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9-01-22
創會理事長的話:智慧醫療(2)

阿里/愛康國賓

在美股上市的大陸「健檢第1股」愛康國賓,其私有化塵埃落定,阿里巴巴集團與蘇寧集團聯手斥資15億美元,收購愛康國賓100%股權,而愛康國賓也將從那斯達克下市。

中國基金報報導,據蘇寧易購稍早公告,蘇寧國際、淘寶中國控股及「Treasure Cottage」(阿里巴巴集團間接持有的子公司)等相關企業,合資組成的「Parentco」,將收購愛康國賓所有股權。

此次愛康國賓私有化完成後,阿里巴巴旗下淘寶中國控股和Treasure Cottage,將間接持有愛康國賓約23.8%的股權,蘇寧與雲峰合作的基金,將間接持有愛康國賓約8.2%的股權,蘇寧國際間接持有愛康國賓約3.4%的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於2004年創立愛康網,2007年愛康網購併上海國賓體檢,其健康管理業務從網路延伸至實體企業。愛康國賓於2014年4月9日在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成為大陸民營體檢第1股。

報導指出,阿里巴巴參與愛康國賓私有化,意謂著愛康國賓業務和資源,將納入阿里巴巴集團的的健康版圖。

健康產業是阿里巴巴集團近年積極布局的產業之一,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2014年提出「雙H戰略」,即健康(healthy)和快樂(happiness)。馬雲還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最有可能誕生下1個BAT量級企業的領域,是醫療健康。

在收購愛康國賓之前,阿里巴巴集團的阿里健康一直在醫藥B2C等領域布局。2017年6月,阿里健康完成收購天貓「藍帽子」保健食品業務;2018年8月初,阿里健康又完成收購天貓包括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計畫生育、隱形眼鏡、醫療及健康服務類目電商平台業務。

同時,阿里健康也積極布局實體醫藥零售市場,並持續深入研究醫藥新零售的發展路線。2016年5月,阿里健康帶頭與65家零售連鎖藥房,成立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

過去幾個月,阿里健康與O2O先鋒聯盟的實體連鎖藥店合作,先後聯合菜鳥和餓了麼蜂鳥,在北廣深杭4個城市,進行24小時的急送藥品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市已不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中國互聯網新經濟公司在美國上市,既花錢又無法體現價值,在現在中美大戰的氛圍下特別不利。

第三、阿里和蘇寧合作是很特別的,因為先前阿里減持對蘇寧的持股。

第四、騰訊和阿里都積極布局醫療領域,值得重視。

 

KKR/榮化

私募基金 KKR 併購榮化(1704)案,11日獲得金管會核准,榮化股票將於 1 月30 日起停止公開發行,正式從台股下市。 

榮化今天公告,金管會核准公司股票自元月 30 日起停止公開發行。在此之前,投審會
上月中也已通過此案。 

榮化是在去年 7 月 22 日的董事會、與 9 月 10 日股東臨時會,決議與 KKR 子公司 LuxCo簽訂股份轉換契約,收購方以每股 53.10075429 元的現金價格,收購取得榮化全部已
發行且流通在外之普通股。 

榮化將成為 KKR 集團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 ,且終止上市買賣交易,完成私有化。這
也創下國內塑化業史上規模最大的併購案紀錄。

我們的看法: 

第一、榮化終於順利通過下市,這是很難得的。

第二、之前稍早主管機關也已批准醫材大廠百略的私有化和下市。

第三、台灣主管機關的要求條件是未來不得去中國或香港上市,其實這機率很低。

第四、雖然如此,主管機關的要求沒有道理,企業選擇去哪裡上市是自己的商業決定,應該予以尊重。

 

對美直接投資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對美國直接投資降至2011年來新低水準,中美關係惡化與大陸官方政策是大陸外國直接投資(FDI)暴跌的主因。

美國諮詢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大陸對美國直接投資僅有48億美元,較2017的290億美元銳減84%,更較2016年的460億美元暴跌90%,創下2011年來最低紀錄。

榮鼎集團指出,若是將撤資計入,去年大陸對美國直接投資為負80億美元。還有多起出售計畫正在進行,例如安邦保險擬出售美國飯店資產。

雖然大陸對美國FDI下滑,不過去年大陸創投對美國投資觸及31億美元新高紀錄。

榮鼎集團表示,中美關係惡化是大陸對美國FDI驟降的最大原因。川普內閣透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之手,以國家安全為由,嚴格審查大陸收購計畫,讓不少大陸企業放棄美國收購案。

