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1-02-22
創會理事長的話:台灣人才荒(下)

半導體學院
台灣半導體產業閃耀全球,但多家半導體龍頭都曾反映「人才荒」。為培育專業人才,教育部提出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而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18日邀集相關部會,與台積電、聯發科、聯電、力積電等半導體公司高層研商成立「半導體學院」來解決人才問題。

教育部提出「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去年11月26日經行政院會議通過,這個會期要送入立法院審議。為解決人才荒,這個創新條例將授權由研究頂尖的國立大學與研發領先的企業合作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藉由適度鬆綁法規,在高教制度上建立出新的產學合作模式,未來國立大學則可以透過研究學院以8至12年為期來推動創新,擴大培育人才。

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已被列為立法院這個會期的優先法案,經濟部長王美花18日部務會議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教育部希望這個會期可進行審查,而這一場會議由沈榮津主持,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有參與,半導體龍頭大廠都有與會。據了解,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聯發科、聯電等業者都派出副總以上的代表出席會議。

王美花指出,教育部創新條例就是為了要培育更多人才,這個條例有個很大的重點,要成立學院,而且業界的出資不得低於政府出資,「既然業界要出資、這又是沙盒創新、要鬆綁目前既有法規」,所以對未來課程怎麼設計、學院怎麼運作等等,這些都需要先與業界溝通、交換意見。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教育部將在台、清、交、成等4大學,規劃12年96億來設立「半導體學院」,每年增額培養400名碩博士,企業也規劃出資約192億元,為政府出資的兩倍。

「目前最有積極的就是半導體產業,另外電動車、5G等也有企業提到未來可以跟進。」教育部官員表示,企業提供資金、講師和研究人員,一對一或一對多地與國立大學合作,透過產學與人員的交流,進行知識擴散與技術移轉,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舉例來說,透過半導體學院計畫,台積電可以同時與台大、清大兩所大學合作,台大也可以同時接受來自台積電與聯發科合作計畫,穩定培育國家重點領域所需的高階科學技術人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半導體人才不足。

第二、台灣半導體往2奈米、1奈米發展。

第三、台灣要打造半導體生態圈。

第四、光台灣人才是不夠的,也不應該只集中台、成、清、交幾所大學。

吉利電動車
吉利汽車21日證實,正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Lingling Technologies,年內成立,以區隔於傳統燃油車業務。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畫正在推進,「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將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

外界矚目的是,百度才宣布與吉利合資組建電動汽車公司,吉利也向小米等多家互聯網公司拋出橄欖枝,據不完全統計,吉利還與其他的80幾家公司有著戰略合作。因此,吉利汽車成立新電動車公司,究竟打什麼如意算盤?

李書福曾說,「今天的汽車產業與當年的手機一樣,新造車勢力就是蘋果,傳統汽車公司就是諾基亞,新勢力造車一定是未來。」各界對吉利汽車向電動車生產擴大布局並不意外。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吉利汽車計劃成立的純電動汽車公司,和大部分汽車廠家有所不同,也有別於電動車和油車一起銷售的行業慣例。將呈現全然不同以往的電動汽車產品規劃、營銷和銷售的新方式。

而李書福所謂的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畫,也正是一手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其中,90%是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10%左右是傳統節能小排量汽車;另一手則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成立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

可以看出,吉利的兩個藍色計劃,既保留了吉利在傳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又開拓純電動智能汽車新局面。一個主打節能汽車,以混動為主,這目前一段時間將是主流車型。一個主打純電動車型,面對未來市場競爭。

車界人士指出,吉利Lingling Technologies電動車公司成立後,還將負責營銷旗下,由吉利集團和沃爾沃汽車合資的豪車品牌領克(LYNK&CO)旗下生產的SEA電動汽車,以及吉利旗下的幾何(Geometry)電動汽車。

大陸電動車「造車」潮如火如荼,除了搶先圈地的蔚來、小鵬、理想、法拉第未來等本土品牌四大天王,還有互聯網科技巨頭百度、小米等虎視眈眈,準備入局。電動車市場早已遍地烽火強迫頭,為何吉利汽車還想分一杯羹?界面新聞報導,主要是吉利汽車不甘示弱。

