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
標題圖:資訊中心
首頁 > 資訊中心 > 理事長專欄 > 黃日燦榮譽理事長專欄
資訊中心

Date: 2015-04-08
3/19〈財經熱點〉黃日燦理事長專訪

主題:併購與私募股權對台灣企業可以提供的協助與價值 
時間:2015年3月19日 
線上收聽:環宇廣播電台〈財經熱點〉

問:私募股權基金在台灣一直讓大家覺得很神秘,甚至有時候還有一些負面看法?

答:從最簡單的角度來看,私募股權基金其實跟我們早年的創投基金很類似,創投大家都覺得很正面,我們把不同投資人的資金結合在一起,對新創的、新興的事業作創業投資,鼓勵他們的科技發展,然後製造產品。

那私募股權基金呢?其實就跟創投基金一樣,集合一些資金以後,對有需要的產業、企業作投資,透過併購或是策略聯盟,把它的價值突顯出來,私募基金再從中賺取它應得的利潤,同時讓那個產業轉型升級或是脫胎換骨。因為一定要那個產業有進步,企業有成長、有轉型,才會有利潤出來,私募股權基金也才會賺到錢,就是這麼一回事。

問:私募基金對台灣的產業有什麼樣的關聯?

答:有一個跟大家日常生活非常相關的產業──就是有線電視。一開始台灣每一個地區的有線電視公司都很小,後來才演變成三足鼎立:台灣寬頻、東森媒體,後來改稱為凱擘有線電視,和緯來,後來改名為中嘉。

有線電視集團的整個發展為什麼能變成三足鼎立的三大?其實大概是從1990年左右,國際知名的私募股權基金──凱雷從中南部各地的小型有線電視業者一個一個併購收編,慢慢把它匯集成為大的台灣寬頻集團。我們國內的業者看到這樣的情形,不敢落後,當時東森的王令麟先生、緯來的辜啟允先生也急起直追,開始在各地作收購跟整併的工作,這就是私募基金。

藉著私募基金90年到2000多年這十幾年來腳踏實地的整併,才帶動了台灣整個有線電視的發展。其他像是金融業也是一樣,我們本來有很多不良債權的金融整併,有幾個也是透過國外的私募基金進來,才讓它轉虧為盈。

所以好的私募基金依靠堅強的財務跟經營的紀律,把一個經營不善或是成長碰到瓶頸的企業脫胎換骨,它才能賺錢,這個就是私募基金能帶給台灣企業一個好的轉變的觸角,可惜的是台灣企業在這方面真的積極主動引進跟借助私募基金來完成轉變的例子還不夠多。

問:大家對PE跟以前的VC創業投資都有一些理解,但是對PE的觀感好像沒有那個好,為什麼大家對PE印象不好,覺得PE是禿鷹?

答:私募股權基金有好幾種,其實創業投資基金也是私募基金的一種,那為什麼創投基金大家都覺得是值得肯定、是好的?因為創投基金通常是去投資很需要資金的新興企業,投資個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一切都聽原來的經營團隊的,所以大家都覺得這個基金很不錯,只是拿錢出來,冒比較大的風險,失敗了,摸摸鼻子就走了,也不會吵,所以感覺好像創投基金很好。

那PE為什麼大家觀感就比較複雜?通常大家印象中的PE是另外一個極端:收購類型的PE。PE是把一個企業收購過來,重新整頓,然後讓它起死回生,或者說是轉虧為盈,然後讓它賺錢。所以在看收購型PE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以前投資的人的投資都被PE吃掉了!其實有很多時候是原來經營的人本來就經營不善,投資的錢本來就已經虧掉了,現在PE進來,想辦法把它整頓以後,把它救起來,但是假如沒有仔細去分析這樣的情況,就會覺得原來的人都是吃虧的,PE進來就賺錢。

尤其為什麼會有禿鷹的印象?因為在1960、1970年代的時候,很多所謂跨國的企業或多角化經營的企業,有可能它是上市的企業,但是它的股票上市的市值遠低於它實際的資產價值,所以PE進去股票市場買了這家公司以後,把它的資產分開出售,就賺了很多錢,於是大家就說「禿鷹、禿鷹」!

但是其實現在禿鷹已經不可能發生了,60、70年代會有禿鷹是因為那個時候電腦不夠發達,當一個跨國的多角化經營的企業每一個資產、帳面價值、市值有很多的落差,所以股票才會無法反映它的資產價值,以今天電腦這麼發達的時代,有哪個企業會有這種落差存在帳面跟實質上頭?很難!所以已經有好多年看不到所謂禿鷹的私募基金,但是這個印象還是留存下來。

至於剛剛我講的,是不是私募基金進來,把原來勞苦功高的人踢走了,然後賺錢歸它?這個有時候是見仁見智。但是大部分來講,私募基金要進去一個企業,是沒辦法使用暴力的,也沒辦法打進去,一定要用買的不可。所以說老實話,假如原來的人覺得這是個寶,不要賣就好了。那為什麼要賣?一定有原因。所以在這裡其實真的要注意的是資訊公開透明,假如資訊夠透明,原來的人願意賣,私募基金願意買,其他的事情就是市場、雙方自己去討價還價,去達成協議,其他第三者其實是無從置喙。比如你說「哎呀,你不該賣,不該賣。」但他經營不下去,還是要賣。

所以私募基金從這個角度來講,是遭受不少冤枉的指控,我相信台灣的企業都很精明,要讓私募基金這樣欺負也不多,所以可能我們要正式來面對私募基金:你能給我什麼利益?你能夠帶給我什麼好處,讓我來接受你入股或入主我們企業?從這個角度可能會比較能夠積極的來跟私募基金打交道。到目前為止,台灣的企業在這方面比較消極被動,所以私募基金在台灣真的做好的還是不多。

我還可以再舉另外一個例子來反應私募基金的價值,像大陸的聯想去買IBM的個人電腦,事實上有三個世界知名的私募基金也參與了,在這個過程中,聯想有參與的人都說好幾次都要鬧翻了,因為私募基金在財務的紀律、在很多規劃上要求很嚴格,聯想這種做製造業的覺得說:「你算那麼精做什麼?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是從私募基金的角度來看,就是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才更需要計畫。所以即使趕不上變化,你還有一些準備。到後來,聯想也說還好有這三個私募基金的督促跟鞭策,所以他們後來的很多變化都比較能夠因應。

台灣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做跨國併購,到海外收購不同的企業,這中間我們事實上都沒有借助私募基金,我們可以揣摩一下,假如有私募基金參與我們的海外併購,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發展?值得思考。

back top