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齊元創會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9-11-04
創會理事長的話:區域連結(下)

台積電和解
台積電29日宣布,與格芯(GlobalFoundries)於美國時間28日達成專利訴訟和解,雙方同意撤回彼此之間與客戶相關的所有法律訴訟,並同意對現有及未來十年的半導體技術專利,達成全球專利交互授權協議。

台積電和格芯都未透露雙方簽署專利交互授權的內容,是否涉及那一方要支付授權費。這是台積電首見和競爭對手在專利訴訟中,以交換授權達成和解收場的案例。

台積電與格芯專利訴訟和解落幕,加上台積電ADR創新高,激勵台積電昨天股價開盤跳空開高,終場上漲4元、收298.5元,再創歷史新高價;總市值衝上7.74兆元,同寫新猷,也是台股上市櫃公司紀錄。台積電ADR周二早盤漲0.7%,今天普通股將挑戰站上300元關卡。

外資仍是這波台積電股價持續創高主要推手。外資近期僅短暫一個交易日小賣338張,統計上個月以來買超24.8萬張,持股再度突破八成、達80.25%。
昨天買盤力道加大,單日買超1萬7,771張,連續八個交易日合計買進6萬2,678張。

台積電也因外資加碼,股價從上個月初的257.5元,一路攻上新高價298.5元,短短二個月,市值大增1兆元,居台股之最。

格芯於今年8月26日大張旗鼓在美國和德國法院控告台積電及其客戶侵犯該公司16項專利技術,並且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發布進口禁令,禁止台積電生產的侵權產品輸入美國。台積電於9月30日強力反擊,在美國、德國和新加坡控告格芯侵犯台積電25項專利。

台積電大動作出手後不到一個月,雙方在美國時間28日達成專利訴訟和解。台積電發出的聲明稿表示,雙方同意撤回彼此之間與客戶相關的所有法律訴訟,並同意對現有及未來十年的半導體技術專利,達成全球專利交互授權協議。

台積電強調,這項協議將確保台積電及格芯的營運不受限制,雙方客戶並可持續獲得兩家公司各自完整的技術及服務。

格芯執行長Thomas Caulfield表示,很高興能夠很快地和台積電達成協議,此項協議認可雙方智慧財產的實力,使兩家公司能夠聚焦於創新,並為雙方各自的全球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該協議也確保了格芯持續成長的能力,對於身為全球經濟核心的半導體業而言,也有利整個產業的成功發展。

台積電副總經理暨法務長方淑華表示,此項協議是相當樂見的正面發展,使台積電持續致力於滿足客戶的技術需求,維持創新活力,並使整個半導體產業更加蓬勃昌盛。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例對台積電是劃時代的deal。

第二、當初台積電不願意併IBM半導體事業部,後來被格芯買走。

第三、台積電市值正快速上升,不希望受到影響。

第四、全世界未來進入產業大合作時代。

喬山併購
喬山健康科技29日宣布將收購日本最大按摩椅製造商富士醫療器60%股權,在業界引起高度矚目;喬山目前已是全球第三大健身器材公司,未來新的目標,將是挑戰全球前三大按摩椅製造商。

喬山與富士醫療器合作多年,公司目前除了自有品牌「JOHNSON」的按摩椅之外,也是富士醫療器「FUJIIRYOKI」台灣及大陸的代理商,去年按摩椅營收約6億,兩者約各占一半。

富士醫療器股本3,000萬日圓,一年營業額約新台幣60億元,以銷售為主,其中逾六成銷售按摩椅,四成為助聽器、水柱機等醫療器材。

據了解,富士醫療器長期著重在日本市場,外銷比重僅占6%至8%。這次會與喬山戰略結盟,就是希望透過喬山在全球的銷售與售後服務通路,進一步拓展全球按摩椅市場。

近五年來,喬山為拓展營運版圖及市占,積極展開併購計畫,陸續併購了美國Fitness Resource、2nd Wind Fitness、LeisureFitness及Busy Body等健身器材通路品牌,也藉此站穩北美最大健身器材通路商的地位。

喬山不諱言,按摩椅雖然不是健身器材,但兩者客層卻極為相近,也都可視為健康產業的一環。而據統計,全球健身器材市場每年消費規模約55億美元,按摩椅則在46億美元左右;其中,全球按摩椅最大製造商大陸蒙發利,年營收約7.9億美元。

喬山這次與日本最大按摩椅製造商戰略結盟,無非希望強強合作,共同打開全球市場。而喬山也希望藉此擴大營運規模,讓產品更多元化,進一步在健康產業中搶得一席之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傳統產業投資日本,很難得。

