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mother_class_the_name@ > @class_the_name@
資訊中心

Date: 2022-02-14
創會理事長的話:產業集中化風險(中)

英特爾
半導體大廠英特爾證實將在美國五大湖區的俄亥俄州(Ohio)哥倫布(Columbus)市郊的新奧爾巴尼(New Albany)地區,投資200億美元建立一個大型晶圓廠區。英特爾預計自2022年起興建新廠,2025年可望開始量產,該廠區最多將興建八座晶圓廠,以確保英特爾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

根據外媒報導,英特爾初步計劃在新奧爾巴尼占地1,000英畝的基地上興建兩座晶圓廠,並在當地進行最先進電腦處理器的研發及製造,將招募至少3,000名員工,晶圓廠預估2022年動工興建,2025年進入量產階段。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英特爾在俄亥俄州的建廠計畫,最終可能會把生產基地擴大至2,000英畝,並建造最多八座晶圓廠。他發下豪語指出,英特爾之前協助建立矽谷(Silicon Valley),如今將著手打造矽中心地帶(Silicon Heartland),要把當地建設成地表上最大的矽晶圓製造據點。

英特爾於2021年9月宣布將投資200億美元,於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興建Fab 52及Fab 62等兩座晶圓廠,完工後英特爾在該園區內的晶圓廠將增加至六座。至於英特爾此次決定在身為搖擺州的俄亥俄州設立大型晶圓廠區,市場人士認為有助法案在國會贏得更多支持,因為該州共和黨議員日前才呼籲國會核准520億美元的晶片製造法案(CHIPS Act)。

基辛格表示,若國會通過晶片製造法案,英特爾可將部分後段封裝測試移回美國生產,這對國安有正面影響。晶片生產鏈後段封測集中在亞洲,當地勞工成本低且當地政府願意提供補助,不過隨半導體廠自動化程度愈來愈高,若美國政府也有補助意願,英特爾將部分製造移回美國,還是符合成本效益。

雖然基辛格曾指出,美國政府應補助真正的美國半導體企業,但包括超微、輝達等多數半導體業者仍支持只要在美國生產就應給予補助。因此,台積電及三星電子都已計劃在美國興建新晶圓廠,其中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5奈米晶圓廠已開始興建,預計2024年進入量產,第一期月產能為2萬片晶圓,台積電預估2021~2029年在此專案上的支出約120億美元,將直接創造超過1,6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特爾大舉投資晶圓製造業。

第二、把製造搬回美國。

第三、選擇美國中部投資值得玩味。

第四、企圖重新振興地方經濟。

理工人才
為使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領域的人才長期留在美國,拜登政府正推動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其中最重大的變革是更改簽證規定,允許更多相關學系的學生在畢業後能留美工作三年。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的新政策旨在留住在美國攻讀STEM領域學科的外國留學生,以提升創新能力,追趕中國大陸等對手的腳步。

美國國土安全部計劃新增22個新符合條件的學位領域,包括資料科學、金融分析等。這些新增學科的外國學生可申請畢業後實習方案(OPT)計畫,在美國工作三年,有別於所有國際學生畢業後可在美工作一年的現行規定。這項新規即刻生效。

另一項改變則是讓持J-1簽證赴美就讀的國際學生,在學業完成後也可在美國最多工作三年,而現行規定是最多18個月。拜登政府試圖提供一個H-1B簽證以外的管道,讓外國專業人士留美工作。

H-1B簽證是國際學生為留在美國當地所用的最熱門簽證,但每年核發的數量有限,而且供不應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面臨人才缺乏危機。

第二、特別在工程相關領域。

第三、台灣也有相同問題。

第四、未來必須開放技術移民。

大腦晶片
彭博周四(20 日)報導,馬斯克旗下大腦晶片新創公司 Neuralink 目前正在朝聘一名臨床試驗主管,意味著該公司距離把晶片植入人類大腦的目標不遠了。

