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7-08-21
創會理事長的話:嚴審中國併購 (1)

嚴審中國併購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歐盟為降低中國在歐盟高科技、能源及基礎建設等產業,進行鉅額投資帶來的隱憂,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預計將在今年九月份的一場演講當中,呼籲對外資併購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消息來源表示,容克此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除歐盟在關鍵產業外資併購的審查上,與美國等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明顯差距;歐執委發言人表示,已了解到各方對外資投資關鍵產業的憂慮,容克已組成了小組,為他的九月演講研擬「可能的第一波行動」。

參與相關談話的人士向該報指出,相關計畫還包括加強統和各國現有的外資審查制度,鼓勵歐盟的每個國家都採取相同標準;另歐執委也考慮更嚴格的作法,例如導入歐盟層級的審查制度,主要適用於獲歐盟資助的公司。

報導指出,這個問題在歐盟已提升到政治層次,中國可能一方面透過購買歐洲專業技術,另一方面限制歐盟投資人在中國市場的活動,藉此在某領域內取得市場領先優勢。比利時智庫布勒哲爾(Bruegel)高級研究員表示,「我們需要加強我們的手段,才能用同樣的力量與北京談判。」

目前在歐盟廿八個國家中,僅十三個國家設有正式機制,針對投資及收購案進行審查,以評估這些交易是否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今年初,德國、法國、義大利向主管貿易的歐盟執委馬姆斯壯遞交一份文件,希望能在歐盟範圍內建立如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般的審查機制;德法義三國希望歐盟能授予各成員國法律基礎,讓歐盟各國政府能行使否決權,以阻擋中資對歐洲敏感高科技產業的收購,特別是背後受中國政府支持的交易。

但此主張遭北歐國家及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等國反對;反對的理由包括對公平貿易的堅持,或是本身國家的經濟陷入困頓,亟需外來投資等。

英國先前則傳出,將加強審查來自中國及其他國家的海外投資;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ECIPE)主任Hosuk Lee Makiyama指出,「若連傳統上被認為最支持自由貿易的英國都開始同意法國的作法,表示他們對中資併購的安全疑慮是確實存在的。」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全球M&A數量及金額在中國缺席下,一定會大輻下降。

第二、中國外匯無法匯出,而歐美又對中國採取防備態度。

第三、以前只有美國,現在許多國家都開始轉為負面。

第四、也只怪大陸企業太高調了,形成「經濟侵略」的形象。

第五、兩岸應該合作,共同海外併購。 
 
 
車聯網
即將於9月中旬在金門召開的「2017第十四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兩岸將首度針對車聯網簽訂合作備忘錄,除了訂定車聯網兩岸共通標準、並在共同打造車聯網生態圈達成共識。

受兩岸關係低迷影響,雙方產業交流合作趨於冷清,本次由華聚基金會與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今年邁入第14屆,按照慣例今年輪由台灣舉辦、並決定選在金門舉行。

「中國製造2025」政策將「智能製造」與「車聯網」發展列為戰略項目,其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AI)扮演著關鍵影響角色,亦被視為兩岸ICT業者轉型升級所共同關注的議題,影響未來產業發展甚鉅,兩岸決定今年針對車聯網簽訂合作備忘錄,希望透過共同制定共通標準以及共組車聯網生態鏈互補雙贏。

據指出,這項合作備忘錄,台方將由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力晶科技執行長黃崇仁代表,與陸方代表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理事長胡燕共同簽署。

華聚表示,在車聯網領域,兩岸廠商各有專長,台灣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晶圓代工、IC設計、系統整合及相關模組掌握多項優勢技術,台積電、聯發科、聚積、力旺、偉詮電、凌陽、晶焱、聯傑、倚強等廠商已相繼切入車聯網市場。

大陸則在無人車、智慧車等領域擁有不少先進技術,兩岸透過合作互補優勢,可以讓兩岸廠商在全球車聯網的市占版圖上搶得先機。

去年在哈爾濱舉辦「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時,因為兩岸關係緊張,我方官員缺席,今年移師到金門舉辦,大陸工信部則派出司級或副司級帶隊,率中移動與華為等指標大廠來台,初估約有80∼90人規模。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兩岸產業合作意義重大,因為汽車是未來最重要的新經濟平台之一。

第二、汽車零件組有可能成為台灣未來爆發的一個產業族群。

第三、兩岸共訂行業標竿,意義重大,特別在現在的政府氛圍下,不知是否大陸對台灣特別包容?