美國基於國安考量,駁回博通(Broadcom)以1,420億美元收購高通(Qualcomm),便是擔心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博通有陸資成分。

中美貿易關係緊張與對大陸敵意加劇,對許多大陸在美企業形成巨大的不確定性,衝擊投資人信心,也提高美國賣家的風險意識。

此外,大陸自身的政策也是原因之一。北京近期積極減債,包括要求企業出售外國投資,和縮減資產負債表。

榮鼎集團在報告中指出,「由於大陸的國際收支狀況依然疲弱,大陸尚未大幅鬆綁資本流出控制。過去一年來,北京的減債活動已經在市場形成抑制流動性的重要力道,促使私人企業優先處理國內債務,而不是在國際擴張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原先是全球最大的金主和投資者。

第二、中國最有興趣投資美國和德國,特別是高科技項目。

第三、中國大陸2018對美投資金額比2017年銳減84%,比2016年少了90%,非常驚人。

第四、這是台灣企業赴美投資的大好時機。

 

自駕車

緯創資通(3231)參與由豐榮汽車客運、台灣佳光電訊、星瑞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及國立台灣大學合組的G-bus「MIT台灣自駕車旗艦團隊」,17日共同出席於逢甲大學舉辦之「台中水湳智慧城自駕車試運行計畫成果發表會」。

緯創「車路雲整合服務」結合自駕車行車控制與感知系統整合,提供數據分析與中控示範平台,與台中市政府交控中心結合,提供自駕數據收集服務。期望結合集團布局多年的車載設備、AIoT與通訊技術,並與公部門與相關領域專業團隊攜手合作,實踐科技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的願景。

智慧交通行動服務(MaaS)引入AIoT 技術,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為智慧城市的首要議題。緯創資通在此案中提供「車路雲整合」服務。在「車雲整合」部分,整合車載電腦、AIoT、通訊與大數據分析等,將行車數據即時的傳回中控雲端平台進行整合分析,如行車平穩度分析、車輛異常狀態告警。

同時,緯創與台中市政府合作,提供優先號誌服務,自駕車運行過程中可以與市府交控中心溝通,確認是否取得號誌優先權,完成「路雲整合」服務。

團隊期望能將此次自駕車技術整合的成功案例分享給其他運輸業者,並將此自駕系統帶進電動車領域,目標是在未來使用自駕車車隊提供如同捷運般之運輸服務以及最後一哩接駁服務;運用其智慧化與自動化的優勢,與既有大眾運輸系統結合,透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運算,達到定速、準時、環保的運輸服務,提升公共運輸系統的效能,減少私人運具的使用,進一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除了能提高一般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意願,更有機會讓偏鄉地區也享有公共運輸的便利。

G-bus「MIT台灣自駕車旗艦團隊」結合上下游產業界菁英,自駕之整合運動控制平台由緯創、星瑞林及台大團隊規劃建構。在此計畫中負責營運的豐榮客運徐弘豐董事長表示,現今國外大多是以電動車來進行自駕系統改裝,而這次團隊是首度把一般實際運行的傳統引擎柴油巴士直接改成自駕車,並且隨時可切換成手駕,保障行車與乘客安全,是具有高難度的技術創新,因此也吸引國外廠商來台交流觀摩。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過去無自駕車生態系統,因此這個聯盟很難得。

第二、台灣缺乏很多未來的生態場景。

第三、自駕車應該和中國大陸和歐美業者緊接合作。

第四、台灣汽車產業無人參與,很奇怪。

 

特斯拉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18日向員工表示,將裁撤約7%、超過3,000名全職員工,以降低成本、讓公司用更便宜的價格販售Model 3,並警告「前路艱困」。初步數據顯示,特斯拉去年第4季獲利將較第3季下滑,股價在18日早盤應聲重挫約7%。(編按:特斯拉裁員消息,加上到期債務恐吞噬其現金流,股價應聲大跌12.97%,收盤市值慘輸通用汽車。)

華爾街日報等梅體報導,馬斯克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說:「特斯拉需要裁員,以在未來幾周提高Model 3的生產率,進行多處生產工程的改善。」 他表示,為了讓標準版Model 3售價降到3.5萬美元、還能維持正常運作,提高產量和改善設計是關鍵的環節。根據彭博資訊,特斯拉去年約有4.5萬名員工,這波裁員相當於裁撤3,150人。

