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2-07-05
創會理事長的話:能源問題(中)

港IPO
會計師事務所PwC(台灣稱資誠,陸港稱普華永道)表示,2022年受到疫情、地緣政局不穩、多國升息以壓制通膨等不利因素影響,香港IPO集資活動放緩,2022年上半年總集資額估僅港幣(下同)171億元,較上年同期驟減92%,等於剩不到一成。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基於上述利空因素,PwC最新報告也大幅削減2022年全年香港新股市場集資額預測,由年初預測的3,500億至4,000億元,腰斬砍至1,800億至2,000億元,包括SPAC在內的2022全年上市公司數目料達80檔。

PwC表示,2022年上半年,香港有22檔新股上市,以零售、消費品及服務類(41%)為主,其次是金融服務企業(23%)。主板上市數量較2021年上半年減少53%。

PwC資本市場合夥人黃金錢表示,受到疫情爆發和地緣政治局勢等外部環境等影響,不少企業對經濟採取觀望態度,推遲其上市集資時間表,和2021年上半年創紀錄的IPO活動形成強烈對比。不過PwC預期,2022年下半年隨著多項穩經濟增長政策相繼推出,IPO市場將可逐步重拾動力。

PwC香港企業客戶主管合夥人黃煒邦預計,2022年下半年或有三至四檔集資額超過100億元的新股登陸,當中也可能會有回港上市的中概股,或是高科技、金融業等相關企業公司。此外,他預計將有六至八檔集資額介乎50億至100億元的新股將在2022年下半年上市,餘下新股的平均集資額將在12億元左右。

黃煒邦認為,港交所的改革大多是借鑑其他交易所的做法,建議港交所可在歐美等金融活躍的市場設置辦事處,以為吸納新興市場公司作準備。

港交所總裁歐冠昇5月中曾表示,計畫2023年將在歐洲和美國分別成立辦公室,這也是港交所首度在亞洲以外成立辦事處。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IPO金額剩下去年十分之一。

第二、台灣IPO也不振。

第三、中資企業是香港未來IPO主流。

第四、未來阿里等股票可能改成香港第一上市。

螞蟻上市
盛傳將再次挑戰IPO的螞蟻集團,因應監管調整方針,傳與阿里巴巴將大幅銳減雙方間緊密的業務合作、停止內部員工流動,未來螞蟻獨立發展,甚至與阿里在部分領域彼此競爭。

阿里、螞蟻在零售與金流合作上產生龐大效益,描繪亮眼發展藍圖。但大陸官方視巨型網企生態系概念為眼中釘,2021年已有相關措施要求網企開放服務停止壟斷。在螞蟻2020年嘗試IPO前,公司獨立性、與阿里間的連結,也是上交所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當前螞蟻持續進行整改。路透引述知情人士指出,螞蟻與阿里正設法減少合作、獨立發展業務。雙方將在部分領域互為對手進行競爭,如螞蟻與其他電商合作,旗下支付寶許多服務在2021年停止使用阿里的運算伺服器;阿里4月也自行推出新跨境交易工具Alibaba.com Pay。

知情人士表示,雙方從2021年底開始加速分家,內部限制資訊數據共享與流動,以往雙方使用同一個內部論壇,但2021年底開始螞蟻著手打造自家論壇,預計未來幾個月後,阿里論壇將不開放給螞蟻員工。原本員工能申請調換職務至另一方,年初時該模式也被喊卡。

市場分析,雖然上述措施會衝擊螞蟻業務、減少獨特性,但螞蟻仍有相當發展性,在大陸用戶基數穩固,在海外有龐大投資以及純網銀等業務發展中。報導引述螞蟻內部員工表示,螞蟻發展不需要仰賴阿里,在海外尤其如此。螞蟻近期調整董事會淡化阿里系人數與占比。不過當前螞蟻實控人馬雲以及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共四名,均有阿里巴巴合夥人身分。

