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9-05-13
創會理事長的話:明日新經濟 (1)

晶片
美國政府對華為祭出零組件與技術禁售令,美國Google、英特爾到高通等美國軟硬體業者配合政策,陸續中止供應華為的關鍵軟體和零組件供應,拖累美歐晶片類股20日盤中挫跌。

彭博資訊報導,英特爾、高通、賽靈思(Xilinx)和博通等美國業者都已通知員工,除非另行通知,否則不對華為供貨。英特爾是華為的主要伺服器晶片供應商,高通提供智慧手機的處理器和數據晶片,賽靈思供應用於網絡的可編程晶片,博通是交換晶片供應商。荷蘭恩智浦半導體(NXP)則表示,對華為的供應將遵守美國的相應規定,未詳細說明供應華為哪些產品。

不過歐洲晶片製造商表示,將繼續供貨給華為。英飛淩發言人20日說,供應給華為的多數產品不受美國限制令影響,也能調整跨國供應鏈。奧地利AMS表示並未暫停向華為出貨。
美國軟硬體業者暫停支持華為,預料將衝擊華為的營運;美國半導體業者暫停供貨更引發整體半導體產業的前景憂慮,拖累美歐半導體類股20日盤中走低,費城半導體指數跌2.8%,美光、博通股價跌逾3%,AMS跌13%,義法半導體跌10%。

摩根士丹利美股策略師團隊指出,當前的總體環境不利半導體下半年出貨量加速回升,建議投資人減碼晶片類股部位。Rosenblatt證券分析師庫恩茲也說,華為「嚴重依賴美國半導體產品,在關鍵美國零件斷貨的情況下會嚴重癱瘓」、「將影響全球許多零組件供應商」。

美國才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就立即生效,雖然美國商務部隔天表示考慮給予寬限期,但因為生效時間太快,企業因應不及,使供應陷入混亂。律師指出,若華為的供應商無法遵守交貨協議,也可能被求償,目前不確定貿易戰能否成為不履約免責條款。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科技戰升級,台灣廠商被夾在中間。

第二、台積電已經表示不會隨川普指示,將繼續和華為保持往來,但半導體股價普遍大跌。

第三、川普的作法一刀切太直接,也會傷害到美國大廠的利益。

第四、台灣企業未來要建立二個平台,分別和美國及中國大陸做生意。

第五、華為和中興不同,未來會自立自強。中國大陸的科技自主長期而言對台灣是一大危機,不再需要台灣。

華為作業系統
Google驚傳因為美國封殺中國大陸電信巨擘華為,而中斷與華為的業務往來;不過華為消費事業部執行長余承東早在兩個月前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就表示該公司一直在準備自行開發作業系統。

余承東向德國世界報(Die Welt)坦承,華為已悄悄打造適用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的作業系統,雖然該公司比較希望與Google和微軟等生態系合作,但不得不預先準備好B計畫,以防萬一被取消授權,不能再使用Android和Windows系統。

那次是華為主管首次證實正自行開發作業系統。不過余承東當初恐怕未能預料到事情這麼快就發展到今天的局面。

華為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製造商,訂有明年超越三星搶下第一的目標,該公司的B計畫是看到中興通訊的前例,中興因受禁售令制裁,無法再使用包括Andorid作業系統在內美國出口的相關產品。

Google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幾乎寡占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打造第三個平台的努力,過去十年均未見成效,黑莓機BalckBerry 10、三星Tizen和火狐是其中三個失敗案例,Windows Mobile的成績勉強還行,但微軟後來也放棄。

如果華為只能使用自有作業系統,消費者卻因為習慣Android應用程式而改買其他品牌手機,將在全球市場對華為造成重大打擊。但若用戶願意追隨華為,Android作業系統的市占率將受影響,甚至連累Google的核心服務,如Chrome或Play Store等。

根據南華早報稍早的報導,華為自2012年起就開始著手研發自有作業系統的備案,並為此投入巨額研發費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禁用Google是川普的狠招,因為Android寡佔全球智慧手機市場。

第二、以往手機大廠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多半不成功,包括諾基亞、三星和黑莓機。