吉利在傳統燃油車生產,無論是旗下直營品牌的主力車型,還是與沃爾沃合資的高端品牌領克,發展皆可圈可點。

然而,新能源汽車業務方面,吉利汽車的發展一直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2020年吉利汽車新能源銷量為6.8萬輛,占整體銷量的比重僅5%,今年1月吉利汽車總銷量為15.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0.42萬輛。新能源整體占比不足3%,與預計的90%目標相去甚遠。

儘管大陸電動車市場在特斯拉攻城掠地下,還大有可為,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大陸電動汽車已經從萌芽期向成長期邁進,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10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410萬輛。

今年以來,吉利動作頻頻,不但和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還和富士康合資成立汽車代工企業,此外又與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F)簽署架構合作協議。這次,吉利汽車將純電動汽車戰略升級,宣布組建成立Lingling Technologies電動車公司,不再是單品牌獨面純電動車開拓,而是綜合各品牌實力正面競爭。

李書福還發下豪語:最終鹿死誰手還需要時間檢驗,希望大家要有點耐心,仔細觀看這部百年汽車變革劇,好戲還在後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吉利是大陸民營汽車龍頭。

第二、吉利有和鴻海合作。

第三、吉利同時在傳統燃油車和電動車布局。

第四、策略聯盟對未來至關重要。

德州重災區
因遭遇冬季強烈暴風雪而陷入低溫危機的美國德州,廿日全州復電,但仍有上千萬人無水可用;繼十四日宣布德州進入緊急狀態(emergency declaration)後,總統拜登加碼宣布德州七十七個受災最嚴重的郡為重大災區(major disaster declaration),包括休士頓周邊、達拉斯與首府奧斯汀,授權國土安全部與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FEMA)統籌災難救援與加速協助。

德州電網營運商、負責德州九成電力的合作企業「德州電力可靠度委員會(ERCOT)」十九日表示,電力設備已恢復正常運作。但通報美國各地停電狀態的poweroutage.us網站指出,德州當地時間二十一日上午近八時(台灣時間同日晚間近十時),仍有超過三萬戶無電可用,電力公司工程人員仍忙著維修受損斷落的電纜線。德州在過去一週的這場溫度低於攝氏零度的冬季風暴中,一度有多達四百萬人無電可用。

官方機構「德州環境品質委員會」執行長貝克十九日表示,停電、水管結凍與特定時段用水量較大,導致用水問題通報量增加;儘管官方已對災民提供乾淨用水與食物,但全州約二千九百萬人中仍有約一千四百三十萬人、即半數人口的用水受到影響。德州緊急事務管理廳長齊德則表示,分配水與瓶裝水仍是當務之急,截至十九日已訂購九百九十萬瓶水,分發出去二百一十萬瓶。

華盛頓郵報廿一日報導,相較於前總統川普高調處理天災(對颶風災民丟毛巾與痛罵地方官員),拜登在面對他上台後的首場重大災難時明顯低調,迄今尚未親赴災區視察,也沒有在公開場合談論災情,或出言指責相關官員。拜登已表示計畫近日造訪德州。

這次因為暴雪導致大停電,成為德州史上經濟損失最慘重的天災,迄今更造成至少七十人喪命,包括一名七十五歲婦人與三名年幼兒孫死在休士頓近郊的家中壁爐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德州是美國高科技投資重鎮。

第二、很多傳產如石油,大本營也在德州。

第三、美國政策上的弱點,此次完全暴露出來。

第四、對台灣未來,應沒有很多啟示。

荷蘭病
台灣出口暢旺、貿易順差擴大,造成新台幣升值壓力,中央銀行理事日前示警「荷蘭病」。不過,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昨表示,台灣不可能染上「荷蘭病」,因為各行業都往前走,不是只有半導體產業,而是生產面平衡發展,不像荷蘭因匯率升值造成工業沒有發展。

