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8-09-11
創會理事長的話:虛擬銀行(2)

第四、金融的數位生態系將促進電商快速的發展。台灣需要更多的數位生態系,目前主要是以淘寶和支付寶為主。



科技股

大中華科技產業研究兩大新趨勢浮現!大陸券商研究機構對台股研究著墨越來越深,海通國際證券、天風國際證券、華興資本證券等,均切入台股企業研究;同時,不少券商也不再細分台灣、香港或大陸團隊,研究資源正走在「去界線化」道路上。

海通國際證券最新升評可成,送暖台系蘋概大廠,華興資本證券日前也開啟台積電、矽力-KY與世界的研究,給予前二者「買進」投資評等,天風國際更是透過新延攬的郭明錤,通吃亞洲與台灣科技股新產業訊息,陸資加強著墨台股的迫切度,可見一斑。

這個現象的出現,完全不同於市場常討論的「紅色供應鏈崛起、台廠被邊緣化」擔憂。資深科技產業分析師說,儘管大陸電子產業抬頭,然台系科技龍頭股優勢依舊強大,各機構在研究大中華科技股時不敢偏廢,因此,才會出現陸資券商積極看台股的新局面。

在此趨勢中,不少機構乾脆由一個團隊統籌研究大中華科技業,不只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比較各地企業投資價值良莠,也構成研究人才的去界線化,不再分大陸、台灣或香港。

事實上,兩岸三地科技股研究不分家,早在麥格理證券張博凱數幾年擔任大中華區科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團隊核心派駐大陸起,就透露出趨勢轉變訊息。

近期知名大將如國金證券陸行之、剛赴廣發證券就職的蒲得宇等人,亦駐紮香港,偕同團隊廣泛研究中港台電子產業。

不只如此,其他非陸資的大型外資機構,也借重原本在台灣的科技研究人力資源,厚植大中華科技業研究實力。

像是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呂家璈、摩根士丹利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與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等,就算主要派駐在台灣,其所帶領的科技產業團隊都不只專注台股企業,反而成了「空中飛人」往返兩岸,花費更多精力在新竄起的大陸科技新星上。

台灣的電子產業分析師功力有口皆碑,研究資歷動輒10年以上,部分專家還具備科技業界經驗,切入相關產業研究通常可無縫接軌,是在各券商機構深獲倚賴主因。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以前大中華只有台灣有科技股,現在中港都有,未來會追上台灣,因為其以新經濟概念股為主。

第二、不少台灣證券研究高手,跳槽大陸券商,反映了一個趨勢。

第三、大陸科技產業興起,不只互聯網,手機和硬體也有一些優秀的新公司。

第四、未來大中華的科技研發主管應該會待在中國或香港,不會在台灣。 


元大

空軍官兵活動中心設定地上權案3日由元大銀行以82.01億元得標,氣走四家壽險業者,溢價率為123.2%,超乎市場預期,刷新今年商用不動產得標新高價;每坪權利金約720萬元,創歷史新高。

空軍官兵活動中心位於北市仁愛路與復興南路口,完整街廓四面臨路、地形方正,鄰近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商業活動熱絡,為台北市少有的精華商業土地。該標的面積約1,139.5坪,將設定為70年期間的地上權標售,底價為36.7億元。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這次得標金額令業界譁然,換算下來土地單價每坪719.7萬元,容積單價每坪約140萬元,是近年地上權罕見的高價標售。

今年地上權標售金額合計突破180億元,與去年全年36億元規模相較,成長超過四倍。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此案開發用途限制不得作住宅使用,得標價格確實令市場意外,以脫標單價719.7萬元,未來若推出A級商辦出租,租金勢必要挑戰每坪6,000元大關,才能打平成本。

昨日開標現場總計收到五封標單,最終由元大銀行得標,其餘四家競標者清一色為壽險業者,分別為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全球人壽、富邦人壽等,投標標金額從45億元至75億元不等。

昨日開標過程「峰迴路轉」,投標者之一的南山人壽自行搶先宣布以75億5,988萬元得標,溢價率106.83%,但元大銀行提出異議,強調已在投標期限內完成標單投遞,國產署最終宣布由元大銀行以82.01億元得標。