根據 Neuralink 列出的職缺描述,該主管職將負責監督醫療設備的人體試驗。該公司曾在去年釋出一段影片,展示自家的大腦植入晶片技術已經可以讓猴子運用腦波打電動,Neuralink 產品目標是幫助治療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比如協助身體癱瘓的病患。

職缺描述中還寫道,任職者將與最具創新精神的醫生、頂級工程師,以及 Neuralink 的首批臨床試驗參與者密切合作,這也表明該工作將負責領導與建立 Neuralink 的臨床研究團隊,並恪遵法規。

馬斯克去年 12 月曾向華爾街日報(WSJ)透露,Neuralink 希望在 2022 年某個時間點實現將晶片植入人類大腦的目標,然而他過去也做過類似的預測,但事實證明想法過於樂觀,例如在 2019 年一次 Neuralink 技術展示時,他表示旗下設備將在來年植入人骨,最終卻未果。

通常醫療器械製造商想獲得首次人體試驗認可,必須先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所謂可行性的測試,在廠商提出申請後,FDA 會依據其設備可行性進行審查。

目前還不清楚 Neuralink 在此申請流程中的階段為何,Neuralink 與 FDA 對此並未回覆置評請求。一般來說,醫療器械製造商在與 FDA 互動申請流程早期就會聘請試驗主管,已幫助設計試驗,進而大幅提高核准機會。

此外,另一家致力於腦機介面(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術的腦神經科技公司 Synchron 已獲 FDA 批准,是目前唯一一家核准進行「永久植入 BCI 臨床試驗」的公司,領先馬斯克的 Neuralink。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實在太創新。

第二、重要是跨領域能力。

第三、生物晶片將生技和AI給合。

第四、未來可以用腦波思考。

美光
美光科技正在解散150人規模的上海研發中心旗下的DRAM設計部門,並挑選40多位核心研發人員提供移民美國的資格,預計最快在今年內完成。業內人士認為美光的大動作可能是為了防止人才被挖角及技術外流。

大陸積體電路及手機網站集微網報導,多位美光前員工與在職員工證實,美光此次並非解散整個上海研發中心,而是僅僅解散了DRAM設計部門,該部門總人數超過100人。

除了該團隊,美光上海研發中心還包括銷售、測試等多個部門。另外,美光目前在西安的工廠也不會發生其他異動,該廠主要開展積體電路裝配與測試以及DRAM模組製造。

美光員工指出,上海的DRAM設計團隊的解散將於今年內完成,公司提供技術移民美國資格的消息屬實,部分核心員工將可以攜帶家屬一同移民至美國,目前仍無法確定有多少員工會選擇移民。

一位前美光員工則透露,美光的DRAM設計團隊先前已有一大批人員,被挖角到大陸本土IC設計公司和儲存大廠。

某半導體行業高管評論認為,美光解散DRAM設計團隊,很有可能是出於防止技術外流的考慮,雖然目前大陸境內的DRAM企業數量相對較少,但未來幾年內或有可能湧現出新的幾家DRAM製造商,而且現有的DRAM企業也正求才若渴,美光此舉或是想將產品的設計和研發收攏至大陸以外地區。

該行業高管指出,美光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由來已久,先前美光就曾因商業機密洩露將聯電告上法庭。不過在2021年11月26日,美光與聯電共同宣布達成全球和解協議,將各自撤回向對方提出的訴訟,聯電將向美光一次支付金額保密的和解金,雙方在聲明中均表示,期待未來達成共同的商業合作機會。

美光在該智慧財產權訴訟結束時就曾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是美光賴以保持競爭力重要基石。

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報告顯示,三星以41.5%的市占率居市場首位,SK海力士市占率29.3%排第二,美光則為23.4%居第三,前三大廠合計占DRAM市場94.2%。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中科技大戰延續。

