來源,對於金管會順應民意潮流,勇於任事,應予肯定。

依據新版公司治理藍圖,在2022年以前,所有興櫃以上公司都要設置獨董,且所有上市櫃公司都要成立審計委員會。另外,去年修訂的民用航空法,增訂實收資本額20億元以上的國籍航空公司,應增設具公益性獨董至少一名。以上估計總共要增加超過800名獨董。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為協助培育更多獨董以因應市場需求,特別成立「卓越董事進修學院」(以下簡稱「董事學院」),希望透過系統化課程強化董事知識與能力,讓公司治理實質效能向上提升。課程涵蓋四大模組,包括董事角色與法律責任、董事功能與企業策略、董事功能與風險管理、及董事判斷與資訊運用。全面設置審計委員會,其中一名獨董須具備會計或財務專長,而會計師是最佳人選之一。董事學院未來可以和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共同培訓已退休及在職會計師,讓會計師更願意投入獨董行列,用專業協助推動及落實公司治理。另外,可以針對律師、教授、產業專家等分別規畫專班培訓更多獨董。

透過法規放寬讓更多人可以擔任獨董,再透過公司治理協會董事學院之培訓,提升獨董的專業知識與執行職務所需具備的技能,就可以全面解決獨董量與質的問題嗎?這恐怕言之過早且太過樂觀。因為2014-2017四年300多位獨董辭任最主要原因,可能在於社會大眾對於獨董期待過高,責任非常重,而多數公司的報酬與所承擔的風險不相當所致。

關鍵在於公司出問題、導致投資人受損時,主管機關及投保中心會將所有董監事全部移送,並列為求償對象,假扣押財產等。獨董是否已經履行忠實及注意義務?是否能證明已盡到相當注意?欠缺明確可依循的行為準則,完全由法院綜合個案情形判斷,這將可能嚴重影響社會賢達及專業人士的投入意願。公司治理協會持續倡議將歐美的「商業判斷法則」具體落實在台灣的法院判決,也建議獨立董事執行職務風險應有豁免機制,民事責任應訂有明確條件及上限等。並希望主管機關及投保中心,是否可能參考國外實務,研議如何有更完善的盡職調查程序,以更為完善的程序決定如何移送?

至於獨董報酬,依據先前統計93%低於200萬元,其中多數低於100萬元,甚至不到50萬元。有人認為一年開四、五次會酬勞還不差。但實際上,獨董除了參加董事會,通常要參加薪酬及/或審計委員會。真正要落實公司治理,獨董對於財報、內控、重大交易等都要勤發問嚴把關,除了開會時間外,事前的資料閱讀及研究,重大議題的事前溝通及討論等,要投入的時間和耗費的精力其實是相當大的,加上所承擔的風險很高。

公司應支付合理的報酬,才能使優秀人才更願意投入,當然要視公司規模、營運複雜度、及個別董監的社會地位、聲望、投入時間及貢獻等而定。公司進行董事績效評估後,也要將結果和個別董事薪酬連結。

要隨便找個獨董或許不會太難,難在「好的人」、「對的人」,是否願意投入。主管機關及社會大眾,希望藉由獨董制度協助監督、把關,但是如何讓其責任不會無限上綱、財產一律假扣押,有待產官學共同研議良善機制,讓優秀人才被肯定,將違法失職的企業主及獨董繩之以法,從而健全資本市場,邁向永續發展。

好書導讀/產官攜手 提升公司治理

經濟日報/2019-03-31/柯承恩

公司治理這一詞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就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在政治與經濟發展上持續關注的議題。我國在2003年1月行政院成立「公司治理改革專案小組」邀集產官學專家多方討論,同年11月頒布「強化公司治理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正式推動獨立董監事制度。

2007年1月修正證交法部分條文,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生效,使得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成為法定的機制,也促使上市櫃公司董事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保護投資者,另一方面也協助企業在重大決策上有更周延的討論,提升決策的品質。其他相關的公司治理法規也持續的修訂,使得台灣的公司治理水平不斷的提升。

