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9-04-16
創會理事長的話:台商回流(1)

小米

小米集團公布股東周年大會通告顯示,小米集團最高薪前五名員工年薪大增51倍,其中,最高年薪人民幣98億元(約新台幣450億元)的員工就是小米董事長雷軍。

小米集團上市以來首份財報顯示,2018年小米營收人民幣1,749億元(約新台幣8,031億元),年增52.6%,淨利人民幣86億元(約新台幣394.8億元),年增59.5%。表現優於預期。

明報報導,小米集團公布上市後首份股東周年大會通告顯示,小米最高一位雇員年薪至少達人民幣98.18億元。這位人民幣「百億年薪員工」,小米發言人證實,正是董事長雷軍。

包括雷軍在內的集團前五名最高薪員工,年薪合計共高達人民幣102億元,較上一年薪資激增51倍。

令人眼紅的是,雷軍薪酬超過小米全公司員工薪酬一半。小米集團公關部回應,主要是上市前董事會給予的2%股權的獎勵,並強調這是業內慣例,比率在同業內不算高,且這部分股權獎勵並未變現。

去年雷軍獲發一批小米B股作薪酬,約人民幣98億元,帶動雇員福利開支激增3.23倍至人民幣171.15億元。雷軍除了獲發小米股權激勵,小米旗下小米金融去年6月也向雷軍授出人民幣4,207萬股購股權,認購價為人民幣3.83元,相當於授出的小米金融已發行股份42.07%。

儘管小米集團上市後身價不凡,今年雷軍在上市後首份股東周年大會,再次撰寫《董事會主席的公開信》,重申小米承諾「綜合淨利率永遠不超過5%」,強調將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去年5月小米舉行八周年發布會上,雷軍強調,小米堅守「製造利潤不超過5%的合理利潤」時,就像微笑曲線兩端,小米左邊做產品,右邊做電商和新零售,還有一塊是做互聯網服務。

雷軍指出,小米的利潤大部分都來自於互聯網服務,這樣使小米有底氣也有勇氣承諾今生今世,硬體的利潤不超過5%。小米昨收盤價港幣11.72元,跌0.34%。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9年內成為全球第4大手機品牌,非常驚人。

第二、小米一開始即面向全球,不只是中國而已,乃成功重要關鍵。

第三、台灣Acer、Asus、hTC紛紛不支倒地,說明我們企業的策略有問題,無關技術。

第四、小米不是靠技術,完全靠行銷和商業模式竄起。

 

格力/鴻海

格力集團將公開出售格力電器15%股權,估計金額約人民幣400億元(約新台幣1,840億元),但格力未說明接手企業。9日傳出鴻海富士康可能接手格力股權,不過,富士康表示,不予置評。

中證報報導,格力電器控股權從1991年成立以來一直屬於珠海市國資委旗下格力集團。格力電器8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定轉讓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總股本15%的股票。本次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將換手。

格力電器最大股東是格力集團持股18.2%,第二大股東是格力經銷商組成的河北京海擔保公司,董事長董明珠持股0.74%位居第十大股東。

想搶下格力電器的,在此之前多數分析人士認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及代表格力經銷商體系的河北京海擔保組成的一致行動人將是格力電器未來最大的股東,上周也一度傳出阿里巴巴有意接手,但隨即遭阿里巴巴否認。

不過,中證報引述珠海國資委人士透露,近來富士康科技集團在珠海進行大規模投資,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接盤方。

格力電器昨日復牌後,股價一舉攻上漲停板人民幣51.93元,上漲10%。

21世紀經濟報導,15%的股權要如何安排?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的一種可能是:員工激勵基金接手5%,格力電器經銷商(河北京海)接手5%,富士康接手5%。

事實上,這兩年,富士康和珠海結下了不解之緣。2018年底,就有消息稱富士康將和珠海政府組建合資公司設立一家約人民幣600億元的晶片廠。

直到今年4月初,珠海建設用地供應計畫中,富士康建廠的位址浮出水面,基本確定了半導體廠的事實。

證券日報報導,富士康若接手格力電器股份,市場並不意外,因為格力電器已與富士康早有合作。

董明珠曾表示,智能裝備將成長為格力的第二大支柱產業,而模具是格力新的主要方向。

格力旗下的精密模具等公司已與富士康在定製加工等業務進行合作。同時,格力的模具和智慧裝備已經進入了汽車、食品、醫療等眾多領域。而目前格力在汽車、手機等領域的合作夥伴還在拓展之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格力經營換手,值得關注,但應該是MBO。