國產署北區分署表示,依照投標須知,投標人需在法定期限內完成標單投遞,根據郵局出示的證明,元大銀在8月底已將標單投至指定的郵政信箱,不料郵局未登錄,因此國產署開標時才沒有拿到元大銀的標單。

官員強調,元大銀在法定期間內完成標單投遞,就有參與開標的權利,且當時未進入審標程序,投標人提出異議後隨即中止開標,主要是郵局登錄作業疏失,國產署是依照規定宣布元大銀得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游資很多,特別是保險公司。

第二、假如有好項目,保險公司會加碼投資,即使回報率很低。

第三、大家特別願意為具有好地點的項目付出溢價。

第四、但是123%的溢價還是跌破眼鏡。

第五、政府應該發掘好的大型項目,引導游資進入,現在除了房地產外缺乏大型投資。 


人力需求

勞動部4日公布企業第4季人力需求調查結果,企業預估10月底較7月底淨增聘僱3.7萬餘人,整體廠商增聘人力需求,創近4年同期最高;而住宿及餐飲業,也因餐飲營收佳,人力需求衝上2011年以來同期新高。

勞動部統計處表示,由於全球景氣穩定增溫,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及機械自動化需求熱絡,國內消費市場維持動能,雖逢暑假消費旅遊旺季結束,事業單位仍有增僱員工的需求,而對照過去3年人力需求,確實是隨著經濟復甦,「一年比一年好」。

與前一季相比,第4季工業部門預計人力需求淨增加1.9萬人、服務業部門淨增加1.8萬人。按行業別觀察,以製造業人力需求淨增加近1.8萬人最多,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淨增加約3,800人,金屬製品製造業與機械設備製造業各淨增加約2,400人;次多為批發及零售業淨增約4,400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淨增約2,500人第三。

統計處解釋,工業部門人力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略減,主因今年經濟穩定成長,外銷訂單數據持續加溫,包括製造業等工業類別企業,已提前在今年前三季補足人力需求,前三季較今年第四季各增聘1000~5000人不等,今年前三季淨增人力明顯比過去二年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住宿及餐飲業人力需求在第4季常為全年的低點,但今年第4季住宿及餐飲業人力需求為2,073人,為2011年以來、近7年同期新高。

統計處表示,今年上半年餐飲業營收達2,355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為近7年最大增幅,隨著景氣續升、餐飲服務需求持續增加,展店與新品牌推升,也帶動人力需求增加;至於住宿業人力需求增加、是否與墾丁住宿業者頻傳倒閉現況不符,官員指出,墾丁確實受到陸客等影響,但應屬於個別區域現象,並未影響大局。

職類別部分,製造業的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第4季預期減少雇用318人,統計處解釋,這與批發及零售基層減少297人原因相通,因為食品製造、批發零售等相關產業,在中元節後減少臨時人力,所以人力需求減少,這也屬於季節性的正常現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台商回流,對人力需求增長當然有幫助。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業人才需求也大輻增加。

第三、台灣景氣正在回春,但為何民眾感受不深?

第四、台灣對人力需求,沒有考慮到產業結構的轉型。 


亞馬遜

《紐約時報》報導,電商龍頭亞馬遜稱霸網路零售版圖後,如今將目光鎖定於規模高達880億美元的線上廣告市場。亞馬遜擁有龐大消費者客群與數據資料的優勢,未來可望成為谷歌與臉書在該領域的勁敵。

亞馬遜加速進軍線上廣告市場,意味著消費者可能開始被迫觀看廣告,即便是支付119美元年費的Prime會員也不例外。

亞馬遜旗下遊戲直播平台Twitch8月底時宣布,若Prime會員在該平台不想受到廣告打擾,那未來每月須另付8.99美元購買「Twitch Turbo」服務,這讓部分遊戲玩家相當不滿。

亞馬遜大部分營收來自電商領域,自家網站販賣的商品五花八門,從書本到家具應有盡有,今年預估能進帳2,350億美元。亞馬遜也稱霸雲端運算事業,Amazon Web Services在總營收的佔比約11%,佔營業利益一半以上。

但在該公司最近公布的財報裡,一項名為「其他」的業務特別引起注意。這項業務主要是付費廣告收入,包括橫幅廣告與關鍵字搜索等。此業務今年首季營收較去年同期飆升130%至22億美元。