然而法規的訂定與修正著重在法制的建立,但公司治理的落實還需要透過教育的方式促使公司治理的相關人,不論是股東、董事長、董監事、經營者與團隊,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都能夠了解公司治理的意義與運作的方式,才能夠發揮公司治理的效益。本書《公司治理必修的十堂課》就是朝著這個目標而撰寫的一本書。

本書作者陳清祥會計師,曾任職於國內知名的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達35年,最後並擔任其所長,達到專業的頂峰。前幾年陳會計師退休後致力於社會公益,擔任宋作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推動會計與商學研究及教育。陳會計師長期參與會計師工作,透過會計師的專業服務,深入了解企業經營與組織運作的各種問題,也在這過程中對公司治理問題有深入的觀察與研究。

作者在30多年的工作經驗中,以務實的態度將公司治理機制與運作方面的議題持續發表文章供各界參考,最近將這些文章重新審視改寫,有系統地整理成十大課題,以嶄新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對於有志於了解或從事公司治理相關事務的各界人士,有很大的幫助。

個人長期在管理學教育服務,深信教育的重要,尤其我國企業界面對世界變局的挑戰,必須要不斷強化企業體質與善用國際新知,以便轉型成長。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關鍵機制,需要政府與民間專業人士共同攜手合作積極推動。有更多討論公司治理的專書與教育才能協助企業瞭解公司治理的重要,以及實際運作時的參考。唯有如此,才能使企業在法規架構中奠立更好的決策與監督能力,往前邁進。本書的出版,再次印證我國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提升公司治理的決心與成果。相信本書的讀者,一定會在書中汲取到寶貴的經驗與知識的啟發。

(作者是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前理事長,本文摘自《公司治理的十堂必修課:一次看懂董事會如何為公司關、興利及創造價值》)

經濟日報提供

名人養生-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三大養生術 軟、硬體都兼顧

中時電子報/2019-03-30/涂志豪

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是台灣半導體業界頗有名氣的帥哥級董事長,年紀已過耳順之年,但是身體還是十分硬朗,而且最令業界老闆們羨慕之處,在於盧超群仍是滿頭黑髮,只有鬢角有些白髮外,臉上也看不出有皺紋,皮膚十分光滑且白皙,讓許多一直想要美白的女性忌妒又羨慕。

盧超群身為董事長,但近10年來,每年都親自參加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鈺創今年在CES展示許多突破性技術,包括可利用自然光環境進行的3D感測及製作景深圖(depth map),新一代USB 3.2 Gen 2及USB-PD 3.0控制IC已量產出貨,並且開發出一種新的RPC DRAM架構技術,成為許多可穿戴影音物聯網設備的理想記憶體。盧超群親自為客戶講解各個產品的優勢,就算在會場站一天、說一天的話,也不會覺得累。

盧超群身體硬朗,說話聲如洪鐘且中氣十足,自然有其獨到的養生方法。本報去年有介紹過盧超群的養生秘訣,這次盧超群再次向本報讀者分享其更完整的養生法,他說,養生要分成身體層面的硬體、心理層面的軟體等兩方面同時進行,才能真正活的健康。

盧超群分享在身體層面的養生方法。第一,隨著年紀到達45∼50歲時,是身體再度進行調整的階段,其實不論是男是女,這時身體的調整都是在為未來進入更年期後的體質做準備。因為年紀增長,首先要注意的是呼吸系統及腸胃系統的保養,不要有太刺激性的呼吸或飲食習慣。

第二是運動習慣要調整。年輕時身體回復力強,可以從事打籃球、打棒球、慢跑或長跑等運動,但到了45∼50歲後,要考量身體是否可以承受得了打籃球、跑步等運動量,這個年紀做的運動是要出汗,所以不要做太多無法負荷的運動,特別要注意避免傷到膝蓋,否則年紀大了就會影響到行走。這時最好的運動法就是快走,而且走到流汗,就達到運動的目的。

第三是要保持脊椎直挺,因為這會讓身體的五臟六腑不會受到傷害。盧超群表示,平常可以將3∼4個枕頭放置於床上,然後躺在上面,讓腰部位於枕頭上面,頭部及腳部會低於腰部,如此一來可以容易調整脊椎並且避免駝背,只要脊椎正了,就不容易有內臟方面的疾病。