第二、美光擔心人才被挖角。

第三、大陸不尊重智慧財產權。

第四、把人才搬到美國是高招。

大陸手機
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蘋果手機在2021年第4季再次登上中國大陸市場最大智慧手機品牌,且市占率創下有史以來最高,高達23%,這是蘋果自2015年以來,時隔七年再度奪冠。

至於大陸本土品牌VIVO和OPPO排在二、三名,分別占19%和17%;榮耀及小米則位居四、五名。

不過,若以2021年全年來看,VIVO以22%的市占率排名大陸智慧手機市場第一,其次依序是 OPPO、蘋果、小米、榮耀、華為和 realme。

Counterpoint分析,蘋果在2021年第4季的出色表現是由定價策略和從華為的高價基礎共同推動的。去年iPhone 13發布後,蘋果在中國大陸市占率就逐步上升至第一位,之後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另一家市調機構CINNO Research的資料顯示,高端智慧手機市場,蘋果市占率由2020年的48%增長到2121年的75%,尤其是在華為跌倒之後,蘋果更是乘機吃下華為原本的高端市場,VIVO、OPPO及小米只分到中高端市場。

2015年iPhone 6熱潮席捲中國大陸市場,這是蘋果手機銷量首次拿下中國大陸市場第一大智慧手機品牌寶座,之後在大陸本土品牌崛起,且強勢通路運作下,蘋果手機市占率被逐步蠶食。

財聯社報導,2019年,蘋果公司曾警告說在中國大陸遭遇市場挑戰,並聲稱它有計劃在中國大陸恢復成功。現在,Counterpoint Research稱,蘋果不僅成為中國最大的智慧手機品牌,而且還打破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紀錄。

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蘋果手機2021年第4季市占率高達23%,創下有史以來最高,是自2015年以來再次成中國市場第一大智慧手機品牌。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蘋果業績表現突出,但大陸智慧手機銷量在去年第4季其實出現了明顯下滑,比上年同期下降9%,且是連續三季都持續下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手機市場重新洗牌。

第二、高端市場被蘋果接收。

第三、華為被制裁受創慘重。

第四、但其它廠商成為受益者。

比亞迪
在大陸被稱為「功率半導體龍頭」、「車芯第一股」的比亞迪半導體,重啟上市進程,根據深交所公告,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將於27日舉行新股上市審核會議,擬募資人民幣26.86億元(約新台幣117億元)。

比亞迪半導體已遞件申請在A股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說明書顯示,此次IPO擬募資人民幣26.86億元,用於投建新型功率半導體晶片產業化及升級項目、功率半導體和智能控制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據了解,比亞迪半導體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在該領域已經布局從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與測試到系統及應用測試的全產業鏈垂直整合製造(IDM)模式。

此外,比亞迪半導體2019、2020連續兩年在新能源車電機驅動器廠商中排名全球第二,在大陸國內廠商中排名居冠,市占率達19%,僅次於英飛凌。這也是比亞迪半導體被稱為「車芯第一股」的原因。

至於比亞迪半導體能否解決大陸科技業被「卡脖子」的問題?陸媒「智能車參考」指出,從技術來看,比亞迪半導體起步早,布局相對完善,技術和商用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產能頂多只能滿足比亞迪汽車需求。因此,要解決「卡脖子」問題為時過早。

事實上,比亞迪半導體早在去年6月就曾向深交所提交過一次招股書要申請上市,但因聘用的發行人律師事務所被大陸證監會立案調查,導致IPO審核中止。

據先前資料,比亞迪半導體自2019年9月起,先後進行幾輪融資,2020年5月26日,A輪融資人民幣19億元,引入紅杉中國、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等投資機構。

2020年6月15日,比亞迪半導體完成A+輪融資,融資額人民幣7.99億元,引入包括韓國SK集團、聯想集團、中芯聚源、小米集團、北汽產投、上期產投等產業投資機構。中金公司估計比亞迪半導體目前市值約人民幣300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跨足半導體是正確作法。

第二、汽車晶片市場需求大。

第三、大陸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

第四、但仍缺乏許多關鍵元素。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