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mother_class_the_name@ > @class_the_name@
資訊中心

Date: 2017-11-28
老總的兩岸手札(135)

用AI統一台灣?我們每天上網購物、用行動支付...中國早已摸透台灣人的喜好

商業週刊/2017-11-27/黃齊元
 

 
2017是AI元年,年度風雲人物是AlphaGo。

就在這一年,機器徹底証明其相較於人類的絕對優越性,AlphaGo先後輕易打敗韓國和中國棋王,讓全世界見識到人工智慧的能耐。

令人震驚的是AlphaGo最近推出進階版AlphaGo Zero,只學習圍棋40天,竟以100比零的戰績擊敗AlphaGo,而且完全不照牌理出牌,不同於傳統人類思維方式,代表一種新機器怪物的產生。

這已顛覆了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未來人類究竟要如何與AI相處?根據管理理論,好的領導者應多用比自己能幹的人,不要害怕和能力超過自己的人共事。但當未來所有人都被聰明的機器人所圍繞時,我們該如何因應?

日本軟銀總裁孫正義正全力打造機器人的ecosystem,他預計30年內機器人的智力可達到10,000,一般人的智商約100,天才如柯文哲可達150,但無論如何都和AI差距很遠。可確定的是,如果我們不懂使用AI,未來注定會淪為下等公民。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我們周遭環境正在快速進化中,朝向「數位化」和「智慧化」。美國已有拿了東西就走的Amazon Go智慧商店,中國也有阿里無人商店。「智慧」變成最流行的關鍵字,包括智慧零售、智慧家庭、智能(無人駕駛)汽車等。如果我們無法掌握時代潮流,馬上就會被拋在後面。

我是一個喜歡吸收新知的人,每周至少要讀10本書,快速閱讀對我不是問題。但我必須承認,在當前訊息爆炸、外在環境快速變遷的時代,即使像我也感到越來越吃力,不知如何去有效「駕馭」未來。

我們必須改變吸收知識的方式,有三個不同層面:

第一是「廣度」。未來知識的廣度會大輻提升,有很多「跨界」的情況,因此深度的重要性不及廣度。不同領域知識的連結與整合,反而會是重點。

未來有很多工作會遭到淘汰,特別是性質單一的,如按鍵員、收銀員和接線生等,因此每個人培養一種以上的技能很重要,尤其是那些需依賴深層人際溝通的工作。

第二是「速度」。由於有太多知識需要吸收,因此速度相對重要,代價是必須犧牲深度。

速度是我們的弱點。這幾年由於台灣和世界比較脫節,當別人都在加速奔跑時,我們卻仍龜速慢行,沒有危機意識。

舉例來說,最近政府通過金融「監理沙盒」制度,允許業者推出新商品或服務前有一個試驗期,時間長達3年,立意頗佳。然而最近香港眾安保險上市,這是大陸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成立至今只有4年,募集了15億美元,市值近1,000億港元,創造紀錄,這反映了兩岸速度的差異。

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最近舉辦DeeCamp深度學習訓練營,一般有科技背景的人,能在6周之內掌握AI的基本概念,進而開始應用。

大陸法規採用「先行先試」,先推動再說,不好再改。在新經濟時代,興利重於防弊的思維很重要。

第三是「高度」。高度不同於深度,代表一種視野與洞見。比如說百貨公司湧進了5,000個人,但這個大數據反映了什麼信息?你唯有站在高處才能理解。台灣人高度不夠,看不到big picture,因此會做錯誤的決定、並錯失商機。

由於AI,未來世界的遊戲規則會大不同,市場也會重新洗牌,產生新的贏家及財富分配。

未來學校所教的知識大部分都沒有用,因此終身學習極為重要。一個人過去的經驗不再是那麼關鍵,重點是他是否懂得發掘知識,特別是從別人或AI處獲得新知,並且利用知識來解決問題。

未來每一個人都是CEO,要能領導很多「機器人」。如果你連發號命令都不會,註定要被淘汰;如果只能帶一個人,也不會成功;好的人才要能同時發出很多指令,並將不同的AI團隊整合起來。

如果不想被AI取代,除了不斷學習、吸收新知外,想像力也很重要,這需要好的人文素養,可惜台灣教育部很多舉措其實是反其道而行。曾有人做過實驗,讓機器人聽完所有周杰倫的歌,結果也可以寫出有方文山味道的詞,這說明即使是想像力也必須升級。

研究兩岸關係的人,不是學政治就是經濟,但很少人是科技專家,科技特別是AI,將改寫兩岸的關係。大陸AI水平世界一流,投資力度驚人,未來AI可能被用來統一台灣。

也許是因為AI,大陸對台灣越摸越清楚,一直在做對的事情,比如說討好年輕人、遠離大財團、拉攏柯文哲等,反觀台灣卻不停在犯錯。當大家都開始網上消費、手機支付時,就會產生更多大數據,新聞分析也可以找到不少蛛絲馬跡。隨著大陸Al不斷進步,它可以模擬台灣社會的演化過程,進而釋放特定信息,朝它所想要的方向推進。

假如大陸軍隊有一天入侵台灣,AI會指引其去特定地方找特定人,就像「精準醫療」一樣,目標明確,因此不要變成collateral damage很重要。

台灣最近陷入「一例一休」爭議,這個法令不符合知識工作者需求,乃無庸置疑。賴揆為了振興投資決定推動修法,算是正確的第一步。

台灣未來少子化、老年化問題嚴重,因此引進外籍勞工和白領專業人員的聲浪又起。然而政府只看到人力不足,但卻沒有想到AI智慧化的衝擊。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很多人會失業,工作反而會過剩,如何協助人們轉業是一大挑戰!

台灣的強項是想像力,我們的未來在於把想像力和AI結合。

Imagine Taiwan. Imagine Future. Imagine a different world.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