除了上述身體層面的養生法,也要注意心理層面的養生。盧超群說,現代人工作忙,常常心情不會好,但隨著年紀增長,大多讓自己不快樂的事是來自於工作。所以,要讓心理保持愉快,很重要一點是不要跟別人比較。

盧超群表示,對東方人來說,很容易會忌妒別人成就,這部份西方人比較為調適,比如當有競爭者做的比你成功、比你好,東方人想的是如何打敗對方,但西方人想的是如何贏過對方,這中間是有明顯差別的。所以,每個人可以很有錢或很有成就,這些一定是努力過才得到的成果,不忌妒別人成就,反而要去想如何讓自己跟上,不羨慕錢財比你多,而是要想自己要如何努力去爭取,這樣子的心態就可以讓心情覺得愉快。

盧超群進一步說明,心態上若能讓自己愉快,對身體自然有好處,因為當年紀增長,最傷神的事就是跟別人比較,而心理上這種傷神的事做得多了,身體也好不起來。雖然這並不容易做到,但或可由多讚美別人的方式做起,比如若別人有台好車,不必去忌妒他為何可以擁有好車,選擇去讚美說有台好車可以讓生活更便利舒適,對別人或對自己都是好事。對東方人來說,要做到不容易,不過仍要試圖去做。

台商回台投資好熱 千億在望

工商時報/2019-04-01/呂雪慧

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概況

台商回台申請增聘外勞機制

台商回台投資熱潮不斷,台商爭相走告、好康逗相報,提出投資計畫或有意願評估者愈來愈多,不但台銀提撥1,000億元融資額度,經濟部次長王美花31日表示,預計下周五(12日)召開聯審會議時,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可望破千億元大關,創造就業有機會超過1萬人,下一步會切入尋找「隱形冠軍」台商回台投資。

另勞動部預計本周三(4/3)公告上路,台商可提出申請3k5級制增額以外放寬10%外勞申請額度,目前約5~6家台商表達需求。

王美花表示,台商回台出現前所未有的熱絡,互相介紹相關方案,電子業更熟知地理區位,彼此調用閒置土地擴增產線,有很多案源是投資高附加價值、產業升級的產業,未來經濟部會尋找隱形冠軍的台商,爭取其回台投資。她說,經部從每周一次預審會,決定加開改為每周二次。

至上周為止,已有24家廠商通過資格審查,總投資金額約910億元,帶來超過9千個本國就業機會。王美花說,後續還有50多家廠商表達移轉產能回台意願、或評估返台投資、或增設產線等意願,本周清明連假停開聯審會,下周五(4/12)召開時,投資金額可望破千億元、創1萬人以上的就業機會。

據悉,台商回台投資建廠、購買設備等,最高貸款可達8成,國發基金匡列200億元額度,提供支付1.5%的委辦手續費,政院人士認為,這對企業是很大誘因,企業縮短在貸款利率和銀行討價還價的時間,讓台商回台程序大幅簡化,因此回台投資速度及案件愈來愈多。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也說,台商未來需求多少撥多少,不預設上限,目前台銀也大力配合,提供1,000億元融資額度,配合政府政策,但國發基金不再匡列一定規模額度。

此外,勞動部本周三(4/3)將公告放寬台商回台聘僱外勞規定,除現有3K5級制額外僱用比例外,若仍有不足,給予申請額外10%空間,但上限不得逾40%,例如電子業上限加額外購買25%,台商可再額外增10%達35%。官員說,台商符合一定條件再額外每人繳交7000元就業安定費就可申請,這次採外勞預核制,核准引進外勞不超過初步招募外勞的一半,俟僱用本勞達1/2以上,再核准另一半外勞額度,且1年內免查核,1年後對台商展開本外勞比例是否符合規定。

王美花說,電子業需求較高,例如廣達在新北市第三廠擴建後,對額外增聘10%外勞應會有需求,但「額外」僱用外勞每人成本約4萬元,廠商須評估能否負擔。

資金匯回 設專戶控管

自由財經/2019-04-02/陳鈺馥、黃佩君

回台資金限兩年內實質投資 才能享租稅優惠

為鼓勵台商資金回台投資,財政部所提「海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將於本週報行政院審查。專法內容涉及「資金須有專戶控管、須符合國際洗錢防制規範、租稅公平」三大原則。

