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8-04-30
創會理事長的話:投資台灣事務所(1)

中興

大陸電信設備製造巨頭中興通訊遭美方下達銷售禁令後,便積極尋求解決之方。中興22日晚發布公告「認錯」,表示將吸取教訓並遵守美國的禁令,提高出口管制合規架構與流程,同時也將繼續與相關方溝通以尋求解決方案。

美國商務部日前宣布,由於中興違反美對伊朗技術禁售的制裁條款,未來7年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

面對美方嚴厲懲罰,中興A股昨晚在深交所公告「認錯」,表示已經採取措施以遵守該「拒絕令」,並積極與相關方溝通以及尋求解決方案。該公司並稱,將吸取過去在出口管制合規方面的教訓,把合規視為公司戰略的基石和經營的前提及底線。

為避免再發生相同情事,公告指出,已成立由總裁直接領導的合規管理委員會;組建了來自全球的資深出口管制合規專家團隊;引入多家顧問單位提供專業指導,構建和優化中興通訊出口管制合規管理架構、制度和流程。同時引入和實施SAP貿易合規管控工具(GTS),並對員工進行合規培訓,同時配合各項監管工作,以讓出口管制符合規範。

中興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不僅委由中國貿易促進會出面與中興的美國供應商緊急商議,希望降低制裁帶來的災難性影響。事實上,貿促會稱此事起源於中興的「不合規」,因此要求美方撤銷懲罰並不現實,建議中興以行動滿足所有書面和口頭的承諾,爭取獲得寬鬆對待。中興昨晚的「認錯」公告,亦被視為放低身段以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華爾街見聞報導,根據國資委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中興在此事的一系列應對「十分愚蠢和被動」。報告稱,中興約有20%至30%的元件是由美國廠商供應,尤其較常用的零部件如高速ADC/DAC、調製器、中頻VGA等產品,大部分都要依賴於國外廠商供應,暫時無法在大陸獲得同等替代品。因此美方的禁令等於「扼住了中興的咽喉」。

除此之外,在美國宣布對中興的禁令之後,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也發出新的警告,建議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來自中興的設備和服務,讓中興通訊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興犯了嚴重的錯誤,缺乏國際商業誠信。

第二、中國的強大,讓部分中國大陸企業覺得可以不必遵守國際商業原則,終於嘗到苦頭。

第三、當然赴關鍵是中美貿易戰,而其核心又在於高科技的爭奪。

第四、中興產品的元件許多都來自美國,因此美國有效地抓住了中興的弱點。

第五、這次事件和台灣兆豐銀行被美國重罰,背景很相似。 


武田
日本武田製藥五度向愛爾蘭同業Shire求親,並將報價提高至640億美元後,終於與Shire達成初步收購協議,兩家公司若順利達成交易,將成為全球第8大藥廠。

日本製藥龍頭武田周三股價收盤重挫7.03%,報4,510日圓。自武田有意收購Shire消息曝光以來,股價累計大跌18%,因為市場擔心武田為交易融資將背負龐大債務。

武田周二提出第五次出價,將價碼由上周五的每股47英鎊上調至49英鎊(約68.53美元),較第一次報價高出5英鎊。武田的最新出價較3月27日Shire的收盤價30.7英鎊溢價59.6%。

如果雙方成功達成交易,武田長達1個月的求親可望劃下完美句點,並寫下日本企業收購西方同業最大交易。兩家公司合併後將成為年營收300億美元的全球第8大藥廠。

Shire周三表示,公司願意建議股東接受武田640億美的最新出價,並將談判的最後期限延長至5月8日。

掌理擁有237年歷史的武田執行長韋伯(Christopher Weber)積極透過海外併購提升公司成長,致力讓武田成為真正的全球大型藥廠,與美國對手艾伯維(AbbVie)和輝瑞(Pfizer)分庭抗禮。

然而武田投資人質疑公司激進的擴張計畫,並擔心負債將因此暴增。不過據熟知內情人士透露,武田向日本3大銀行取得融資應該不成問題,在日本超低利率環境下,銀行愈來愈依賴收購融資賺取收入。

本交易將能讓武田的業務範圍拓展至Shire的罕見病藥物。武田目前缺乏後期研發階段的藥物,還有明星專利藥品專利即將到期的挑戰。

不過東京瑞銀(UBS)分析師Atsushi Seki並不認為,Shire的研發能力和產品能證明武田的價碼合理。「依據公司分析,Shire的獲利恐無法大幅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前幾年全球藥廠大併購是由美國主導,而日本可能是下一波。

第二、日本企業手上現金多,謀定而後動。

第三、這次併購溢價近60%,實在非常高。

第四、台灣生技公司應該掌握全球產業併購潮,趕快和全球大廠結成親家。 


iTutor
擁有TutorABC等知名線上教育品牌的iTutorGroup集團正計畫明年赴海外IPO,地點將會在香港和美國選擇其一,預計籌資3億美元,估值20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報導,iTutorGroup以20億美元估值和3億美元募資規模進行IPO,將使iTutorGroup成為全球最大教育科技新創企業。至今iTutorGroup已累計3.15億美元融資,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新加坡淡馬錫、中俄基金、高盛等知名機構。

iTutorGroup由楊明、楊正大於2004年在台灣創辦,是台灣少有的線上教育獨角獸企業,以線上英文教育品牌TutorABC廣為人知。近年iTutorGroup積極發展大陸市場,並聘請大陸籃球巨星姚明擔任集團代言人兼榮譽董事。

