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20-03-17
創會理事長的話:以小博大(下)

台灣大
不滿競業「電信三雄變雙雄」、將台灣大排除在外的論調,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11日臉書發文反擊。林之晨說,對於早先同業有所謂「電信三雄變兩雄」的說法,他個人非常贊成,但從近期財務表現,台灣大是電信三雄中唯一維持營收、獲利成長的企業,隨著第二曲線momo持續高速成長,台灣大早已脫離電信慘業,大步邁向新時代科技公司行列,並語帶「反酸」、祝福剩下的兩雄早日找到新的成長引擎。

市場解讀,這是林之晨反擊遠傳總經理井琪的「電信三雄將變成電信兩雄」的說法,台灣大哥大與遠傳兩家電信公司因此出現總座隔空叫陣互嗆的局面。

之前井琪認為,電信市場一大(中華電)、兩中(台灣大、遠傳)、兩小(台灣之星、亞太電)的局勢,將因為5G競標結果而改變,轉為「大聯盟」與「小聯盟」的新局面,拿到90MHz頻寬的中華電信與拿到80MHz頻寬的遠傳電信將躍升為「大聯盟」,暗指台灣大哥大因為拿到60MHz的頻寬不如其它兩家競業,可能在5G時代處於劣勢。

林之晨除了上周在台灣大法說會中,直接把矛頭指向遠傳的三雄變兩雄論壇是「假訊息」後,11日再摃遠傳。林之晨認為,多數用戶選擇電信商不會只考慮上網速度和頻寬、否則大家都會選擇中華電、但事實不是如此。

電信三雄10日公布2月營收及獲利,台灣大再度奪下2月及1~2月的每股獲利王,林之晨強調,台灣大今年1、2月再度繳出優異的好成績,除了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7%外,稅後淨利更年增達12%,是三家電信公司中唯一維持營收、獲利成長企業,主要歸功於富邦momo持續高速成長,早已讓台灣大脫離電信慘業。

富邦媒2月合併營收49.5億元,年成長39.95%,累積1~2月合併營收98.8億元,年增26.3%,推升台灣大前二月合計EPS達0.81元,領先中華電的0.73元及遠傳的0.44元。

另外,林之晨也透露,台灣大正積極招募數位人才,包括電腦科學 (軟體工程)、數據科學、數位行銷等領域,但未透露徵才規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大的總經理林之晨,是最了解新經濟遊戲規則的超級玩家。

第二、沒有押重金搶5G頻寬,並不代表台灣大未來會落後。

第三、台灣大可能了解5G應用的價值與現實,因此不過度出價,時間會驗證他們的策略。

第四、momo已成為台灣最大電商,未來會成為台灣大新的金雞母。

第五、從南韓的經驗來看,5G的應用,不宜過度樂觀。

聯想/現代財險
大陸科技公司加緊布局金融服務產業,韓國現代財產保險近日引入4家新股東,包括聯想、滴滴旗下子公司迪潤科技,以及另兩家法人股東。其中,聯想和迪潤科技將各自持股32%,並列第二大股東,凸顯兩家公司在擴大金融產業版圖的野心。

據證券時報報導,大陸銀保監會公告,批准現代財產保險(中國)公司增加註冊資本金人民幣(下同)11.17億元。增資後,現代財險的註冊資本金從5.5億元變更為16.67億元。另外附件顯示,滴滴出行全資子公司迪潤科技出資5.33億元,占股32%,與聯想控股並列為第二大股東。

現代財險的母公司是韓國現代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是在北京設立最早的外國獨資保險公司,註冊資本為5.5億元,公司經營業務範圍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財產保險等業務。

市場人士分析,現代財險引入中資股東可謂「雙贏」。自現代財險自2007年成立以來,該公司已連續9年虧損,2015年,公司淨虧損額高達3.04億元,若不轉變市場戰略,引入大陸巨頭推動業務發展,公司最終恐將敗走中國。

另一方面,滴滴公司近年持續進軍金融服務,尤其是在旗下APP平台上推出理財、保險商城、汽車金融等多個入口,顯示出其開始有意集中發展金融業務的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的保險業務正好與現代財險的車險、旅行險、意外險、責任險等相呼應,恰巧符合應用場景。業界人士稱,兩者合作不僅可以實現流量變現,還可以通過布局金融業務探索新價值。

此外,作為大陸跨國科技公司的聯想集團,早在2002年開始便涉足保險業,該公司在2019年6月更與金融科技公司拉卡拉、鼎珮證券擬共同投資15億元,發起設立聯信證券,持續擴大其金融產業的版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非金融企業紛紛跨足海外金融並併購,只能說錢太多了。

第二、當然未來是「跨界」的時代,「智慧」和「金融」相結合,有何不可?