據草案規定,台商須在二年期限內,將回台資金申請實質投資,才能享租稅優惠。相關優惠稅率,第一年給予課稅八%,第二年十%,實質投資後減半退稅四%、五%。

財政部長蘇建榮昨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受訪表示,專法本週會送行政院,設二年年限是不要拖太長,資金回流後趕快進入實體投資,這兩年國際貿易市場變化大,未來可刺激內需提振經濟。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問及,針對投入特定產業的租稅優惠,有哪些特定產業?屆時回台資金將大炒地皮、炒作房地產;蘇建榮指出,這要由經濟部規範,在相關子法規去定義,但一定須是實體投資,不允許去炒作。

民進黨立委余宛如質詢強調,賴士葆對海外資金回台修法誤解頗大,錯誤引用十年前調降遺贈稅造成資金流入炒房,認為這次資金也將回流炒房,但兩者根本不一樣。

余宛如指出,政院版海外資金匯回專法規定資金,要先於專戶內管理,設有把關機制,並非放任資金回台炒房,而是鼓勵投資實體產業才享有租稅優惠,財政部應積極對外說明,避免有人繼續造謠。

蘇建榮表示,草案除要求控管資金運用,也要符合國際防制洗錢的規範。

目前報院版本雖大致完善,但立委版希望匯回時間由兩年拉長到三年,並分年給予二%、四%、五%稅率優惠,及禁止投資房地產等領域、年限是否明文規定等;行政院將在下週召開行政立法協調會報,進行最後階段協商。

銀行法修正 查假外資添利器

經濟日報/2019-03-27/邱金蘭

經濟日報提供

立法院昨(26)日三讀通過銀行法修正案,增訂強化我國防制洗錢國際合作規定,以利未來與其他國家透過合作備忘錄等,共同打擊洗錢犯罪,此舉也將有助未來對「假外資」等最終受益人的追查。

金管會評估,這次修法有助強化銀行業者的法令遵循、提升金融監理效能,共同打擊跨國不法行為,維護台灣金融市場的交易秩序與安全。

銀行法修正案在第51條之2增訂,為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金融主管機關的國際合作,政府或其授權的機構依互惠原則,得與外國政府、國際組織或其他機關,就資訊交換、技術合作、協助調查等事項,簽訂合作條約、協定或協議。
官員表示,以往跟其他國家簽訂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交換監理資訊,重點多放在金融機構財務資訊等,若要專門針對洗錢防制簽訂合作備忘錄,可能涉及客戶資訊交換等,需要法律授權。

根據國際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訂定的標準,主管機關間要有資訊分享的機制,之前我國曾有案例,某國外監理機關發現可疑交易資金匯到台灣,可能涉及稅務犯罪,但因我方並無防制洗錢相關資訊交換的法據,無法提供資訊協助。

修法增訂後,類似的防制洗錢國際合作就可順利進行,尤其是可跟鄰近洗錢高風險的地區,進行國際合作。

透過防洗錢國際合作,未來對於「假外資」或海外資金等最終受益人案件的追查,也會有幫助。

以去年被查獲的陸資違法投資大同案為例,就是透過香港進來投資;除此,一些為了規避國內法令規範的「假外資」,也是繞道海外「變身」,過去在海外的追查作業上難度相對高,未來有了洗錢防制的國際合作後,對於追查這類案件的最終受益人,會有很大幫助。

另針對強化信用卡業務的管理,以及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三讀條文增訂違反信用卡業務相關管理辦法的處罰,並且明定經營信用卡業務機構,得為受罰對象。

因應金融科技發展 金管會提出三大策略

經濟日報/2019-03-31/邱金蘭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31)天在金融科技論壇致詞指出,金管會因應金融科技發展有三大策略,包括瞭解創新商品、辨識風險;負責任創新及科技中立原則。

