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8-04-15
創會理事長的話:A股上市正夯(2)

諾華

瑞士藥廠諾華(Novartis)周一宣布以87億美元收購美國基因療法生技公司AveXis,被外界視為諾華新執行長在2月初上台後的第一次豪賭,要加強公司的藥品研發能力,把振興業務的希望重押在基因療法的新藥上。

諾華將以每股218美元收購AveXis,較AveXis上周五收盤價115.91美元高出88%,預計年中完成交易。

收購消息刺激AveXis股價在周一盤前飆漲87%,報216.5美元。

諾華3月底表示把與英國藥廠葛蘭素史克(GSK)合資的消費保健品業務所持股權賣給GSK,套現130億美元,就是讓諾華有更多銀彈去併購以加強藥品研發實力。

諾華執行長納拉西漢(Vasant Narasimhan)周一在記者會上就重申其要把業務焦點重新專注在藥品研發上。用來收購AveXis的資金,部份來自其賣出與GSK合資事業股權後所得的現金。

諾華願意砸重金收購AveXis,是因為AveXis正以基因療法來研發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新藥,目前正針對SMA進行幾項臨床研究。

尤其AveXis的新藥AVXS-101有可能成為首款一次性治療SMA的基因替代療法用藥。 納氏看好這新藥未來有數十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額。

諾華指出,SMA是一種由單一基因缺陷而引發的遺傳性神經退化疾病,估計每6,000名到1萬名新生嬰兒裡,就有約1個受SMA困擾。

諾華已經在癌症領域裡以基因療法來研發新藥,因此收購AveXis,被視為其進一步支持基因療法。

納氏說,諾華會在其他基因療法的研究平台上,因為有AveXis團隊支援而加強其研發能力。 諾華預期收購AveXis後對公司的核心營運收益影響,今年和明年的衝擊不大,反而到2020年時將因為新藥銷售貢獻強勁獲利,公司的業績因此吃進大補丸。

我們的看法
第一、基因療法談了很久,終於有相關併購案。

第二、併購溢價88%,非常驚人。

第三、台灣的生技公司應該趕快把自己出售給外資,不要夢想圈本地散戶的錢。

第四、中國生技產業興起,對台灣而言是機會也是威脅。 


國巨
被動元件龍頭國巨孫公司凱美10日公告,累計持有同業佳邦逾1.13萬張持股,持股比例逾一成,躋身大股東之列。外界解讀,這可能是國巨集團發動新一波併購。

對於買進佳邦持股,凱美董事長翁啟勝表示,佳邦體質好,有發展前景,也是團隊紮實的好公司,希望藉由投資,拉近和經營團隊的距離。

他並坦言,凱美本身所處的產業太傳統,必須尋找晶片式產品,佳邦產品線符合需求,希望未來可以從產品、業務、管理、客戶服務平台等層面合作。

不過,佳邦董事長鄭敦仁回應,事前並不知道對方要買股,但歡迎所有股東肯定和支持團隊經營。

他強調,只要股東全力支持經營團隊,且能為全體股東創造價值,就歡迎投資。

凱美昨日傍晚公告,於2月6日到4月10日間,累計斥資近3.51億元取得佳邦超過1.13萬張持股,平均價格30.82元,持股比例10.05%,成為大股東。

佳邦近日股價帶量強攻,連續兩天飆出兩根漲停板,昨日成交量衝破1.1萬張,終場收33.95元,漲3.05元,為2015年8月以來波段新高。市場研判,買盤應該就是來自凱美。

買進同業股權往往引起併購聯想,翁啟勝表示,佳邦鄭董事長投入被動元件產業已久,是值得尊敬的前輩,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佳邦本身體質好、團隊札實,但價值被低估,希望藉由投資可拉近雙方經營團隊距離,取得合作契機。

至於這起投資案,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是否知情?翁啟勝表示,投資對象由經營團隊自行評估,但確定投資後有向陳董事長報告。

凱美去年1月曾對另一家被動元件廠大毅發出公開收購邀請,當時計劃以每股24.76元公開收購大毅45%股權,但因大毅股價漲破公開收購價,最後收購未成。

翁啟勝表示,大毅目前價格已遠超過應有價值,雖替他們開心,但不符合投資標準,大毅投資案對凱美、智寶體系來說已經不存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巨是台灣最有併購經驗的公司。

第二、國巨有產業整合的經驗。

第三、金管會幾年前不允許國巨下市,是錯誤的決定。

第四、國巨現在積極併購當然很好,但只是打台灣盃,以前有打世界杯的機會,可惜啊! 


