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7-08-07
創會理事長的話:新零售趨勢 O2O (1)

小米/北汽

小米要進軍無人駕駛汽車產業,小米董事長雷軍28日與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界面新聞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小米與北汽將強強聯手智能駕駛合作。

這是繼華為之後,又一手機業巨頭跨界汽車業向市場投下震撼彈。大陸車聯網市場百家爭鳴,從百度、高德、騰訊到華為,如今小米也加入戰局,發揮各自優勢一爭高下。

報導指出,小米與北汽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後,雷軍陪同徐和誼和北汽高管到北京五彩城的小米之家參觀體驗,雷軍特地操作小米車載充電器、智慧行車記錄儀等全系列汽電產品。

IT之家報導,雷軍打算進軍智能汽車、布局車聯網早已有跡可循。小米科技在2015年就提出「智慧汽車行駛控制方法及裝置」等近十項與汽車相關的專利發明,專利主要集中在車載系統與駕駛輔助兩大方面。

2015年12月雷軍在微博秀出照片,他的身後赫然是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雷軍還發文「試乘了一下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當時外界就預期,這是小米要進軍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前奏。

IT之家報導,市場評估小米親自造汽車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切入打造無人駕駛領域的「MIUI」操作系統。相較無人駕駛汽車造車,發展車載智慧系統門檻更低,小米的優勢更大。

與小米攜手合做的北汽集團,是今年大陸入榜世界500強六家車企中,排名上升最大,競爭力突飛猛進,歸功新能源車挹注。

專家指出,小米是做手機起家,MIUI憑藉Android系統,在軟硬體研發、價格控制、用戶體驗設計方面占大優勢,如果MIUI進一步提供在車內安全、智慧地使用手機的功能,提高開車應用手機搭載大數據的便利性,和雲端互聯,甚至實現ETC等應用,會比蘋果更有成功的可能。以手機行動互聯作為進入汽車的敲門磚,切入車聯網再跨界到無人駕駛,小米進軍汽車產業幾乎勝券在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的新生態系,希望不要變成樂視的下場。

第二、大陸的電動車已成為全民運動,形成風潮。

第三、小米和北汽合作絕對正確,因為有汽車專業的戰略夥伴,算是一大勝利。

第四、但是小米除了手機以外,其餘的物聯網計畫都不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嘉誠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地產(01113-HK)等公司27日晚間發布公告,擬組團收購歐洲的能源管理供應公司──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屬公司。若此次涉及45億歐元的收購成功,長實系今年在收購兩家海外能源公司上將花費約825.79億港元。

資料顯示,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屬公司在歐洲(包括德國、丹麥、荷蘭、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具有重要市場地位。截至2016年12月31日,該公司的資產淨值約2.51億歐元。

長實集團認為,收購該公司將為長實地產提供在歐洲輔助計量市場投資的寶貴機遇,貫徹長實地產的全球多元化策略。

第一財經分析,李嘉誠旗下的能源板塊業務,也在其「商業帝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和記黃埔旗下的電能實業(00006-HK)作為其能源帝國布局的堡壘,李嘉誠透過30多年的精心布局,其能源業務目前已經橫跨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業務領域不僅涉及傳統的煤炭、發電、配電等業務,還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能源行業。

以英國為例,2010年李嘉誠長江基建以9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電網公司,後來又以155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水務、燃氣資產,其在英國的投資,被形容為「買下了整個英國」。

歐洲企業跌出價值

而最新一次的收購是今年1月16日,長實地產、長和(00001-HK)、長江基建(01038-HK)及電能實業聯合公布,長實系3公司斥資72.99億澳元收購分別在澳洲、美國、英國及歐洲均擁有多項能源資產的營運商DUET。

即使發生了英國脫歐與歐洲難民危機等重大事件,李嘉誠近年依然持續重點投資歐洲的策略。李嘉誠看好歐洲,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歐洲的部分企業已經跌出價值。

根據富比士富翁榜,截至2017年7月28日,李嘉誠共有337億美元的資產,位列世界第22位,身家超過許家印30億美元、也超過了曾經的大陸首富王健林,離馬化騰僅差9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李嘉誠專門投門檻高的項目,別人沒有能力投資項目。

第二、李嘉誠對新能源和傳統能源都有佈局。

第三、歐洲還是李嘉誠投資布局重心。

第四、能源產業的版圖未來會重新洗牌。

第五、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對歐洲電信的3G布局砸了很多錢,但並不算成功。 


台塑越鋼
台塑集團5月初宣布台塑河靜鋼鐵廠將以二階段方式,啟動10億美元增資計畫。在台塑集團旗下四寶完成第一階段5億美元增資後,據越南台商企業人士指出,越捷航空是台塑河靜鋼鐵廠第二階段增資的邀約參股對象,期盼透過爭取越捷航空入股4∼5%,藉此強化深耕在地化發展。