第二、這是買下著名品牌,並不多見。

第三、之前鴻海買下夏普,不太成功。

第四、未來成功關鍵是彼此的融合。

晟德
國內晟德藥廠(4123)轉投資的東曜藥業昨宣布於港交所的上市計畫,預計將募資5.54億港幣(約新台幣21.6億元),該公司將於11月8日於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

晟德表示,東曜藥業於2009年成立,為一家生物製藥公司,主要開發及商業化創新型腫瘤藥物及療法。

東曜藥業目前擁有包括尚在研發的7種生物藥及5種化學藥物,其中一項產品已經進入臨床三期試驗。

晟德指出,東曜研發中的產品包括多種單克隆抗體(mAb)、抗體偶聯藥物(ADC)、溶瘤病毒藥物及特種腫瘤藥物(如脂質體藥物),該公司總部與主要生產基地位於中國蘇州工業園區,基地總面積約5萬平方公尺,第一期工程已於2012年完工營運;第二期工程採用單次使用生物處理技術的單抗研發生產基地,單次產量可達1.6萬公升。

晟德表示,此次東曜上市共增發9000萬股,其中90%將用作國際配售,其餘10%將於香港公開發售,發售價不高於每股7.55港元,若發售價平均為每股7.05港元,扣除發行成本,預計可收到的所得款項淨額約5.54億港幣,公開招股時間至本週五截止。

晟德目前持有東曜近37%股權,若東曜順利上市,晟德因東曜發行新股股本膨脹,持股將降至30%左右,未來東曜上市後,晟德則依權益法認列投資損益,不過由於東曜仍未獲利,除非晟德於市場處分持股,否則短期東曜對晟德獲利並無顯著貢獻。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台灣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生技股。

第二、如果成功,可以算是創舉。

第三、林榮錦是台灣最懂生技的投資和重整專家。

第四、台灣生技股沒有前途,未來只能走M&A或海外上市。

雀巢/徐福記
瑞士跨國食品大廠雀巢(Nestle)傳有意以超過10億美元,出售兩家在大陸的子公司徐福記和銀鷺控股權。對於出售的原因,外界認為是與兩家子公司市場表現不盡理想有關。

新浪財經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雀巢目前正研究和評估這兩家所有權問題,也可能會選擇僅出售上述一個或兩個品牌中的一部分股權,但目前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也無法確定商洽是否會導致交易。對此雀巢回應,不對傳言進行評論。徐福記也表示,對於非事實的報導沒有意見。

作為本土化戰略的一部分,雀巢在2011年在大陸收購這兩家公司。它先是以人民幣(下同)15億元收購廈門銀鷺食品集團60%股份,同年,花費17億美元收購了台商徐鐠等四兄弟創辦的徐福記60%的股份。之後,雀巢對銀鷺進行兩次增持,並在2018年6月完成對銀鷺品牌100%控股。

但兩家子公司業績表現不盡理想。據雀巢公布的2019年前三季財報顯示,雀巢總收入增長2.9%,達到684億瑞士法郎(約4,888億元)。中國是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場,但由於某些品類銷售疲軟,雀巢中國區業績增長與往年持平。

其中,銀鷺的銷售額約為10億瑞士法郎,當中花生奶和八寶粥的銷量持續下降,表現較好的是即飲咖啡。為此,雀巢首席執行官施耐德在第三季業績會議上表示,公司正非常努力的解決此一問題。他還強調,雀巢將出售問題無法解決的非戰略性業務。

另一家徐福記也面臨增長困境。英敏特報告顯示,大陸糖果行業經過三十多年高速發展,加上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該市場於2014年至2016年期間持續萎縮。近年來徐福記一直被指有「春節依賴症」,分析師計算,該公司年收入約為7億瑞士法郎(約50億元),但按照內部人士的說法,春節的銷售額可以占公司全年銷售額的四到五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2011的併購案當時曾經很轟動。

第二、但徐福記留了40%股權,沒有全賣。

第三、雀巢的問題是沒有接地氣,徐福記雖是台商,作風卻很本土。

第四、外資以高價進入中國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

阿里
大陸互聯網龍頭阿里巴巴重新推進赴港上市計畫,預計在年度重頭戲「雙11」之後進行,最快有望在11月底登陸港股,為雙方多年糾葛劃下圓滿句號。

路透30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阿里巴巴會在「雙11」之後向港交所申請批准上市,預計會在11月底或12月初成行。阿里希望加快上市步調,鑑於公司規模大、外界熟悉的優勢,跳過機構投資人路演會議,爭取年內上市,集資額與此前說法相同為至多150億美元。

