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mother_class_the_name@ > @class_the_name@
資訊中心

Date: 2019-07-15
創會理事長的話:四個兆元 (1)

日本中小企業
中國企業近年來大舉投資日本中小型零組件製造商,作為中國大型汽車及電子業者的供應鏈。中國去年共買下25家日本未上市公司,創新高,不僅意在提高中國製造業品質,也為日本中小企業打通新亞洲的銷售管道,同時更打破了日本大企業與供應鏈之間的固有連繫。

日經新聞報導,根據日本帝國資料銀行,到2017年底止,亞洲國家企業共對1,712家日本企業注入資金,並參與經營,其中448家日本企業的過半股權為中資持有 。例如,深圳歐菲科技2016年買下日本新思考電機,生產手機照相裝置的致動器,多數產品賣到中國、製造小米等手機;再加上日本國內市場,預估今年銷量將激增50%,約達2億枚,是2013年的900倍。

中信集團(CITIC)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部門2004年來,已共投資約350億日圓,買下14家日本中小企業,包括2015年買下生產超高解析度鏡片的茉麗特(Moritex)候,將生產設施移往中國以降低成本,現在專門從事小批量設備生產,作為自動化工廠的檢測設備。

大連鵬程集團2012年買下日本神明電機,將主要產品從個人電腦開關轉為汽車開關,單價上漲二倍;神明今年將為中國汽車廠供應門車開關設備。 比亞迪汽車2010年也從日本汽車壓模設備供應商荻原會社買下一處工廠。

日本產業結構顯然正面臨轉折。以往日本各大電子及企業製造業者位於金字塔頂端,下面是國內的大量零組件供應商,但現在中小型製造商正逐漸把部分生產設施賣給外國廠商,反而使大企業須爭取與中小企業建立夥伴關係,不僅要留住這些供應商,還要支持他們拓展海外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貿易大戰,中國企業改投資日本。

第二、但日本大型企業併購有困難,改投資中小企業,這個趨勢很少人注意到。

第三、中國在打造自己的供應鏈,日本製造業的技術全球第一。

第四、其實台灣才應該加速投資和併購日本,帶動製造業的產業升級。

日韓貿易戰
路透報導,日本限制光阻劑等三大電子業關鍵耗材出口給南韓,導致南韓業者憂心影響生產,近期傳出三星、SK海力士等南韓指標大廠為此跨海尋求台灣、中國等地業者協助取得更多原料。

據了解,三星等業者最擔心光阻劑供料問題,但光阻劑種類繁多,若更換供應商需要時間重新驗證,並非短期可解決。在三星、SK海力士可能面臨缺料影響生產的市場心理作用發酵下,兩大廠主導的記憶體市場先產生化學變化,在市場憂心記憶體旺季供貨受影響下,南亞科、華邦電等台灣記憶體廠成為客戶積極詢問拉貨的對象。

路透報導,南韓半導體顯示技術協會(KSDT)會長朴在勤表示,三星電子、SK海力士正試圖在台灣、中國等地區採購更多原物料,向庫存充裕的業者詢問意向。SK證券分析師金永佑則指出,這幾家製造商已派銷售團隊赴日本以外地區的工廠或合資企業,確保取得原物料。

業界人士說,就產業競爭的態勢來看,擁有充裕光阻劑庫存的台灣半導體製造商支援三星的機率不高;就光阻劑生產而言,台灣永光等化工廠有相關產品,但光阻劑種類繁多,是否符合三星等大廠規範仍待驗證。永光高層先前透露,該公司目前並未出貨韓國,會持續觀察動態。

三星表示,正在評估許多對策,儘可能減緩日本出口管制的衝擊;SK海力士則未置評。日本上周取消南韓在三大電子業關鍵耗材享有的優惠待遇,本月4日起,出口商每次出貨都須獲政府許可,整個審核流程約須90天。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韓傳統敵對,早已有歷史的淵源。

第二、但是如此公開的宣布為敵,還是前所未見。

第三、這種國家保護主義的趨勢,都是被川普所挑起的。

第四、台灣有可能又是一個受益者,但日本所掌握的關鍵零組件和原料台灣本身並沒有生產。

四個兆
受惠於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契機,行政院財經政委龔明鑫9日提出台灣2025年「四個兆元」投資的概念,包含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前瞻基礎建設第二期預算加境外資金匯回金額、離岸風電總投資金額,以及物聯網與半導體產業累計投資額。

龔明鑫指出,美中貿易戰為台灣帶來挑戰,但拉長時間來看,則是重要轉折。在中國大陸、台灣加入WTO後,這20年來資源都往外流,此次貿易戰讓台商資源從國外回流,成為重要的轉折與潮流。

龔明鑫解釋,目前看來,美中貿易戰對我方衝擊有限,以亞洲四小龍第1季經濟成長率來看,我國表現最好,此狀況到第2季預估也不會有太大改變。

龔明鑫透露,在美中貿易戰趨勢下,台商曾表達他們的產地轉移意向,第一優先還是希望回台,第二選擇才是東南亞,最後才是就近到美國與墨西哥設廠。

龔明鑫樂觀提出「四個兆元」。第一,為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目前金額已突破4,300億元,且很快就能達成今年5,000億元的目標,到年底可望達6,000億至7,000億元,實施到最後,更可能破兆元。