雖然這個數字對於谷歌與臉書而言微不足道,畢竟這兩家科技巨擘在880億美元線上廣告市場合計市佔率超過一半,但亞馬遜在此領域快速成長,未來恐對他們造成極大威脅。

亞馬遜在線上廣告佔有優勢,因為該公司擁有龐大客群與消費者購物習慣等數據,能精準投放廣告給適合對象,消費者通常會欣然接受這些「購物建議」而不將其視為「擾人廣告」,這是其他公司難以做到的。

市調公司Forrester分析師柯爾伯恩(Collin Colburn)指出:「谷歌與臉書遲遲未能滿足廣告客戶要求,客戶擔心廣告被投放在不恰當內容的周遭。但亞馬遜不同,因為電商網站相對而言較易掌控。」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市值繼蘋果之後已超過1兆美元,後市持續看好。

第二、亞馬遜廣告收入以往不多,未來會大輻增加,這也是亞馬遜股價近期被大為看好的原因。

第三、AWS只占總營收11%,卻占營業利益一半以上,說明雲端的重要性。

第四、廣告和AWS未來均有很大成長空間,形成二股動力,因此亞馬遜還會漲。 


KKR/榮化

榮化預計於9月10日召開股東臨時會,並於會中討論與國際投資機構KKR的孫公司(即Carlton的台灣子公司)進行股份轉換,投保中心5日指出,該案目前是否存有部分資訊不足的情形,投資人應審慎判斷。

今年7月23日KKR發布訊息,指出將和「李謀偉家族特定成員」共同合資成立Carlton公司,並以每股56元收購榮化普通股股票,9月10日榮化的股臨會如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東同意,榮化將私有化後下市,但此案卻引來外界認為資訊不對稱、李謀偉家族是否有左手換右手等質疑。

投保中心表示,日前曾函請榮化及其獨立董事說明「李謀偉家族特定成員」與KKR具體合作細節,包含將來預計有多少「李謀偉家族特定成員」將成為Carlton公司股東、持股比率與認股價格、未來KKR持股出售安排等問題?惟榮化及其獨立董事僅表示,李謀偉家族透過「李長榮實業」、「李城企業」、「華南商業銀行受託李謀偉信託財產專戶」及「士華投資」等,持有榮化約27.78%股份,除了「士華投資」(由李謀偉持有約98.28%股權)將成為Carlton公司股東外,無法確知李謀偉及其家族未來認購Carlton股份的具體名單、持股比率及認股價格。

投保中心認為,其所提出的問題攸關股東權益,榮化及其獨立董事宜進一步查明交易始末,並使相關資訊公開透明,如近期雖然榮化再度發出重訊,指出李謀偉家族特定成員持有Carlton股份不超過45%,然組成分子為誰、真正持股比率、後續進行方式等都應詳細揭露,提供股東妥為考慮判斷,以維護股東權益,並為台灣資本市場樹立典範。

針對外界質疑,KKR昨(5)日表示,在此項併購案中,邀請李謀偉及家族成員於45%股權範圍內投資Carlton公司。李謀偉及家族成員如欲投資Carlton,都必須先籌措資金,並於股分轉換基準日前,以與KKR相同之投資條件先行注資Carlton公司。

但KKR提醒,大家現在仍在評估並安排稅務、資金來源,包括自有資金或辦理銀行融資及外匯等問題,就參與投資的股東姓名及投資比例,目前尚未確定。

至於Carlton的資本結構,KKR指出將視銀行融資安排而定,這部分明、後(7、8日)兩天,會有初步結論,KKR將通知榮化,由榮化在10日的股東臨時會中,向股東說明。

我們的看法:

第一、投保中心的問題,反映台灣投資人對LBO知識的不足。

第二、KKR是全球前三大的私募股權基金之一,投資台灣代表對台灣產業的長期信任。

第三、這讓人想起8年前KKR欲私有化國巨,卻遭到台灣主管機關百般刁難。

第四、就是因為台灣民粹的氛圍,李長榮才要選擇暫時離開台灣資本市場。

第五、企業有上市和下市的自由,主管機關不宜過度干預,市場機制(溢價比率)會決定本案是否成功。

第六、不透明的不是李長榮,而是台灣的法令與環境,讓外國投資人無所適從。

第七、KKR投資國巨失敗,外資從此對台灣說bye-bye。

第八、這個案子如果遭遇不合理的對待,外資從此會把台灣貼上「不友善市場」的標籤,政府務必要謹慎處理。 


Theranos

曾是矽谷明星獨角獸的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被踢爆誇大自家技術及業績造假,騙取投資人、醫師和病患的信任,成功吸金數億美元,成了矽谷最大騙局。這家詐欺醜聞纏身的公司將正式解散,剩餘現金作為償還債權人之用。