第三、連微軟開發的Windows都表現不佳,很少人使用。

第四、但中國市場太大,華為長期培養的技術能力不可輕估。

第五、我以前也認為不會有人想買華為手機,但是我錯了。

掃貨
華為雖已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名單,但同時也獲90天寬限期,據供應鏈消息,華為已通知所有美國晶片供應商全力供貨,最好是把庫存全數搬到華為倉庫。此外,華為也開始進行晶片供應鏈「去美化」,將旗下海思列為第一供應商,也對台灣晶片廠採購力道同步擴大,有多少量就買多少,並拉高對台積電、日月光投控的下單。

美國商務部公告將給予華為90天的寬限期,原已停止對華為供貨的英特爾、高通等晶片廠,現恢復供貨,Google原本要終止與華為合作的計畫也喊卡。雖然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表示90天寬限期沒有意義,華為在沒有美國晶片廠支援下仍可營運,但據供應鏈消息,華為仍要求供應商全力供貨,要把年底前所需晶片或零組件庫存建立起來,以避免斷鏈危機。

供應鏈消息指出,在要求美國晶片供應商將晶片庫存全都賣給華為的同時,華為也調整供應鏈優先順序,包括將旗下海思列為第一晶片供應商,並加快晶片供應鏈「去美化」。例如以前WiFi晶片是以博通為第一供應商,現則要求台灣瑞昱擴大出貨,以降低對博通的依賴。

業者表示,台灣IC廠的晶片,在某些效能表現上的確不如美國晶片廠,但華為現在最優先考量是維持終端產品生產線的正常運作,所以,就算台灣晶片效能差了點,但只要能讓終端產品正常運作,就會以台灣晶片來取代美國晶片。

因此,包括瑞昱、聯詠、矽創、聯發科等台廠,都已接獲擴大出貨給華為的通知,且華為幾乎是有多少量就買多少。同時,華為也計畫提高海思產能來建立安全庫存水位,所以拉高對台積電的投片量,原本下半年投片的產品,也都提前到現在,只要台積電晶圓順利出貨,段封測廠如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接單自然同步拉高並直接受惠。

至於原本就已供不應求的面板驅動IC薄膜覆晶封裝(COF)基板,華為同樣擴大採購力道,透過供應鏈要求頎邦及易華電有多少貨就出多少,此舉引發OPPO、Vivo等手機廠加入搶貨戰局。頎邦年底前COF基板產能全被包下,COF封測產能利用率將滿載到年底;易華電COF基板接單能見度同樣直透年底。

法人認為,美中貿易戰對終端市場造成極大不確定性,需求疲弱下導致半導體生產鏈仍處於去化庫存階段,但華為現在擴大採購,訂單滿天飛,要在最短時間內把年底前所需庫存量建立起來,反而讓半導體生產鏈的庫存問題立即獲得紓解。只是這波華為大採購讓旺季時間提前,一旦採購動作停止,下半年生產鏈的旺季表現可能就會低於原先預期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全力購買現有晶片零件,是正常商業行為與可預期的策略。

第二、台灣在中美貿易大戰中顯現了非凡的關鍵價值。

第三、再下一步大陸應該會「掃人」,即積極雇用台籍科技人才。

第四、第四步應該會「掃公司」,願意選邊站的台灣公司會從大陸旁邊拿到很多錢和資源。

台積電
美國商務部21日暫時鬆綁上周實施的一部份華為禁令,核發90天的臨時許可證,讓美企可維持與華為業務往來,市場原預期將帶來華為拉貨急單效應,但華為概念股昨未明顯受激勵,指標股台積電更重挫4元,市值滑落至6.07兆元,隨著外資賣壓未見趨緩,今天恐面臨市值6兆元關卡保衛戰。

台積電股價於4月24日攻上歷史新高價270元、市值首度站上7兆元大關。隨著美中貿易戰火升溫、華為遭美方盯上等壓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台積電市值蒸發1兆元,跌幅逾13%。

反倒是大立光股價因三星可能會受惠激勵,昨天開低走高,終場收復4,000元關卡,收4,060元、上漲75元。
業界人士分析,儘管美方給予90天的臨時許可證可能帶來華為的短期急單,但就長期來看,華為能否持續向美國廠商採購技術與零組件仍具不確定性,牽連的晶片廠範圍極廣,台積電恐受拖累。