螞蟻金服
成立還不到四年,挾支付寶的威力,螞蟻金服近期啟動Pre-IPO輪融資90億美元(約新台幣2,628億元),巴克萊銀行評估,除了A股之外,螞蟻金服還會在港股或美股進行兩地上市,故將螞蟻金服的估值由1,060億美元上調至1,550億美元(約新台幣4.5兆元),成全球最大獨角獸。

螞蟻金服IPO,市場認為已箭在弦上,因為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轉讓智財權分享每年37.5%的税前利潤,換取入股螞蟻金服33%股權,此舉被視為阿里幫助螞蟻金服掃除上市障礙。 馬雲更在9日宣布螞蟻金服換帥,由財務背景更符合市場要求的CEO井賢棟兼任董事長,也被解讀是為螞蟻金服IPO鋪路。

雖然螞蟻金服對上市時間表和上市地點一直三緘其口,不過,馬雲1月初在香港浙商聯合會成立時透露,會認真考慮香港這個市場,而且希望參與香港金融市場打造。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螞蟻金服會尋求兩地上市,除了在上海申請A股IPO,另外會在紐約或香港同步上市。 全天候科技報導,在IPO之前,螞蟻金服不排除再進行私募融資。路透報導,螞蟻金服2月計畫透過發行新股,最多籌資50億美元,以此計算估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

不過,華爾街日報進一步揭露,螞蟻金服近期已準備融資90億美元,估值將達到1,5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獨角獸企業。

而身價一漲再漲,螞蟻金服依舊回應,對市場傳言不表評論。

巴克萊銀行報告指出,根據實地考察並重新進行業務分析和估值計算後,決定對螞蟻金服的估值由1,060億美元上調46.23%至1,550億美元。

巴克萊上調的理由是,預計2019年螞蟻金服用戶總量將超7億,且ARPU(單用戶平均收入)持續增長。同時,螞蟻金服採淘寶天貓的平臺模式,收費來源是向金融機構收取技術服務費,這種模式在成熟階段的營業利潤率可達60%-70%。

巴克萊認為,螞蟻金服目前PEG(市盈增長比率) 只有0.6倍,價值被低估。因此,巴克萊預估螞蟻金服2017財年的總收入為89億美元,到2021年將增至335億美元,四年複合增長率可達39%。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現在最紅的獨角獸。

第二、也是2018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IPO。

第三、這一輪pro-IPO的估值達1,000億美元,實在太驚人。

第四、我不認為螞蟻金服pro-IPO可值1,500億美元,那絕對是泡沫,但1,500億美元作為IPO上市的估值是合理的。

第五、阿里股價會進一步上升,現在投資風險很低。 


六福
股票上市的六福旅遊集團執行長莊豐如10日表示,集團旗下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大飯店因「營運成長幅度跟不上租金上漲速度」,所以在收到房東國泰人壽終止租賃契約通知函後,六福旅遊集團亦決定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大飯店營業至年底就暫吹熄燈號。

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大飯店是六福旅遊集團旗下最高檔的五星級觀光飯店,也是六福集團旗下經營的第一個國際連鎖酒店品牌飯店,在集團內具有「領航指標」意義,所以國壽與六福終止租約,在觀光旅館業界引起高度震撼。

此外,除六福皇宮外,市場尚有其它觀光飯店係向國壽承租建物經營,所以六福皇宮因租金不堪負荷而「被解約」,面對供過於求的市場競爭環境,是否引發後續連鎖效應,也是市場後續關注的焦點。