《華爾街日報》報導,周二Theranos在發給股東的電子郵件中宣布,該公司正式解散,未來幾個月,會致力將公司剩餘現金付給無擔保債權人。

Theranos法務長兼執行長泰勒(David Taylor)透過電郵表示,該公司正試圖與Fortress協商和解,將Theranos的專利所有權轉讓給Fortress,但估計500萬美元的剩餘現金,發給其他無擔保債權人。

今年6月,美國聯邦檢察官對Theranos創辦人荷姆斯(Elizabeth Holmes)提起刑事訴訟,指控她向投資人詐取數億美元資金,並對醫師、患者進行詐欺。

2004年,年僅19歲、自史丹佛大學輟學的荷姆斯創辦Theranos,宣稱開發出革命性的血液檢測系統Edison,只需「幾滴血液」便可達到很高的準確度。

曾被封為賈伯斯第二的荷姆斯,靠著推廣這套系統擄獲不少大咖投資人的青睞,包括全美最大醫藥零售商Walgreens、澳洲傳媒大亨梅鐸商用軟體大廠甲骨文共同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Theranos因而一口氣募集到7億美元資金,全盛時期市值高達90億美元。

然而聯邦檢察官指控荷姆斯與Theranos營運長巴瓦尼(Ramesh Balwani),誇大血液檢測系統的功能,實際檢測結果有嚴重誤差,危害患者健康。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真的是矽谷傳奇,這家小公司幾年內居然能從矽谷募集數億美元資金,而且還登上各大著名雜誌如Fortune。

第二、來自史丹佛的美女學生創業,先天就有很強的故事性,難怪會欺騙投資人。

第三、全盛時期市值90億美元,是不折不扣的獨角獸。

第四、全美和中國大陸正面臨科技的「反思期」,在過於快速發展下,造成很多問題、詐騙甚至泡沫的產生。 


鈴木汽車

不敵業績不振壓力,日本鈴木汽車宣布以1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將所有股權轉讓給中國合作伙伴長安汽車,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新華社報導,鈴木與重慶長安在1993年成立了合資公司:重慶長安鈴木。長安汽車公告稱,已與日本鈴木和鈴木(中國)達成協議,以1元現金收購日方企業持有的長安鈴木50%股權,並將於今年底前完成股權交割。長安鈴木將由中日合資企業變成長安汽車全資子公司,也象徵著日本鈴木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報導稱,鈴木擅長製造小型車,但面對中國消費型態轉變,愈來愈偏好休旅車SUV等大型車,鈴木在中國市場陷入苦戰,業績節節下滑,先前亦曾多次傳出撤出中國市場的消息。

報導統計,長安鈴木生產的小型車,在2011年達到了22萬輛銷售量的巔峰,但此後產銷量持續下滑,2017年銷售量為8.6萬輛、巨虧8,482萬元人民幣,今年1~7月銷量僅2.62萬輛。

鈴木在中國有兩家合資企業,分別是江西昌河鈴木和重慶長安鈴木。今年6月15日,鈴木已正式從昌河鈴木中完全撤資,將全部股權轉讓給江西昌河汽車。本次再出脫長安鈴木股份後,等於正式撤出中國市場。

這也是鈴木繼退出世界第二大的美國市場之後,又將從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撤出。鈴木汽車表示,將會轉向開拓汽車銷售仍在增長的印度,以及非洲等新興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鈴木雖然是小型日本汽車製造商,但是正式放棄中國市場,還是意義重大,反映日本企業心態。

第二、在政治現實下,許多著名的日本公司決定撤出中國市場。

第三、台灣企業的思維不應該和日本/美國一樣,必須思考自己在中國市場有什麼優勢。

第四、我認為台灣的「軟實力」相關行業未來在中國大陸最有前途。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