所謂「荷蘭病」,指因出口自然資源導致匯率上升,使得工業出口減少、製造業衰退。荷蘭在一九五九年發現北海天然氣田後,創造了經濟榮景,但貨幣也大幅升值,使得工業生產與出口大幅萎縮,導致國內製造業衰落。

主計總處昨公布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三.一一%,今年GDP成長則大幅上修至四.六四%。主計總處指出,去年全球經濟衰退三.七%,台灣經濟成長三.一一%為全球第三高,僅次於蓋亞那及汶萊兩個產油國;若以全球前三十大經濟體來看,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最高。

對於國內經濟表現,朱澤民表示,這是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調整產業結構」。不過,他也指出,由於在地生產鏈形成,不像以前進口原物料簡單加工就出口、附加價值有限,現在附加價值增加,商品貿易容易產生順差,對台幣匯率壓力比較大。

儘管如此,朱澤民認為,台灣不可能染上荷蘭病,因為各行業都往前走,包括綠電、汽車、營建業等,不是只有半導體產業,半導體帶動很多產業,生產面平衡發展,不像荷蘭因發現北海天然氣而導致匯率升值,造成其他工業沒有發展。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去年貿易順差達五八八億美元,預估今年將擴大至六三九億美元。朱澤民表示,台幣升值有很多因素,「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如何利用這些外匯是各部會必須努力的方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有荷蘭病的徵狀。

第二、但是原因和荷蘭不同。

第三、匯率大幅升值,影響許多產業。

第四、高科技產業吸納過多資源,擠壓傳統產業。

富時羅素
2019年7月才開市交易、陸股人氣最夯的科創板,終於與國際指數機構有了首次接觸。富時羅素宣布最新調整結果,一舉將129檔大陸A股股票納入,且最受矚目的是首次納入11家科創板公司,預計將為科創板帶來1億美元的增量資金。

富時羅素19日官網公告3月半年度調整結果,將在3月19日收盤後,納入129檔A股,其中包括瀾起科技、長電科技等11檔科創板股票,這是科創板首次被納入全球指數。同時,此次被剔除的大陸股票均為港股和中概股,並沒有大陸A股被剔除。

中國證券報20日引述富時羅素亞太區指數政策負責人杜婉明說法表示,富時羅素此前的調查結果反映,市場投資人一直期待將科創板標的加入自己的投資組合中,基於市場意見,富時羅素較其他國際指數供應商更早將科創板股票納入全球指數當中。

按富時羅素規定,納入旗艦指數的上交所股票需要先進入滬港通,而在2月1日有12檔科創板股票進入滬港通名單,富時羅素馬上在這次的調整中納入其中11檔,可見對科創板的期待。

另外,富時羅素此舉也為科創板帶來上億美元資金。杜婉明表示,此次科創板股票將以25%的納入因數納入,11檔股票中的七檔大、中型股將進入富時羅素新興市場指數,連同其他進入A股指數的科創板標的,預計將為科創板帶來1億美元增量資金。

此次納入的科創板股票包括睿創微納、杭可科技、瀾起科技、中國通號、中微公司、安集科技、西部超導、海爾生物、君實生物、康希諾、昊海生科,其中君實生物和康希諾是以尚未獲利的U股上市。

另一方面,除了富時羅素外,其他國際指數編製公司也對科創板興致勃勃,明晟(MSCI)在2021年1月底曾表示,自5月的半年度指數審核開始,可透過滬港通投資的科創板股票將有被納入指數的資格。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國際指數機構對大陸標的動作反覆,此前川普政府表示,禁止美國實體投資涉及解放軍的中企後,富時羅素與明晟等機構紛紛將相關股票從指數中剔除。如今拜登政府上台,美方會否有新措施影響國際指數機構,也是市場觀察重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科創板是大陸近年資本市場的焦點。

第二、國際資金投入科創板,是一大突破。

第三、連無業績生技股,都被納入成分股。

第四、台灣資本市場,面邊緣化危機。

(The En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