特斯拉已在去年第3季意外轉盈,並曾預告第4季有望繼續獲利。根據這份備忘錄,未經會計師審核的初步數據顯示,特斯拉去年第4季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仍為獲利,但較第3季下滑。上季財報將於2月5日公布。

馬斯克表示,公司「別無選擇」,只能裁員,要讓特斯拉的產品具備成本競爭力,「面臨極為艱難的挑戰」。特斯拉為了盡可能吸引有能力負擔得起自家車款的消費者,從5月開始,必須「至少能在所有市場提供中等續航力版本Model 3」,此外,「要繼續在較低價版本的Model 3上取得進展」。

特斯拉去年6月曾裁員9%,當時特斯拉也處於提高Model 3產量以解決延誤交車的關鍵時期。

馬斯克把價格比起現有車款較平易近人的Model 3視為打入主流市場的產品,但至今售價遲遲無法降到他承諾的3.5萬美元。即使特斯拉1月調降所有車款售價,入門的Model 3售價至少要4.4萬美元。

美國提供電動車買家的7,500美元聯邦抵稅優惠將在今年分階段取消,對次馬斯克在備忘錄中說:「壓低Model 3價格愈來愈有其必要,因為7月1日聯邦抵稅優惠再度減半之後,我們的車款售價會比現在貴上1,875美元,等到了年底,抵稅優惠會完全取消。」

特斯拉股價18日早盤跌6.8%,報323.69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人做製造還是太貴。

第二、馬斯克應該把一部分工作交給郭台銘。

第三、現在上海建廠,但畢竟工廠管理不是老美的強項。

第四、我們正進入一的電動車的時代,有越來越多品牌,使用也會更普及。

 

永大

日商日立集團收購永大案再掀波瀾,永大18日舉行臨時董事會,三位獨董提案成立「特別審議委員會」獲通過,針對收購價格偏低、為何只接受日商收購及收購說明書不完整三點爭議進行討論,15天內審議結論將提報董事會。

日立集團此次預定收購永大在外流通數量3億6,096萬4,461股,相當於88.3%股權,金額約216.5億元;最低收購數量8,850萬4,328股,占所有股權約21.6%,所需資金約53億元。

永大三位獨立董事包括一位市場派及兩位公司派,共同提出成立併購審議委員會,並選任獨立董事廖錦玉、謝永明、陳世洋為審議委員會委員,15天內針對公開收購說明書內容進行評估。

獨董陳世洋認為,日本日立每股收購價格每股60元,在評估上用市場比較法,但永大在大陸業務占七成、台灣只占三成,光是在大陸有三個廠,廠房部分至少就有上海、成都、天津等,恐怕未含許多資產價值估計,是否公允需好好評估。

其次,永大兩大外資股東,分別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奧的斯(Otis),目前持股約6.07%,另一個則是全球第五大的瑞士迅達(Schindler),股權也有5.34%,這兩家外資股東也曾對娶親永大有高度興趣。

不過,永大董事會在去年11月8日董事會中,否決掉有意併購的美商OTIS、瑞士商SCHINDLER,據悉,OTIS當時開出每股63元,另一家也願意以超過60元的價格收購。陳世洋表示,正常應該要讓所有人都有提出收購案,但收購價格應以全體股東最大利益為考量。

金管會官員昨日表示,公開收購是採申報制而非核准制,金管會角色是確保交易雙方資訊公開且充分揭露,一切過程符合法定程序,但並不介入民間市場行為,應不應賣最終仍由股東及投資人決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同意應該交由市場價格合理性。

第二、重點是公司去年拒絕美、歐高於60元的收購價。

第三、日本人太小氣,63元和60元只差3元,不願意多付3元,反而弄巧成拙。

第四、由於家族和日本日立關係良好,所以優先選擇日立,但價格並非最高。

第五、獨董為了保護自己,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可以理解。

 

富士康

受到中美貿易戰衝擊與全球手機市場成長趨緩,影響美國手機巨頭蘋果公司表現,並在近期罕見地下修2018年第四季營收預期。而做為蘋果最大代工夥伴: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同樣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日媒批露,自2018年10月以來,富士康組裝iPhone手機的工廠已裁員5萬人。

日本經濟新聞18日報導,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是蘋果公司最大的代工廠,但自2018年10月以來,富士康組裝iPhone的工廠裁員5萬人。