在螞蟻設立金控公司方面,近期消息傳出,人行有意受理螞蟻申請,但會等正式收到申請後公告。螞蟻最快可能在6月底提交申請,人行預計需幾個月時間審查。另一方面,大陸繼續堅定對金融科技監管把控力度。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2日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指出,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堅持金融業務持牌經營,健全支付領域規則制度和風險防控體系,強化全方位監管。並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和平台企業參控股金融機構監管,強化網路存貸款、保險、證券、基金等業務監管。

我們的看法: 
第一、螞蟻重組接近完成。

第二、但估值可能剩下一半不到。

第三、螞蟻必須申請金控資格。

第四、未來受到中央嚴格監管。

亞馬遜
曾經號稱夏季最大網購盛事的亞馬遜會員日Prime Day熱潮不再。今年7月12、13日登場的Prime Day不但沒有巨星演唱會也沒有獨家商品,多數商品折扣和平日沒兩樣,估計今年Prime Day美國營業額只比去年成長17%。

Insider Intelligence研究機構估計,今年Prime Day亞馬遜可望在美國創造77.6億美元線上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7%。全盛時期的Prime Day美國線上營收曾締造年增65%,但近年會員在網購訂單金額持續下滑。

研究機構Numerator統計,去年Prime Day亞馬遜會員平均每人訂單總額54.15美元,低於兩年前的58.77美元。

Prime Day是亞馬遜在2015年首度推出的會員線上購物節,目的是在網購業績較淡的夏季促銷,趁機吸收新會員。當年亞馬遜為了將Prime Day打造成全球最大網購盛事,不僅請來巨星開演唱會,還推出獨家聯名商品,但去年開始策略轉變。

去年Prime Day較大幅度折扣集中在Alexa語音助理及Fire TV等亞馬遜自家產品。電商服務業者CommerceIQ統計,3C產品以外的一般商品在去年Prime Day大多只打七折,與平日差異不大。

亞馬遜表示今年Prime Day沒有演唱會,也不會推出獨家商品。曾在亞馬遜擔任經理的CommerceIQ執行長哈里哈蘭(Guru Hariharan)表示:「消費者對Prime Day習以為常,不再有新鮮感。」

不只Prime Day熱潮不再,過去在Prime Day期間推出促銷活動,企圖瓜分亞馬遜買氣的沃爾瑪、Target等對手業績也受影響。Insider Intelligence統計,2018及2019年亞馬遜對手在Prime Day期間分別締造72%營收成長率,但今年Prime Day期間營收估計只會成長18%。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和中國電商皆大幅下跌。

第二、疫情趨緩是重要原因。

第三、Amazon市值減半下一兆美元。

第四、電商平台需要積極轉型。

兆元俱樂部
前兩年美國科技股「兆美元俱樂部」崛起得快,今年墜落更快。基於升息不知何時才是個頭,因此許多業者可能需要好幾年才能夠重新登榜。

彭博資訊報導,歷史顯示,網路泡沫破滅之後,微軟的總市值用了近17年才重回1990年代末期時的頂峰,而思科(Cisco)的總市值目前仍比2000年3月時的頂峰低46%。臉書母公司Meta與Netflix(網飛)目前的總市值比之前的頂峰蒸發超過一半。

分析師指出,並非所有科技巨擘都能夠重溫過去兩年的風光歲月。即使是改變世界的成功科技公司,要想重登股價頂峰,也需要兩年的時間。

以蘋果公司為例,總市值花了31年多才達到5,000億美元,六年之後破兆美元,之後只花了兩年便突破2兆美元,今年總市值只在盤中突破3兆美元幾分鐘。

今年迄今那斯達克100指數已重挫31%,主因投資人擔憂聯準會(Fed)升息,通膨飆高,俄烏戰爭,以及美國經濟可能衰退,紛紛撤守大型科技股。蘋果股價今年也回跌26%,目前總市值約2.13兆美元;亞馬遜去年曾達到2兆,現在距離破兆只有一步之遙。特斯拉和Meta更不用說,特斯拉市值在2021年10月漲破1兆美元,上沖下洗一段時間後,在今年4月跌破1兆大關後至今還沒回去,目前約6,500億美元;Meta目前則連5,000億美元都不到。