美國資本市場對來自東方的教育企業並不陌生,當下大陸許多教育企業都在美國上市,包括補教巨頭新東方、教育科技企業好未來、幼兒教育機構紅黃藍等10家教育企業均選擇在美掛牌。而在上個月,線上教育平台尚德機構也赴紐交所敲鐘上市。

產業方面,線上教育已逐漸成為教育產業主流,如新東方等補教巨頭都在發展線上教育。

iTutorGroup集團創辦人楊正大近期便曾表示,線上教育方式能讓4年制的大學生省下1年半的時間學習,看好未來10年內,線上教育能成為主流模式。融資方面,iTutorGroup在2014年曾獲得由阿里巴巴、淡馬錫和啟明創投所投的近1億美元B輪融資,而2015年則獲得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中俄基金、高盛、銀翎資本及淡馬錫參與的近2億美元C輪融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少數能夠躍上國際舞台的互聯網台灣企業。

第二、上市地點美國或香港,非常正確,台灣資本市場絕對沒有這種估值。

第三、教育產業最近很熱,特別在香港資本市場,而iTutor屬於補教概念。

第四、公司現有股東都很有名,但不知是否已達獨角獸估值水平? 


新光金/元富
新光金控24日宣布以換股方式,併購元富證券,1股元富證可換0.96股新光金,以23日收盤價來看,新光金是以約每股12元的價格「娶」元富,溢價18.8%,總價格130億元,此案將等6月股東會通過,預計9月30日為換股基礎日,屆時新光金對元富證持股將從現行33.45%,提高為100%持股。

新光金副董李紀珠表示,此併購案可優化新光金的負債淨值比、雙重槓桿比,同時元富證有94萬客戶,雙方可深化合作、擴大商品線與客戶群,合併後新光金將朝保險、銀行、證券三引擎發展。李紀珠說:「雙方一直有共識要深化整合,現在是不錯的時點,合併後雙方都能成長更快」。

李紀珠強調,由於元富證經紀業務市占約4%,居業界前六大,債券業務也是市場領導地位,具「市場知名度」,因此合併後將保留元富證的品牌,不會更名,同時因為新光金旗下只有元富證一家證券公司,合併後員工權益及業務都不受影響。

新光金將以發行10.3億股新股的方式進行換股合併,合併後新光金股本將從現行1,064億元,提高為1,167億元,每股淨值可望逾14元,金控資本適足率從118%提高到121%,負債淨值比從15%降到14%、雙重槓桿比也可從108%降到107%,且此案無併購利益及減損要認列,不影響損益。

新光金財務長徐順鋆表示,合併後將可提升經營效益,且每股盈餘可100%認列元富證獲利,將有助提升經營績效。

元富證總經理李明輝表示,在金融海嘯前,新光金股價是43.8元,元富證是19.3元,都是近十年高點,也代表新光金過去十年在經營效益上是處於調整過程,且花很大心力,去年到今年第一季即可看見改善結果,尤其今年新光金EPS達1.58元,是金控第二;而證券股目前股價淨值比都低於1,現在換為新光金股票,「(價格)可能不甚滿意」,但長久來看,新光金「上漲的想像空間會比證券來得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合,新光金早就應該增加對元富證券的持股,彼此有綜效。

第二、台灣的證券業還是有太多業者,需要進一步整合,形成規模。

第三、新光金沉寂了好幾年,現在有重新躍起的態勢。

第四、本次溢價18.8%,符合市場行情,相當合理。 


港交所
醞釀4年後,香港交易所24日正式公布「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諮詢總結,並通過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權方案、允許尚未獲利的生技公司赴港上市,以及創新產業公司來港第二上市要求。新規將於下周一(30日)生效,並接受企業申請上市,首批企業最快可在6、7月依據新制度上市。

這項新規是近24年來,港股針對吸引全球創新科技型企業所做出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這將對亞洲乃至全球資本市場掀起何種風潮,尤其對台股中長期而言會否形成磁吸效應,均讓外界高度關注。

華爾街見聞報導,港交所昨發布IPO新規,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即同股不同權),並允許尚未獲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指出,這次針對上市制度的重大調整,是為了吸引更多創新型科技公司,以及已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赴港上市。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表示,經過4年的努力,香港終於推出新的上市制度,港交所希望今年6、7月間能看到第一起新規下的IPO(首次公開發行)。

市場人士預計,允許同股不同權能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今年香港市場IPO集資額可望達2,000億港元。

報導稱,港交所在今年2月23日公布諮詢文件「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進一步細化「同股不同權」、生技公司來港上市,以及創新產業公司來港第二上市的要求。

在外界最關注的同股不同權問題上,港交所規定,欲採納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時,相關擬上市公司上市最低預期市值不得少於400億港元,若預期市值低於400億港元,申請人在最近1個財政年度必須獲得10億港元的收益。

高盛股票資本部中國區主管王亞軍此前表示,某些科技公司隨著企業發展不斷在融資,創辦人股權因此不斷被攤薄,但這些創辦人又是核心人物,不能失去控制權,香港同股不同權的改革即針對這類公司,否則這些企業只會考慮到美國上市。

目前市場盛傳,大陸手機巨頭小米正準備赴港上市計畫,希望搶到新規上路後的頭香。另外,陸港兩地9家生技公司如上海天力士、信達生物製藥等,同樣是摩拳擦掌。香港拓寬現行上市制度後的效應,正初步浮現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港交所求新求變,但仍以大型企業為主要上市對象。

第二、台灣很少企業符合港交所的條件。

第三、台灣企業上市後很少做PR,也是在香港上市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四、新經濟概念股大量去香港上市,無論如何都會對台灣資本市場帶來衝擊。台灣證交所需要積極轉型。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