據此前媒體報導,一份蘋果內部的備忘錄顯示,擁有百萬員工的富士康計畫在2019年削減200億元人民幣(下同)開支,其中iPhone業務需減少60億元開支,甚至計畫裁去約10%的非技術人員,並計畫削減在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30億元開支。

2019年1月10日,鴻海提交給監管部門的文件顯示,其2018年12月營收為6,193億新台幣(約合201.2億美元),年減8.3%。這也是自2018年2月以來,鴻海首次出現月度營收年比下滑。

對於12月份的營收下滑,鴻海表示,主要是因為消費者類產品需求大幅下滑,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iPhone,特別是新iPhone需求低迷所致。

報導稱,稍早前,1月3日蘋果公司CEO庫克給投資者發信表示,蘋果營收預計從之前的890億美元至930億美元調降至840億美元,這也是蘋果近20年來首次調降營收預期,消息震撼全球市場。對於營收下降的原因,蘋果表示,主要是新iPhone銷售疲軟,尤其在以中國為主的大中華地區市場表現一般。

其實,大陸低迷的市場與就業情況在2018年下半年顯得更為嚴峻,除了富士康之外,2018年底包括像是經營加密貨幣挖礦機業務的比特大陸、共享單車摩拜,以及入口網站新浪等市場知名業者,均傳出要裁員的消息。

中國就業研究所和智聯招聘17日發布「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指出,2018年大陸就業市場景氣程度較2017年明顯回落。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貿易/進出口2018年第四季招聘需求更較2017年同期大跌4成。報告預計,2019年第一季大陸的就業景氣指數(CIER)將延續下降態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的銷售狀況一定非常差,否則富士康不會裁五萬名員工。

第二、台積電上季財務預測下跌大於預期,超過20%。

第三、信號已很明顯,未來整個台灣手機供應鏈可能下跌20-30%,不管是營收或股價。

第四、台灣電子股應該積極轉型,併購新創企業以及跨入新領域,都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大同

金管會17日認定大陸「龍峰國際」透過維家置業等外資帳戶買入大同股票,裁罰並限期賣出。維家負責人WEI CHANGYUAN於18日委託律師傅文民指出,維家及他本人與龍峰無關,他是香港永久居民、也是大同合法股東,不會出脫大同股票,對金管會違法裁決將提訴願救濟,大同最大股東王光祥也聲明持股,且會再加碼。

據金管會調查,龍峰國際透過維家置業等5個FINI帳戶買入大同股票達18.01%,裁罰龍峰國際及負責人共402萬元,並要求半年內出清。WEI認為,金管會裁決明顯偏頗違法,已損害維家權益,會提訴願救濟,並對金管會、相關承辦人員聲請賠償。

WEI表示,他是英屬維京群島Danielson Creation公司負責人,2018年12月14日向香港人士林美欣購買維家置業100%股權,進而持有大同股票,相關的轉讓合約、資金來源、匯款水單、收迄證明、香港公司登記文件全都提供金管會,證明現在的維家與龍峰毫無關係。

WEI指出,他是香港永久居民,以香港的資金買下維家置業,不清楚原來的維家股東與龍峰有何關係,但相關文件可清楚證明他無中國人身分,買維家的股款也非中國資金,是完全合法的外資。如果金管會違法處分造成維家及他本人權益受損,將依法對金管會、相關承辦官員求償及聲請國家賠償。

律師傅文民強調,金管會的違法裁罰對象是龍峰國際,和維家及WEI無關;WEI為大同的合法股東,沒有限期賣出的問題,不會出脫大同股票,也將依法行使股東權利。

同時,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也以大同公司最大股東身分,發表聲明強調「本人為改革大同公司治理,提升經營績效,召集股東會改選董事的過程,一定會符合相關法令規定。本人重申,維護股東權益的信念不會改變,而且一定會繼續增加持股,希望國內外股東全力支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主管機關最關切的就是有無中資。

第二、我們認為不能給香港股東隨意亂扣中資帽子,這對台灣長期招商不利。

第三、這就像台灣以前允許陸企負責人有外國居民身分者可以來台上市,後來卻改成只要「祖籍」是中國大陸,就不得來台上市。

第四、大同投資人Wei ChangYuan從拼音來看,根本就不像中資,金管會的「獵巫行動」不能太過分。

 

(THE EN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