分析師指出,過去兩年靠著央行猛灌流動性,金融資產被人為拉高;現在全球央行正在收回寬鬆政策,股價勢必回歸正常,大型科技股市值很難迅速回朝。

不過科技股並不會很快就失去股市的主導的地位。儘管今年來標普科技類股指數大跌近三分之一,但占標普500指數的權重仍達27%,仍是權重最高的類股;如果將亞馬遜、特斯拉等科技「裙帶股」也納入,則權重更達到三分之一。

瑞銀資產管理公司經理人尼爾預料,科技股終將恢復領導地位。股價有起有落,但長期趨勢則是科技股將有超優表現,因為科技影響太多的經濟與商業層面。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互聯網平台估值大幅下調。

第二、只有蘋果減幅較少。

第三、科技股占指數權重仍有27%。

第四、通膨將進一步拉低科技股價值。

盧布
盧布對美元匯率升至2015年7月以來最高,已漲到俄羅斯政府希望阻升的地步,因為升值太多,可能會有損俄羅斯的出口競爭力和政府財政狀況。

根據彭博資訊報價,盧布匯價繼20日勁揚3.5%後,21日盤中一度再升2.5%,至1美元兌54.09盧布,今年迄今漲幅擴大到37%,在彭博追蹤的全球貨幣中漲幅居首。儘管

俄羅斯央行已將基準利率調降10.50個百分點,並放寬因應西方制裁而祭出的資本管制措施,但盧布依然繼續挺升。

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盧布起初暴跌,3月10日創下1美元兌121.5275美元的歷史谷底。但在莫斯科強制出口商售匯,並要求能源產品的部分買家以盧布付款後,盧布扭轉跌勢。

盧布轉升讓俄羅斯免於外匯危機,俄羅斯政府正好藉此誇稱,這代表俄羅斯已安度因入侵烏克蘭而遭國際制裁的狀況,但也不免擔心升值會影響俄羅斯的出口競爭力和財政,因為以本幣計價的出口收入將減少,並使俄羅斯的商品在海外更貴。盧布漲勢主要因美元交易受到管制使然,此外俄羅斯進口崩跌,對美元需求也弱。

俄國央行已採取一系列寬鬆措施,但盧布仍延續漲勢,反映交易員預料資本管制更全面放寬,也看好官方將提出振興消費需求和經濟成長的措施。

彭博資訊報導,俄羅斯官員正考慮在不放棄通膨目標的情況下,控制盧布匯率;莫斯科將需要一個新的機制,只要央行仍舊面臨制裁就能使用該機制。目前考慮的選項包括進一步放鬆活躍在海外企業的外匯操作規定,以及改善國內家庭和企業取得外匯的管道等。

盧布的升值引發了俄羅斯政府和央行高層對於盧布匯率目標的議論。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別洛烏索夫表示,「最佳」匯率為1美元兌70-80盧布。但俄羅斯央行副總裁扎博特金表示,不宜推動這類政策。

我們的看法: 
第一、盧布今年全球最強貨幣。

第二、西方國家制裁失敗。

第三、俄國靠能源及糧食優勢。

第四、但俄國出口受到不利影響。

能源投資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預期,今年全球能源投資總額成長8%至2.4兆美元,不僅超越疫情前水平,且潔淨能源投資額持續擴大,無奈投資額仍嫌不足,無法化解能源危機,也難以達成氣候目標。此外,由於各國擔心能源安全,煤礦投資不降反升,激增10%。