顧立雄指出,對於金融科技發展,金管會有三項策略,包括第一,主動瞭解創新商品,辨識對消費者、對市場潛在機會與風險,再採取適當監理政策。

第二,是負責任創新,在發展金融科技同時,建立防範或控制風險的監理機制,兼顧消費者權益與金融體系穩定,平衡「鼓勵創新」與「預防風險」。

第三,採科技中立原則,是以金融業務本質為監理基礎,並制定相應的監理架構或規範。

此外,在金融監理沙盒申請案方面,顧立雄表示,到3月25日止,金管會已受理八件申請案,其中已核准三件、駁回一件;另有四件申請案還在審查中,接受輔導的則有28家業者。

顧立雄會後受訪時進一步指出,審查中的四件,主要有P2P、信貸模式及涉及區塊鏈支付的電子錢包,申請實驗者有非金融業,也有金融業。

他表示,P2P案主要是涉及資金停泊問題,顧立雄說,P2P借貸兩邊的資金,理論上可以及時處理,你(貸方)的錢可以馬上轉到他(借方)的錢,但沒有那麼簡單,實務上會有資金停泊情況,需要有信託帳戶處理停泊的資金,而信託只有銀行可以做。

因此,P2P只要涉及資金停泊,都會有適法性問題,需要進入沙盒實驗。

證券型代幣募資架構成形

經濟日報/2019-03-31/邱金蘭

經濟日報提供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31)日表示,證券型代幣(STO)募集機制的開放架構,規劃3,000萬元以下豁免,採群募概念;3,000萬元以上,須進沙盒實驗。並研擬以「另類執照」方式,修法開放設立專門交易STO的交易所。

STO主要是涉及有價證券的ICO(首次代幣發行)募資行為,顧立雄昨天在金融科技論壇致詞時表示,有關STO的開放,金管會將在12日召開公聽會,目前草案規劃,3,000萬元以下豁免,但若做交易,要申請券商自營執照。

3,000萬元以上則須進入沙盒,實驗若成功,會修改證交法,開放針對STO的交易所牌照,實際上各國仍在摸索這個牌照要如何發、要求到何程度。

顧立雄說,STO交易若放在證交所跟櫃買中心,「大家又不高興」,所以就朝「另類執照」思考,但要先進沙盒實驗。

顧立雄會後受訪表示,募資金額3,000萬元以下,主要是依群募概念,申請自營牌照,就可以做發行人兼交易所,這部分豁免,不需進沙盒實驗,但須依群募機制,12日公聽會可再檢討資本額要求。

依現行群募辦法規定,券商股權募資平台可受理的募資公司,實收資本額是5,000萬元以下。

群眾募資一年募資金額不能超過3,000萬元,一般投資人投資金額上限5萬元,年投資總額不能逾10萬元。

至於未來STO資本額會否比群募低?顧立雄說,現在沒有定見,先開公聽會了解大家意見,至少群募資本額是個標準,大家可以討論。

顧立雄表示,監理沙盒總曝險額度是1億元,可申請提高到2億元,未來STO曝險金額3,000萬元到2億元,就先進沙盒實驗,在實驗中,專門STO交易所應有什麼模樣,可以再看看。

立委許毓仁之前在立法院質詢,曾建議成立專門交易STO的交易所,顧立雄表示,須修改證交法,增加「另類執照」概念,開放發行「有限執照」的交易所。

官員表示,國際上發行STO的案例不多,多數國家都鼓勵業者先進沙盒,再看驗實結果而定。

借鏡加國 台版STO將進沙盒實驗

工商時報/2019-03-28/彭禎伶、魏喬怡

金管會規劃STO管理模式

台灣將可能出現「另類交易所」。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7日透露,金管會將訂定的STO(證券型代幣發行)管理辦法,初步會走加拿大模式,即一定金額以上要進沙盒實驗,若實驗成功,將修證交法,比照美國模式,核給「另類執照」,成為STO的小型交易所。

虛擬貨幣交易平台MaiCoin打算申請進沙盒實驗,但金管會仍在輔導階段,尚未正式受理申請。顧立雄表示,未來台灣的STO投資人,會限「專業投資人」,即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投資這種證券式代幣。