第三、中國大陸企業要併購歐美公司越來越困難,轉向韓國。

第四、台灣元大集團有併購韓國證券公司,相對還算成功。

外勞
武漢肺炎造成中國復工不如預期,為因應斷鏈危機,經濟部長沈榮津昨與資通訊業對談,廠商紛表示因應斷鏈希望擴大回台,但憂心人力不足。經濟部表示,三月初已放寬電子業急單可適用七休一例外,包括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此外,過去部分大廠申請台商回台時並未申請外勞,為因應回台或急單,擬讓其增補申請外勞因應。

台商原評估若本月中國生產基地可順利恢復開工,斷鏈危機將解除,但未如預期樂觀,經濟部昨起以兩週時間,分別與資通訊、民生化工、內需型服務業及金屬機電等四領域業者進行座談,擬定因應斷鏈相關方案。昨日首場與資通訊業者溝通,包括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力晶董事長黃崇仁,以及聯電、日月光、緯創、和碩、億光等大廠代表均出席。

沈榮津表示,廠商提出主要訴求有三,包括人力運用希望有彈性,以及在空運貨運班機酌增、搶轉單時間,最後是希望原物料通關能夠更快速。官員透露,不同廠商對是否斷鏈、受疫情影響態度依舊分歧,但不少認為因應斷鏈及分散風險,希望後續回台投資,但擔憂人力不足,希望放寬勞基法等相關法令。

台商回台方案允許再增聘外勞比率由十%提升到十五%,四十%天花板未變;開放補申請後等於可增加五%外勞使用,但補增聘部分仍是依原先規定、且天花板不變,並未額外再多開放。

廠商也反映因中國航線受影響斷航,希望政府協助調整。官員透露,華航已表達目前因客運減少,將幫助在貨運適度調度增班,幫助台廠儘速獲得所需原物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製造的根本問題是勞工不足。

第二、政府強調要高端製造,但手段卻是低端勞工。

第三、日月光、緯創、和碩,這些都是科技大廠,談外勞引進,顯得有點奇怪。

第四、台灣企業國際化程度不足,不管是「走出去」或「引進來」。

歐洲專利
歐洲專利局12日發布2019年專利申請數據顯示,中國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以3,524件申請排名第一,較2018年排名上升一名。韓國三星、LG分別以2,858件、2,817件,位居第二、第三名。此外,OPPO、阿里巴巴、京東方、小米等專利申請均在200件以上,位居中國企業前段班。

第一財經報導,歐洲專利局在官網發布報告稱,2019年共收到逾18.1萬件專利申請,年增4%。其中,來自美國、德國、日本企業的專利申請件數位居前三名。來自中國企業的專利申請件數為12,247項,年增29.2%,在所有國家與地區中排名第四。

歐洲專利局指出,中國企業的專利申請前三大技術領域,第一為數位通訊,占中國企業申請總量的26%,其次為電腦技術領域占比為11%,第三為電機、儀器及能源領域,占8%。

2019年,中國企業專利申請增長最快的技術領域是數位通訊,年增64.6%,生物技術則年增63.5%,視聽技術年增43.4%,以及有機精細化學年增39.8%。上述數據意味著來自中國企業的專利技術組合,正在進一步擴大。

對此,歐洲專利局主席Antonio Campinos表示,就歐洲專利申請而言,2019年中國企業在該局的申請數量、增長率雙雙奪冠。Antonio Campinos又稱,數位技術應用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增,而中國企業對此所做的貢獻,顯示中國是技術領域的驅動力,這些領域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創新領域。

另一方面,美國10日第五度豁免華為出口禁令,使華為仍能與美國企業維持部分交易之際。美國政府原定於美東時間11日舉行針對華為方針的重要會議,則據傳再度延後召開。

路透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上述會議最初定於美東時間2月28日舉行,但隨後被延後。與會人員預計有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國防部長Mark Esper、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財長穆努欽(Steven Mnuchin)。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從專利申請件數來看,華為走在世界的前面。

第二、前10名中韓國有2家,日本1家,美國1家,台灣沒有。

第三、中國大陸企業越來越重視專利的申請。

第四、諾基亞最近CEO下台,因為競爭不過華為。

IPO
顧問業者貝恩公司(Bain&Co)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可能在今年嚴重衝擊亞洲的新股上市,並阻礙企業的合併與收購。

未上市的亞太企業2019年市值已蒸發850億美元,比前五年大減31%,但新冠肺炎的疫情可能使2020年的情勢雪上加霜。

貝恩公司說,疫情可能升高市值全面萎縮的風險,因為2020年初的企業交易活動陷入低迷,尤其是中國大陸。

貝恩全球總監迪薩德說,當全球總體經濟情勢不明,收購者在找尋收購對象時,會更加謹慎,且疫情對旅遊的衝擊,也導致投資人難以舉行會議,「人們可能無法搭機前往各地、無法勘查公司,基本上很多事情都因旅行的不便而延期。」

亞太地區是全球私募股權領域的要角,資產管理規模達1.2兆美元,占全球四分之一,而交易規模持續擴大,也帶動了區域的成長。亞太市場目前匯集了3,880億美元已募得、但尚未投入的資金。

物業管理業者建業新生活已表示,不會按照原先計畫於今年第1季在香港上市,而深圳支付業者移卡欲募集2.5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案也岌岌可危。

貝恩公司的報告顯示,去年退場公司(被收購)價值已減少三成至440億美元,退場件數也減少47%至147件,整體購併案的價值縮減16%至630億美元,交易件數也減少19%至488件。

該報告也指出,東南亞、日本、南韓、印度退場的公司數減少,但引進的投資金額與件數都增加,相較下中國大陸的交易件數與規模都下滑。

新加坡KPMG會計事務所合併與併購及資本顧問主管班傑明.王(音譯)說,投資人仍看好東南亞的前景,並經由購併持續投資該區域,但他也承認新冠肺炎疫情使情勢高度不明,也影響了投資人信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股崩盤,全球IPO市場玩不下去了,今年整年恐怕都會如此。

第二、由於新冠肺炎,全球人員無法移動,併購(M&A)活動也會大幅減少。

第三、今年全球投資銀行業務,將會受到重創。

第四、東南亞資本市場由於有幾家獨角獸,可能會好一點。

第五、中國大陸資本市場,正走出不一樣的格局。

(The En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