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協會專欄 > 協會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7-04-18
創會理事長的話:數位科技時代(1)

國發基金/生技股


國發基金首度鬆口,將處分生技股。國發基金表示,早期投資生技股階段任務完成,將有條件的處理所投資的已上市櫃生技股股權,預計以盤後交易、公開拍賣兩種方式進行,最終希望為所投資的公司引進有價值的策略投資人。

國發基金副執行秘書蘇來守證實,該基金會確實在去年底已經規劃,將有條件處分所持有的股權,處分標的包含生技;他說,將以盡量對公司經營權、股價的衝擊最小的方式來釋股。

國發基金自2000年前後依國家政策配合投資生技股,當時因生技等創新產業屬於投資具有高風險、長時間的產業,一般民間公司無意參與,而國發基金的宗旨在於協助產業發展,如今「點火」的階段性任務完成,估計潛在獲利150億元,這也是政府投資生技股以來,首度證實將階段性退場。

據了解,目前國發基金以直接、間接方式投資國內生技股,其中,直接投資的公司約14家,約有半數以上已經上市櫃,如中裕、智擎、藥華、神隆、國光、太景、永昕、台康等,都是國內指標型的生技公司。

不過,國發基金表示,目前該基金會雖然已向行政院呈報「建議」的處分標的,但是處分時間點或處分的公司仍有待政院核准後,才會正式啟動。

至於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處分生技股,根據行政院官員指出,目前行政院正推動「創新轉型基金」,並匡列1,000億元,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財源」,而過去幾年賺了不少的生技股,列為優先處分對象。

再者,行政院有意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旗下要陸續成立許多基金,總額度也上看百億元,因此資金需求孔急,而國發基金也表示,未來會考慮共同參與。

國發基金強調,買股票的人一定會賣股票,國發基金也不例外,只是該基金還肩負協助產業的使命,因此會審慎處理。不過,過去該基金處分股票是「隨機的」,而未來將是「有制度的」,譬如去年底就逐一檢討轉投資事業規劃釋股,而生技股只是釋股的一部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生技股炒得太高,國發基金適度調節是對的。

第二、許多上市公司都靠國發基金來支撐股價。

第三、翁啟惠和浩鼎事件,讓大家重新思考生技股投資價值。

第四、現在已到了重新檢討台灣生技產業政策的時候。

醫材

經濟部11日宣布,將投入逾20億元,打造醫材領域成為兆元產業,在三年內(2020年前)將醫材產值推升到2,000億元,成長目標至少600億元。

經濟部技術處代理處長羅達生昨日在「高階影像醫材五力全開、領航產業醫耀全球」記者會上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整合創新聚落發展、鏈結國際市場資源,建構台灣成為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

隨著全球人口邁入高齡化,老化與慢性病的醫療照護需求持續提升,也驅動全球醫材市場持續成長;其中,醫用超音波、數位X光等高階影像醫材,占全球影像醫材市場六成以上。

在推動醫材成為兆元產業部分,羅達生說明,推動做法可分為二部分,首先,結合國內ICT既有優勢和新竹生醫園區新創公司,跨領域結合軟硬策略,創造系統整合方案和創新醫材發展。

其次,將推動法人能量結合中南部精密機械產業優勢,嘗試發展微創醫材、智慧輔具、牙材及骨材等高級醫材聚落等,將台灣醫材塑造為亞太醫材發展重鎮。

羅達生表示,國內醫材發展技術已經達到「輕、快、準、多、美」,具備「輕型可攜式檢測、高階即時影像、精準診斷、多功能整合監控、民生醫美領域」等能量。

經濟部也將協助產業界,配合政府推動5+2創新產業政策,建構台灣成為亞太創新高值醫材產業重鎮,目標要從去年1,410億元產值,達到2020年的2,000億元產值目標。

在創新成果方面,工研院與振磬科技結合掃描機構硬體與3D超音波影像重建顯示軟體技術,共同研發出「自動3D乳房超音波掃描系統」,可在一分鐘內精準將乳房結構完整掃描成像,並提供剖面圖與影像圖。

經濟部昨日公布政府已建構出高階影像醫材產業上下游產業鏈,累積117家技轉、182家廠商投資,目前總投資金額達37.86億元,帶動相關產值達318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相較於生技新藥,台灣在醫材方面更有利基。

第二、醫材牽涉到IT和醫療的整合,台灣相對較有優勢。

第三、台灣醫材一定要以亞太和世界為市場。

第四、大藍圖和規劃一定要清晰,光是”醫材”還是太廣泛。

國泰君安

今年以來香港市場集資規模最大的新股,也是今年目前全球發行規模第二大的新股,國泰君安H股11日在港掛牌,受到港股大盤下跌影響,上市首日盤中兩度跌破發行價港幣15.84元,最低至港幣15.78元,最終收平盤。

中國經濟網報導,國泰君安此次全球發售約10.4億股H股股份,公告顯示,每股H股的發售價定為港幣15.84元,公司共募集資金約港幣160.4億元(約新台幣640億元)。

從2016年財報來看,國泰君安營收以人民幣257億元排名行業第三,淨利潤則下滑37%至人民幣98億元,次於中信證券排名行業第二。

這是今年以來香港市場集資規模最大的新股,盤中意外跌破發行價,昨日最後收平盤港幣15.84元。

界面新聞報導,南華金融高級策略師岑智勇表示,昨日港股市場疲弱,對於當日上市的公司很不利。

恆生指數在24,200點至24,300點徘徊較長時間,久守必失。港股出現中資金融股集體疲軟、中國金控斷崖式下跌等危情,使得恆指盤中急跌200點至24,000點附近。