立委余宛如在財委會質詢時表示,台灣是亞洲首個可以群眾募資的國家,但因為法源是證交法項下的子辦法,設有三門檻,即新創企業透過群募平台募資限3千萬元以下、募資平台必須是券商或須具一定條件、投資人投資單一公司最高不逾6萬元,與創櫃板非常相近,近四年來沒有成功案例。

余宛如指原因就在投資限額過低、募資速度緩慢,證券流通性不足,現在金管會4月要開STO公聽會,6月相關管理辦法要出來,「一定要有新思維,用舊思維會讓群募變群墓」。她並指出,目前美國、加拿大及香港都在規劃STO的管理方式,建議可參考美國的分級管理,即一定金額以下可豁免適用法規,一定以金額以上再規範。

證期局表示,全球目前只有加拿大已核准一STO進沙盒實驗,但也僅實驗代幣發行,並未允許流通或次級市場交易,美國則是允許用私募方式進行,且美國有小型交易所的另類執照。

顧立雄說,台灣會「與國際趨勢同步」,即比照加拿大模式,允許一定金額以上的STO發行,要先進沙盒實驗,申請者是兼具自營券商與交易平台功能,金管會未來會核准「另類執照」,且允許次級市場交易,投資人初步規畫必須是專業投資人,但這些都要看國際及台灣實驗結果,再評估推動修證交法。

證期局表示,目前證交所並不是沙盒實驗的範圍,所以STO的實驗可能會限制投資人買賣都必須透過「券商」,即自營商議價模式,不是走證交所的公開競價,未來要修法才能公開交易。

投保法修法 增4大保障

工商時報/2019-03-27/彭禎伶

金管會擴大投保法四大方向

上市櫃及興櫃公司董監事若重大損害公司、違反法令,將被限制工作權。金管會將修投保法,增加四大保障,一為投保中心代位提告的事由,擴大到內線交易及操縱股價;二是提告對象從上市櫃擴大到興櫃;三是訴請裁判解任事由,不限起訴時任期內發生者;四為經法院判決確定解任者,一定期間內不得再擔任上市櫃或興櫃公司董監事。

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預計4月中旬後預告法規,目前預計要修法的方向,即例如某董事在五年前所做危害公司的事,近期才遭法院確定解任,雖然已是新的任期,但仍可解任,同時未來會訂一定年限,被解任的董監也不能再去出任其他上市櫃或興櫃公司的董監,以確保董監適格性。

立法院財委會27日將審議立委曾銘宗等人提案的「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修正案」,其中立委提案修正10條之1,將投資人保護中心可代位提訟的對象,從原先的董監事擴大到公司「經理人」,且刪除董監、經理人是因「執行業務」的字眼,即有重大損害公司行為或違反法令章程重大事項,便可對其提告。

另外則是經法院判決確定解任的上市櫃公司董監及經理人,一定期間內不得再出任任何上市櫃公司董監及經理人,至於多久期間,則授權金管會在法律三讀後另行規定。

金管會對此草案表達修法意見,即法案原先是解決公司法授權公司小股東可對董監事提起訴訟的規定,若擴及經理人,將「逾越公司法」,若刪除執行業務字眼,則會有實務認定上的爭議。

金管會建議,公司經理人若有違及公司權益或違反法令章程的重大事項,可由投保中心督促公司對經理人提告或任免其職位,否則投保中心將是介入公司經營,代為執行董事會的權責,不符合公司法規定分層負責的體制。

金管會認同被法院解任的上市櫃公司(未來修法擴及興櫃)董監事,一定期間不得再出任上市櫃及興櫃董監事,將提行政院版修正案,將年限定入條文,並將現行董監執行業務損及公司權益的部分,擴大到董監若有內線交易、操縱股價,投保中心也可代位提告。

 台灣M&A與PE要聞

健喬入主瑞安 併購9家藥廠明年效益大爆發

健喬(4114)積極整併國內藥業,宣布以新台幣1.9億元收購瑞安大藥廠 67.73%股權,每股購買價格新台幣8.05元,瑞安將成為健喬轉投資公司。健喬指出,瑞安為健喬併購的第6間國資藥廠,可加成彼此在產品組合與產能互補的綜效。健喬集團迄今已成功收購3家外資在台子廠、6家國資製藥廠,2020年將是健喬的併購效益爆發年。<詳全文>