第四、台灣汽車產業的問題是規模太小,有待進一步整合。 
 
 
金融整併
新任銀行局長邱淑貞對銀行整併釋出大善意,她15日表示,將檢討併購流程,包括縮短申請時間、提高可預測性;若銀行因缺失被罰,只要有積極改善的計畫,亦可向金管會提出併購申請。

金管會新任銀行局長邱淑貞、保險局長吳桂茂、檢查局長王儷娟昨日正式上任,並一同出席金管會例行記者會,說明未來的施政重點,包括外界關心的銀行整併等議題。

根據金控法及銀行法,金控及銀行轉投資金融相關事業,送件日15日內金管會未表示反對意見,即視為核准;若轉投資非金融相關事業,則是30日內。

但在實務上,金管會在審查過程中,會要求送件申請的公司針對一些疑慮補充說明,補件的時間不納入15天或30天的審核時間內。

比如說,某金控要參股海外銀行,送件後第五天,金管會對某些事項有疑問,要求補件說明,這時審查時間就會暫停,待補充文件送達後,再開始從第五天起計算,到第15天金管會都沒有反對,就視為核准通過。

一般來說,金管會審核一件轉投資案,要花1~2個月時間,許多銀行業者認為時間太久,希望金管會能縮短審查時間。

對此,邱淑貞表示,併購最強調「時機」,往往時機一過,併購案就沒了。因此未來將朝縮短審查時間、提高審查可預測性的方向改進,鼓勵更多銀行在資本充足的環境下,進行併購。

至於具體的做法,邱淑貞指出,有些銀行因違規被處分,在缺失改善獲得金管會認可前,只要有明確的缺失改善計畫,亦可向金管會提出轉投資申請,這也是加速併購的方法之一。

金管會是否翻修銀行法、提高罰則?邱淑貞認為,修正銀行法要從總體面思考,不會特別從處分角度去翻修。而且,現行罰則除了罰款外,還包括禁止業務、解任負責人等,工具很多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銀行太多,市場過小,早就該積極整併。

第二、然而現在已錯過了整併的黃金時機。

第三、很大的問題是,PE和陸資無法投資金融事業,而外國銀行也不會再來台灣,反而會逐漸撤出。

第四、大型金控不會再買本土小銀行,因此剩下的選擇不多,只有中小金融機構彼此整併。 阿里巴巴
申報資料顯示,避險基金偏好「五大尖牙股」(FAANG)甚久,如今蘋果和臉書對避險基金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多家大型避險基金則轉向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

根據申報資料,避險基金Citadel上季賣出多數蘋果持股,減持數量達340萬股。維京全球投資人(Viking)也減碼多數的臉書持股,共960萬股。這只是避險基金申報的13F報告中兩例。13F報告需在每季結束後的45天內上報。

「五大尖牙股」,亞馬遜、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及Netflix等另外三家科技大咖,仍受避險基金青睞。馬爾文資本(Melvin)上記增持24.8842萬股Alphabet股票,Pointstate資本加碼14.33萬亞馬遜的股票,Scopus資產管理公司則增持42.5萬股Netflix股票。

另外,幾家大型避險基金上季也買進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股價的美國存託憑證(ADR)。 例如,Appaloosa管理公司買入阿里巴巴370萬股,迄6月底價值5.2億美元,為Appaloosa已揭露股票投資組合的第三大投資部位。Duquesne家族辦公室也購入阿里價值1億美元的股票,維京全球投資人也收購價值1.55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

上季最大輸家是能源公司。由於國際油價重摔近9%,安達可石油等能源業者市值各銳減超過20%。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今年漲幅高達80%,股價已進逼亞馬遜,實在太驚人。

第二、歐美避險基金投資阿里,意義非凡,過去這些基金只會買美國龍頭企業股票。

第三、避險基金在賭阿里開創明日世界版圖的成功率,這是很大的信任票。

第四、最大的意義在於證明中國的新經濟龍頭成長潛力已經超越美國同業。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