IEA於22日發表的年度能源報告中表示:「現今能源投資趨勢顯示全球能源投資還不足以達成氣候目標,也難以創造穩定、親民的能源價格。」

IEA預期今年全球能源投資總額2.4兆美元當中,有超過1.4兆美元投入潔淨能源,但仍低於2030年達成氣候目標所需的2.8兆美元投資額。

IEA表示自從2015年各國達成巴黎氣候協議後,全球潔淨能源投資額在此後5年平均每年成長2%,2020年起平均年成長率擴大至12%,但成長速度還是不夠快,因為要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碳目標,全球潔淨能源投資額需要超過4兆美元。

今年初俄烏戰爭使油價及天然氣價格飆高並觸發能源危機後,全球各國更加迫切發展潔淨能源,但為了盡快壓低燃料價格,不少國家也罔顧氣候對策擴大投資化石燃料。
IEA報告指出去年全球對石油及天然氣的投資額增加10%,對煤礦供應鏈投資額也在去年增加10%至1,050億美元。IEA表示:「全球對煤礦供應鏈的投資額將在今年再度成長10%,因為煤礦供應吃緊吸引各國推動新開發案。」

在各國當中,中國及印度總計將在今年投資超過800億美元發展煤礦供應鏈,儘管煤礦被綠色和平組織批評為「最髒、汙染最嚴重的能源生產方式」。
IEA報告除了說明各國氣候目標與能源危機對策互扯後腿之外,也點出全球潔淨能源投資分布不均的問題。儘管已開發國家及中國積極發展潔淨能源,但開發中國家進度嚴重落後。

IEA報告指出中國去年潔淨能源投資額3,800億美元,歐盟2,600億美元,美國也有2,150億美元,反觀中國以外的新興國家與開發中國家潔淨能源投資額仍停留在2015年水平。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積極轉向再生能源。

第二、但投資仍然不夠。

第三、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可能拖慢進度。

第四、台灣特別應加大投資力度。

家樂氏
食品製造商家樂氏(Kellogg)將分拆成為三家上市公司,保留其核心的全球零食事業,但剝離這家玉米片製造商發跡的北美穀物品牌和一家銷售植物性食品的小企業。

家樂氏創立迄今已116年,該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卡希蘭(Steve Cahillane)坦承市況並不輕鬆,但他告訴英國金融時報(FT):「我們相信靈活和專注將有助於企業在動盪時期的運營,這些事業各自有特色,分拆將可更妥善地運用資源。」

卡希蘭指出,分拆後的三家公司新名稱將在稍後公布,分拆行動預計在2023年底完成。卡希蘭表示,他並未感受到投資人的壓力,要求他發動此產業近年來最大的一樁分拆案,但他相信這項策略將「釋放我們業務的全部潛力」。卡希蘭說,家樂氏研究了過去在自家產業和奇異等公司的分拆,奇異去年發動了三方分拆。

他並表示,北美穀物業務的淨銷售額約為24億美元,將不再須與品客(Pringles) 和Cheez-It 等零食品牌競爭資本,後者將在成長更快、利潤更高的全球零食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家樂氏的零食事業去年淨銷售額約為114億美元,約占該集團總營收的80%。

分析師表示,這項分拆計畫在未來應能節省成本並且帶來更多的戰略選項。他們並表示,還可能會觸發食品業展開類似交易,預料金寶湯和卡夫亨氏(Kraft Heinz)將會「更積極實現價值」。

其他食品業者也一直在努力縮小其產品組合,同時在不斷變化的消費者習慣中努力實現自體成長。聯合利華(Unilever)去年同意以45億歐元將其立頓(Lipton)和Brooke Bond茶葉品牌賣給 CVC Capital Partners,而卡夫亨氏則出售了包括Planters花生和Cracker Barrel奶酪在內的品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大型企業流行分拆

第二、重新聚焦核心資源。

第三、GE也計畫拆成3家公司。

第四、零食才是家樂氏最大收入來源。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