但岑智勇認為,國泰君安H股較A股折讓較大,有利於其在未來股價得到提升。

據了解,此次國泰君安H股招股,30%的集資額將用於發展機構金融業務;30%用於發展個人金融業務;15%用於發展投資管理業務;15%用於發展國際業務;以及10%用於額外運營資金及其他一般業務用途。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國泰君安的IPO項目拖了很久,終於完成。

第二、Apax投了3億多美元擔任碁石投資人,說明PE要找好項目不容易,只好投上市公司。

第三、上市本益比12倍,差不多是估值極限,不可能再高了。

第四、中國A股市場IPO逐漸恢復,這是國泰君安可以上市成功的原因。

東芝

東芝11日趕在最後期限前公布未經會計師簽核的財報,但如今焦點不在財務漏洞有多大,而在於要怎麼脫離這個深淵。

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指出,東芝和日本政府不管屬意由誰得標,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硬是開出比其他競標者高出50%價碼,才是最有份量的聲音。

高燦鳴評道:「出售晶片事業,可謂脫離此殘局最穩固的階梯」,但東芝和日本政府卻屬意由日本人來競標,如今看來,中國人最不受歡迎,西方買家還可以,南韓買家則勉強接受。

但來了一個郭台銘「亂了布局」,郭台銘雖是台灣人,但鴻海大部分工廠在中國大陸,令日本不安。

高燦鳴指出,郭台銘五年前堅持爭取入主夏普,也曾令日本原有企業體制反感,如今他對東芝晶片事業開出的價碼比SK海力士和博通多出五成,等於在說,他是「不容忽視的」。

高燦鳴認為,若出價只是接近或略高於其他競逐者,東芝還可找理由來搪塞鴻海,但鴻海出價3兆日圓,「更何況郭台銘曾窮追不捨地追求夏普,更不能等閒視之」。

「如此出價也逼得東芝向其他競逐者爭取更高價碼,很可能有人會因此打退堂鼓。

鴻海最後未必得付出3兆日圓,可以肯定的是,就像夏普的前例一樣,附加條款、實地查核、咄咄逼人的談判過後,這個數字會隨之降低。」

高燦鳴說:「東芝和政府全力抵擋外國併購,郭台銘都勝券(支票)在握。」

據了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針對標購東芝半導體事業徵詢台灣記憶體界重量級人士,得到的結論是,鴻海集團如果要競標,一定要拿下東芝半導體逾51%股權,甚至全數買下,如今傳出他出價3兆日圓競標,情況相常吻合。

鴻海除了出最高價競標東芝,也啟動集團組織調整應戰,規劃成立S次集團,主攻半導體事業,由劉揚偉操盤。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郭台銘投資夏普已有心得,這次才敢大膽競標東芝。

第二、用超高價競標,說明志在必得。

第三、日本人其實並不希望東芝再被鴻海收購,面子掛不住。

第四、但上次日本國發基金INCJ和鴻海爭夏普就失敗,說明價格還是關鍵。

第五、東芝虧太多,只管誰願意給他最多錢就願意成交,畢竟money talks。

特斯拉

汽車業對軟體和先進能源技術的倚賴持續升高,加上分析師推波助瀾,帶動特斯拉(Tesla)市值一舉超越通用汽車(GM),成為全美市值最高車廠,這也是底特律車廠首度痛失市值最高車商的寶座。

特斯拉股價周一上漲百分之三點二六,創下每股三一二點三九美元新高,公司市值達五○八點八七億美元(約台幣一點五兆元),比通用汽車多一百萬美元。

過去一個月來,特斯拉股價上漲約百分之卅五,市場解讀這波漲勢是因為投資人看好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將為汽車和能源產業帶來革命。

穆斯克持有約兩成特斯拉股分,彭博億萬富豪指數統計,今年來穆斯克財富淨值增加廿四點八億美元(約台幣七六四億元),在美股周一收盤後達到一三一億美元(約台幣四○三八億元)。

特斯拉正加緊啟動平價的Model 3車款今年下半年量產計畫,並大舉擴張工廠,以達成二○一八年起年產五十萬輛目標。

特斯拉去年銷售量為七萬六二三○萬輛,未達至少八萬輛的目標。通用汽車去年賣出一千萬輛,福特汽車銷售量為六七○萬輛。

市場分析公司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波特駕駛特斯拉電動車七個月後,周一把特斯拉股票的評等從「中性」上調為「加碼」,稱特斯拉電動車充滿魅力。

波特說,「特斯拉不僅是一家汽車公司,在我們評估的股票中相比,特斯拉創造樂觀、自由、不羈及許多其他公司無法複製的情感。」

不過,對特斯拉前景存疑的人士認為,特斯拉的成長目標不切實際,且面臨被通用、福特等資金雄厚對手超越的風險;這些競爭對手,正在擴張電動車車款。

特斯拉市值超越通用後,成為全球市值第六高的汽車製造商,僅次於豐田、戴姆勒、福斯、寶馬和本田。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會向蘋果一樣,完成未來重要指標股。

第二、現在市值已達500億美元,未來可能再翻一倍。

第三、全世界只有美國會給”創新”超高溢價。

第四、台灣對汽車產業的未來完全沒有概念,電子業公司不知這如何切入這個龐大市場。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