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9-01-02
創會理事長的話:醫藥產業的整合(1)

蘇寧/阿里

蘇寧易購日前出清阿里巴巴股票,累計三次賣股獲利高達人民幣141億元(約新台幣639億元),讓蘇寧與阿里的結盟合作出現雜音;反觀阿里卻未出售蘇寧持股,帳面上潛在虧損高達人民幣99億元(約新台幣449.1億元)。

蘇寧與阿里的合作始於2015年,當時蘇寧易購以每股87.81美元,認購阿里1.04%的股份,共花費21.46億美元,並約定限售期為18個月。2016年,阿里旗下淘寶軟體公司則以每股人民幣15.17元,認購蘇寧易購19.99%股份,耗資人民幣282.33億元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僅次於蘇寧董事長張近東。這一相互入股的合作,一度被視為蘇寧與阿里結盟的標誌。

但當時也傳出,蘇寧內部對與阿里進行戰略合作存在較多爭議,之所以相互注資更多是因為「禮尚往來」,披著戰略合作外衣,實際上是為了財務投資。如今蘇寧在限售期滿後累計三次售出阿里股票,多少讓二者將來的合作存在一定變數。

蘇寧易購日前出售阿里巴巴集團股票1,316萬股,獲利人民幣52.05億元。這是蘇寧第三次出售阿里股票,蘇寧易購已清空所持阿里股份,獲利高達人民幣141億元(新台幣639.7億元)。

趁著美股的行情還不算壞的時候,拋售阿里股票來獲得大量資金支持公司的新業務拓展,以及讓財報數據好看,對蘇寧來說是筆划算的生意。阿里巴巴2018年收盤價137.07美元,全年約下跌20%。

尷尬的是,在蘇寧不斷售出阿里股票的同時,阿里卻並未售出任何蘇寧股票。截至2018年12月29日,蘇寧易購收盤價人民幣9.85元,阿里帳面虧損高達人民幣99億元。

騰訊財經報導,考慮到今年以來蘇寧對新零售,尤其是小店業務等線下門市業務的押注,蘇寧對資金的需求也頗為迫切,出售阿里股票將大為緩解資金鏈壓力。

蘇寧於2017年12月首次售出所持21%阿里股份,實現淨利潤約人民幣32.5億元;2018年5月,蘇寧再次賣掉部分所持阿里股票,實現淨利潤人民幣56.01億元。

在蘇寧易購2018年上半年財報中,淨利潤為人民幣59.9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91億元相比,年增1,957.38%,這其中正是對阿里股份的售出,若不考慮對阿里股票的售出,當時淨利潤僅為人民幣3.96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之前都是以戰略入股方式,和線下零售巨人如蘇寧合作。

第二、但不管是蘇寧或銀泰,這種大規模形式的股權結合,概念上說得過去,但執行上有困難。

第三、未來阿里會在不同產業領域,進行更多小規模的試點。

第四、阿里自己的新零售試點「盒馬生鮮」非常成功。

南僑食品A股

拚大陸上市,台灣食品大廠南僑投控有新進展,子公司南僑食品已日前更新A股招股說明書,這家從事烘焙油脂相關製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也是達利園蛋黃派、好利來蛋糕等甜品蛋糕部分原料的供應商。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從主要財務數據來看,2015到2017年,公司營收分別為人民幣16.39億元、18.79億元、21.0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2.16億元、2.84億元、2.71億元。

而公司前十大客戶包括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達利食品」)、北京好利來工貿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好利來」)、八十五度(江蘇)食品、桃李麵包等,公司產品毛利率大幅高於競爭對手,理由是競爭對手的經營業務多元化。

南僑食品生產的烘焙油脂屬於蛋糕領域的上游,下游針對的是達利食品、北京好利來這類的生產商,也就平時大陸人愛吃的達利園蛋黃派、好利來蛋糕背後,就有南僑食品的影子。

南僑食品對前十大客戶的銷售額比率維持在15%上下。其中最近三年達利食品是南僑食品的第一大客戶,2017年南僑食品對達利食品的銷售金額為人民幣1.19億元,所占總營收比率為5.65%。

從南僑食品主要財務數據來看,2015到2017年,營收分別為人民幣16.39億元、18.79億元、21.0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2.16億元、2.84億元、2.71億元。

南僑食品的負債大頭來自於應付票據及應付帳款、其他應付款,例如在2017年,南僑食品人民幣4.58億元的負債中,應付票據及應付帳款達人民幣1億元,其他應付款達人民幣2.49億元。

南僑食品解釋,公司應付帳款主要是應付的原材料、物料、包裝物採購款等,餘額的變動主要受上海南僑新廠投產的影響較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僑只是一般規模的台資企業,並非龍頭股。

第二、小型A股若能成功上市,對台商會有激勵作用。

第三、大陸A股IPO去年上市申請過會率是有史以來最低。

第四、讓台商通過,政治意涵絕對大過於經濟。

君實生物

生物製藥商君實生物上月24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收盤港幣23.75元,上漲22.55%,在上市首日屢屢破發的港股市場,君實生物股價表現算是「驚豔」,君實生物也是首家「新三板+H」股企業。

香港電台報導,君實生物行政總裁李寧表示,首劑新藥已獲藥監局批准上市許可,並已經開始動工生產,預計明年全年供應量可滿足1.5萬病人需求,明年底至2020年初的新生產線投入,產能將可提升五到八倍。

他還提到,目前已有三劑新藥有待發行,明年會在美國申請進行臨床研究,未有考慮未來三至五年再集資,公司旗下產品以低價和療效作為研發方向,境內的限制藥價政策對公司的創新藥沒有影響。

然而,會選擇同時在新三板及港股掛牌,李寧表示是希望讓兩地投資者投入生物醫藥行業,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加入香港的資本平台有助獲得全球認可,但暫未有計劃由新三板退市。

香港財華社報導,君實生物招股價每股19.38元,計劃集資最多港幣39億元。

君實生物的股票目前在新三板處於停牌狀態,之前股票為做市轉讓方式,停牌前最後的收盤價為人民幣21.41元,約為港幣24.25元,略高於昨天在港股掛牌的收盤價,市值為人民幣129億元。

新京報報導,君實生物是境內較早開始PD-1(治療癌症的免疫抑制劑)研發的企業之一,目前在研品種十幾款,覆蓋腫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君實生物於2015年8月13日掛牌新三板,由於屬於創新企業,2015年至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淨利潤均處於虧損狀態,分別為虧損人民幣5797萬元、1.35億元、3.17億元以及4.35億元。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指出,這是生物醫藥行業的共同特徵,創新藥品種從臨床前研究到上市往往需要五到十年時間,因此盈利週期也較長,由於新三板融資能力有限,許多創新性研發公司更願意在美國那斯達克或者港股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第一個成功的香港生技股IPO,意義非凡。

第二、而且是首家「新三板+H股」企業。

第三、新三板流動性不佳,如同台灣的興櫃,這個案例創造了新模式。

第四、台灣生技公司如果要布局中國大陸市場,未來應該會考慮在香港上市。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