第二,我國目前積極推動兩期共8,0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在新一期約4,000億元經費投入後,加上境外資金回台的中間值估約5,000億元,兩者加起來,在兩、三年內投資可望達到1兆。

第三,「5+2」產業包含綠能產業,其中離岸風電到2025年目標裝置容量為5.7GW,總投資額也可望達1兆元,並創造約2萬個就業機會。

第四,在物聯網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許多半導體廠如台積電、華邦電、日月光、力晶、美光等大廠,陸續宣布幾項投資案,預計到2024年累計將破兆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標題「四個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是政府近期最有力的財經口號,雖然不盡真實。

第二、這代表什麼,台灣動起來了,很多資源在向這邊匯集。

第三、第二個兆因於前瞻基礎建設其實只有4,000億,硬去把其和境外資金匯回加在一起湊成兆,有點說不過去。

第四、台灣應重視的不是數量,而是內涵。

第五、台灣必須把大門打開,一味和中國大陸敵對是自尋死路。

Uber Eats
台灣已成為Uber Eats亞太區成長最快速的市場之一,根據 2019 App Annie全球移動市場報告,Uber Eats為 2018 年美食外送 App 類別全球下載量排行榜第一名;而過去一年Uber Eats在台灣成長強勁,合作餐廳數翻倍、平台活躍用戶及外送趟次皆成長3倍,為此,Uber Eats決定加碼投資台灣,並提升5項功能:拓展早餐7點起的服務至桃園與台中,基隆與台南兩個美食城市上線服務,新城市免外送服務費優惠等。

Uber Eats並公布2019上半年食尚報告,前三名最受歡迎餐點種類分別為台式、美式、日式,其中台式料理蟬聯冠軍,美式則擠下日式躍登第二名,顯示上半年持續擴大與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漢堡王、胖老爹等合作,抓到喜愛美式料理粉絲的需求。

此外,Uber Eats 亦發現「一餐+一杯」成為上班族每日小確幸的最佳搭檔!跟去年同期相比,平台各式飲料需求成長高達15倍,前3名熱銷飲料分別為黑糖珍珠鮮奶、伯爵紅茶拿鐵及熟成紅茶。

早餐 Let's Eats!也成為一股新潮流,除在上班、上課途中買著早餐帶走,愈來愈多台灣通勤族透過 Uber Eats點購早餐,一到辦公室就可以享用溫熱早餐,其中以北市信義區上班族最懂早餐「送到府」的優閒。熱銷早餐排行榜前五名分別是:肉蛋起司吐司、豆漿、漿爆飯糰、小籠湯包、 雞絲涼麵。為回應消費者對早餐外送的需求,Uber Eats也將早餐7點開始的服務從台北擴大到桃園、台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Uber Eats已變成Uber成長最快的部門。

第二、Uber的品牌還是很響亮,遠遠超過其它快送餐點公司。

第三、新經濟正在徹底挑戰傳統的商業模式。

第四、台灣Uber至今仍遭遇很多法令障礙,政府有義務深入了解問題,尋求合適的平衡點。

越南
第15屆台星經濟聯席會議10日舉行,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表示,遠東集團目前最重視的投資地點是美國,至於已進入大規模投資第二階段的越南「需要好好考量」,因為越南投資已出現一窩蜂,很明顯水電都有不夠用的現象,美國會是長期最重要的原料生產來源。但他也提醒,美國市場都是大型企業,台商要與美國企業競爭「並不容易」。

越南是遠東集團在紡織產業的投資重鎮,徐旭東在台星經濟聯席會外接受採訪,說明遠東集團目前的台灣及全球投資布局。

他表示,遠東集團在台灣的投資一直很穩定,每年都有汰舊換新的投資需求,不會因為單一年特殊狀況而不同,大陸部分今年會加強,因為陸企及境內的競爭愈來愈大,去年也因為水泥子公司的轉投資獲利佳,帶給集團員工有3%以上的平均加薪。

至於越南,徐旭東指出,正進入第二階段的投資規劃,除了紡織相關,將以化纖為重點,但現在也需要好好考量,因為越南已出現水電不夠用的現象,且越南地理上自北到南長達1千多公里,交通運輸方面並沒有鐵路連接,不利於員工的移動,再進一步投資越南要好好考量。

徐旭東說,近期最重視的國際布局是美國,美國將會是最重要的原料生產來源,像頁岩油供應等,產出力會比中東地區更大,「可是要在美國有所表現,並不容易」,美國都是大型企業,外商要能與美國企業競爭才有機會出頭。

此次台星會議的產業議題,包含「金融」、「創新與海外投資」與「新科技」。徐旭東也向星展銀行請益,問星展有沒有興趣和本地銀行合作開發數位化商機,顯示有意將集團內的遠東銀行找尋更多創新科技、新南向的突破機會。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則回覆,DBS旗下印度據點有發展出數位金融生態系,協助印度開發SME市場,也和印度政府合作計畫,台灣在技術層次上可行,但商模需要更為國際化,尤其貿易金融主要都是跨境交易,新加坡已有open API和國家數位平台,開發其他國家的資料交換合作會比較容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一窩蜂熱潮投資越南,現在大老出來講話,提醒大家風險,正是時候。

第二、「缺水、缺電」,這些問題和台灣一模一樣,代表基礎建設跟不上產業發展速度。

第三、台灣企業商業模式要改變,大規模生產製造的時代已經過去。

第四、台商要有全球布局,不能只重兵押寶在一個地方,未來要分散在各地。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