越南方面傳出,越捷航空曾獲台塑河靜鋼廠力邀,前去河靜鋼廠參觀,對河靜鋼鐵廠順利投產給予相當肯定;尤其越南總理阮春福視察河靜鋼廠後,應可提高越南企業入股台塑河靜鋼鐵廠意願。越鋼能否在中鋼、日本JFE集團後,順利爭取越捷航空參股,引發市場關注。

對此,台塑集團、河靜鋼鐵廠均低調表達不予置評。台塑河靜鋼鐵廠說,不排除對未來經營有幫助的越方大企業合作,目前並未敲定特定對象。

由台塑、中鋼及日本JFE三大集團合資興建的越南首座一貫作業的台塑河靜鋼廠,第一階段規劃粗鋼年產量約700萬噸,高居東南亞第一。

河靜鋼鐵廠第1號高爐已於5月29日點火運轉,年產350萬噸。單日扁鋼胚產量已提高到7,000餘公噸,約達單日規劃產量9,300公噸逾75%,預計點火5∼6個月後,可全產能量產,而河靜也開始生產熱軋成品,並逐步銷售給當地下游廠商試用。目前客戶回應不錯。

台塑集團5月初宣布啟動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公司10億美元增資計畫,預計採兩階段方式,將越鋼資本額從45億美元提高至55億美元。

據悉,台塑四寶及福懋等集團企業合力參與的第一階段5億美元增資已於7月下旬到位,亦即台塑河靜鋼鐵廠資本額提高為50億美元。

根據越南政府公佈資料,台塑河靜鋼廠因整個投資案拖長,利息及各項設備含環保設備增加,預計至年底,總投資金額上調到116.24億美元,較原來投資資金106.87億美元,增加近10億美元。

倘若越鋼順利在年底啟動第二階段5億美元增資,並成功爭取越南當地企業參股,無疑對其在地化耕耘及東協市場佈局,增添新升級能量。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一波三折,但總算有些眉目,不知台塑付了多少代價。

第二、台商在越南孤立無援,只能靠自己。

第三、東南亞國家都會因為一帶一路,向中國大陸靠攏。

第四、台塑引進越鋼作為投資人,雙方利益綁在一起。 


環評
面對鴻海及台塑集團紛紛赴美設廠,連台積電都不排除赴美設廠的可能,行政院院長林全1日出席DRAM廠南亞科新營運總部落成典禮時端出牛肉,表示會把國內環境做好,歡迎任何國內外廠商投資,政府將會排除廠商面對的不確定性障礙,也不會再出現6年不過的環評案。

國內大廠近來紛紛宣布將前往美國投資,除鴻海將在美國斥資百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先進面板廠外,台塑集團旗下台塑化也將與台化在路易斯安納州投資約94億美元建廠。至於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雖然表示,3奈米設廠會以台灣優先,但至今赴美設廠仍是考慮的選項之一。

業界人士指出,除了水電的問題外,有時候環評過度刁難也是影響台廠投資的重要原因,一旦環評導致廠商錯失最佳時間點,也只能選擇出走台灣這條路走。

林全出席南亞科新總部落成典禮時表示,台灣有很嚴格環保要求,及對勞動方面的要求,並不怕環保標準嚴格,要減少不確定性,任何一個環評過就過、不過就不過,要早點說不要拖,不會再出現6年審不過的環評案件。

林全表示,環保署去年開始所有新環評案件,都在3次會議之內做出決定,還是要進一步改善體制,讓制度要能更完善,要減少個案環評的不確定性,希望社會大眾對台灣要有信心,台灣企業在台灣投資是值得。

林全表示,政府將會把國內環境做好,歡迎任何國內外企業投資,政府將會排除廠商面對的不確定性障礙。例如在電力的供應方面,目前供電勉強還是夠,但有很大不確定性,為避免意外發生,政府會帶頭示範節電。

由於受到尼莎颱風襲台影響,民營和平電廠位於東澳的自有輸電鐵塔倒塌,造成全台供電亮起紅燈。林全表示,和平電廠輸電量相當大約有1.3GW,等於整個供電量的7%,它的斷電確實影響台灣夏季尖峰的用電供需,因此有必要做些努力,一方面是台電的努力,一方面希望把節電落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環評法規過嚴,造成企業出走。

第二、設立時間表是對的,不能一個案子拖很多年。

第三、林全提到6年的案例,簡直離譜到極點,哪個企業的投資案能等這麼久?應該限定3年內解決。

第四、時間不在我方,企業大幅出走加快,法規鬆綁是關鍵。

(待續)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