第二、鴻海不會做敵意併購,應該是和董明珠合作。

第三、KKR曾經投資海爾15%股權,非常成功。

第四、看來格力好像沒有邀請外國PE參與的意思。

 

小額交易平台

擴大台股量能,臺灣證券交易所研議建置「小額股票交易平台」,開放盤中零股交易,以吸引年輕人參與台股,活絡零股交易;並研議對低流動性股票,採行造市制度,以解決流動量不足「殭屍股」問題。

立法院財委會10日將赴臺灣期貨交易所,考察期交所、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業務,根據證交所9日提出簡報,對友善交易將採多項措施。

包括第一,研議對低流動性股票,採行造市制度。這是證交所繼提出下市新機制,解決「雞蛋、水餃股」問題後,再一次研議透過造市機制,來解決「殭屍股」問題。

之前立委在財委會質詢金管會時指出,國內除有股價低於10元票面「雞蛋、水餃股」,還有些成交量不到十張的「殭屍股」,金管會是否應對「殭屍股」訂有下市的退場機制。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說明,「殭屍股」財務基本上是健全的,沒有道理只是流動性不佳,就要下市;其他市場也都有一定比率流動性不佳的股票。

證交所高層表示,市場有些股票流動性低,但公司財務不錯,仍然賺錢,因此正研擬參考國外制度,如南韓有造市者制度,請造市者做報價造市服務。目前權證、ETF有報價機制,股票沒有,未來可採報價造市機制,增加成交機會,藉此提高流動性,未來修改相關規定報金管會同意就可推動,但目前沒有預定時間表,可能搭配逐筆交易上路後再推動。

第二,研議盤中零股交易,規劃建置「小額股票交易平台」,提高年輕族群參與台股誘因,並活絡零股交易。證交所表示,規劃建置「小額股票交易平台」,等於在目前千股交易平台以外,再設另一個小額交易系統;至於這個小額系統,是採5秒撮合還是逐筆交易,尚未確定;而零股盤中交易如何順暢,待逐筆交易上軌道後會陸續規劃,再跟金管會、券商溝通。

「小額股票交易平台」可吸引年輕人投資台股,不用花很多的錢就可以買到一些零股股票,增加小資族投資台股機會,也讓手中有零股股票投資人,有更多交易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股市被邊緣化,再搞小額交易平台沒有意義。

第二、大陸A股和港股都有越來越多大型指標科技股,嚴重影響台灣股市吸引力。

第三、要活絡台灣股市,應對外資和陸資加強開放,不是往散戶動腦筋。

第四、這就像幾年前搞了一個「創櫃板」,瞄準新興的迷你股票掛牌,結果泡沫化。

 

科創板

大陸國台辦首度表態支持台資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台資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沒有任何政策障礙,享受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將支持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

國台辦並罕見點名台商新普科技,不允許一邊在大陸賺錢,一邊破壞兩岸關係。

國台辦10日在北京舉行例行記者會,針對首批受理科創版上市申請企業中,台資企業和艦科技有望成為科創板上市台資企業第一家,馬曉光表示,大陸支持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希望台資企業通過在大陸上市,更好地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據了解,號稱「陸版那斯達克」的科創板已有57家業者申請上市,其中,台資企業和艦科技是聯電轉投資公司,預計募資人民幣25億元,該公司去年營收人民幣36.94元,虧損人民幣26.02億元。

根據審核流程,上交所審核機構自受理之日20個工作日內發佈審核問詢,審核期限為三個月。

科創版首批擬上市企業有台資,未來不排除有更多台灣高科技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馬曉光表示,兩岸同胞之間沒有理由不融合發展、攜手發展、共用發展。並強調,加強兩岸經濟合作,互惠互利,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馬曉光說,自2016年以來,共計有10家台資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募集資金約人民幣350億元,這些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既融到了公司發展壯大所需的資金,又具有明顯的品牌形象加分效果,已經有越來越多台資企業選擇在大陸上市。

新普科技公司董事長宋福祥近日受訪稱,「從不在大陸做生意,因為賺不到錢」,遭網友批評其為「兩面人」。馬曉光指出,新普科技公司自2000年以來在江蘇、上海、重慶等地都有投資。

大陸方面歡迎廣大台商來大陸投資興業,但絕不允許任何人一邊在大陸賺錢,一邊破壞兩岸關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決心要推動科創板,這種力道前所未見,這說明大陸和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爭雄的決心。

第二、和艦是一個樣板,就如同富士康工業復連當初是一個樣板。

第三、重點在於法規突破,比如「同業競爭」,這在從前是不可能上市的。

第四、只有最好的企業才有資格在A股上市,一般企業很難。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