《產業》生技醫藥國際併購,應善用技術價值

全球新興療法興起及大藥廠研發能量銳減的趨勢下,生技公司持續透過併購與策略聯盟提升競爭優勢。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表示,全球生醫產業透過併購聚焦創新產品技術,並出售非核心業務等策略已行之有年。近年更興起生技醫療結合電子科技產業趨勢,科技業龍頭透過併購和合資以跨足生醫產業而帶來新的競爭。<詳全文>

長華電材完成72億元聯貸 將啟動併購

長華電材(8070)於今日宣布,由台新銀行等13家銀行共同主辦的72億元額度聯貸案已募集完成。長華董事長黃嘉能表示,2019年是該集團重要的一年,將再度啟動併購,積極轉型製造。<詳全文>

達方斥資10億 強攻德、越

達方(8163)董事長蘇開建昨(27)日表示,隨著併購世同金屬效益顯現,今年擬斥資10億元擴充德國產能,並新建越南廠。他看好,今年綠能事業將邁向全面獲利,三年後,綠能事業營收力拚百億元大關。<詳全文>

 中國大陸M&A與PE要聞

康華醫療擬4.5億大灣區併購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莊程敏) 廣東康華醫療(3689)集團首席財務官黃偉恒昨於傳媒午宴上表示,公司去年收入同比上升18%至16.39億元,而股東應佔利潤僅增長7.2%至1.57億元,主要受到2017年3月才開業仍處虧損的重慶心血管醫院所拖累,應佔虧損約2千多萬元,不過他認為該院增長很快,希望開業4年後可達收支平衡。<詳全文>

 世界M&A與PE要聞

併購熱潮湧現 FinTech錢景亮

全球政治緊張局勢以及日益放緩的海外經濟正對併購活動構成拖累。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世界各地的公司達成的合併交易總額為9,130億美元,同比下降17%。<詳全文>

國際併購生技案多 富邦證券:醫療生技股長線值得期待

今年初全球生物製藥公司必治妥施貴寶宣布,以美金740億元收購生技公司Celgene,成為製藥業史上規模數一數二的併購交易,震驚市場。<詳全文>

沙國石油發債百億美元拚併購

消息人士透露,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最快將在下周發行約100億美元的公司債,並將歷來首度揭露部分財務狀況,包括原油庫存與營運等資訊。Aramco發債是為了籌措以約690億美元收購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SABIC)70%股權的交易資金。<詳全文>

兩大併購案加持,Adobe將走向「B2E」新行銷概念

Adobe透過收購的兩間公司Marketo與Magento,將層級拉到B2E,Business to everything、everyone、everywhere。<詳全文>

電動化影響資本結構 Renault 將與Nissan重啟併購談判

在 2018 年 6 月時,Renault 曾計畫投資 10 億歐元用於生產電動車的研發與生產,其中一大部份資金則用於Renault-Nissan-Mitsubishi 聯盟的電動車共享平台。<詳全文>

醫保公司Centene以173億美元收購同業WellCare

美國醫療保險業者Centene出價173億美元收購美國政府贊助的醫療保健業者WellCare,這起併購案將使該公司成為管理美國政府醫療方案事業的龍頭。圖為Centene公司位在密蘇里州總部大樓。<詳全文>

砸2000億新台幣搶攻自駕車晶片!瑞薩獲美批准併購IDT

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 (6723-JP) 於日本時間 23 日對外表示,有關該公司併購美國同業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IDTI-US) 一案,已於日本時間 2019 年 3 月 23 日接到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CFIUS) 的通知,告知兩家公司其併購交易調查已經完成,且不存在與美國國家安全相關問題。<詳全文>

  資訊中心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

Date: 2019-04-02

老總的兩岸手札(197)

<詳全文>

 協會專欄

Date: 2019-04-02

創會理事長的話:台灣新創(1)

<詳全文>

Date: 2019-04-02

創會理事長的話:台灣新創(2)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