雖然台積電表示對華為出貨計畫不變,仍無法化解市場疑慮,且美中貿易戰拖累全球經濟,在避險考量下,資金持續抽離台灣,台積電成為外資提款機。

外資自5月6日起開始出脫台積電,截至昨天已連續賣超12天,昨天大賣3.8萬餘張,為近月來單日最大賣超。台積電昨天盤中一度下探波段低點232.5元,終場以234元作收、跌4元,市值滑落至6.07兆元,面臨6兆元關卡保衛戰。台積電周二ADR早盤小漲約0.5%。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聲明中表示:「本許可證將讓美國既有的華為手機用戶和農村寬頻網路能夠繼續運作」,「臨時許可證可讓業者有時間進行其他安排,商務部也有空間可為當前仰賴華為設備提供重要服務的美國及外國電信業者決定合適的長期措施」。該臨時許可證的有效期限為三個月,8月19日到期。Google也在21日表示,將繼續支援華為軟體服務。

華為概念股昨天並未明顯受激勵,先前連續兩天重挫的聯亞反彈近3%,昇達科則以小漲收市;穩懋更因主要客戶光通訊元件設計商Lumentum表態暫停出貨華為、並下修本季展望,昨天跌勢延續,收盤價160元,近五個交易日累計大跌逾二成,市值蒸發171.6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的風向代表了大部分台灣廠商心中的想法。

第二、政府是無法也不應該干預的。

第三、台灣大多數企業很明顯不願意和中國大陸採取敵對的立場。

第四、美國政府應該也無法限制台積電供貨給華為,台積電到底算不算一家美國公司?

福特
美國第二大車廠福特宣布,該公司將裁減約七千名員工,約佔全球白領人力的一成。這是執行長哈克特(Jim Hackett)推動業務重整、刪減成本計畫的一部分,目的在於扭轉獲利下滑趨勢並追趕競爭對手。

據哈克特20日發送給員工的電郵顯示,此次裁員包含員工自願離職與解僱兩部分,預計於8月底前完成。裁員方案每年將為公司省下約6億美元開支,而這是去年展開規模110億美元、為期數年的業務重整計畫一部分。

哈克特在信中表示:「為了在競爭激烈的汽車產業脫穎而出,並讓福特為瞬息萬變的未來做足準備,我們必須減少內部官僚主義作風、強化經理階層能力、加速決策速度、鎖定最重要的領域,同時刪減成本支出。」
該公司發言人指出,此次裁員約7千名員工,其中北美地區佔2,300人(包括先前自願離職的1,500人)。

福特市佔率在全球主要市場不斷下滑,像是美國、歐洲與中國大陸等,而該公司獲利能力落後於通用與飛雅特克萊斯勒。哈克特日前亦指出,公司近年來成本支出不斷攀升。這些原因促使福特做出裁員決定,目的在於削減支出並提升獲利。

另一方面,全球各大車廠競相砸錢投資昂貴的新穎技術,他們相繼宣布重整旗下汽車製造業務並進行大幅裁員,希望挹注更多金錢於成長潛力龐大的電動車與自駕車領域,並因應歐洲與大陸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不願落後其他對手的福特宣布裁員僅是最新一例。

事實上,福特近來持續縮減該公司在歐洲與南美地區業務,希望將營業重點從客車轉向休旅車與貨車,鎖定客戶則從一般消費者轉為企業客戶,畢竟後者獲利率較高。福特同時在這些地區宣布減產某些款式汽車並裁減數千名工廠員工。

據統計,過去一年來,全球數家車商裁撤全球約3萬個工作職位。以另一家汽車大廠通用為例,該公司去年宣布在北美地區裁員約8千名員工並關閉數家工廠。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福特兩年前換了CEO以後,一直在重整業務。

第二、看來傳統產業仍然需要大轉型,才能維持競爭力。

第三、福特新CEO上任後即不斷推動「Design Thinking」,重新設計管理流程。

第四、未來是電動車的時代,傳統汽車產業將會有顛覆性的變革,我相信很多傳統產業也將會面臨AI和數位化的衝擊。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