阿里巴巴5月時傳出擬集資200億美元在港上市,形成美港兩地上市格局,7月股東會上也將40億普通股分割為320億股,雖然勢在必行,但無料香港反送中抗議延續至今,阿里8月傳出暫緩方案,縮減集資額為100億至150億美元。

但近2個月來港股情況有逐漸穩定趨勢,也迎來包括百威亞太等全球年內集資額次高的重磅IPO,這可能是阿里決定重啟上市計畫的原因之一。但知情人士也稱,阿里後續計畫仍會視香港市況而定。

阿里巴巴30日股價開低走高,盤終前扭轉走勢,由跌轉升,收盤漲0.36%報177.53美元。

阿里與港交所有多年恩怨情仇,阿里B2B業務一度在港上市又下市,而當阿里欲將企業主體上市時,因為港交所堅決不放行同股不同權架構,最終阿里決定前進紐約。故2018年港交所新規終於開放同股不同權上市後,外界調侃這是香港因錯過市值4千億美元的阿里而學到的教訓。

2019年香港政局動盪使得外界對於港股格外小心,香港原本勢在必得的全年集資王寶座似乎也將拱手讓給那斯達克、紐約兩市。路孚特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0月中旬,那斯達克、紐交所新股集資額規模為233億、219億美元,香港則以185億美元排行第三。

但隨著百威亞太回歸,香港在年末加快腳步直追,自9月起算新股集資額超越美國兩市,倘若阿里巴巴確實在年底前集資逾100億美元,香港便能在新股集資排行上一舉反超那斯達克與紐交所。

目前2019年新股集資前四強均落在美港兩地,依序為Uber(81億美元,紐交所)、百威亞太(行使超額配股權達58億美元,港交所)、艾萬拓(29億美元,紐交所)、Lyft(23億美元、那斯達克)。美股方面,受中美摩擦影響,此前曾傳出那斯達克要對中概股上市集資加以限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反送中事件告一段落,阿里得以重新上市,原來9月計畫上市。

第二、今年最令人期待的香港IPO,即使縮減規模至100億美元,也是今年全球最大。

第三、馬雲雖然退休,阿里還是有很多賣點。

第四、阿里的題材太多,又有創新能力,和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趨勢結合。

Google/Fitbit
Google已同意以21億美元現金收購智慧手表廠商Fitbit,以強化硬體事業,並且在快速成長的可穿戴裝置市場直接槓上蘋果與三星電子。Fitbit股價1日早盤應聲大漲逾17%。

據1日發表聲明指出,Google將以每股7.35美元價碼收購Fitbit,比路透10月28日報導這項收購案前、Fitbit的收盤股價溢價71%。這兩家公司表示,這項交易預定明年完成。Fitbit股價1日早盤大漲17.5%至7.26美元。

Google表示,認為可藉收購Fitbit,推出「Google製造」的可穿戴裝置,並擴大投資可穿戴技術。這也是Google今年的第二樁大型收購案;該公司6月同意以26億美元收購雲端軟體提供商Looker。

Google雖提供免費的穿戴裝置作業系統Wear OS給其他公司使用,但始終還沒自行生產智慧手表,如今在收購Fitbit後,將獲得一個能與2,700萬名活躍用戶連結的新平台,還能結合今年稍早向Fossil集團收購的智慧手表科技,設計出新產品。

不過,這樁交易也勢必會加重Google所面臨的反托辣斯調查壓力。彭博報導,這項交易勢將招致監管當局的詳加檢視,特別是現在美國聯邦與州政府都正在調查Google在數位廣告市場、以及處理消費者數據的相關潛在反競爭行為。

雖然Google並非智慧手表或健康追蹤裝置市場的領導廠商,但美國和其他各國的監管單位都可能憂慮Google會如何處理Fitbit從用戶所蒐集的數據。

Google和Fitbit承諾,將對Google蒐集的數據類型和原因保持透明,希望能因應這些可能的疑慮。雙方的聲明指出,Fitbit永遠不會出售個人資訊,Fitbit的醫療和健康數據也不會用於Google廣告。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對Google意義重大。

第二、Google希望結合每個人的生活,運動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Google之前曾收購智慧家庭溫度計公司Nest。

第四、Google未來會往各個垂直應用領域發展,利用M&A方式。

(The En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