成立於1999年的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大飯店,位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建物地上15層、地下6層,有288間客房與7個餐廳加酒吧、一個烘焙麵包坊,以及22間多功能會議室與大型宴會廳。去(2017)年平均住房率67.75%、平均房價6128元,客房平均產值(Rev PAR)約4152元,全年營收12.93億元,占六福集團整體營收達39.74%。

表面上看,營運績效在台北觀光飯店場屬前段班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大飯店,是六福旅遊集團的「績優生」與「金雞母」,惟因租金成本高,六福皇宮實連年虧損,去年更虧2.4億元,是六福集團獲利最差的事業單位。

根據六福財報顯示,六福皇宮向國壽承租的房地與建物租金成本超過4成,換言之,六福皇宮每作100元的生意,有超過40元必須交給房東。

據了解,也就是因為租金壓力沈重,六福多年來與國壽就租金事宜展開協商,希望重新談出「合理的租金條件」。不過,對此雙方始終未達成共識。

六福與國壽的合約中訂有六福皇宮餐飲營收若未達標,則六福需支付4億元違約金給國壽,對此莊豐如表示,將於今年底認列完畢。

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將經營至今年12月31日後熄燈,莊豐如強調,所有消費者會員權益年底前將不受影響,同時六福亦會盡力安排六福皇宮員工至集團其它事業部門工作。莊豐如並表示,六福旅遊集團仍將持續投資經營五星級觀光飯店,且「六福皇宮」此一品牌不會就此消失。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觀光業被政府兩岸政策害慘了。

第二、六福自己經營能力也有問題,才會好幾年無法達標。

第三、南京東路是好地段,不能說地點不佳。

第四、消費市場走上兩極化,未來會進一步整合。 


三星
市調機構統計,全球智慧手機龍頭三星在大陸的市占率持續滑落,去年第四季市占率跌破百分之一,僅百分之零點八,全年銷量也低於一千萬支。另一方面,大陸當地品牌手機的占有率已提高到近九成,在全球市占率也持續攀高,有利台灣相關供應鏈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等營運。

大陸品牌手機廠包括華為自家海思晶片麒麟系列,主要在台積電投片,並採用大立光的鏡頭;OPPO新機R15用的是聯發科的處理器;富智康與英華達,是小米的兩大組裝夥伴,富智康同時是華為的組裝夥伴。其他大陸品牌手機廠的供應鏈,還包括友達、群創、晶技、京元電、矽品、華通、欣興等。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統計,三星二○一三年在中國的市占率高達百分之廿,穩居龍頭地位;不過隨中國品牌廠崛起,三星在中國市占率逐年萎縮。

去年第一季,三星在中國市占率僅百分之三點一,之後逐季滑落,到了第四季更一口氣跌破百分之一,使得二○一七年全年三星在中國市占率剩下百分之二點一,銷售量僅九百八十萬支,為二○一一年以來首度低於一千萬支。

三星在三月正式開賣 Galaxy S9、S9+,但因售價相對較高,讓許多消費者卻步,未能進一步拉升三星的市占。Strategy Analytics 預估,今年首季三星在中國的市占率,恐僅能維持前一季的水準,約百分之零點八。

其實三星受到大陸手機品牌廠的威脅,並不僅僅在中國市場,包括在印度市場,去年第四季小米也贏了三星,成為印度智慧手機龍頭廠。而華為在歐洲市場屢屢報捷,也對三星構成威脅。更不用說,還有緊咬三星市占的蘋果,去年第四季兩家的市占率僅差距零點三個百分點。

近來科技網站也傳出,三星可能搶在新的iPhone發表前,提前推出Galaxy Note 9,即是為了要搶得市場先機,重新贏回市占率。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曾是中國手機冠軍,但現在被大陸業者打敗,HTC更已經泡沫化了。

第二、中國大陸手機產品和品牌的時代來臨,取代所有外資。

第三、台灣從來沒有準備好面對中國品牌,也沒有深耕「中國市場」的心態。

第四、從諾基亞、摩托羅拉、HTC、三星到蘋果,看盡手機市場起起伏伏。

(The En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